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金系列之十九:宏觀視角下的動態多因子模型

2020-11-23 搜狐網

原標題:獵金系列之十九:宏觀視角下的動態多因子模型

報告要點

因子擇時:本文從選股因子超額收益來源的探討出發,指出了因子擇時理念的來源是時變的因子風險溢價,而風險溢價的波動與宏觀經濟周期的波動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從因子選股能力跟宏觀基本面及大類資產表現進行對照分析,考慮到選股因子在宏觀風險暴露上的共性,提出了兩種因子擇時方法:一種是基於六階段經濟周期的劃分來對選股因子進行分類,另一種是基於貝葉斯分類方法對選股因子進行擇時預測,從擇時結果來看兩種方法均對因子IC有顯著判別能力。

動態多因子模型:基於因子擇時的結果,我們分別考察了三種因子配權方法,包括風險因子權重調整法、歷史IC權重調整法和風險平價權重調整法,並指出了不同配權方法最優的適用環境,從合成因子的IC_IR表現來看均顯著超越等權合成因子,尤其是2015年之後動態多因子模型的優勢逐步顯現,15-17年連續三年相對靜態模型的超額收益分別達到42.21%, 19.7%和22.15%

樣本外跟蹤:動態模型自2017年9月完成後有近四個月的策略跟蹤,從跟蹤表現來看動態因子的IC均值為6.63%,等權因子的IC均值為5.11%,策略表現依然穩健,未來我們將在周報中定期跟蹤策略的樣本外表現。

近年來因子投資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但2017年以來傳統有效的選股因子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撤且波動性明顯提升,使得投資者越來越關注選股因子的配置問題,尤其是希望通過動態配置因子權重形成更為穩定有效的選股模型。因此,本文嘗試從選股因子的收益來源出發,首先探討了在不同目標下因子擇時對象的選擇問題,進而提出了因子擇時的分析框架,包括對因子收益有預測能力的指標以及相應的預測方法,最終在單因子擇時的基礎上提出了基於因子收益預測的動態多因子的選股模型(Dynamic Multi-Factor Model, DMM)。

1

因子擇時標的選擇

1.1 因子收益的來源

多因子選股模型的理論基礎來自於Fama-French的因子定價理論,即

從大量的投資實踐和理論分析之中,我們不難發現,因子提供的超額收益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部分是長期穩定存在的真正的alpha收益,另一部分則是具有周期性特徵、因承擔非市場因素的系統性風險而獲得的溢價補償。純粹的alpha收益往往源自於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或信息優勢;而風險溢價則主要來自於對某類風險的主動承擔。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選股模型要想獲得長期穩定的超額收益無非兩種模式,一種是找到alpha佔比較高的、有穩定超額收益的多個因子進行分散化配置,另一種是配置具有相對高風險溢價和一定alpha能力的混合因子,並通過適當地因子擇時策略來獲取穩定收益

從投資實踐來看,純alpha因子較為稀少,且往往呈現高信息比但超額收益較低的特徵,而大多數常見的選股因子則通常既包含alpha成分同時也提供一定的風險溢價。由於風險溢價部分往往受到經濟周期、市場結構等因素的影響而動態變化,這也就凸顯了因子擇時的必要性

1.2 因子擇時的對象

在處理因子擇時問題之前,首先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我們的因子擇時對象具體包含哪些因子,另一個是因子表現的代理變量應如何選取。具體來說,對於因子擇時的標的,我們選擇了在國內量化投資界被廣泛應的MSCI Barra模型中的十個常見風格因子;對於因子表現的代理變量,我們認為在面對不同問題時因子表現的評價指標應有所不同:當需要進行多因子合成選股時,評價因子選股能力最直接的指標是IC或IC_IR,因此將單個因子的IC作為擇時對象較為合適;而當我們需要對不同類型的單因子Smart Beta產品進行配置時,基於因子多頭組合超額收益率的評價體系就顯得更為合理了。

下表統計了Barra十大風格因子2005年以來的多空組合及因子IC的表現。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因子長期來看具有顯著的選股能力,同時像Size、BP、Momentum等因子也呈現出明顯的高收益、高風險特點。這也進一步表明了因子擇時的必要性。

2

因子擇時方法探討

本節將重點探討因子擇時的方法框架,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首先我們以數據為出發點,從三個維度構建因子擇時的指標體系;而後嘗試構建基於宏觀經濟狀態的因子擇時模型;最後基於因子擇時指標庫,我們開發了基於機器學習的因子擇時方法。

