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擘畫了中國未來5年以及15年的發展新藍圖。伊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參加了今年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並參與分組討論。潘剛接受中國日報網採訪時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召開,讓我們更加清晰地把握世界大勢和發展規律,深入分析國際國內趨勢。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基於國情和國際形勢的考量,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在複雜環境下更好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擘畫藍圖,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注入更強大的信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潘剛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雲湧,正在加快重構全球創新版圖。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和生力軍,也是創新成果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作為企業管理者,要將創新貫穿到企業發展的始終,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貢獻「伊利力量」。
多年來,伊利始終秉持「不創新無未來」的理念,大力推進創新工作,打造了「產學研合作、集團和事業部」的三級研發平臺。2019年伊利的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6%,全球專利申請總數、發明申請總量在2019年世界乳業十強中排名第三,成為引領奶業振興的創新高地。目前,伊利在亞洲、歐洲、大洋洲、美洲等地積極整合全球優質奶源資源和創新研發資源,用全球優質資源更好地服務消費者。此外,伊利正在加快大數據、5G、人工智慧、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乳品智能製造升級和改造,提升乳製品加工業綠色製造水平。
在著力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同時,伊利也重視激發人才創新活力。「人才不僅是一種資源,也是一種資本,是企業發展的基礎。」潘剛表示,「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沒有強大的人才隊伍作後盾,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直以來,我們都秉持『凝聚人、發展人、成就人』的人才理念,建設人才成長和員工關愛體系,為員工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和晉升空間,追求員工與伊利的共同發展。」伊利採取了點面結合的創新思路完善創新機制,給每個人都製造合適的創新賽道,並通過年度、月度評定對不同崗位的創新進行評定並給予創新獎勵。還在企業內部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創新元』活動,從創新培訓、到創新評選、創新巡展、創新獎勵等多方面培養、鼓勵、認可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成果,營造一種全員創新的文化氛圍。
潘剛表示,未來,伊利要進一步增強源頭創新與關鍵技術的創新能力,力爭在關鍵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更好地助力建設科技強國。伊利將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通過「產業集群」模式引領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和保障人民健康積極獻力。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潘剛表示,這對中國企業來說,是歷史性的機遇。在這個重要的窗口期,是機遇也是挑戰,龍頭企業應肩負起引領行業振興的責任和義務。
潘剛認為,「雙循環」的部署有利於企業進一步整合全球優質奶源資源和研發資源,構建創新高地,激發更多元的消費需求。近年來,伊利在荷蘭、紐西蘭等全球區域打造多個創新中心,構建「全球智慧鏈」,深入研發創新。加大對國際資源的整合力度,建設海外項目,通過產業鏈融合來滿足消費者更高品質的需求。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國際宏觀經濟形式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對企業統籌利用兩個市場、良種資源帶來巨大挑戰。潘剛稱,「未來,伊利將依託國內大市場優勢,繼續堅持產業鏈共贏的發展理念,積極構建『全球健康生態圈』。同時也會因地制宜,制定相應的發展計劃,不斷推動本土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融合,積極開拓一條讓世界共享健康的『乳業絲路』。」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潘剛介紹,伊利不僅是健康食品的提供者,同時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者。長期浸潤中國市場,伊利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消費方式的轉變、消費升級的趨勢要有更加深層次的把握,更好地挖掘內需潛力。潘剛表示「作為行業領軍者,未來我們會繼續秉承健康中國理念,積極推動健康中國戰略,立足中國消費者的多元化健康需求,不斷深化國際合作,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在全球健康領域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