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語是怎樣消亡的?
公元後幾世紀內,羅馬天主教會在古羅馬境內迅速得勢,作為教會優先使用的語言,拉丁語也成為了帝國內通用的語言。據統計,在其巔峰時期,地球上有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在使用拉丁語,給大家做一個類比,在今天,全世界懂英語的人口比例大概也是四分之一。所以請想像一下,大約兩千年前的那個時候,沒人會講英語,學習英語是一種非常少的專長,如今,拉丁語不盡然「絕跡」了,因為絕跡就意味著世界上沒有活著的人還會說拉丁語。但是這種語言的確「死去」了。因為它不再是日常交流的一種方式,所以,拉丁語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事實上,與其說拉丁語死去了,不如說它發生了變化,拉丁語演變成了羅馬尼亞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和法語。這些就是我們常說的羅曼語族,「羅曼」指的是羅馬,還有很多其他的語言也是由拉丁語發展而來,但以上這五種是最為常用的,所以這些語言中都存在著拉丁語的詞根,時態,語法以及其他細節。這一點其實並不意外,因為所有這些廣泛使用羅馬語族的國家,都曾經是西羅馬的帝國的一部分,只是到了帝國衰落的時期,拉丁語消逝,而這些新的語言誕生了,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拉丁語實在太複雜了,不同於其他語言,拉丁語是一種「高度屈折」的語言,這意味著幾乎每一個詞都可能需要變化,基於時、格、態、體、身、數、性和式。因此,拉丁語想要表達的意思總是非常清晰,但是放在句中解析時非常困難。這正是我們在高度專業化的領域繼續使用拉丁語的其中一個原因,在這些領域表述的明確性至關重要,像是物種分類或者是醫學術語。

羅馬帝國滅亡後,不同地區的族群紛紛採用了他們各自版本的「通俗拉丁語」,Vulgar在這裡的意思是「平常的」,雖然在描述事物的時候,標準拉丁語非常有用,但是簡單的日常交流並不需要特別複雜的語法,就像英語的不同方言,例如非洲裔美國人白話英語,或其卡諾(墨西哥裔美國人)英語,這些語言的語法和遣詞造句,最後都很自然地偏離了所謂的「正確」版本。

比如拉丁語中的數字三「tres",在義大利語中變成」tre「,在西班牙語中變成」tres",在法語中變成「trois",雖然彼此相似,但有文化上的差異。儘管如此,由於拉丁語在早期西方的文學、醫學和科學領域的盛行,拉丁語這門古老的語言從來沒有完全絕跡,而且如今大量專業領域仍在使用拉丁語,即便在英語裡,也有很多來自拉丁語的詞根,雖然現代英語是由古英語以及在那之前的原始日耳曼語發展而來。

據統計,超過60%的英語詞彙是由希臘語或拉丁語的詞根構成,以拉丁語為主,因為英語深受法語影響,所以,儘管拉丁語是一門死去的語言,但她通過其他語言延續下去,如今全球大約有十億人正在使用這些語言,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一些專業領域仍在使用拉丁語,那麼人們為何要這樣做呢?這樣做有哪些好處呢?

大約4世紀時,一陣狂熱席捲古羅馬帝國,那是的年輕人稱之為基督宗教,這最終導致了羅馬天主教會的誕生,教會是拉丁語的大力支持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的平民百姓說的是拉丁語,而他們正是教會的目標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