2.1 因子擇時指標體系

基於前期對市場擇時因子的理解和因子收益來源的分析,我們認為可以嘗試從三個維度出發來尋找因子擇時的領先指標:

1. 宏觀基本面:部分因子在橫截面所體現的選股能力本質上來源於個股對宏觀風險反映的差異,因此我們嘗試從因子收益跟宏觀風險因子的關係出發,來尋找選股因子的收益來源,對於宏觀風險因子可以分解為經濟增長、通脹和流動性三大類,並在每個分類上尋找若干指標作為代表;

2. 因子組合特徵:因子的預期收益大概率會受其近期收益的影響,因此可以從因子動量和因子波動出發來預判近期因子選股能力的高低,典型的我們可以使用過去12個月 IC的均值和標準差來代表因子的動量和波動水平。

3. 市場表現特徵:我們還可以嘗試從跨市場資產和A股市場表現來看與因子選股能力之間的聯動關係,一方面我們可以觀察債市、商品和海外股市的表現來看對因子選股能力間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觀察A股自身的趨勢、波動和其他風格特徵來看因子選股能力的影響。

對於指標數據的處理,我們建議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 及時性原則:需要同時考慮到宏觀信息的發布滯後性和及時使用性,在進行預測時需要注意沒有使用未來信息;

2. 邊際性原則:無論宏觀指標還是市場特徵,都更關注指標在邊際上的變動對因子擇時能力的影響,例如宏觀指標選用同比差分或者環比季調數據來最終預測數據;

3. 正態平穩性原則:保證擇時指標近似正態分布及平穩性,以方便後續進行計量回歸預測,同時避免偽回歸的問題。考慮到因子動量和波動數據往往不滿足平穩性特徵,在後續解決因子擇時問題時我們並未考慮該因素,而是在最終因子權重合成部分使用。

2.2 不同維度下因子表現分析

我們嘗試從增長、通脹、無風險利率、A股、國債、商品這六個維度來研究其對因子預測能力在時間序列上的區分度。其中前三個維度是從宏觀經濟狀態的角度來考慮,而後三個則是從市場變量所處狀態的角度出發。每個維度所選擇的具體指標、指標的計算方式以及狀態劃分的方法均列在了表4和表5之中。所有指標最後都會在整個歷史樣本時間序列上進行Z-Score標準化。因此若在某個時刻Z分值大於0,則說明該時點的指標超過了其歷史均值,處於歷史較高的水平,反之則處於歷史較低水平。

以增長維度為例,我們利用經過處理的當月工業增加值數據與每個因子的月度IC值進行線性回歸分析,通過回歸係數符號正負以及顯著性即可判斷因子表現與增長維度的關係。我們對十個風格因子逐一進行了分析,其對六大維度的風險暴露情況如下表所示。

為了更清晰的展現風格因子與不同維度之間的相互關係,我們將上表中的回歸係數值依據其正負號,轉換為向上或向下的箭頭(向上代表回歸係數為正),同時利用箭頭的粗細區分了係數的顯著性(粗箭頭代表相應回歸係數是顯著的)。從下表中可以看出,十個風格因子在宏觀面和市場面的指標下均呈現不同程度的相關性或一致性

2.3 因子擇時方法之經濟狀態判定

仔細觀察上表,我們發現一些風格因子在增長、通脹和無風險利率三個維度上的表現具有很強的一致性(由此我們將十個風格因子分成了五組,並用不同顏色在表7中進行了標識),而這三個維度又是我們刻畫宏觀經濟狀態的主要變量,因此我們自然而然地考慮是否能夠利用宏觀經濟狀態來有效區分因子的不同表現。

基於增長、通脹和無風險利率,我們首先將傳統美林時鐘劃分經濟狀態的方法做了部分修改,提出了六階段經濟狀態劃分法

通過對上表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上述六個經濟狀態中的五個狀態下,均可以找到表現最優的風格因子。

(1)在經濟復甦(經濟增長恢復,通脹水平較低且流動性寬鬆)時期,Size, NonlinearSize, Momentum因子的選股能力更強,此階段伴隨著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中小市值、強趨勢的公司業績反彈彈性最強因此表現更好;

(2)在經濟繁榮前期經濟增長向上且流動性好但通脹逐步攀升,導致逐步對流動性進行約束;從而在經濟繁榮後期流動性降低,此階段雖然經濟向好但利率成本較高,導致市場更關注股票估值,因而BookToPrice表現最佳;

