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可凡李敬澤孫甘露陳丹燕佟瑞欣……這些文化界名人都為他發聲

2020-12-05 上觀

「我寫文章,發表作品,因為我有話要說,我希望我的筆對我生活在其中的社會起一點作用。我翻譯外國前輩的作品,也不過是借別人的口講自己的心裡話。所以我只介紹我喜歡的文章。」1922年,18歲的巴金根據英譯本翻譯了俄國作家迦爾洵的小說《信號》,由此開始了延續60年的翻譯工作。

相較巴金創作的文學作品,作為翻譯家的巴金的一面,讀者了解得較少。事實上,巴老一生翻譯了數百萬字作品,他對自己的譯文非常看重,直到90歲高齡仍在校訂譯文。他說:「想用我的譯文去打動更多人的心。」他把譯文當作自己的武器之一——「我寫作只是為了戰鬥,當初我向一切腐朽、落後的東西進攻,跟封建、專制、壓迫、迷信戰鬥。我用自己的武器,也用揀來的別人的武器戰鬥了一生。」

巴金先生的翻譯風格不屬於「硬譯」,不屬於「死摳」,而是流暢、自然、傳神,富於感情,近於他自己的創作風格,他的譯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時至今日,巴金先生故去的第15個年頭,我們讀著高爾基的《草原故事》、赫爾岑的《家庭的戲劇》,以及他留下的種種譯著,仍然覺得滿紙滾燙。

疫情防控期間,上海武康路上的巴金故居尚未對遊客開放,一系列雲上活動讓讀者走近巴金和他的精神世界。由巴金故居、可以文化、草鷺文化共同策劃的「初夏有約,共讀巴金經典譯文」活動,邀請來自文學藝術界的李敬澤、孫甘露、曹可凡、佟瑞欣、陳丹燕、羅雪村、王強、胡洪俠、談瀛洲、曹元勇、黃昱寧等11位名家,誦讀巴金先生的譯文選段,讓讀者從世界經典文學和巴金先生優美的譯文中汲取力量,增強重新開展正常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11位名家均挑選了各自喜愛的巴金譯文,如屠格涅夫暮年深情的文學絕唱——《散文詩》、高爾基記錄俄羅斯文學大師生動面影的《文學寫照》、德國詩意現實主義作家斯託姆的《遲開的薔薇》、美國作家柏克曼被巴金譽為「人類心靈之記錄」的《獄中記》等。朗誦文本選自2019年出版的《巴金譯文集》(第一輯)。

《巴金譯文集》第一輯集結的是巴金從浩瀚世界文庫中拾取的珍珠,體裁涵蓋詩歌、短篇小說、回憶錄等。這些譯著曾多次重印,影響甚廣,是一代代讀者喜愛的世界經典文學佳作。以巴金故居授權的權威版本為底本,每本書均配有巴金珍藏的原版書影、插圖及作家手稿等,譯後記作為附錄編排於書後,為讀者提供延伸閱讀。如屠格涅夫的《木木集》中,有巴金珍藏《木木和地區醫生》英文本書影,巴金珍藏屠格涅夫書影,《木木》俄文版插圖、中譯本書影,巴金《普寧與巴布林》手稿;《散文詩》中,新增最新發現的巴金佚文(《譯後記》兩篇),附屠格涅夫晚年小像、屠格涅夫散文詩《瑪莎》手記、巴金藏日文版《散文詩》、《散文詩》部分中譯本書影。

配合雲上誦讀會,巴金故居挑選了與巴金先生有關的40餘種限量版本著作供讀者挑選,包括市面上已絕跡的獨家毛邊本,如《家》《春》《秋》、《巴金別集》、《回望巴金叢書》、《我的家》、《巴金研究集刊》、《隨想錄》(30周年紀念版);手稿珍藏本,如蕭珊女士譯的屠格涅夫《初戀》手稿本(獨家紅色版)、《第四病室》手稿珍藏本、《寒夜》手稿珍藏本等;為紀念《寒夜》出版七十周年出版的復刻經典——《寒夜》復刻本等。

