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後電風暴防治

2020-11-24 醫脈通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通過優化的雙心室同步起搏使慢性心衰患者恢復心臟的同步協調性運動。然而,並不是所有CRT都能達到優化起搏,CRT對於室性心律失常會產生雙重作用:(1)改善左心室結構重構和電重構,降低心律失常發生率,起到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2)左心室刺激可導致室速和(或)室顫等不良事件。24h內發生≥2次的室速和(或)室顫可診斷為室性心律失常風暴或電風暴,伴或不伴血液動力學障礙。

 

CRT術後患者發生電風暴的原因之一是來自CRT治療本身。雙心室起搏可以使QRS波時限、QT/QTc間期、JT間期和室壁復極離散度(TDR)增大,進而可能誘發尖端扭轉性室速(圖1)。NAYAK等前瞻性觀察191例經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CRT-D)治療的患者,其中室速風暴定義為雙心室起搏治療後反覆發生持續性或無休止性單形性室速,而在雙心室起搏治療前3個月內未發生室速。結果發現,8例(4%)患者發生室速風暴,發生時間為雙心室起搏治療後0.530d(平均16±2.5d)。


        1a:雙心室起搏治療患者在術後34h頻發R on T室性早搏和尖端扭轉性室速;

            1b: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放電中止雙心室起搏誘發的尖端扭轉性室速

 

CRT後電風暴的合理處理往往具有很大挑戰性。這類電風暴通常對利多卡因和(或)胺碘酮治療無效,需關閉左心室起搏和(或)射頻消融,並長期使用口服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NAYAK等報告8例雙心室起搏治療後電風暴的患者,4例患者接受心內電生理檢查,拖帶刺激證實為折返機制引起的室速,射頻消融成功;4例患者拒絕接受導管消融,其中3例患者在關閉左心室起搏後室速立刻終止,1例患者僅在左心室高輸出時才誘發室速,左心室輸出調整至剛剛高於閾值後室速發作明確減少。2012年,Itoh等報導1例缺血性心肌病予CRT後電風暴的患者,最後通過三部位雙心室起搏和房室結消融抑制了電風暴的發生。

 

病例摘要

 

主訴:76歲,男性。主因CRT後發生電風暴入院。

 

現病史:患者既往有下壁心肌梗死史,因持續性室速而接受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ICD)治療。4年後,該患者發生藥物難治性心衰,伴有房顫和左束支阻滯,NYHA 級,QRS波時限140ms,左室射血分數21%,遂升級為CRT-D治療。左心室雙極起搏電極導線通過冠狀靜脈竇放置在心臟靜脈側支,患者在雙心室起搏治療後即刻發生室速,並接受3ICD治療,其中2次是抗心動過速起搏治療,1次是電復律治療。該患者在CRT-D置入前6個月內未發生過室速。患者在放電治療同時終止房顫,轉復為竇性心律,予靜脈乙胺碘呋酮治療後未再發生室速和房顫。此後,患者心功能逐漸改善,並用脈衝波都卜勒超聲心動圖優化房室間延遲和心室間延遲,CRT-D置入後1周出院,出院後繼續口服乙胺碘呋酮治療。CRT治療後4個月,儘管持續口服乙胺碘呋酮治療,但患者發生持續性房顫,繼而反覆發作室速。實驗室檢查未發現電解質或代謝紊亂;Holter示房顫和雙心室起搏期間均發生頻繁的室速(150/min)。使用藥物控制心室率後,在房顫時能夠確保達到最大百分比的雙心室起搏治療。

 

ICD的抗心動過速起搏治療可以成功終止室速,很少需要放電治療。當ICD放電治療終止室速和持續性房顫後,在竇性心律和雙心室起搏治療間期未再發生室速,但當房顫復發後,在左心室起搏狀態下立刻發生了頻繁的室速。相比之下,在房顫和右心室起搏時不會發生室速,在存在右束支傳導而無心室起搏時也不會發生室速。最為重要的是,在竇性心律下行雙心室起搏治療期間,當自身傳導和心室起搏融合時,也不會發生室速。因此,Itoh等推測在房顫期間左心室起搏(雙心室起搏或僅左心室起搏)沒有與自身傳導融合就可能會引發室速,自身傳導的存在可能會抑制室速發生,即便是左心室起搏或雙心室起搏期間(圖2)。在關閉雙心室起搏後,室速消失,但患者的心功能惡化。為了改善心衰,又重新開始了雙心室起搏治療,但即刻又復發了室速風暴。


             2a:竇性心律和雙心室起搏期間,自身傳導和心室起搏融合時無室速;

             2b:房顫和雙心室起搏時頻發室速;

             2c:房顫和左心室起搏時頻發室速;

