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HCC第3期新藥研發,PD-1抑制劑聯用,達到預設優效性

2020-12-07 騰訊網

肝細胞癌(HCC)是目前位居全球前四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我國肝癌比例就佔全球近50%,從肝癌成因來看,以B肝病毒(HBV)、C肝病毒(HCV)感染引起最為常見。近日,信達生物製藥旗下在研肝癌創新藥適用於晚期HCC的第3期臨床試驗,達到主要治療終點(見下圖信達生物製藥公告)。

B肝HCC第3期新藥研發,PD-1抑制劑聯用,達到預設優效性

公告顯示,研發的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聯用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用於一線治療晚期肝癌的ORIENT-32研究達到主要終點。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藥品名達伯舒,基於PD-1抑制劑(見下圖來源信達生物研發管線);貝伐珠單抗注射液藥品名稱為達攸同,在這項觀察兩藥聯合使用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隨機、對照、開放、多中心的第3期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關注的主要結果指標達到的治療終點,這是當前全球首個達到該領域治療終點聯合用藥。

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和貝伐珠單抗注射液是信達生物製藥與禮來製藥聯合開發創新藥,其中,信達生物專注於腫瘤、代謝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等藥品研發、生產及銷售環節的生物製藥。值得一提是,以往用於晚期肝癌患者的藥物多為索拉非尼,在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聯用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對照索拉非尼單藥時,研究人員觀察到,以上聯合用藥能夠延長晚期肝癌受試者的無進展生存期與總生存期。

研究人員將該指標,判斷為預期的優效標準,較以往兩藥所發生的不良事件,聯合用藥後沒有發生新的安全問題。ORIENT-32研究,指的是1項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聯用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和索拉非尼單藥治療晚期肝癌,比較兩種治療方案的療效和安全性的3期臨床試驗。近期,信達生物製藥公告的達到主要治療終點是由獨立影像學評審委員會按照RECIST v1.1標準評估的結果,即無進展生存期PFS。

這項III期臨床試驗中的晚期肝癌受試者,被分為2:1隨機入組,分別接受上述聯合用藥或單獨使用索拉非尼,直到受試者出現不可耐受性毒性、病程快速進展等才終止治療。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藥品名稱達伯舒是信達生物製藥和禮來在我國共同開發的創新藥,該藥現有獲批的適應症為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該藥同時也是已納入醫保目錄的PD-1抑制劑。

貝伐珠單抗注射液,藥品名稱為達攸同是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也稱為重組抗VEGF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貝伐珠單抗(原研)自上市後,全球已獲批適應症包括非小細胞肺癌、腎細胞癌、卵巢癌、宮頸癌、腹膜癌、膠質母細胞癌、轉移性結直腸癌等。來自信達生物製藥的醫學科學與戰略腫瘤部周輝博士原文評價:達伯舒是目前唯一納入醫保目錄的抗PD-1單克隆抗體藥物。

主要用於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至少經過二線化療)。達攸同 在2020年6月19日獲得藥監局批准,適應症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與轉移性結直腸癌。近期信達生物製藥公告的ORIENT-32研究達到一線治療晚期肝癌的終點,研究表明,迪利單抗+貝伐珠單抗在晚期肝癌一線藥物中具有臨床潛力。以下是我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樊嘉院士原文點評:

以往在肝癌一線藥物中,主要以索拉非尼、侖伐替尼及化療為主,治療效果較為受限。我國的肝癌患者約有85%屬於曾經有B肝感染史,這與歐美肝癌發展有明顯區別。在ORIENT-32研究達到主要終點後(顯著延長OS和PFS),對於我國肝癌展開臨床研究意義深遠。作為抗腫瘤藥物研發人員,小番健康認為,ORIENT-32研究結果對晚期肝癌乃至慢性B肝患者(CHB)意義非凡。

因為在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肝癌位居前四,而死亡率位居第二位。每年中,全球約有近50%的新發或因肝癌死亡發生在我國,在慢性B肝藥物開發需要引起重視,同時在以往相對受限的晚期肝癌藥物中(主要指索拉非尼、侖伐替尼、化療),這項第3期臨床試驗用於治療晚期肝癌結果較好達到研究終點。以上研究數據和結論,發布於2020年9月28日信達生物製藥。