(3)在經濟滯漲時期(流動性的約束導致經濟增長逐步走低),投資者風險偏好下行,此時市場已實現高盈利或者存在高盈利預期公司的股票(EarningsYield, Growth)更受市場認同;

(4)在經濟衰退前期表現為通脹的逐步走低但此時流動性並不好,此階段表現為低風險股票的關注度提升(Beta, Liquidity, Residual Volatility);

(5)最後由於通脹的下降降低流動性約束導致流動性轉好,逐步步入經濟衰退後期,此時表現最好的因子為Leverage。

通過對經濟狀態和因子表現的劃分映射,我們最終將十大類選股因子分為相對獨立的五個部分,分別對應了五個不同的經濟周期:復甦期(Size, NonlinearSize, Momentum),繁榮後期(BookToPrice),滯漲期(EarningsYield, Growth),衰退前期(Beta, Liquidity, Residual Volatility)和衰退後期(Leverage),下圖展示的因子IC時間序列上的相關性也支持上述分類方式。

因此,只要能有效的對宏觀經濟所處狀態進行預判,就可以完成因子擇時的任務。具體來說,我們首先要尋找在經濟增長、通脹和無風險利率三維度具有預判能力的指標,接下來依據三類指標來確定當前經濟狀態,最終就可以確定每個周期超配和低頻的因子組合。

基於擇時指標自身經濟含義,及其對各因子IC時間序列的區分度,我們分別總結了針對經濟狀態三維度的預測指標。具體情況可見下表。

我們將上述多個預測指標的判斷進行三大維度的等權匯總,基於分值的高低給出看漲、看平和看跌的預判。下表展示了最終我們基於經濟狀態判定法對每個因子進行擇時的結果。可以看到除Beta因子以外,其他因子的樣本外擇時表現都比較優秀,尤其是看漲情形下因子IC均值表現明顯優於看跌情形。

2.4 因子擇時方法之機器學習分類

基於經濟判定來進行因子擇時,優點是邏輯性較好結果可解讀性強,而潛在的缺陷則是預測因子的組合方式是線性的,沒有考慮彼此之間可能的非線性關係。因此,本節中我們嘗試使用常見的機器學習分類算法來對風格因子表現進行分類預測。

對於因子表現的好壞,我們可以基於歷史三分位點來給出高、中、低三種狀態,而預測指標仍然承接上文中的指標,包括經濟增長(PMI),通脹(PPI, CPI, 南華商品指數),流動性(Shibor, 短期國債收益率, 新增貸款數據)等。

本文中考慮使用的分類方法包括分類樹、SVM和樸素貝葉斯算法。限於篇幅的原因,這裡我們以樸素貝葉斯算法為例具體介紹基於機器學習的因子擇時模型

利用上述方法,我們對每個因子下期的表現都進行了預測分類,下表展示了使用樸素貝葉斯方法進行分類預測後的因子表現,可以看到對Beta, Momentum, NonlinearSize, Size等因子具有顯著的預測能力

3

基於因子擇時的動態多因子模型

3.1 動態因子合成方法

分析上文中的單因子擇時結果,可以看到雖然在時間序列維度因子擇時模型有較強預測能力,但在橫截面維度不同因子的選股能力本身可能差異較大,單純基於時間序列上的看漲看跌無法作為橫截面因子選股能力的參考。因此我們提出了兩種應對方式:

1.風險因子權重調整法:考慮到因子風險溢價存在周期性特徵是我們進行因子擇時的核心依據,單純時間序列維度的預測並不能完全作為橫截面比較的依據。因此我們僅在預期因子表現處於歷史低位時降低因子權重,而其他情形下不做修改。

2.考慮因子歷史選股能力基礎上結合擇時觀點進行權重配置:可以將歷史IC均值或者基於因子方差協方差矩陣的因子風險平價權重作為配置基準(建議因子歷史IC均值差異較大時依據IC均值配權,若因子歷史IR相接近則可依據風險平價權重),並在此基礎上基於擇時觀點進行超配和低配。

具體來說,本文中我們嘗試了三種因子配權方法:第一種,在因子等權基礎上,僅降低看空因子的權重比例;第二種,在歷史IC均值的基礎上,結合因子擇時觀點進行超配和低配;第三種,基於風險平價權重的基礎,結合因子擇時觀點進行超配和低配。

