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為止,2015年又過了一半多了,不妨稍稍回顧下被炒的火熱的幾個領域:網際網路金融、O2O、智能硬體、移動電商、大數據等。
雖說「目光聚集之處,金錢必將追隨」,但我始終相信創新的idea總發生在眾人不經意間。前幾天攜程bug的消息賺足了看客們的眼球,由此讓我想到了關注已久的在線旅遊行業的發展,在這個「被遺忘的角落」這些年都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在線旅遊行業市場分析市場概述:定義:
廣義上在線旅遊是:「依託網際網路,以滿足旅遊消費者信息查詢、產品預定及服務評價為核心目的,囊括了包括航空公司、酒店、景區、租車公司、海內外旅遊局等旅遊服務供應商及搜尋引擎、OTA、電信運營商、旅遊資訊及社區網站等在線旅遊平臺的新產業正處於快速上升期。該產業主要藉助網際網路,與傳統旅遊產業以門店銷售的方式形成巨大差異,被旅遊從業人士稱之為『在線旅遊』。」
狹義上可以這麼理解:「在線旅遊指的是通過網絡的方式查閱和預訂旅遊產品,並可以通過網絡分享旅遊或旅行經驗,而非通過在線(網絡)的方式旅遊或旅行。」通過定義可以發現,在線旅遊存在明顯的社交趨向。
發展階段:宏觀:到目前為止整個的在線旅遊行業可分為5個發展階段
(1) 第一階段(90世紀末-20世紀初)在線旅遊消費的培育階段,主要依賴機票預訂+酒店預訂的「佣金模式」,即網站與供應商(酒店、航空公司等)合作,通過網絡為顧客提供信息, 顧客通過網站平臺預訂酒店或機票。這個階段以攜程和藝龍為代表。
(2) 第二階段(2003——2006)在線旅遊市場的發展階段,芒果、同程等進入在線代理市場,引入多元成熟的線下產品。不同代理商報價差異比較大,提供比價服務的垂直搜索網站應運而生,如去哪兒網。
(3) 第三階段(2006——2010)在線旅遊的快速發展階段,呈現細分化和社交化特點,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度假的需求越來越多,出現了驢媽媽、途牛等結合旅遊景點和旅行線路設計,提供在線預訂細分服務的網站。這一階段在線旅遊用戶成熟,需求從預訂延展到交流,旅行網站社交化,如分享攻略的蜂窩網,旅遊點評的到到網。
(4)第四階段(2010——2012)在線旅遊的布局階段,出現強大的競爭者,騰訊、淘寶、京東等大電商企業進軍在線旅遊平臺市場,提供旅遊比價並抽取佣金。
(5)第五階段(2013——)在線旅遊市場持續發展階段,呈現移動化、碎片化等特點,移動端市場成為在線旅遊市場的重要搶奪對象,移動APP創業公司紛紛湧現,用戶對旅遊的市場需求得到進一步細分。
微觀——特指中國在線旅遊移動端市場發展現狀,截止到2014年可以分為4個階段,到2015年在線旅遊端呈現持續發展階段,市場增量巨大。
圖片來自艾瑞網
發展趨勢結合在線旅遊的發展階段可以發現其發展的大致趨勢
移動化趨勢明顯。根據2014年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數據盤點與2015預測專題報告》數據顯示,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規模增速雖走低,但用戶數達到3億人,與2013年相比增長11.8%,繼續保持著超越PC端用戶量的態勢。國內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規模迎來增速高峰值,增長率同比達到183.8%,總量為13438億元人民幣。PC端功能弱化,最終成為移動端的輔助或被替代。
產生更多垂直細分領域。在線旅行類產品將結合移動端碎片化、快捷化、輕量化的特點和用戶使用場景而出現更多的小而美系列的垂直產品。如最近攜程推出的「攜程周末」,同類的還有「美周末」「懶人周末」。此類產品多從用戶的使用場景分析入手,有針對性的解決一個場景下的一個痛點。