             2d:房顫期間,三部位雙心室起搏抑制了室速

 

診療經過:Itoh等認為,與雙心室起搏相比,在房顫期間進行三部位雙心室起搏可能會通過改變左心室激動順序而抑制室速。因此,在原有雙心室起搏治療的基礎上,Itoh等又在患者的右心室前間隔置入一個新的起搏電極(圖3)。


3a:前後位;3b:左前斜位;3c:起搏治療後的12導聯心電圖,其中雙心室起搏的QRS時限是180ms,三部位雙心室起搏的QRS波時限是150ms。白箭頭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除顫電極,灰箭頭示左心室起搏電極,黑箭頭示右心室前間隔起搏電極

 

另外,為了增加起搏的百分比,又進行了房室結消融術。術後未再發作室速,心衰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在患者出院3個月後,因起搏閾值增高,失去右心室前間隔奪獲,患者再次發生室速電風暴。在竇性心律期間,因房室結消融失去了固有的傳導,雙心室起搏誘發了室速。通過增加起搏電壓,恢復了右心室前間隔奪獲,患者7個月內未再發生室速和心衰惡化。

 

病例討論

 

由此可見,在不能完全優化的CRT工作狀態下,雙心室起搏後QRS波時限是180ms。右心室間隔部起搏後(QRS時限為150m。)得以改善,雖然並未達到理想的標準,但還是能顯示出三部位雙心室起搏更有利於恢復心臟的同步性。然而,這並不是該患者病情明確得以改善的通常或唯一緣由。

 

左心室的正常激動順序是從希氏束至心內膜下,最後傳導到心外膜,這構成心肌除極和復極的正常次序,保證電機械偶聯的正常進行。就像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使心室在心內膜起搏的次序發生顛倒,長期可能導致左心室重構一樣,左心室側壁心外膜起搏的三維激動次序都發生顛倒,左心室重構包括電重構也會發生,尤其在已經存在心室重構的房顫、心衰及缺血性心肌病等患者。結果就像急性缺血一樣,心外膜起搏同樣可以導致即刻或起搏一定時間後出現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儘管發生率僅4%,且大部分CRT患者得到獲益,但CRT仍不能改變總體預後。除極和復極的非同質性是心外膜起搏的潛在致命缺憾。至少部分患者選用CRT可能要做術中心外膜程序刺激或增頻起搏觀察起搏效應。而術中心外膜起搏發生嚴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應審慎置入CRT


