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究竟怎樣?15位諾獎得主發出末日警告!

2021-01-14 日知新


神州日知 祗舍

人類距離末日還有多遠?

自古就有種種說法,但是,每次,仿佛末日來臨,但是,還是沒有來。

不過,現代人還是聰明些,這不,二次世界大戰,尤其是核武器產生以後,人類自我毀滅也是擺在眼前的現實了。

於是,《原子科學家公報》1947年創立了「末日時鐘」,用來警惕熱衷於核武器的人類終將自我毀滅。

這是一虛構鐘面,標示世界受核武器威脅的程度。

2018年到了,世界究竟怎麼樣?眾說紛紜。

不過,「末日時鐘」發出警告了。

1月25上午,《原子科學家公報》將末日時鐘(doomsday clock)撥快了30秒,距離「午夜12時」僅剩2分鐘,是冷戰以來最危險的情況。  

也許你不會相信,但是,做出這一決定的是當今全世界頭腦最聰明的一批人。

末日時鐘調快或調慢由包括15名諾貝爾獎學者在內的委員會商議決定。

中東、南亞、核武、生化武器、恐襲和新形態武器可能出現,成為他們近年來重點關注的威脅。

在時鐘被撥快的同時,他們還警告世界,2018年將會是災難之年。

金正恩執意推進核計劃令世界處於危險之中

具體而言,日益增長的核威脅、氣候變化、政治機構缺乏信任,加上美國總統川普「令人難以預測」,導致象徵人類滅絕擔憂的「末日時鐘」被撥快。

他們還認為,現在世界越來越危險,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一樣具有威脅性。

《原子科學家公報》主席布朗生稱:

2017年是混亂和危險的一年,核武議題再次成為今年(2018年)的討論焦點。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原子科學家公報》的勞倫斯·克勞斯和羅伯特·羅斯納稱:

美國總統關於核武器和氣候變化多次發表不當言論,引發近期美國內緊張局勢,這都是該委員會決定將時鐘向前撥快的重要原因。

同時,他們也指出對策:「明智的政府官員應該立即行動,引導人類遠離危險邊緣。」

據悉,「末日時鐘」自創立以來,時鐘共調整了20次,距離「末日」時間介於兩分鐘到17分鐘。 

據悉,上一次更新是在2017年1月26日,當時,世界距離毀滅來臨的午夜只剩下2分30秒。

而離午夜零點最遠的一次是1991年,由於美國和前蘇聯籤訂了削減核武器條約,「末日鍾」在當年被回調到了23點43分,距離零點17分鐘。

離午夜零點最近的一次是1953年,當時,由於前蘇聯和美國都在進行氫彈試驗,導致世界一片恐慌,該年的「世界末日鍾」被調到了23點58分。

推薦閱讀

「世界末日」即來?矽谷大佬們已紛紛尋找避難所

霍金警告、500年前末日預言應驗!世界真快到末日了?

視頻!這就是真實的末日之後的世界,你敢面對嗎?

視頻!揭秘「美國末日計劃」(經典紀錄片)