滲透率呈現持續增長趨勢。通過艾瑞的統計數據可以發現在線旅遊市場的交易規模已然達到千億元的水準,結合來看,其中在線機票,在線酒店,在線預訂類的服務趨近於成熟,而在線度假,旅行攻略,周邊遊,旅行社區等細分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未來的在線旅遊市場格局或將呈現巨頭+細分垂直企業並存的局面。 隨著攜程+藝龍的「聯姻」在線旅遊的巨頭地位基本奠定,且在2015-2020年間很難受到動搖,巨頭壟斷下的在線機票、酒店業務已然成熟,發展潛力縮小,細分垂直類企業若能充分分析用戶使用場景,抓住某個使用場景的最大痛點,並提出關鍵解決方案就能在市場重撕出自己的壟斷地位或尋求巨頭收購或自建生態系統。
市場細分:宏觀上:根據產品的屬性大致歸為以下關鍵詞(歡迎補充),市場的細分有助於新型的創業公司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切入口以及排除一些已經發展成熟的細分領域。
團購
機票
景區門票
攻略
酒店
在線度假市場:國內遊、境外遊、周邊遊、自駕遊、自助遊、跟團遊、周末遊
籤證
保險
租車/打車
…………
微觀上——特指移動app領域,根據移動端的功能特性可以細分如下:
預定類:良好的預定體驗+特色信息服務為競爭重點導遊類:這裡的「導遊」已顛覆了傳統導遊的概念,而成為了地圖、導航、語音解說、行程規劃等各種功能的疊加。導遊類APP又分四種:城市導覽、景區導航&室內地圖、虛擬實境、圖讀。分享類:分享用戶的旅行感受,旅行日程安排,旅行攻略每一個類別對應的產品線調性與核心功能點顯然是有區別的,對功能特性的分類分析非常適用於頭腦風暴的討論中,每一個功能類別又可以細分出更多的idea。
市場主要問題和機會分析主要問題機會內容太重:如螞蜂窩、窮遊網類產品,攻略和遊記都是長篇大論,實際上用戶是沒有耐心去閱讀的,對於用戶來說,關注的主要是幾個核心信息,吃、住、遊、行、購等實用信息從用戶體驗角度出發精簡產品,直接展現給用戶最實用的信息。產品化程度不高:如果只是提供旅遊信息的瀏覽那麼和傳統的旅遊雜誌等媒體是沒有區別的,用戶更希望的是輕量級的應用,可以自動幫助其分類,串聯行程,在旅行最終結束的時候自動行程具有個性的旅行路書。優化現有產品,從技術的提升角度簡化用戶操作,縮短操作流程,局部實現自動化。參與門檻太高:移動端類產品提高用戶的參與感很重要,一篇簡單遊記如果需要用戶花大量的時間輸入文字,上傳照片等其他操作,往往會降低用戶的參與積極性。簡化用戶參與內容製作的步驟,創新展現方式,使得用戶的操作流程更加輕量化,簡單,輕鬆同時兼具美感。提高用戶的自我滿足感。主要產品功能對比——移動端app既然移動端是不可避免或不可錯過的一個趨勢,那麼當下的移動端app產品的功能都有哪些呢?了解產品功能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競爭對手,以下我主要從AppStore抽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產品以闡述各移動端app功能對比。(歡迎補充)
比較維度為: GPS+導航指引、圖文分享+行程記錄、景點+商家信息、離線使用、打分+點評、社交+互動性、旅行產品價格+預定、PC與App的同步性、用戶體驗、功能側重點、用戶性質
進行測評的16個移動旅行類APP按照以下標準從蘋果公司的iTunes Store旅行類排行榜中篩選而出;全部APP均來自中國區旅行類免費排行榜的前200名;排除了酒店和機票預訂等預訂類APP。
這16個APP大致可分為兩類:10個由創業公司開發的APP;6個由百度、去哪兒、攜程網、同程網、途牛等旅遊搜索和主要OTA開發的APP。
PS:整理不易,用圖請標明出處
通過以上的功能對比結合產品的定義和自己的產品體驗移動端未來發展的主要功能點如下:
GPS導航與地圖指引用戶進行圖文分享與行程記錄功能目的地景點及商家信息 (主要是展現方式上的創新)行程遊記的分享和用戶之間的互動 (用戶參與感)離線導遊……
總而言之,未來能夠快速,高效的幫助用戶進行行前決策的小而美,輕而薄的產品將更加受到市場青睞。
在線旅遊市場用戶屬性簡述性別:在線UGC用戶以男性為主,51.7%VS48.3%
年齡:集中在20-35歲之間
地域:集中在廣東、北京、江蘇,沿海城市和一線城市佔比大
教育水平:大學本科佔比最大,教育水平較高
職業: UGC用戶主要集中在企業一般在職員工,研發/技術,專業人士之中,目標群體素質較高
收入:集中在3000到2000之間,用戶消費能力較高
圖片來自艾瑞網
使用場景分析維度由於移動端的使用場景的多樣性,這裡只提供一種思維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產品的創新往往來自於對用戶使用場景的深入分析+大膽想像,達到提供高效解決方式的目的,因此無需過於框架化。
旅行前已確定目的地:如 用戶A已經確定攜夫人利用十一的小長假去馬爾地夫自由行,在旅行前需要制定攻略,內容包括票務、住宿的預定,行程的整體規劃,去哪兒玩,有什麼好玩的,有什麼好吃的,玩幾天,大概的費用預算是多少,什麼時候去最好。
未確定具體的目的地: B用戶打開某應用,查看攻略,瀏覽信息,主要是去哪兒、住哪、有什麼好玩的,費用大概是多少,在這個過程中攻略內容的趣味性成為用戶主要關注的點。
旅行中看到好玩的,特別好吃的,拍下來,發表下自己的評論,一邊看一邊記錄
旅行後回到住處,系統能自動生成旅行路書,用戶C利用休息時間查看一天的行程軌跡。查看網友的評論/問答進行互動。
產品思考方向事實上,通過上文提到的市場、用戶、使用場景三大模塊的分析是能夠得到一個新型產品框架的,值得一提的是,最終的這個新型產品框架還是更多的依賴於對用戶使用場景的拆解+目標用戶的特性,形成一個產品閉環。曾在網絡上看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新型旅行產品的設想(忘記原作者了……)剛好適合作為這篇深度分析文的結尾:
這款產品的核心設想是UGC+LBS的結合,主要的功能和操作邏輯就隱藏在以下三個層次的描述中:
一、碎片。這裡指的碎片是用戶「一切在路上會碰到的東西」,比如一個景點、一個餐館、一個菜色、一家加油站等等,全部碎片化並同構為「一張圖片+一段描述+一個地理位置」。當然同構後的結構可能還要再複雜一點,比如可以多張圖片,但是這裡作最簡的處理。
二、組織。產品可以按所謂「路線」或「功略」來組織所有這些碎片。比如我做了一個杭州攻略,其中就可能有這些碎片「雷峰塔、西子國賓館、白堤、某外婆家的外婆炒蛋……」,這些碎片可能按時間排,也可以按地理排。也可以當做用戶發布的標籤選擇,當我到杭州旅遊時,就可以用手機隨時調用我的功略,指導出行,並隨時為每個碎片拍照或Check In。當我因為迷路錯過一個碎片,也沒關係,周邊的其它碎片會被推薦,隨意選一個接著玩吧。拍照的時候相機自帶地理位置功能不需要再次添加。
三、再組織。當我遊玩回家,之前在遊玩過程中的Check In行為和拍照行為,就被系統自動整理為「遊記」,而另一個用戶可以簡單地copy我的遊記,改動其中幾個碎片,成為他到杭州旅遊的「功略」。
如此一來,功略 > 籤到 > 遊記 > 功略……就成了一個循環,信息被更充分地使用。
這樣的產品你會喜歡嗎?
筆者目前正在對此領域進行深度研究,歡迎對此領域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腦暴喲~
本文為作者@斯瓦西裡 投稿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並附帶本文連結
收藏已收藏 | {{ postmeta.bookmark }} 點讚已贊 | {{ postmeta.post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