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氣象科學奠基人之一 徐爾灝的傳奇故事

2021-01-09 鳳凰江蘇

徐爾灝(1918-1970):江蘇江陰縣人,1939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地理系氣象專業,1945年至1948年赴英國留學,1948年學成歸國,任教於中央大學氣象學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南京大學氣象系教授、系主任,國家科委氣象組副組長,中國氣象學會副理事長,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學術委員。徐爾灝先生在雲霧降水物理、雷達氣象、大氣探測和高層大氣物理等諸多領域內做了許多貢獻。

1937年徐爾灝在地圖冊上撰寫的要牢記國恥的短文

1959年,徐爾灝(右)與竺可楨(左)、高濟宇(中)研究人工降雨

徐爾灝(右二)指導青年教師作科學研究

徐爾灝的幸福家庭(1955年)

■編者按:在雨花臺功德園,長眠著很多科學家、藝術家和老革命家,他們的名字也許您並不熟悉;天文、土壤、古生物、化工、物理、水利、航天、音樂、繪畫……他們工作的領域對我們來說似乎有些陌生。但就是這樣一群人,為我們生活的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發現》周刊聯合雨花臺功德園共同推出「人物」,為您介紹這些風雲人物的傳奇故事。

徐爾灝先生是我國現代氣象科學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國大氣物理學科的創始者和奠基人之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在氣象科學教育和科研實踐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令人嘆息的是,「文革」中,52歲的他英年早逝,留下未竟的事業。

2000年,徐爾灝先生的夫人楊遵主編出版《徐爾灝紀念文集》,書中介紹了徐爾灝一生的經歷和他的學術成就,還收錄了多篇他的親人、同事和學生的紀念文章。這些感情真摯樸實的文字,為我們還原了一個在逆境中奮鬥的愛國知識分子的形象。

