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發展到最後,人類可能被「凍死」

2020-06-14 戀花懷瑛

隨著溫室效應的持續發展,南北極的冰層融化已經是不可阻止的事情,大家擔心如果南極北極的冰全部融化了,會不會把所有的陸地都淹沒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而且人類可能要面對的並不是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而是冰川世紀提前來臨的考驗!

溫室效應發展到最後,人類可能被「凍死」

南北極的冰層融化,會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近80米。

先說北極,北極的冰層全部融化了會有什麼影響?其實北極,特別是北極海上的冰層融化了,對海平面高度是沒有影響的,因為這些冰本身就浮在海面上,如果難以理解,我們可以在一個杯子裡放一塊冰,然後裝滿水,等冰融化了,杯子裡的水並不會溢出,就是這個道理。

溫室效應發展到最後,人類可能被「凍死」

北極能影響的其實是格林蘭島冰蓋上的冰層這部分冰層是和南極一樣嗎,是覆蓋在陸地上的,這部分冰層融化了的話,根據推測,格林蘭島上的冰蓋會導致海平面上升7米左右。同樣的南極冰蓋全部融化會使海平面上升66米左右。

對於不到80米的上升高度,下圖是全球幾個區域的海拔,如果格林蘭島和南極的冰層全部融化,海拔在6以內的地區都有淹沒的危險

溫室效應發展到最後,人類可能被「凍死」

但從淹沒的地區來看,單單看海平面上升,淹沒地區的比例還是挺少的,並不是我們想像的地球真的變成了一個「水球」。

而且更重要的是,陸地並不是一塊「死板」,在覆蓋在上面的冰蓋融化了以後,陸地會因為壓力的減少而出現「反彈」,這種現象稱為「冰後回彈」。

溫室效應發展到最後,人類可能被「凍死」

加拿大「冰後回彈」後,海平面下降的痕跡

「冰後回彈」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如果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很好理解。我們可以把陸地想像成泡菜地球想像成泡菜罈子,地球從內到外分為地核地幔地殼,地殼的是組成陸地的,然而決定陸地起伏的其實是地幔,地幔雖然是固體,但因有著非常高的溫度,因此流動性特別好,這就可以比作泡菜湯,而冰蓋,就是壓泡菜的石頭,那如果把這塊石頭拿起來,泡菜會浮起來嗎?會的,只是幅度不大,那麼大家是否理解了「冰後回彈」這個地球科學很專業的概念呢?

溫室效應發展到最後,人類可能被「凍死」

就算陸地回彈,也是格林蘭島和南極大陸的事,那低緯度呢?其實低緯度的海平面也會下降一點,「冰後回彈」概念之後還會跟著一個「海洋虹吸」概念。

理解「海洋虹吸」我們還得上泡菜罈子,前面把石頭(冰蓋)拿走了泡菜(陸地)浮起來一點,這時,做過泡菜的就會發現原本表面的泡菜湯變少了,其實是泡菜浮起來後,泡菜湯填充了原來的空隙,但是我們假設的泡菜湯是地幔,地幔不會填充進來,那就會「派」海水代勞,所以低緯度海平面也會下降一點。

不過,「冰後回彈」和「海洋虹吸」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而不加控制的溫室效應,幾百年就能讓南北極全部融化,根本就不能指望短時間派上用處

還沒等南北極的冰層全部融化,更大的「新仙女木事件」危機就已顯現。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仙女木。

仙女木是一種生長在高山森林的上限草甸凍原地帶的薔薇科仙女木屬植物,為常綠半灌木,擁有木質根,莖叢生且基部多分枝,呈匍匐生長態,高3-6釐米,是一種北極的標誌性植物,如果在其他不可能有嚴寒季候的地帶的沉積層中發現了仙女木殘骸,那基本可以斷定這一時間的這一區域屬於北極「勢力」範圍。

溫室效應發展到最後,人類可能被「凍死」

仙女木

在12640年前,氣溫驟然下降,世界各地轉入嚴寒,兩極和阿爾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蓋擴張,許多本來遷移到高緯度地區的動植物大批死亡。這一次降溫是很突然的,在短短十年內,地球平均氣溫下降了大約7、8℃。這次降溫持續了上千年,直到11500年前,氣溫才又突然回升。這就是地球歷史上著名的新仙女木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是地球突然降溫的典型非軌道事件,地球好端端的升溫突然變的寒冷起來,其中有很多的原因,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洋流的影響

