上海巴斯德所發現LGP2在C肝病毒誘導的固有免疫反應中發揮關鍵作用

2021-02-15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

2017年1月16日,國際學術期刊Hepatolog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病毒性肝炎研究組的研究論文「LGP2 plays anessential role in HCV infection-induced interferon responses」。 

RIG-I樣受體屬於病原模式識別受體家族,包括RIG-I、MDA5以及LGP2。它可以識別外來的RNA,激活下遊幹擾素信號通路。RIG-I和MDA5可以識別不同類型的外來RNA,激活下遊幹擾素信號通路,誘發宿主固有免疫反應。LGP2屬於RIG-I樣受體,最早被認為在RIG-I介導的信號通路中起負調控作用。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LGP2可以作為MDA5的輔助因子,在MDA5介導的信號通路中起正調控的作用。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慢性肝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它能夠通過逃逸宿主的免疫防禦系統來建立持續性感染,導致肝硬化和肝癌。該課題組之前的工作表明MDA5是識別HCV病毒感染誘導固有免疫反應的關鍵病原體模式識別受體。但是作為MDA5的輔助因子,LGP2在HCV感染誘導的固有免疫反應中的作用還不清楚。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病毒性肝炎研究組博士研究生黑蕾在鍾勁研究員的指導下,通過CRISPR-CAS9技術,構建了LGP2基因敲除細胞系,通過基因敲除和回復實驗,證實了在HCV病毒感染誘導的幹擾素信號通路中,LGP2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有意思的是,他們發現LGP2的敲除對於HCV 3』UTR RNA或雙鏈RNA PolyIC轉染所誘導的幹擾素信號通路並無影響。機制研究表明,HCV感染可以誘導LGP2特異性地和MDA5結合,並幫助MDA5識別更多的HCV RNA。同時,ATPase 活性對於LGP2的功能是必須的,ATPase功能缺陷性型LGP2不能幫助MDA5識別HCV RNA。該項研究首次揭示了LGP2在宿主固有免疫系統識別HCV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進一步明確了RIG-I樣受體家族不同成員在RNA病毒誘導的幹擾素信號通路中的作用機制。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973項目等項目的經費支持。