下表展示了不同方法合成因子的IC表現,可以看到相對等權方法,在結合因子擇時觀點之後合成因子的表現有明顯提升,尤其是IR及T統計量的表現都有顯著提升。

當然,從回測結果可以看到,無論是使用經濟周期判斷還是貝葉斯分類方法進行因子擇時,合成因子的IC_IR都能有效提升。

不過,對於不同選股目標下最優的因子合成方法並不相同。如果目標是IC最大化,那建議依據第二種方法,在歷史IC均值的基礎上結合擇時觀點調整權重;若目標是IC_IR最大化,那可以選擇方法一或者方法三,其中如果基礎因子的IR差異較小建議使用風險平價的方法,如果IR差異較大而預期IC難以確定,則可以使用方法一。

3.2 動態模型回測檢驗

下圖展示了方法二合成因子相對等權合成因子的多頭表現,可以看到具有顯著超額收益,尤其是2015年以來相對等權因子的超額能力逐步增強(回測區間為2009.1-2017.9)

另外,從換手來看融合因子擇時之後的換手率相對較高,月度雙邊換手率為102.43%,等權合成因子的選股模型換手率為51.83%,0.3%交易費率下年度手續費增加1.8%仍處於合適區間。

除此之外,我們也比較了動態模型相對靜態模型的相對收益情況,可以看到自2015年起因子擇時策略相對靜態模型的表現有持續穩定的提升,我們認為主要原因一方面源自近年來部分風格因子的波動在逐步增大,另一方面則是多因子選股模式的逐步流行,這也凸顯和印證了因子擇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風險提示:模型基於合理假設前提下結合歷史數據推導得出結論,在市場環境轉變時模型存在失效的風險。

證券研究報告:《獵金系列十九——宏觀視角下的動態多因子模型

對外發布時間:2018年1月2日

徐寅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14070004

王武蕾 SAC職業證書編號:S0190517070008

自媒體信息披露與重要聲明

使用本研究報告的風險提示及法律聲明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已具備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僅供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的客戶使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中的信息、意見等均僅供客戶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徵價邀請或要約。該等信息、意見並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個人推薦。客戶應當對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獨立評估,並應同時考量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必要時就法律、商業、財務、稅收等方面諮詢專家的意見。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本公司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本公司並不對使用本報告所包含的材料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與此相關的其他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本公司於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不應作為日後的表現依據;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同時,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說明,本報告中所引用的關於業績的數據代表過往表現。過往的業績表現亦不應作為日後回報的預示。我們不承諾也不保證,任何所預示的回報會得以實現。分析中所做的回報預測可能是基於相應的假設。任何假設的變化可能會顯著地影響所預測的回報。

本公司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報告意見及建議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本公司沒有將此意見及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本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自營部門以及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能獨立做出與本報告中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

本報告的版權歸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對本報告保留一切權利。除非另有書面顯示,否則本報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權均屬本公司。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授權,本報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製作任何形式的拷貝、複印件或複製品,或再次分發給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權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經授權的轉載,本公司不承擔任何轉載責任。

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會持有本報告中提及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並進行交易,也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投資銀行業務服務。因此,投資者應當考慮到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關人員可能存在影響本報告觀點客觀性的潛在利益衝突。投資者請勿將本報告視為投資或其他決定的唯一信賴依據。

報告中投資建議所涉及的評級分為股票評級和行業評級(另有說明的除外)。評級標準為報告發布日後的12個月內公司股價(或行業指數)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的漲跌幅,A股市場以上證綜指或深圳成指為基準。

行業評級:推薦-相對表現優於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中性-相對表現與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持平;迴避-相對表現弱於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

股票評級:買入-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大於15%;審慎增持-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在5%~15%之間;中性-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在-5%~5%之間;減持-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小於-5%;無評級-由於我們無法獲取必要的資料,或者公司面臨無法預見結果的重大不確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們無法給出明確的投資評級。