相關焦點

  • 「現代數學奠基人」 姜立夫的傳奇人生
    在姜立夫故居,宏大的歷史被濃縮在展廳空間裡,讓我們重溫這位「現代數學奠基人」的傳奇人生,緬懷他為中國現代數學事業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洋狀元」以族產充「學田」,創辦愛敬小學姜立夫(1890~1978),原名姜蔣佐,他的故居原建於1895年(清末光緒年間),其中,有5間二層的走馬樓建於1947年。
  • 竺可楨:我國氣象學研究和應用的奠基人
    20世紀中國氣象事業的史冊上,鐫刻著這樣一個名字——竺可幀。這位早年留美的氣象學博士,以其強烈的愛國心和責任感,為中國的氣象學研究和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學風嚴謹、毅力堅韌,成為廣大科研工作者的楷模。也許你很難想像,1930年之前,中國天氣預報領域一直是被外國人所壟斷,將天氣預報「主權」收回的,就是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人竺可楨。1910年,竺可楨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庚子賠款」留學美國的名額。為了回報自己的祖國,竺可楨在填報專業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農學,在他看來「中國以農業立國」,學習農學將來可以更好地報效祖國。
  • 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談家楨院士逝世享年100歲
    他是我國遺傳學領域泰鬥,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聽到談家楨先生去世的消息,中科院院士、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趙國屏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採訪時說。    2008年11月1日7時18分,著名生物學家、中國現代遺傳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和社會活動家,民盟中央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原副校長談家楨教授,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0歲。    談家楨出生於浙江寧波,1930年畢業於東吳大學生物系,燕京大學研究生畢業。
  • 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葉企孫
    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葉企孫 (1898—1977)     葉企孫,物理學家、教育家,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與合作者一起利用X射線短波限與加速電壓的關係測定普朗克常數,獲得當時該方法最精確的實驗數據。
  • 【科學向日葵】讓我國暴雨研究水平大大提升-陶詩言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讓我國暴雨研究水平大大提升的氣象學家陶詩言。陶詩言是我國現代天氣預報理論和方法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國際知名的季風領域專家他從事大氣科學研究工作七十餘載,畢生奉獻於大氣物理、天氣學、氣候學、衛星氣象學、大氣汙染氣象及大氣環境等專業領域的開拓與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還在環境科學、海洋氣象學、高空氣象學和地理學等方面成就卓著,為我國當代天氣預報的理論和方法撰寫了許多論著,發表科學論文120餘篇,專著10本。
  • 慢讀丨這位海南人是中國現代試驗物理的奠基人之一
    「南胡」指的是主持東南大學的著名物理學家、我國第一位研究X射線的科學家胡剛復,「北顏」指的是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著名現代試驗物理學家顏任光。顏任光(1888-1968),海南樂東樂羅人,中國現代試驗物理的奠基人之一,對發展我國的儀器儀表作出了重大貢獻。1948年,顏任光出任私立海南大學首任校長。
  • 氣象人物誌:中國現代氣象學創始人——竺可楨
    他先後創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曾經擔任13年浙江大學校長,被尊為中國高校四大校長之一。竺可楨出生在浙江東關鎮一個小商人家庭。 2歲時,竺可楨就開始了識字,尚年幼便博覽群書,在接觸宋代詩人陸遊蕩氣迴腸的詩句和王陽明知行合一的思想後,他萌發了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懷。
  • 王漢瀾:我國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學科的奠基人
    王漢瀾終身致力於教育學、教育統計學、教育原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等領域的教研工作。在教學上,他嚴肅負責,一絲不苟,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深、廣、新、實」的教學風格。備課時,他廣集資料,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融會貫通;課堂上,他旁徵博引,簡練生動,寓德育於智育,教書與育人結合,使學生如沐春風、回味無窮。
  • 30位中國現代科學家登上「國家名片」
    1988年4月28日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一)》紀念郵票,全套4枚,圖案分別為「地質學家李四光」、「氣象、地理學家竺可楨」、「物理學家吳有訓」和「數學家華羅庚」。他先後創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中國近代氣象學、地理學的奠基人; 吳有訓(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江西高安人。他以系統、精湛的實驗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中國網】世界氣象日 跟隨院士走近「數值天氣預報」
    3月22日,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第61屆國際氣象組織(IMO)獎獲得者、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200餘名「科學求真營」的師生做了主題為「大氣科學的前身、現代與未來」的科普報告,講述數值天氣預報的發展。  曾慶存院士首創「半隱式差分法」,在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求解原始方程作數值預報,並發展了數值天氣預報的數學物理基礎理論,是國際數值天氣預報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 《中國現代科學家(八)》自提預售開始!科學家系列你集齊幾組?
    先後創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中國近代氣象學、地理學的奠基人。吳有訓(1897—1977)江西高安人。以系統、精湛的實驗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曾先後在多所高等學校任教,培養了幾代科學人才。華羅庚(1910—1985)江蘇金壇人。
  • 姜立夫:中國現代數學教育的奠基人
    姜溯多  姜立夫(1890-1978),是中國現代數學主要播種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溫州地區第一位(中國第二位)哈佛大學數學博士。  講好姜立夫故事,展示百年中國教育發展歷史,對宣傳科教興國、教育強國思想,提倡尊師重教、立德樹人的價值觀和社會理念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 閔恩澤: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
    閔恩澤,是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首席總工程師,2005年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07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世界氣象日:院士暢談數值天氣預報演變史
    為提升公眾對於氣象科學的認識,第61屆國際氣象組織(IMO)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200餘名「科學求真營」的師生做科普報告「大氣科學的前身、現代與未來」,講述天氣預報的發展歷史與未來。
  • 洞徹天地氣象 造鑄篤正風華
    葉篤正,著名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現代氣象學主要奠基人之一葉篤正先生從事地球科學研究七十餘載,開創了青藏高原氣象學;創立了東亞大氣環流和季節突變理論以及大氣長博納能量頻散理論;開拓了全球變化科學新領域;提出了有序人類活動、適應氣候變化理論框架等一系列科學思想;是我國大氣科學界的一代宗師,也是國際大氣科學界和全球氣候變化領域屈指可數的傑出科學家。
  • 張劍:追念中國近現代科學史學科奠基人樊洪業先生
    三、中國現代科學史學科奠基人與20世紀中國科學史料「開路小工」1990年,樊先生因負責中科院院史研究,將體制化研究擴展到中科院,研究領域也進入中國現代科學史,由此奠基中國現代科學史學科。(熊衛民等《為中國現代科學史研究鋪路》)胡明復是中國科學社創始人之一,1917年獲哈佛大學數學博士學位回國,致力於科學教育與傳播,未能在科學研究上有所作為,他曾對楊銓說:「我們不幸生在現在的中國,只可做點提倡和鼓吹科學研究的勞動,現在科學社的職員社員不過是開路的小工……中國的科學將來果能與西方並駕齊驅、造福人類,便是今日努力科學社的一班無名小工的報酬。」
  • 中國核潛艇之父、天氣預報奠基人分別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其中黃旭華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研製的創始人之一;曾慶存院士是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國際數值與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他在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1994年黃旭華當選了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2014年當選了中國中央電視臺201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7年他獲得了中國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以及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敬業奉獻類獎項。
  • 趙忠堯——我國核物理研究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
    趙忠堯——我國核物理研究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 (1902—  ) 鄭文莉 毛振麟     趙忠堯,物理學家、教育家。我國核物理、加速器、宇宙線研究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當時我國的工業十分落後,簡單的商品也是從國外購入半成品,然後在國內加工為成品。趙忠堯力爭全部生產過程都在國內完成,不以贏利為目的,小則發展實用科學,大則創辦國產工業,以此作為從事實際生產、為國出力的起點。趙忠堯與幾位技工進行削木頭、制鉛芯等必需的工藝實驗,先後經歷了不少困難。   工廠的廠址原計劃設在北京,但因日本侵華活動日益猖獗,華北局勢動蕩,於是改在上海建廠。
  • 父親讓他改姓「鞠」,名「躬」,終成我國現代神經解剖學奠基人
    65年,科研路上他大膽創新,成為我國現代神經解剖學奠基人;89歲,三尺講臺他授課解惑,為國家培養醫學人才。他這一生為祖國鞠躬盡瘁,他就是神經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現代神經解剖學奠基人之一的鞠躬。
  • 剝開氣象科學的堅殼
    這個沒有官方背景、沒有經費支持的「業餘」團隊,憑著對氣象的熱愛,以快速、科學、活躍的形象,成為了氣象信息傳播中廣受關注的一個民間組織。這個群體因為介於氣象工作者和普通老百姓之間,也被看作是「民間氣象達人」或「民間天氣預報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