溫鹽環流,又稱「輸送洋流」、「深海環流」等,是一個依靠海水的溫度和含鹽密度驅動的全球洋流循環系統。海洋並不是潮起潮落那麼簡單,海洋中還存在著一條條「輸送帶」,將暖水和冷水,營養物質在全球海洋中互相傳遞。

大西洋溫鹽環流,就是一個典型的「輸送洋流」,來自赤道的溫暖海水會藉助大西洋西岸的灣流不斷向北移動,在此期間由於緯度變高,海水不斷釋放熱量,加上不斷蒸發,這股海水會變得又冷又鹹,由於密度加大,加上熱流上升冷流下降原理,這股海水會在大西洋北岸沉降入深海,驅動著原本深海的低密度冷水被迫上升南下,沿南大西洋、南極洲北部流進印度洋,最終又回到赤道,完成所謂的「環流輸送」。

溫室效應發展到最後,人類可能被「凍死」

溫鹽環流,又稱「輸送洋流」、「深海環流」等

別小看這個大西洋溫鹽環流,同樣是高緯度地區,為什麼歐洲就不像阿拉斯加、西伯利亞那樣寒冷,就是因為大西洋溫鹽環流給歐洲帶去了暖流,如果溫室效應導致大量冰冷淡水注入大西洋,會直接改變大西洋溫鹽環流的路徑,暖流很有可能在未達到歐洲時就已經被破壞,沒有了暖流帶來的溫暖氣候,歐洲西北部溫度可能會下降 5-8℃之多,那麼冰川就會在這個地區發育。

首先是挪威中部的高山(格利特廷山脈)、阿爾卑斯、北美的阿拉巴契,然後,以這些地方為中心,冰川在大陸上鋪展開來,覆蓋波羅的海,覆蓋北歐和北美的廣大地區,分別形成冰期時的斯堪第那維亞冰蓋和勞倫泰冰蓋。冰蓋生長過程中,還會由於冰雪大量反射太陽光而造成地球對太陽能的吸收能力下降,引起進一步降溫。從原本的歐洲地區降溫擴展到影響整個北半球。

溫室效應發展到最後,人類可能被「凍死」

新仙女木事件時,歐洲的生態分布

結語

溫室效應到底帶來多大的影響,可能只有到一系列連鎖反應展開之後,我們才能真正的了解,但到了那個時候,說什麼都已經晚了,人類能做的,只有考慮怎麼在這場危機中生存下來,像大海中的一葉扁舟,小船翻不翻,全看大自然的決斷。

目前,人類的命運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但是非常遺憾的是,為減緩全球變暖步伐,170多個國家籤署的《巴黎氣候協定》美國宣布退出,美國作為世界碳排放第二大國,每年排放約5414萬噸碳,在不受限制的情況下,這個數字會更多,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退出協定的美國到底在追求什麼呢?

