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爾灝(1918-1970):江蘇江陰縣人,1939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地理系氣象專業,1945年至1948年赴英國留學,1948年學成歸國,任教於中央大學氣象學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南京大學氣象系教授、系主任,國家科委氣象組副組長,中國氣象學會副理事長,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學術委員。徐爾灝先生在雲霧降水物理、雷達氣象、大氣探測和高層大氣物理等諸多領域內做了許多貢獻。
1937年徐爾灝在地圖冊上撰寫的要牢記國恥的短文
1959年,徐爾灝(右)與竺可楨(左)、高濟宇(中)研究人工降雨
徐爾灝(右二)指導青年教師作科學研究
徐爾灝的幸福家庭(1955年)
■編者按:在雨花臺功德園,長眠著很多科學家、藝術家和老革命家,他們的名字也許您並不熟悉;天文、土壤、古生物、化工、物理、水利、航天、音樂、繪畫……他們工作的領域對我們來說似乎有些陌生。但就是這樣一群人,為我們生活的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發現》周刊聯合雨花臺功德園共同推出「人物」,為您介紹這些風雲人物的傳奇故事。
徐爾灝先生是我國現代氣象科學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國大氣物理學科的創始者和奠基人之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在氣象科學教育和科研實踐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令人嘆息的是,「文革」中,52歲的他英年早逝,留下未竟的事業。
2000年,徐爾灝先生的夫人楊遵主編出版《徐爾灝紀念文集》,書中介紹了徐爾灝一生的經歷和他的學術成就,還收錄了多篇他的親人、同事和學生的紀念文章。這些感情真摯樸實的文字,為我們還原了一個在逆境中奮鬥的愛國知識分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