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6日,國際學術期刊Hepatolog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病毒性肝炎研究組的研究論文「LGP2 plays anessential role in HCV infection-induced interferon responses」。
RIG-I樣受體屬於病原模式識別受體家族,包括RIG-I、MDA5以及LGP2。它可以識別外來的RNA,激活下遊幹擾素信號通路。RIG-I和MDA5可以識別不同類型的外來RNA,激活下遊幹擾素信號通路,誘發宿主固有免疫反應。LGP2屬於RIG-I樣受體,最早被認為在RIG-I介導的信號通路中起負調控作用。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LGP2可以作為MDA5的輔助因子,在MDA5介導的信號通路中起正調控的作用。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慢性肝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它能夠通過逃逸宿主的免疫防禦系統來建立持續性感染,導致肝硬化和肝癌。該課題組之前的工作表明MDA5是識別HCV病毒感染誘導固有免疫反應的關鍵病原體模式識別受體。但是作為MDA5的輔助因子,LGP2在HCV感染誘導的固有免疫反應中的作用還不清楚。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病毒性肝炎研究組博士研究生黑蕾在鍾勁研究員的指導下,通過CRISPR-CAS9技術,構建了LGP2基因敲除細胞系,通過基因敲除和回復實驗,證實了在HCV病毒感染誘導的幹擾素信號通路中,LGP2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有意思的是,他們發現LGP2的敲除對於HCV 3』UTR RNA或雙鏈RNA PolyIC轉染所誘導的幹擾素信號通路並無影響。機制研究表明,HCV感染可以誘導LGP2特異性地和MDA5結合,並幫助MDA5識別更多的HCV RNA。同時,ATPase 活性對於LGP2的功能是必須的,ATPase功能缺陷性型LGP2不能幫助MDA5識別HCV RNA。該項研究首次揭示了LGP2在宿主固有免疫系統識別HCV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進一步明確了RIG-I樣受體家族不同成員在RNA病毒誘導的幹擾素信號通路中的作用機制。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973項目等項目的經費支持。
LGP2在HCV感染過程中的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