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2020-11-29 中公教師網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他認為「保持和遺忘是時間的函數」,他用無意義音節(由若干音節字母組成、能夠讀出、但無內容意義即不是詞的音節)作記憶材料,用節省法計算保持和遺忘的數量。並根據他的實驗結果繪成描述遺忘進程的曲線,即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

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很快,並且先快後慢。觀察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 甲組在學習後不複習,一天後記憶率36%,一周後只剩13%。乙組按艾賓浩斯記憶規律複習,一天後保持記憶率98%,一周後保持86%, 乙組的記憶率明顯高於甲組。

遺忘的進程不僅受時間因素的制約,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約。學生最先遺忘的是沒有重要意義的、不感興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遺忘的要早。人們對無意義的音節的遺忘速度快於對散文的遺忘,而對散文的遺忘速度又快於有韻律詩。在學習過程中,對一種材料達到一次完全正確地背誦後仍然繼續學習,叫做過度學習。適當的過度學習可以使學習的材料保持得更好。研究結果表明,適當限度的過度學習比剛能背誦的效果好,但如果超過這個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加。如學習四遍後恰能背誦,則再學習兩遍效果最好,但再學習效果則適得其反,對人的身心造成危害。一般記住後,在5分鐘後重複一遍,20分鐘後再重複一遍,1小時後,12小時後,1天後,2天後,5天後,8天後,14天後就會記得很牢。

以上記憶的規律啟示我們在組織學生複習時,從過程上來說,根據遺忘的曲線,複習應該及時,新內容複習間隔短,舊內容複習間隔慢慢加長;從學生個體來說,應該培養其對學習良好的態度和認知,認識到複習的重要性;從複習材料來說,記憶的材應該重點突出,利於學生注意集中,內容清晰有條理,分成一定的信息組塊,利於學生記憶,一次學習中複習數量適宜,不能貪多求快,重要的內容安排在材料首部分或者末部分;從複習方法上來說,運用視覺的、聽覺的各種材料,調動各個感覺器官共同參與學習,提出比較有深度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加深對材料的理解,有利於學生記憶。