LGP2在HCV感染過程中的作用機制

相關焦點

  • 上海巴斯德所等發現新的種屬特異性C肝病毒宿主因子
    C肝病毒(HCV)是一種RNA病毒,屬於黃病毒科的C肝病毒屬。近年來開發的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提高了C肝的治療效率,但由於缺乏疫苗,HCV的徹底清除仍具有挑戰性。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選,首次發現E3泛素化連接酶TRIM26是HCV重要的宿主因子。實驗結果顯示,TRIM26特異性地促進了HCV基因組的複製,而對於同屬黃病毒科的其他病毒(如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的複製沒有作用。
  •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取得C型肝炎病毒預防性疫苗研究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C型肝炎病毒疫苗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於11月2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Gut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A trivalent HCV vaccine elicits broad and synergistic
  • 生化與細胞所固有免疫信號通路調控研究取得階段性進展
    5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王琛課題組的研究論文Mitochondrial ubiquitin ligase MARCH5 promotes TLR7 signaling by attenuating TANK action。
  • 研究發現C型肝炎病毒逃逸天然免疫反應的新機制
    5月22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鍾勁課題組的研究論文:Hepatitis C virus NS4B induces the degradation of TRIF to inhibit TLR3-mediated interferon signaling
  • 上海巴斯德所:手足口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獲新突破
    原標題:手足口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獲新突破   本報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疫苗學與抗病毒策略課題組在手足口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取得新突破,研究論文《基於病毒樣顆粒的抗EV71/CA16雙價疫苗在小鼠感染模型上提供雙重保護作用》在國際疫苗學期刊Vaccine《疫苗》上在線發表。
  • 固有免疫系統在骨關節炎發病機制中的作用及研究進展
    傳統觀點認為OA是一種非炎症性疾病,但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滑膜炎症與OA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並開始將其定義為一種低度炎症狀態。該觀點從免疫系統的全新視角對OA發病機制進行了探索,為OA的治療提供了全新的潛在靶點。現對固有免疫系統在OA發病機制中的作用及相關研究進展進行綜述,旨在為深入研究OA發病機制及開發幹預性藥物提供證據及方向。
  • 巴斯德所法籍課題組長:就算不會中文,也在上海生活得很好
    原標題:就算不會中文,也在上海生活得很好圖片說明:上海巴斯德所法籍課題組長勞蒂米。黃海華攝  法國籍科學家勞蒂米5年前來到上海,成為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的一位課題組長。他希望能長期在這裡工作,因為他可以申請更多的項目,更加專注科研。
  • microRNA通過調節/微調炎症反應在免疫系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儘管miRNA在細胞發育和腫瘤發生中發揮的作用在早期研究中已被發現,但這些小分子RNA在免疫系統發育與功能上的重要性直到最近才被觸碰。早期的研究揭示,miRNA在調節免疫反應和炎症反應中發揮作用。雖然炎症反應可以抵抗病原刺激並促進癒合,但如果沒有必要的內部負調控子進行嚴格控制,炎症反應可能會造成比病原感染更嚴重的損害。失控的免疫反應將會導致多種不同形式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此次疫情血清療法難以實現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此次疫情血清療法難以實現 2020-01-31 17:16:47   對此,中國科學院目前唯一整建制從事人類傳染性疾病基礎研究和相關技術應用的綜合性研究機構——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31日通過網絡解讀回應表示,血清療法對於本次疫情來說,只在理論上可行,實際上難以實現。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科研專家科普稱,在病毒或細菌等病原感染人體後,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產生相應的物質來抵抗這些病原,這就是大家熟悉的抗體。
  • 研究揭示C肝治療失敗過程中病毒變異進化特徵
  • 中科院巴斯德所黃忠團隊等開發新冠抗體雞尾酒療法
    近日,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黃忠研究組、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叢堯研究組、復旦大學醫學院謝幼華課題組、鄧強課題組合作,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題為:Development and structural basis of a two-MAb cocktail for treating SARS-CoV-2 infections 的研究論文。
  • 上海巴斯德所結直腸癌基因治療研究取得新進展
    【每日科技網】  4月5日,國際學術期刊Oncotarget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抗感染免疫與疫苗研究課題組的研究論文「Gene Therapy for Colorectal Cancer using Adenovirus-Mediated Full-length
  • 武漢病毒所發現RNA幹擾具有抗病毒免疫作用—新聞—科學網
    ),在哺乳動物中也能發揮同樣的作用。長期以來科學家已經發現,當病毒入侵真菌、植物和無脊椎動物時,病毒RNA複製所產生的雙鏈RNA被宿主RNAi通路所識別並切割成小幹擾RNA(siRNA),這些病毒衍生出的siRNA被加載到RNAi通路下遊的RNA沉默複合體RISC中,介導同源病毒RNA的降解,從而達到抗病毒的目的。
  • Janeway's Immunobiology|固有免疫的細胞組分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指機體出生後就已具備的非特異性防禦功能,故又稱非特異性免疫
  • 高爾基體:固有免疫調節新平臺
    近期的研究發現高爾基體還可以作為協調固有免疫通路的信號轉導平臺。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周榮斌教授和龔濤博士團隊基於高爾基體在固有免疫信號轉導中的功能,在Cell Press旗下期刊Trends in Cell Biology上發表綜述,詳細闡述高爾基體以其與內質網、溶酶體等細胞區室間的細胞膜網絡在固有免疫應答中發揮的作用,並對未來的研究作出展望。
  • 復旦大學嚴大鵬課題組發現病毒免疫逃逸的新機制!
    人體免疫反應包括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當病原體入侵宿主後,首先啟動固有性免疫反應,其中抗病毒免疫中主要發揮作用的是Ⅰ型幹擾素及其調控的信號通路。IFNβ可以激活JAK-STAT通路,促進TNFα、IL-6等大量炎症因子的表達,從而啟動機體抗病毒免疫反應。
  • 血小板數量減少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有關
    產生了抗體的血小板常常會孤立,然後在脾臟中被毀掉,而肝臟和網狀內皮髓質系統在血小板的隔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羅馬尼亞醫藥大學Magda B descu學者指出,在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抗磷脂症候群、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伊文思症候群)、骨髓增生性症候群、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感染乙型、C型肝炎病毒、巨細胞病毒, 或是感染愛滋病毒的情況下,常常發生二次ITP,妊娠或藥物可以誘導二次ITP。
  • 中科院分子病毒與免疫重點實驗室揭牌
    2月25日,中科院分子病毒與免疫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舉行。上海巴斯德所健康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朱正紅對重點實驗室的揭牌表示祝賀。他表示,中科院、上海市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三方共建上海巴斯德所是中法合作的一個獨特的機制,希望上海巴斯德所成為國內,甚至國際上一流的病毒研究所。
  • 夏總平: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的信號轉導通路和細胞生物學基礎
    2015年6月4日訊/生物谷BIOON/--6月4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在上海波斯特酒店隆重開幕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夏總平教授參加了此次大會,並作了題為"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的信號轉導通路和細胞生物學基礎"的精彩報告。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在集體抗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中很重要。NF-kB信號轉導通路在介導這個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 T細胞對C型肝炎病毒的免疫-預防用C型肝炎疫苗的教訓
    適應性免疫在C型肝炎病毒感染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是由觀察到的關於結果的差異所證實的。事實上,雖然誘導T細胞免疫的主要失敗似乎很少發生,但大多數患者能夠誘導HCV特異性CD4+ T細胞免疫。然而,與自發清除病毒的患者相比,在HCV持續感染中,這些反應在頻率和廣度上下降得更快。因此,除了充分的啟動外,維持病毒特異性T細胞應答似乎是與病毒清除相關的關鍵決定因素之一,而病毒清除似乎與CD4+ T細胞應答特別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