溫室效應發展到最後,人類可能被「凍死」

相關焦點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不是餓死凍死!科學家推測,可能是溫室氣體
    火山噴發導致的後果很有可能是恐龍滅絕的一大原因。首先火山噴發,然後導致有很多的物質排入到大氣層中,這些物質導致太陽光不能夠直接到達到地面上,地球處於寒冷當中。而由於陽光無法正常到達,恐龍的食物也有所減少,所以可以推算恐龍很有可能是在饑寒交迫中慢慢地在絕望中死去。
  • 人類能夠挺過溫室效應這個大災難嗎
    人類社會越來越好,勞動的方式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從手工工藝到大工業時代,人類對自然的索取也越來越瘋狂,現在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看到工廠的角落,我們地球的居住環境和生存資源並不是一直適合我們,能夠源源不斷地給予我們,需要我們自己調節環境和資源在適合我們長久繼續發展的度上,但是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人類根本就不注意這個問題
  • 為什麼人類知道溫室效應的危害,卻避免不了
    現在才農曆三月,中午的溫度就像以前的農曆六月一樣酷熱,這其中的原因必定與全球變暖有關,而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就是溫室效應,從整個地球來看,地球每時每刻接收到的能量遠遠高於地球輻射出去的能量。甚至有科學研究表明,在高溫環境下,容易生出男孩,這就會導致男孩越來越多,女孩越來越少,因此,如果你現在還單身,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溫室效應。人類很早就知道溫室效應,並且也知道溫室效應的危害,但應對溫室效應的措施僅僅只是節能減排,其它的就無能為力了,這是為什麼呢?
  • 溫室效應,人類亟待解決的問題
    所謂的溫室效應是地球大氣層與地表形成相對封閉的對流環境,從而使地表和大氣層之間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像溫室一般,從而稱為溫室效應。由於工業發展和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聚集在大氣層,使地球的溫度逐年升高,將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如果地球溫度持續升高,會出現一些不可預見的後果,因此人類正在想辦法去解決這一問題。
  • 科學家推測: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不是餓死凍死,而是熱死的
    火山噴發導致的後果很有可能是恐龍滅絕的一大原因。首先火山噴發,然後導致有很多的物質排入到大氣層中,這些物質導致太陽光不能夠直接到達到地面上,地球處於寒冷當中。而由於陽光無法正常到達,恐龍的食物也有所減少,所以可以推算恐龍很有可能是在饑寒交迫中慢慢地在絕望中死去。
  • 自然界中阻擋溫室效應的最後一道屏障,專家:它在改變,請善待
    自然界中阻擋溫室效應的最後一道屏障,專家:它在改變,請善待文/曦軒現在已經步入九月中旬,炎熱的夏天已經離我們而去,天氣逐漸轉涼,但是我們發現今年的夏天比以往要熱很多。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類對於資源的消耗也逐漸增加,而很多問題也隨著產生,溫室效應就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隨著人類活動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的增多,溫室效應變得越來越突出,也越來越棘手,近年來全球溫度逐漸升高,溫室效應已經不容忽視。
  • 2020人類應該警惕,地球兩極正在融化,溫室效應帶來的不止這些!
    南極被稱為世界第7大陸,但是這個大陸上卻沒有任何人類居住的痕跡。作為一個最後被發現的大陸,沒有人類的原因四它的平均溫度在零下80度左右,不適合人類生存。隨著人類對地球的探索不斷增加,南極大陸也沒有被倖免遇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個國家也陸續在南極設立了考察站,以便對南極有更多的探索與發現。
  • 人類行為可造成地球溫室效應,那金星溫室效應是生命行為造成的嗎
    金星是由於發生了嚴重的溫室效應才成為如今這個樣子的,其由於上面嚴酷的表面環境被稱為「地獄星球」,而如今我們的地球也正在發生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溫室效應,那麼這樣就可以推測兩個假設。第一個就是我們的地球會不會因為溫室效應而變得像金星那樣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甚至是不太適合所有的生命生存。第二個假設是金星的以前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曾經也像我們地球一樣是一顆生命星球,後來由於某種原因才成為了現今這個樣子?
  • 溫室效應因何而起?發展水電大力減排二氧化碳
    溫室效應因何而起?發展水電大力減排二氧化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7日 19:53 來源:   人民網北京1月27日訊 記者許秀花報導:隨著近年來公眾環境意識的加強,全球變暖問題逐步進入普通公眾的關注視野。