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平臺所載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本平臺內容僅供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使用,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閱或轉載本平臺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平臺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平臺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不是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的發布平臺,所發布觀點不代表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布的報告為準。本平臺所載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或發布本平臺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臺所載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商品市場宏觀風險因子模型初探
    1  宏觀經濟多因子模型簡介  宏觀經濟多因子模型主要基於這樣一個假設:風險特徵相似的資產應該具有相似的收益,而我們可以將不同的行業、股票或者不同的商品視為不同的資產,利用多因素模型來討論不同資產的收益率和風險之間的關係。  在歐美市場中,一些資產管理公司很早就致力於宏觀經濟多因素模型研究與實踐。
  • 基於BIRR模型的宏觀因子套利策略
    >    基於多因素模型的宏觀經濟因素模型,通常從宏觀數據本身或預期變動出發,形成對個股或組合的系統性看法。在依據資產組合模型建立起投資組合後,我們進一步利用股票對宏觀因子的風險敏感程度來調整個股權重,進而改善投資組合回報。  基於多因素模型的宏觀經濟因素模型,通常從宏觀數據本身或預期變動出發,形成對個股或組合的系統性看法。
  • 多因子模型簡述
    本文目的是給投資者介紹更多樣的分析模型,讓投資者在行情的隨機變化中可以有更豐富的選擇和判斷空間。Report 報告多因子模型簡介多因子模型目前已成為投資實踐的主流方法,並且在衡量與控制風險方面擁有優越性能。在投資中,因子指不同資產收益間的共同特徵。多因子模型被廣大投資者使用,以便進行資產組合的構建、組合管理、風險管理以及歸因分析。
  • 「量化多因子」到底是個什麼鬼?
    目前市場上叫「量化基金」的有很多,但是名字中帶有「多因子」的股票基金有4隻($建信多因子量化股票(002952.OF)$ 、$匯添富成長多量化策略(001050.OF)$ 、$創金合信量化多因子股票A(002210.OF)$ 、$創金合信量化多因子股票C(003865.OF)$ ),混合基金也有4隻($廣發多因子靈活配置混合(002943.OF)$ 、$大摩多因子策略混合(233009
  • 收益率曲線三因子模型的一個直觀定義
    本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個貢獻點:一是根據收益率曲線的幾何特徵,提出收益率曲線三因子模型的一個全新定義,定義直觀清晰;二是提出收益率曲線三因子模型評價標準,在此標準下,對直觀定義方法與經典方法進行實證比較;三是運用支持向量機(SVM)技術捕捉三因子之間的非線性關係,對收益率的未來走勢進行預測。
  • 衍生品量化擇時跟蹤之螺紋:模型堅定看多 淨值再創新高
    ★主要內容我們在今年10月份發布的《衍生品量化擇時系列專題之二:螺紋鋼指標篩選與大類因子合成研究》報告中,我們分別基於IVX的預測回歸方法進行螺紋單因子篩選與基於3PRF降維模型進行因子動態賦權合成兩套方法論體系採用基本面與宏觀數據信息對螺紋期價進行預測建模。
  • 量化選股策略——多因子模型(圖)
    如果跑贏,則可以做多該組合,同時做空期指,賺取正向阿爾法收益;如果是跑輸,則可以做多期指,融券做空該組合,賺取反向阿爾法收益。多因子模型的關鍵是找到因子與收益率之間的關聯性 ]  基本概念  多因子模型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選股模型,基本原理是採用一系列的因子作為選股標準,滿足這些因子的股票則被買入,不滿足的則賣出。
  • 【債券久期】基於多因子的債券基金業績評價模型
    但由於因子之間多存在較強的相關性,回歸過程中易出現多重共線性問題,需要通過算法或者構建多空組合的方式對其進行優化,且無法完全剔除其影響,因此分析結果存在一定誤差。 橫截面分析基於債券型基金的持倉數據,關注不同時點上投資組合的風格暴露,目前海外市場常用的模型有Brinson歸因模型,加權久期模型和Campisi模型。
  • 【平安宏觀專題】宏觀研究框架系列(一):通貨膨脹的分析及預測模型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張明宏觀金融研究。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註:我們團隊將會陸續發布中國宏觀經濟研究框架系列研究,這是系列的第一篇。文中配圖攝於臺北陽明書屋。   平安觀點  本文梳理了通貨膨脹分析與預測的框架。