以上介紹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考生。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高效記憶: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有關記憶的事——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由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描述了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人體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循序漸進的直觀描述,人們可以從遺忘曲線中掌握遺忘規律並加以利用,從而提升自我記憶能力。該曲線對人類記憶認知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
  • 2018考研英語:背單詞就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新東方網考研頻道特此推薦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來背單詞,好不好用,你試試就知道:   什麼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
  •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
    法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1850—1909)在1885年發表了他的實驗報告後,記憶就成為心理學實驗研究的最多領域之一。艾賓浩斯有一個實驗結果繪成的圖表,就是有名的「艾賓浩斯曲線」。過了20分鐘,把相同的內容再重複一遍時,縮短了約580秒,用百分比表示則稱省時率,即20分鐘後的省時率為58%,與此相反,遺忘率是42%……這條曲線表明,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後的短時間內遺忘得較快,以後逐漸慢下來,一個月之後的後的省時率大約為20%。
  • ...教你「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和「費曼學習法」(附記憶軟體清單)
    前幾天在微博上發了潼潼的背單詞計劃表,是閱讀老師按照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來安排的。潼潼按照這個來背單詞也有一個半月了,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之前沒太重視遺忘曲線的原理之前,單詞總是背完幾天後就忘記了不少,如果要把所有的單詞都每天重新過一遍也不現實,有了這表格就能夠很清晰安排每日進程了。
  • 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記憶的遺忘是有規律性的
    生平與評價赫爾曼·艾賓浩斯1850年出生於德國波恩附近一位富商的家中,17歲時在波恩大學學習歷史和語言學。從1875年到1878年,他在英國和法國之間旅行、學習和教書。在英國期間,他受到英國聯想主義的影響;在巴黎的一家二手書店裡,他買了一本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綱要》,受其啟發,他開始實驗性地研究記憶。
  • 巧用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幫娃提高記憶力,五次滾動複習法好用
    他把實驗數據繪製成一條曲線,其中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量,曲線表示記憶量隨著時間(天數)變化的規律。這就是如今已廣為人知的著名「艾賓浩斯遺忘曲線」。02了解「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遺忘規律」,到底能給我們提高記憶力帶來哪些實質性的幫助呢?或者說,我們作為普通的家長,如何藉助「艾賓浩斯曲線遺忘規律」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記憶力呢?在一次期末考試總結會上,某班主任推薦了成績進步最快的小張同學上臺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
  • 遺忘曲線——揭秘人類記憶存儲的奧秘
    文/元小元人類遺忘曲線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注意到有些人記憶事物的能力和記憶的時間遠超常人這個圖官方稱作:Forgetting curve 遺忘曲線。它闡述了人類在接收到信息之後如果置之不理,這些記憶是如何丟失的:他經過大量的研究發現,最開始的20分鐘之內遺忘的速度最快,1小時候之後已經忘掉了50%的內容,1天以後已經忘掉了80%,之後速度有所減緩,1個月以後只剩20%,幾個月之後只剩2%~3%,甚至完全不記得發生了什麼。
  • 快速記憶---艾賓浩斯記憶法的具體形式
    這是因為,有些人只關注了記憶的當時效果,卻忽視了記憶中的更大的問題--即記憶的牢固度問題,那就牽涉到心理學中常說的關於記憶遺忘的規律。信息輸入大腦後,遺忘也就隨之開始了。遺忘率隨時間的流逝而先快後慢,特別是在剛剛識記的短時間裡,遺忘最快,這就是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 如何用艾賓浩斯記憶法背英語單詞
    所以在背單詞時,一定要學會複習,而我所說的適合自己背單詞的方法,就是艾賓浩斯記憶法。何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它是由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的,他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
  • 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告訴你答案
    為什麼孩子將學到的知識遺忘得這麼快?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過「遺忘規律」,就是他以無意義音節為材料,依據保持效果,繪製了遺忘曲線,即「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簡單解釋一下,遺忘曲線表明了遺忘量和時間之間的關係,遺忘在學習後立即就會開始,最初遺忘得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逐漸下降,到了相當時間,就幾乎不再遺忘。所以我們說,遺忘是有規律的。
  • 早起背書,你的記憶力不一定配合你(後附艾賓浩斯30天計劃表)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以及這個怎麼用,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簡介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的發現者是德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名叫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艾賓浩斯做了個著名的實驗
  • 遺忘與時間之間存在函數關係
    赫爾曼·艾賓浩斯是德國的實驗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認為人們對常用的文字已經形成了大量的聯想,再用來研究記憶,不夠準確。比如「太陽」一詞,我們可能跟「月亮」、「光明」等聯繫起來,並且可能通過這些詞語線索進行聯想然後再記憶。於是他自創了無意義音節,即用字母無規則地組合而成、不具備任何意義的單詞來作為實驗的材料。
  •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背單詞表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背單詞今天看到一個17天搞定GRE單詞,滿有趣,借鑑一下,時間表先做到7的,不過每天背和複習總共大概4小時,哪有那麼多時間啊  一、 複習點的確定(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制定):
  • 心理學中的你不可不知的那些曲線
    教師招聘考試中心理學部分會常涉及一些曲線問題,學生在做題時常出現搞混的情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真正明白每種曲線的真正含義,中公講師將在此幫您梳理這部分的考情,通過講解和練習配合,讓您輕鬆明了各種曲線,為您的備考提供幫助。一、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 GRE詞彙:艾賓浩斯記憶曲線17天搞定GRE單詞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17天搞定GRE單詞!,以下是小編找到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背單詞,17天搞定GRE單詞,非常有趣,大家可以借鑑一下,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一、複習點的確定(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制定):  1.第一個記憶周期:5分鐘  2.第二個記憶周期:30分鐘  3.第三個記憶周期:12小時  4.第四個記憶周期:1天  5.第五個記憶周期:2天  6.第六個記憶周期:4天  7.第七個記憶周期:7天
  • 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裡常見的「曲線」
    「曲線」。   一、遺忘曲線   遺忘是與保持相反的心理過程,是指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回憶或再認,或者表現為錯誤的回憶或再認。遺忘並不是所記憶的信息完全喪失,而是所保持的信息不能在使用時順利地提取出來。最早對遺忘現象進行研究並發現其規律的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
  • 三個月背誦了近百首古詩,記得牢靠不會忘、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法...
    所以在1月7號我開始帶著六六背單詞時,就設計出來了一個遺忘曲線記憶法的表格,錄視頻的時候已經堅持了80多天,按照表格打卡複習,現在都能記得很清楚。等到現在才分享,就是因為我需要長時間的觀察,看六六記憶的東西是否能經過時間的考驗,現在看來,效果是很明顯的,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 教師資格常見的4大心理學效應,5條曲線知識點
    5條曲線知識點 1 學習動機曲線 教綜考試中最重要的一個知識點,最重要的一條曲線,幾乎是每次考試必考的內容。
  • 心理學中常見的「曲線」
    在心理學的學習中我們會常見各種心理學「曲線」,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經常會重點考查,一方面需要同學們能夠識別、區分常見的曲線,另一方面也有通過常見的曲線得出一些基本的心理規律。通過常見的曲線,對於心理學知識點做到熟記於心,一目了然。一、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 艾賓浩斯智能教育:你知道有關記憶的秘密嗎?
    艾賓浩斯的研究表明,遺忘速度的快慢與間隔時間的長短關係密切:人類輸入的信息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後,便成為了人的短時的記憶,但是如果不經過及時的複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複習,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了人的一種長時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保持著很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