相關焦點

  • B肝在研新藥nivolumab,Ib期聯藥,1名表面抗原丟失
    B肝在研新藥nivolumab,Ib期聯藥,1名表面抗原丟失 檢查點抑制劑也屬於免疫新療法靶點進行開發所有受試者接受0.1或0.3ng/kg一次,或2劑後者與治療性B肝疫苗GS4774在基線和4周後使用。
  • B肝新藥研發難點,共價閉合環狀DNA難定位,未來NA聯用新藥方案
    在不斷更新2019-2020B肝全球在研創新藥期間,不禁要問,慢性B肝新藥研發難度在哪裡?眾所周知,B肝病毒感染是導致肝硬化、肝癌(HCC)的主要原因之一,預防性B肝疫苗成為減少感染的關鍵。B肝新藥研發難點,共價閉合環狀DNA難定位,未來NA聯用新藥方案同時,包括治療性B肝疫苗已有在全球正在註冊審批當中。小番健康提醒,治療慢性B肝難點在病毒複製模板cccDNA,而這是B肝病毒複雜的生命周期步驟中最難的地方。
  • B肝在研新藥ABI-H0731和Ib期研究數據
    這是一個全球比較權威的抗菌藥物和化療期刊,11名研究人員共同發表了B肝病毒核心蛋白抑制劑ABI-H0731的臨床前特徵和特性研究。簡單介紹一下關於ABI-H0731,它是第一代的B肝病毒(HBV)核心蛋白抑制劑,人體臨床Ib期公布試驗結果如下:Ib期試驗中,ABI-H0731已證明對慢性B肝(CHB)患者具有有效的抗病毒活性,目前正處於第2期臨床試驗進一步評估當中。
  • B肝在研新藥全球進展,IIb期2毫克,3/4表面抗原血清轉化
    B肝在研新藥全球進展,IIb期2毫克,3/4表面抗原血清轉化 全球研究人員指出 有3/4的參與者出現B肝表面抗原血清轉化(不僅表面抗原陰轉,還伴有B肝表面抗體轉陽)。
  • B肝在研新藥ABI731,Ib期結果,可抑制cccDNA形成
    簡單介紹一下關於ABI-H0731,它是第一代的B肝病毒(HBV)核心蛋白抑制劑,人體臨床Ib期公布試驗結果如下: Ib期試驗中,ABI-H0731已證明對慢性B肝(CHB)患者具有有效的抗病毒活性,目前正處於第2期臨床試驗進一步評估當中。
  • B肝在研新藥1種入第3期,法國科學家詳解,HBV輸入過程
    隨著Myrcludex B成為首個進入第3期臨床研究的非核苷類似物靶點在研B肝新藥,該研究藥物靶點是B肝病毒(HBV)進入抑制劑,什麼是病毒進入抑制劑呢?這種靶點和RNAi、治療性B肝疫苗、反義寡核苷酸以及衣殼組裝調節劑有哪些不同?小番健康介紹一下,關於病毒進入抑制劑。
  • 客觀看2021B肝在研新藥進展,研發過程,多組合優化正研究中
    實際上,目前有一些是基於治療性疫苗研發B肝新藥的,但是這個方向目前還沒有1種藥物真正成功。客觀看2021B肝在研新藥進展,研發過程,多組合優化正研究中目前看來,全球無論是肝病臨床醫生或是藥企的藥物科研工作者,基本已經摸清B肝治療性疫苗的方向,即治療性B肝疫苗相關機制特點。
  • B肝新藥臨床試驗登記和3期臨床試驗難度
    1期除安全性外,科研人員還會研究新藥的藥代動力學等,能夠在以上臨床試驗登記中看到公告之後,就是招募志願者來試藥,當中不乏許許多多的健康人。如果第1期是在比較少的人體當中做試驗,那麼,進入到第2期通常就有上百名受到感召參與到這種藥物的試驗當中。和第1期試驗不同的是,2期重點評估的是新藥的治療效果和合適安全的服用劑量。
  • 【新藥進展】深度分析EASL2020B肝新藥治癒B肝的可能性!
    目前看來這類藥物的臨床布局基本是聯合策略(新藥間聯合或新藥聯合已有藥物),如 JNJ-3989還有加上核苷、幹擾素和核衣殼抑制劑的4聯用藥設計。此次披露的數據都是聯合NA治療的結果。該類藥物一旦停藥,cccDNA繼續轉錄,疾病仍然可能會復發。
  • B肝在研新藥2020年全球進展和Bulevirtide進入III期臨床研究
    B肝在研新藥全球進展,IIb期2毫克,3/4表面抗原血清轉化全球研究人員指出,新型核苷酸類似物(NAs)正在開發中,旨在提高現有NAs的療效。例如,貝西福韋和替諾福韋的前藥包括替諾福韋環酸替諾福韋、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元卡韋目前正在研究中,它們都屬於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