相關焦點

  • 《我與世界》系列 · 陳丹燕|先要觀世界,方有世界觀
    >也可以看文字以下為採訪摘要今年十一長假,陳丹燕邀請我們做客她在上海郊外的植物園舉辦的下午茶會。」、 「朱麗葉」,她說這些月季勾連起她的世界旅行記憶。我說這些人一個一個的都那麼瘦,我一個人就能打過他們,還用得著他來嚇唬我們,誰嚇唬誰還不知道呢。你再看咱們倆,沒有花容月貌,也沒有戴金戴銀。就是非常普通的人,人家是不會來搶我們的。我當時是真的不怕,真要打,我是可以跟你拼命的。很多時候是你自己怕這個世界,所以世界就來嚇唬你。陳丹燕自稱是「背包客」。
  • 這些經典的名人名言,居然都是假的……
    其實這種抄錄假名言的行為不止這位女演員一人,魯迅、楊絳、林徽因、張愛玲的「語錄」常出現在明星微博中為他們的發言「增光添彩」,然而網友們查一下就會發現,這些名言或來自別的名人,或根本就來自一些心靈雞湯文。
  • 旅圖|陳丹燕:植物園裡20種月季與20段旅程
    這段時間,疫情原因取消了全年旅行的陳丹燕在月季園中得到了滿滿的慰藉。前些年,上海辰山植物園曾請園林界「大咖」與熱心市民擔任「市民院長」,而今年聘請「文化園長」卻是頭一次。辰山植物園的月季園任「文化園長」後,身為作家的陳丹燕挑選了辰山植物園中的20種月季花,並為它們書寫了與旅行相關的故事。
  • 潘石屹對話李敬澤:好的文學作品像一面鏡子,能照出人的精神世界
    近日,一場以「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茅獎作品」為主題的對談在北京舉行。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與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副主任李敬澤一起,與讀者分享了自己與茅獎作品的故事。自稱曾經是「文藝青年」老潘和當時班裡唯一不是文學青年但唯一堅持搞文學的李敬澤老師碰撞出了哪些私家文學觀點,且看我們為沒有到場的你特別總結的當晚對談精華。
  • 陳丹燕之女陳太陽:擁有作家母親是福利也是負擔
    為了紀念這個長者,父親給自己的女兒取名「太陽」,說到這些,太陽會大聲笑,覺得用詞太大,會難為情。  關於蘋果和賈伯斯  新京報:談到蘋果,避不開賈伯斯,你是如何看待他的?在蘋果公司,是否有特別的企業文化?  陳太陽:因為我來蘋果時,他已過世,所以並沒有直接的接觸。
  • 洋涇浜滋潤下的「生意英語」陳丹燕
    陳丹燕用她溫柔懷舊的語調,講述了天才的中國書生作了大量《別琴英語竹枝詞》,用本地方言為英語注音,將英語自然地融入了本地詞彙中。小藝覺得,這簡直是如同建造巴別塔般的創造!|陳丹燕 露天通事另歸司(Linguist),各國人言無不知。出入城廂市井內,佣錢先講後來支。
  • 11歲湖北女孩發現蜜蜂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成為名人,後來怎樣
    比如有歷史以來,所有人包括科學家、生物學家都以為蜜蜂發出的「嗡嗡聲」是高頻率扇動翅膀發出的,直到一11歲的湖北小女孩發現了真相:她發現許多蜜蜂翅膀不動的時候,依然有嗡嗡聲。她,就是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聶利。
  • 中法版《小王子》將演 名人鐵粉愛那般
    中法版《小王子》將演 名人鐵粉愛那般據該劇出品方大牌傳媒CEO劉大毅介紹,童話《小王子》在全球銷量超過5億,作者聖•埃克蘇佩裡把小王子、玫瑰花及狐狸,以及許多有象徵色彩的人物融入在童話故事中,故事中既有大人們的「荒唐」,也有世間的溫暖,簡單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受到了許多文化名人的追捧。作家周國平曾評價道:「《小王子》是一個奇蹟。從內容到形式都幾近於完美,卻不落絲毫斧鑿痕跡,宛若一塊煥然天成的美玉。」
  • 喬伊斯逝世八十周年:他刻意製造的語言迷宮,或許已預見了誤讀和詆毀
    儘管他自言,小說裡的謎團要花300年才能解開,但世界各地的喬學專家並沒有因此減弱讀解的熱情。在2013年1月17日上海專門為此書舉行的題為「向經典致敬」的研討會上,作家王安憶、陳丹燕、孫甘露等表示,儘管還沒有讀完天書,但深信其價值。如此天書留給我們的問題,與其說是「要不要讀,有何必要讀」,不如說是曾被美國大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用做書名的「如何讀,為什麼讀」。