  • 溫室效應的定義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二氧化碳是數量最多的溫室氣體,約佔大氣總容量的0.03%,許多其它痕量氣體也會產生溫室效應,其中有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強。  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如果大氣不存在這種效應,那麼地表溫度將會下降約330C或更多。
  • 人類需警惕!溫室效應加劇,大量遠古生物被發現,或威脅人類生存
    一直以來,溫室效應的問題都是困擾著人們的一大環境問題,而大家都知道的是,現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已經是超標的了。植被需要的二氧化碳並不需要那麼多,二氧化碳就多了出來,於是溫室效應就現象就出現了。但是隨著地球氣溫的變暖,儲存在地表的二氧化碳也很有可能會再次被釋放出來。
  • 全球溫室效應
    其實,這些溫室氣體早就存在大氣層中,溫室效應也早就存在了,科學家們把這種最原始的溫室效應稱為「天然的溫室效應」。  假若地球上沒有這種天然的溫室效應,地球上的季節溫差和晝夜溫差就會很大,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不會是現在適宜的15℃,而是十分寒冷的-18℃。如果地球上的溫度如此低,人類是不適宜生存的,也就不會有今天的人類文明。因此,天然的溫室效應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 第六次物種滅絕已經來臨,溫室效應日益嚴重,人類在自掘墳墓?
    由於人類對經濟發展沒有節制的瘋狂追求,說具體一點就是,受農業開採、漁業捕撈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地球上物種滅絕的速度將會加快,而在目前已知的大概800萬個物種中,已經有100萬個左右的物種即將面臨滅絕的威脅,很多物種的滅絕很有可能就會發生在幾十年之後。3000萬年一次?
  • 溫室效應如何作用於全球?
    紅外線對溫室效應來說是一個特別關鍵的概念。地球接收到太陽光的照射變得非常溫暖,其中紅外射線反射到大氣層及外太空,同時也降低了地球的溫度。在大氣層當中存在這樣一些氣體,它們能夠把紅外線吸收並反射回地面,這樣就減慢了地球表面降溫,使地表溫度提高。
  • 地球冰封的遠古病毒,一旦溫室效應爆發將可能再次侵襲全球
    那麼這種溫室效應到底有哪些巨大的危害呢?為什麼又說會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就要先從什麼叫做溫室效應來說,主要就是人類的活動造成的,像是我們現在所燃燒的一些能源,不論是石油還是煤炭或者是樹木等等,這些能源在焚燒的時候都會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這就是溫室氣體。
  • 談「溫室效應」色變?我們都錯怪了溫室效應,它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礎!
    相比於人類在冬天穿的厚衣服,大氣層就是地球的一件天然保暖服,但近幾十年來,大氣層的溫室效應幾乎已經成了眾矢之的,似乎什麼異常都是它引起的,果真如此嗎?首先我們先對大氣層簡單了解一下有多朋友會認為大氣層離咱們很遠,是天上的「東西」,比如新聞報導上就經常說:太空人乘坐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會因為大氣摩擦發光發熱,最後降落地面。於是不少人就認為大氣層離咱們很高很遠。
  •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陸緣冰架垮塌,溫室效應愈發嚴重,人類需重視
    ​全球氣溫變暖的態勢是非常嚴重的,但是很顯然,如今很少會有人會意識到這一點,即使大家都知道全球氣溫變暖會有很大的危害,但事實上這種危害只是一種緩慢的過程,實際上真的能夠對人類產生重大影響,可能還要等到多年,而時間會使人類淡忘一切。
  • 溫室效應的形成及影響
    正在讓地球升溫的溫室效應和讓內部空氣升溫的花園溫室,兩者的作用原理大不相同。在花園溫室中,熱量以太陽可見光的形式自由地穿過玻璃,但它以熱空氣的形式準備跑出去時卻被困住了。同樣,太陽光以可見光的形式照到地球上。而大氣就像是花園溫室的玻璃,對於這種輻射幾乎是透明的。於是陽光徑直穿過大氣,把能量傳遞給地面。但地球溫室效應和花園溫室的相似之處僅限於此。
  • 知識點 | 什麼是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其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這就是「增強的溫室效應」。如果大氣不存在這種效應,那麼地表溫度將會下降約33度或更多。反之,若溫室效應不斷加劇,全球溫度也必將逐年持續升高。在2006年公布的氣候變化經濟學報告中顯示,如果我們僅以2006年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有50%的可能會上升4攝氏度多。
  • 溫室效應與全球氣候變暖
    許多人認為,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就是溫室效應。簡單來說,溫室效應就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導致大量二氧化碳阻止了大氣內的熱量流失到太空,從而形成溫室效應。科學家估計,如果人類仍以目前的速度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那麼到2050年,全球氣溫就要升高3~5攝氏度,南北兩極部分冰雪將融化,導致洋面升高30~50釐米,全球陸地面積將隨之縮小。全球氣候變暖還會造成:淡水危機、疾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