  • 廣生堂5款新藥研發全速推進 B肝新藥I期臨床即將展開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4月23日,廣生堂發布公告,公司B肝治療全球創新藥GST-HG141的臨床試驗與研究獲批,標誌著I期臨床試驗方案已經通過審核確定,試驗獲準進入實質性開展期。目前,該藥I期臨床試驗已確定承接公司及負責人,並於今年1月召開I期臨床試驗啟動會,臨床試驗開展在即。
  • 【科普】B肝在研新藥:2期臨床藥物大盤點!
    C肝已成為可治癒的病毒性肝炎,但是,對於B肝來說,目前所取得的進展還極為有限。各大科研團隊針對B肝治癒的研究也在不懈努力。小編也在持續的關注有關B肝新藥的最新消息,下面隨我來一同看一下有哪些B肝在研新藥已達到臨床2期。
  • B肝在研新藥EDP-514,健康人1期初步結果,總體安全耐受
    2020年歐洲肝臟研究學術年會上(EASL 2020),研究人員公布1種新型泛基因型B肝病毒核心抑制劑EDP-514,已完成健康成人臨床試驗第1期研究的初步結果。B肝在研新藥EDP-514,健康人1期初步結果,總體安全耐受EDP-514,是一種新型2代B肝病毒核心抑制劑,通過靶向B肝病毒生命周期多步驟選取靶標,該藥已獲得美國FDA獲準進入的快速通道資格藥物。
  • B肝在研新藥核酸聚合物與聯用功能治癒
    B肝在研新藥核酸聚合物(NAP),聯用TDF和IFN,劍指功能性治癒目前,治療B肝全球範圍證明有效的,主要有兩個方向,分別為核苷酸類似物(NAs)和幹擾素(IFN)。該項研究通過聯合使用評估,正在進行研發的新藥REP 2139、REP 2165對B肝患者(CHB)的功能性治癒,是否高於單一用藥。該項試驗主要對象為,未經過治療的慢性B肝患者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試驗對象e抗原均是陰性。新藥三期臨床試驗,優勢在於隨機、雙盲、對照,減少偏差的作用。
  • B肝藥物研發3個熱門靶點,尋找設計思路,抗PD-L1可為候選
    B肝藥物研發3個熱門靶點,尋找設計思路,抗PD-L1可為候選 比如,在以往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II期研究中,患者每周口服1次GS-9620
  • B肝在研新藥反義寡核苷酸,歐洲肝臟年會,2家藥企分享研發數據
    在一項2a期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中,NRTI患者和接受NRTI治療的患者(N=24),通過每周sc注射給予300毫克ISIS 505358/GSK3228836。從基線檢查到第29天,這兩組患者的B肝表面抗原均顯著降低。在NRTI組(n=12)中,平均降低值達到-1.56 log10 IU/mL(與安慰劑組相比,p=0.001)。
  • B肝在研新藥RO7049389,單藥28天給藥,HBVDNA和RNA明顯下降
    B肝在研新藥RO7049389,單藥28天給藥,HBVDNA和RNA明顯下降小番健康提醒,隨著對慢性B肝新療法的不斷探索,歷屆歐洲肝病學術年會和美國肝病年會上,B肝新藥的試驗進度也被外界所知,B肝病毒衣殼裝配抑制劑屬於一種新靶點藥物。
  • B肝在研新藥兩項靶點,核糖核酸酶H或核心抑制劑,詳解作用機制
    B肝新藥,那就是核糖核酸酶H(RNase H)靶向性和核衣殼組裝抑制劑或稱核心抑制劑。另一項靶點是,核衣殼組裝抑制劑或稱之為核心抑制劑,從目前全球科研B肝新藥方面,針對B肝病毒核衣殼或核心抑制劑研發新藥數量也是最多的,我們重點詳細介紹一下,關於核衣殼組裝抑制劑或核心抑制劑的作用機制。
  • B肝在研新藥APG-1387,凋亡抑制蛋白,功能性治療新方法
    此外,以IAPs為靶點,研究人員評估了B肝在研新藥APG-1387的抗病毒功能,並在EASL 2020探討了其體內機制。臨床前研究方法:用重組人rAAV8-HBV1.3感染C57BL/6j小鼠,或將pAAV-HBV1.2質粒注入C57BL/6j和C3H/HeN小鼠株,建立3種免疫活性B肝病毒攜帶者小鼠模型。靜脈注射20毫克/千克的APG-1387,每周1次。
  • B肝國產在研新藥KL060332,廣譜基因型,對耐藥同等有效
    2020年11月13日-16日舉行第71屆美國肝病研究學會年會(AASLD),我國科倫藥業B肝在研新藥KL060332(衣殼組裝調節劑)臨床前試驗數據顯示,強大抗病毒活性,和在體外對常見B肝病毒基因型及對核苷類藥物耐藥同等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