  • 學習交流 | 因子擇時的三個標尺:因子動量、因子離散度與因子擁擠度
    正如我們在挑選個股的時候,不僅要看宏觀環境,還要看股票的走勢,股票的估值水平以及股票的交易熱度來決定我們是否入場。因此在多因子模型的情境裡面,除了根據外生變量方法來判斷因子的長期趨勢,我們還需要觀察因子的特質信息來進行精細化的因子選擇。本篇報告我們將系統性地給出因子擇時的三個重要標尺:因子動量、因子離散度以及因子擁擠度。
  • 雲頂之弈10.23六森林鬥獵怎麼玩 雲頂之弈鬥獵玩法_國內動態...
    雲頂之弈10.23六森林鬥獵怎麼玩?這是雲頂之弈10.23中最新的一個陣容,不少玩家不知道如何進行陣容組成、裝備選擇、運營思路等,今天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六森林鬥獵玩法攻略。  雲頂之弈10.23版本六森林鬥獵玩法攻略  陣容解析:
  • 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理論模型
    二、中國特色開放經濟模型的基本原理 在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模型理論的假設下,以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再生產理論為指導,吸納西方開放宏觀經濟學的合理成分揚棄其缺陷,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經濟的特點,構建中國特色開放經濟理論模型的基本理論及其數理方程。
  • 宏觀經濟專題丨中國省級經濟周期的一致波動、區域協同與異質分化
    經濟周期度量方法演進概述由於區域經濟周期的度量涉及大量指標和行政主體,因此,在這一研究領域內因子模型的使用最為廣泛。關於因子模型的研究大致歷經了三代更新和改進,其中第一代是靜態因子模型,第二代是動態因子模型,第三代是具有結構化分層功能的多層動態因子模型。
  • 到底什麼是多因子量化投資?
    事實上,股票量化投資的重要模型是經濟/金融學家創造和發展的。以在A股中大行其道的多因子模型為例,1993年Eugene F. Fama和Kenneth R. French發表了三因子模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多因子模型,他們認為股票市值、帳面市值比和市場風險3個因子可以顯著地解釋股票價格的變動。Fama的學生Clifford S.
  • 【廣發宏觀賀驍束】貸款需求指數企穩的宏觀意義
    因此穩增長政策近半年來的持續發力,對衰退情形下的信用環境收縮形成一階對衝。同時在基建託底、信用風險修復的大環境下,經濟陷入衰退和硬著陸概率出現實質性降低,反映微觀預期改善的貨幣底在經驗上正在形成。2)地產銷售:融資條件改善的視角之二來自於房地產銷售,今年1-8月,房地產銷售同比增速錄得4.0%,已連續4個月處於回升區間。
  • 【方正金工,專題精品】期權三稜鏡:因子擇時策略輪動
    ►風險提示:本篇報告主要提供一個希臘字母擇時的思路,具體的因子擇時方法有待改善。►更多交流,歡迎聯繫方正金工姚育婷,微信:17717320557(註明機構+姓名)市場行情變化無常,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單一因子無法時時有效。股票市場風格轉換,大小盤輪動,量化選股策略衍生出因子擇時策略。
  • 基於因子分析的套利定價模型及實證研究
    在將股票分組後,對每一組股票首先採用因子分析方法來估計影響股票收益率的因子數目,並估計每隻股票的因子載荷;然後,利用股票收益率數據和已估計出的因子載荷做橫截面回歸,估計因子的風險溢價,進而檢驗多因子模型的適用性。
  • 【「六大辯證關係」系列評論之四】宏觀微觀結合 做好審慎監管
    這六大辯證關係,對於新形勢下保險業改革發展和監管事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從8月22日起,中國保險報連續推出系列評論,對六大辯證關係進行解讀,敬請關注。宏觀審慎監管和微觀審慎監管是保險監管的重要內容。兩者的共同目標是切實防範化解保險風險。保險是幫助各行各業化解風險的事業,而自身風險的防範與化解就顯得尤為關鍵。辯證看待並處理好宏觀審慎監管與微觀審慎監管的關係,才是完整的、有效的監管。
  • 傳統多因素模型及其在滬深300中的實證
    黃志文;葛新元      從多因素模型產生的思想來看多因素模型通常有3種模型,BARRA模型、Northfield模型和對無法識別的風險進行管理的統計模型。其中BARRA模型對證券基本面的風險分析做的比較出色,Northfield模型對宏觀經濟因素的風險分析十分出色,這兩種模型的原理基本相同。BARRA模型是利用多因素模型的基本原理,識別出風險因子,然後利用這個模型對風險因子導致的風險進行識別並加以控制。
  • 【國君策略】收益、風險、因子:大類資產配置框架與變遷
    從資產配置到因子配置:伴隨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反思,因子投資興起,成為全球頂尖資管公司的管理理念,大類資產配置傳統框架面臨重構。   (1)理論溯源:從CPAM、APT,到對市場異象的研究,再到一系列多因子模型,因子投資基礎理論的發展已橫跨半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