  • 李敬澤評《黑色小說》:博物館中的長眠不醒之夢
    李敬澤評《黑色小說》:博物館中的長眠不醒之夢 【編者按】青年作家楊好的小說《黑色小說》近日出版,本文為著名文學評論家李敬澤為小說所作的序。
  • 李敬澤:寫詩是人最純真的「活動」 / 李瑾:詩歌究竟是什麼
    薦讀寫詩是人最純真的活動李瑾詩論集《譚詩錄》隨談文 | 李敬澤海德格爾在一篇文章中這樣說道:「1799年1月,荷爾德林在給他母親的信中稱寫詩為『人的一切活動中最為純真的』。」
  • 這些名人什麼奇異寵物都養了,有錢真是能為所欲為啊
    我們還在雲吸貓狗的時候,有錢人已經養了不少我們在動物園都不一定見得到的動物。老虎獅子豹子已經沒啥稀奇的了,下面這些名人養的寵物,完全詮釋了一句話:有錢真的能夠為所欲為啊。每年紐約的流浪動物收容所都能撿到幾條這樣的「狼狗混血」,這讓收容所很頭疼,因為它們有狗的血統,不能放歸野外,否則會餓死;但是當做寵物又很危險,最後基本都是送到動物園去。流行小天王和他的捲尾猴Justin Bieber小小年紀就在歐美歌壇上迅速走紅,伴隨著他的好音樂,也有一系列負面新聞。其中一個就是關於他所飼養的奇異寵物:捲尾猴。
  • 為什麼世界很多名人都得過梅毒?
    你聽說過的很多歷史上的大牛都染過梅毒,尼採、貝多芬、莫泊桑、梵谷、林肯、甘地……不往下說了,說多了你都會對文化界和政治界的亂搞風氣感到絕望。梅毒發作的表現為皮疹、皮膚潰爛等等,如果不及時治療,到了晚期還會侵犯大腦,造成精神失常。上面提到的多位大牛臨終前都在精神病院度過。所以錢鍾書曾經在《圍城》中借方鴻漸之口說:「梅毒在遺傳上產生白痴、瘋狂和殘疾,但據說也能刺激天才。」
  • 7.25|Quark/夸克|持續為年輕的心臟發聲,為未知的藝術發聲,為自我的蛻化發聲
    夸克是晴子(Drum),趙旭(Bass)和盧不(Guitar&Voice),他們會持續為年輕的心臟發聲,為未知的藝術發聲,為自我的蛻化發聲。 第一張EP《Myopic Pilot/近視的飛行員》秉承了西安音樂圈前輩們粗糙而原始的美感,但優美抓耳的旋律、積極浪漫的青春熱血是夸克首張作品最不一樣的標籤。
  • 這些為時代作註腳的黑白肖像,是中國攝影最「出圈」的作品【薦書】
    即使對這些專業領域毫無了解的普通大眾,也或多或少看到過肖全拍攝的文化名人,並可以就此發表一些個人觀點。 肖全得以「出圈」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顯然是源於他對創作主題的選擇。這也從側面佐證了那句攝影創作者時常聽到的話:拍什麼比怎麼拍更重要。
  • 摩根費裡曼"為女性發聲"卻曝性騷擾 成就獎恐撤回
    摩根弗裡曼網易娛樂5月25日報導 據臺灣媒體報導,美國好萊塢80歲男星摩根弗裡曼(Morgan Freeman)在影界地位崇高,在2018年1月獲頒美國演員工會獎的「終身成就獎」,但是在4月被爆出和繼外孫女有一段不倫戀,5月又有電影製作女助理控訴,在職場上遭到他性騷擾
  • 中山籍文化名人向海內外中山鄉親拜年啦!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中山籍文化名人以暖暖心語向家鄉人民送上祝福!一句短短的話語,一個短短的視頻,一張小小的卡片,都帶上中山籍文化名人濃情厚意。以人文為橋梁,以鄉情為紐帶團結廣大海內外中山人。2018年春節,市政協主席丘樹宏為加強與海內外中山籍文化名人的聯繫,藉助名人影響力提升中山城市魅力,專門策劃了「中山籍文化名人拜年」活動,把一批中山籍文化名人介紹回家鄉,同時展現中山籍文化名人對家鄉人的款款深情,這個舉動在文化界中起到了很好的團結作用。
  • 專訪@奧卡姆剃刀:做一個為正能量發聲的通信科普者
    微博大V @奧卡姆剃刀 本職是某高校的通信專業教師,他利用業餘時間,用大眾易懂的語言去普及通信知識,破除通信行業謠言,抵制不懷好意者對中國通信業的詆毀。  現在的他在微博平臺上擁有近700萬粉絲,作為中國通信科普的佼佼者,他堅持站在通信科普第一線,為科學技術發聲,為中國通信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