    來源:杜鑫,萬徵.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後電風暴防治.醫師報.2013.10.24.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CRTD(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接力心臟起搏器 助力心衰升級治療
    七年前張大爺確診為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在醫生的建議下植入了傳統起搏器,並且術後結合藥物治療。最近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數(LVEF)值為30%,醫生建議療法升級,進行CRTD(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手術植入。張大爺就迷惑了,不是已經植入起搏器了,為什麼還要植入CRTD(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
  • 心衰反覆加重CRT-D(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患者重啟生命綠燈
    詢問後得知,王大姐於2018年確診為擴張性心肌病,因家庭經濟條件較差,也沒有健康管理意識,沒有系統服藥治療,導致病情快速惡化。2019年初已經發展到需要長期臥床的狀態,最近病情進一步加重,反覆出現暈厥,這才不得不到醫院就診。
  • 【熱點文章】郝玉明: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植入指徵與術後管理
    近年來已經證明,心力衰竭的預後與心臟的不同步收縮相關,心電圖QRS越寬,患者預後越差。使用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即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臟三腔起搏器,改善房室之間和心室之間的同步性收縮,不僅可以改善生活質量,也可改善預後,降低死亡率。因此近年來CRT的使用越來越多。但在CRT的使用指徵掌握上和植入以後的隨訪管理上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重視,即選擇最適合的患者,做更好的隨訪管理,使得患者最大獲益。
  • 平息「室速風暴」,「攔截」心臟性猝死
    「室速風暴」是指24小時內自發2次或以上的室性心動過速(室速)或心室顫動(室顫)、並引起嚴重血流動力學障礙而須緊急治療的臨床徵候群。因室速或室顫而引發的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頻繁放電稱被為「電風暴」,也是一種「室速風暴」。25%~30%的「室速風暴」可引起心臟性猝死(SCD),預後惡劣,處理棘手,備受臨床關注。       臨床上,室速治療的主要目的在於改善血流動力學(急症情況)、改善患者長期預後(穩定期)和預防SCD(自始至終)。
  • 急性心梗合併電風暴,診療要點一文匯總
    電風暴(室速/室顫風暴、交感風暴)是指24小時內發作≥3次室速/室顫,通常發生突然、兇險並引起嚴重血流動力學障礙而需要立即電復律或電除顫等治療的急性危重性症候群。由於其病死亡率高、處理棘手和預後惡劣,而近年倍受臨床關注。
  • 細胞同步化的方法總結
    細胞同步化的方法總結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6-12-30 23:21 問:在培養細胞取材做其他檢測時,為了各個培養瓶中的細胞的齊同性,常須通過同步而實現。
  • ESC2015 指南: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臟猝死的預防管理(中文版)
    對於存在 ICD 植入指徵,但不需要針對心動過緩起搏治療、心臟再同步化或抗心動過速起搏的患者,應考慮皮下 ICD 作為經靜脈 ICD 的替代治療方案。(IIa,C)2. 對於經靜脈途徑存在困難,因感染移除經靜脈植入的 ICD 的患者或需要長期 ICD 治療的年輕患者,皮下 ICD 可作為經靜脈 ICD 的有效替代方案。
  • ...科學領先的具有再同步功能的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COGNIS CRT-D...
    波士頓科學公司宣布其具有再同步功能的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COGNISTM(以下簡稱「 對於心衰患者來說,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therapy)是一種全新的治療手段,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泵血效率,從而改善其心臟功能。
  • 動態監測心功能並自動報警 CRT-D起搏器防治心源性猝死更有效
    點擊查看 近日,西安市第三醫院為一位73歲男性患者成功實施了CRT-D起搏器植入手術,這標誌著該院心臟起搏治療技術上了一個新臺階。術後,患者症狀明顯改善,目前已安全出院。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疾患中非常嚴重的病症,臨床情況複雜,表現不一。
  • 心肌病和左束支傳導阻滯之間的先後關係以及對心臟再同步治療的...
    心臟再同步治療(CRT)已被證實可以改善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伴左束支傳導阻滯(LBBB)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LV)功能,減少心衰住院率並降低死亡率。然而依據目前指南植入CRT後,仍有20-40%的患者CRT治療無反應,其原因可能是未充分考慮到心力衰竭的發病機理以及心衰和LBBB之間發生的先後關係。
  • 心臟裝了支架後能運動嗎
    49歲的徐先生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症、冠心病,並在半年前接受了心臟支架治療。雖然裝支架已經很長時間,但他總感覺還有胸部不適等症狀,尤其在活動後感到疲勞、乏力,甚至還影響到日常生活起居。為此,他心裡一直有個疑問,裝了支架,還能像以前一樣運動嗎?
  • ARNI預防心室重構,心梗後防治迎來新篇章
    *本文專業內容僅供醫學專業人士參考閱讀心梗後防治,心室重構是關鍵!心肌梗死是當前全球心衰最常見、最重要的病因之一。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中國心梗後心衰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其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而心梗後心室重構是死亡或心衰發生的獨立預測因素[1]。那麼是否有方法能夠預防心梗後心室重構呢?
  • 國內首部,急性心肌梗死後心室重構防治專家共識發布
    急性心肌梗死(AMI)後患者中出現無症狀左心室收縮功能障礙(LVSD)的比率高達30%~60%。AMI後心室重構與心力衰竭(HF)發生以及疾病預後密切相關。近日,我國發布《急性心肌梗死後心室重構防治專家共識》,介紹了AMI後心室重構的定義、流行病學與發病機制、評估指標與診斷工具、診斷與治療及隨訪管理等,成為我國首部專門針對急性心肌梗死後心室重構防的指導文件。
  • 心臟介入和支架治療哪個好?支架後要注意什麼?
    說到心臟裝支架,可能大家一點也不陌生,如今心腦血管病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因為心臟是人體十分重要的器官,保持心臟功能正常是延長壽命的關鍵。但是不是每個冠心病患者都適合使用心臟支架,真正需要介入治療的病人約佔20%。
  • 「炎症風暴」多次侵襲、氧合指數直線掉落至1%、心臟一度驟停...
    「炎症風暴」多次侵襲、氧合指數跌落至1%、心臟一度驟停:三次死裡逃生後,2月26日,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救治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嚴先生,終於在6天後拔除氣管插管,脫離有創呼吸機,身體各項指標趨於穩定。屢次逃過生死劫,得益於「人民-華西」聯合醫療隊組織的多學科MDT團隊的精準救治。
  • 心臟突遭「電風暴」 人工心肺助陣救命
    原標題:心臟突遭「電風暴」 人工心肺助陣救命 60多歲的關伯退休後喜歡在家養花種草,平日裡走路時間長或爬樓梯後容易氣喘,自認為是年紀大的緣故,一直都沒有在意。 日前一天,關伯吃過午飯後照舊去臥室休息,剛躺下就覺得心臟一陣狂跳,伴著胸悶和陣陣噁心。老伴看到關伯臉色蒼白、滿頭大汗,連忙打120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