相關焦點

  • 2018、2019諾貝爾文學獎公布 116位諾獎文學得主 女性有15位
    2019年10月10號晚,瑞典學院宣布,將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分別授予波蘭女作家託卡爾丘克和奧地利作家漢得克,截止到目前,諾獎文學獎歷年獲獎名單當中,116位獲獎者一共有15位女性獲獎,下面小編來介紹這些傑出的女性。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來源:格隆匯作者 | 諾勒圖吉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上周,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被頒發給三位得主:德國的John·B·Goodenough、英國的M·Stanley·Whittingham、以及日本的吉野彰(Akira Joshino)。
  • 2018年諾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高中差點「肄業」
    原標題:高中差點「肄業」 努力奪得「諾獎」   2018年諾貝爾獎得主的主題演講於12月7日~8日在瑞典舉行,並面向公眾開放。每場正式演講開始前,諾爾貝基金會的相關委員會都會向公眾分享獲獎者的一些小故事。這堪比學術演講主餐前一道美味前菜。
  • 這所大學一個論壇,2位諾獎得主出席,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
    咋一聽不過是一個論壇,沒有什麼稀奇的,但這個論壇卻與別的論壇有所不同,來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1位美國院士、1位荷蘭院士和6位國內院士共同出席,堪稱國際頂級科學論壇。名家薈萃,專家鹹集,所為何事?原來是交流和探討分子科學與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成果。你看一看,前沿研究和成果。這個前沿絕對是世界級的。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究竟是經濟上的、社會上的,還是心理上的因素?背後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 凌晨兩點,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敲另一位諾獎得主的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曉瑩凌晨2:15,美國加福利尼亞州,一位83歲老人按響了他鄰居家的門鈴:醒醒,咱倆得諾貝爾獎了!於是,凌晨兩點多,諾獎獲得者羅伯特•威爾遜和妻子穿著睡衣敲開了他的鄰居,也是另一位諾獎獲得者米爾格羅姆的門。監控錄像顯示,威爾遜2:15按響了米爾格羅姆家的門鈴,還敲了十幾秒鐘的門。「保羅,是我。」威爾遜說,「你得諾貝爾獎了!他們正聯繫你,但聯繫不上,他們好像沒有你的電話。」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芝加哥大學「貢獻」三成經濟學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官網信息顯示,塞勒是芝加哥大學決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行為金融項目的共同負責人,另一負責人為美國經濟學家,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據統計,從1969年第一屆諾貝爾獎開始算起,歷史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79位得主中,有29人來自芝加哥大學,所佔比例達到37%,超過其他任何一個機構。
  • 愛因斯坦、薛丁格、克裡克……18位諾獎得主的經典文章,都在這本書...
    為了銘記那些科學史上最閃耀的瞬間、向那些真正改變了世界的人致敬, 《環球科學》推出的 《科學美國人》諾獎得主經典文集 正式發貨
  • 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2020年10月5日~12日,諾獎陸續揭曉。從實際收入到價值觀上都被鄙薄,拿不到諾獎很正常。一個缺乏諾獎的國度,那麼技術被卡脖子同樣也很正常。諾獎是科學最高獎項,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的科研競爭力,是中國必須競逐的目標。這方面要向日本學習,日本19年有19位諾獎得主!從2001年開始,日本人成為「諾獎收割機」。那麼日本如何成為諾獎「大贏家」?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_讀書_澎湃...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究竟是經濟上的、社會上的,還是心理上的因素?背後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 聚焦諾獎!諾貝爾經濟學獎與中國,十年4獲獎者關注樓市
    201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將在北京時間10月8日晚間6點左右揭曉。儘管目前為止,中國乃至亞洲的經濟學家尚無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的經歷,但這並不妨礙諾貝爾經濟學獎引發國人的熱議。諾貝爾經濟學獎在哪些層面影響著中國?諾獎得主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那些聲名狼藉的諾獎得主,最後都去了哪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了威廉·凱林(William G.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原標題:理論物理大獎狄拉克獎揭曉,MIT教授文小剛等三人獲獎本年度的狄拉克獎揭曉。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教授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該獎項於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設立,每年頒發給理論物理和數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獎金5000美元。8月8日是狄拉克的生日。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 15℃室溫超導問世,10位諾獎得主的夢更近了
    對於絕緣體材料而言,電阻隨溫度下降而上升,對於導體而言,電阻隨溫度下降而下降科學家總是天馬行空,他們想,如果把材料的溫度降低到接近絕對零度(-273.15 ℃),電阻會發生什麼變化呢?10位諾獎得主逐夢超導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生理學或醫學獎關鍵詞: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他是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班廷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 1920年到1921年他在韋仕敦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兼職教授整形外科,1921年到1922年在多倫多大學擔任藥理學講師。
  • 疫情下2020諾貝爾文學獎的終極預測:這三位作家有望獲獎
    疫情期間的見聞也更新著作家的「末日想像」,兩屆普立茲獎得主、美國作家科爾森·懷特黑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年如果他預料到今日人們爭奪衛生紙的情形,一定會把末日寫得更無聊些——此處他所指的是出版於2011年的小說《第一區》(Zone One),故事講述的是在世界末日後的美國,一種傳染性病毒將人類變成了殭屍。
  • 在校生2200名,卻曾有74位諾獎得主,加州理工學院是怎樣的存在?
    這在學校中並不罕見,因為加州理工學院歷史上獲得諾獎的人已經達到74位,其中從加州理工學院畢業的就多達22位。要知道,加州理工學院向來以「小而精」聞名,在校生不過2000多人。這樣一所大學,究竟是如何做到人才輩出的?
  • 諾貝爾物理學獎將揭曉:歷屆得主僅有2位是女性
    中新網10月2日電 據外媒報導,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將於北京時間17時45分揭曉。以下為有關諾貝爾物理獎的一些趣味數字:資料圖片:2017年諾獎現場。1.根據諾貝爾獎官網,從1901年至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1次。2.其中,僅1位得主獲獎有47次;2位得主共享有32次;3位得主共享有32次。3.此前歷屆得主,僅有2位是女性。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3000份表格用於書寫諾獎的提名。
  • 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
    吉野彰獲獎後現身,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10月9日,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在隨後的發布會上表示「好奇是研究鋰電池的最大驅動力」。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21世紀以來日本諾獎得主已有19人,獲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人數最多。21世紀初日本曾制定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