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點,日本東京的築地市場內熱鬧非凡,來自各地的商販擠在碼得整整齊齊的金槍魚隊列中,不斷挑選自己中意的商品。魚味四散,攤主站在另一側,嘴裡報出自己理想的金槍魚售賣價格。伴隨急促洪亮的叫賣聲,這些來自深海的鮮味走向其他地區的餐桌——這是新美食紀錄片《鮮味的秘密》對人類爭分奪秒搶佔鮮味情景的呈現。
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北京中經文廣國際廣告有限公司、上海東錦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太太樂食品有限公司聯合呈現,《鮮味的秘密》由楊曉清擔任總導演,她同時也是《舌尖上的中國》一季導演和主創。此次,楊曉清攜主創團隊完成了美食類紀錄片的創新之旅,突破了《舌尖上的中國》「挑動味蕾+引發鄉愁」的主要表達模式,將觀眾引領到更為廣闊的認知和思考空間。除內容上的眾多「獨家」看點,《鮮味的秘密》在作曲、動畫、解說等諸多表達方式上,都進行了新的嘗試。「力圖為《鮮味的秘密》打造出一張知性和國際化的面孔」楊曉清說。
《鮮味的秘密》宣傳海報
影片第一集,《鮮味國度》從「鮮」與人類的羈絆著手,通過探訪三大鮮味王國,研究「鮮」這一字字形,逆時回到人類初嘗鮮味之時——150萬年前。此時,直立人剛剛學會取火。作為熱量來源,火不僅能幫助直立人驅散猛獸與寒冷,還為他們帶來了獨特的味蕾體驗——用火烤制食物加速了大型蛋白質的分解,使之釋放出大量游離胺基酸與多肽小分子,賦予食物「鮮」的感覺。為人類帶來鮮味的同時,火在烹飪中的應用也使人類從食物中汲取營養、轉化為身體所需能量的速度不斷提高,使人類大腦發育速度與其他獸類逐漸拉開距離。
《鮮味的秘密》影片截圖
將火應用到烹飪中,既是人類追求鮮味的初始嘗試,也是獲取營養的重要手段。而作為「魚」「羊」的組合字,「鮮」在字形上就完美展示了人類對於鮮味與營養兩個方面的不懈追求。
探究「鮮」字由來,揭秘魚、羊混合後的獨特鮮味,《鮮味的秘密》攝製組走進新疆伊犁,以一鍋「魚羊鮮」揭示鮮的形成:新疆伊犁,袁巧玲夫婦將魚、羊混煮。肉爛於湯,湯色濃鬱,卻味道不佳。如何將魚鮮與羊鮮混合成「魚羊」鮮,答案是嘗試。只有經過上百次試驗,不斷摸索各種配料的比例,鮮味才能迸發精彩。
與火烤相比,水煮使食物釋放出更多的營養和鮮味元素。正如太太樂集團董事榮耀中在影片中闡釋的,「一旦有了水煮食物,呈鮮味的蛋白質在湯裡面最多限度地被體現出來」,原始火烤烹飪中香味始終佔據主要味道的情況得到了改變。
火烤到水煮,人類在不斷改進烹飪手法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完善食具。從最初的小型陶罐到後來一人之高、足以容納整隻羊的青銅器、再到現代的各色器皿,人類通過將食材固定在各自專屬的器皿中,謀求更大限度保留食材的完整性,這對於呈現食物原味、挖掘食物自身蘊藏的鮮味也有著重要意義。「鮮」始終是人類在炭烤火炙、瓦煨水煮中追尋的終極味道。
《鮮味的秘密》宣傳海報
「鮮」究竟是什麼?是胺基酸與蛋白小分子刺激味蕾而產生出的獨特體驗?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體驗?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烹飪王國,中國有關「鮮」的認知卻如掠影浮光。探究鮮味背後的奧秘,《鮮味的秘密》攝製組耗時七百多天,行程橫跨亞歐七大國,從中國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精闢結論逐漸鋪陳展開。
據悉,作為一部新美食紀錄片,《鮮味的秘密》得到了業內眾多企業的支持,其中太太樂集團更是脫離商業性質對其進行了投資。太太樂董事榮耀中曾表示,《鮮味的秘密》以講科學、講事實、講發展的態度作為切入點,以通俗的表演形式闡述科學理論,對於深入淺出地普及「鮮」後的奧秘有著重要作用,而這正是太太樂30年來打造鮮味品牌的追求。
「知味者求鮮」,作為一家著名的鮮味生產企業,太太樂集團對於實現「鮮」味知識惠及十三億人,使國人了解到鮮味的秘密、鮮味的科學這一目標始終抱著巨大的熱忱:推出「太太樂原味鮮」,以雞肉、小蔥、大蒜、蘑菇、白胡椒、水、食用鹽、玉米、白砂糖這9種人們耳熟能詳的食材作為原料,為消費者帶來安心的鮮美滋味體驗;成立鮮味博物館,推動鮮味知識的普及;舉辦鮮味科學知識競賽,通過比賽調動人們對於鮮味的探知欲望。
太太樂集團鮮味博物館
而作為《鮮味的秘密》贊助方,榮耀中曾表示,贊助《鮮味的秘密》的目的就於希望推動國人對於「鮮」的認知,使國民通過這樣一部介紹「鮮」之科學、揭示「鮮」之秘密的紀錄片了解到更多科學知識。
責任編輯: WY-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