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變「鐵谷」:鐵電材料有望突破計算機發展瓶頸

2020-12-06 雷鋒網

經過幾十年的反覆再造,矽電晶體開始顯現出了其發展的瓶頸,整個行業都開始尋找它的替代品。目前一種新的可供選擇的材料出現在了人們面前,如果這種材料可以成功運用於計算機領域,這將促使計算機處理器不僅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且還能夠提高運算能力並能用於存儲設備。

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可以利用電荷迅速地在四種不同狀態之間進行切換的鐵電材料來存儲數據。由這種材料製成的電晶體可以利用這些不同的電荷狀態表達比1和0更多這樣的基礎計算機數字邏輯,而且它還可以容納這些電荷狀態而不需要外部供電,這種材料也能夠處理信息以及存儲信息。

IBM的Watson研究中心的科學家Thomas N. Theis表示,如今矽電晶體已經縮小到了納米級別,它也遇到了難以提升綜合表現的瓶頸期,從而導致不能很好地協調功耗過高、散熱和速度等問題。而使用了這類處理器的產品都採用了各自不同的方式來克服這些挑戰。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材料科學家Lane Martin指出,鐵電材料的一個主要優勢在於這個材料並不是一個新的半導體產業。富士通、德州儀器以及其他幾家公司都已經開始製作鐵電存儲設備。Martin表示,「我們只不過是將現有的這種材料技術用於一些新的領域,因此,如果有公司想要採用它,很快就可以達到規模化。」

Martin與理論化學家Andrew Rappe共同合作並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進行建模並測試鐵電體。

與矽電晶體一樣,鐵電體可以在不同的狀態之間進行切換從而表達信息。但是切換的物理現象與矽晶體是完全不同的,鐵電體不局限於在傳導與絕緣狀態之間切換,鐵電材料也能切換電極——改變材料中電流的方向。

鐵電材料具有天然的電極,可以通過使用電場來改變電極方向。到目前為止該切換隻需要幾納秒,對於數據存儲來說這樣的速度足夠快,但對於進行數據處理而言,這樣的速度還有點慢,而且它需要消耗相當多的能量。

Martin用各種各樣的鐵電材料製作了產品進行測試,包括鋯鈦酸鉛,在測試中它展示出了更快的切換速度,並且只需要較低的電壓。測試結果公布在了Nature Materials雜誌上,從結果來看這些鐵電材料的切換速度比常規設計至少快了兩至三倍。

IBM的Theis表示,這項測試研究的結果似乎表明了我們對這些材料的理解又取得了非常重大的進步。

Martin表示,他和Rappe希望可以不僅僅局限於鐵電材料使用在存儲設備上。他們的一個想法是將這些鐵電體與矽材料進行結合,從而製作出一種新型電晶體。這種採用這種電晶體的裝置將會高效節能,並會將計算處理和存儲結合為一體。Martin表示,由於這種材料具有十分優異的特性,對於家庭用戶而言,即使發生斷電現象也無需擔心資料丟失;對於企業而言,由於可以集計算與存儲為一身,可以節省下建立數據中心的一大筆資金。

via technologyreview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鐵電材料有望使計算機告別矽時代
    經過幾十年的反覆再造,矽電晶體開始顯現出了其發展的瓶頸。
  • 鐵電材料有望使計算機告別矽時代 計算處理與存儲為一體
    ,矽電晶體開始顯現出了其發展的瓶頸,整個行業都開始尋找它的替代品。目前,一種新的符合計算機行業使用要求的材料出現在人們面前。如果這種材料可以成功運用於計算機領域,這將使計算機處理器不僅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且能夠提高運算能力和存儲能力。 經過研究,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可以利用電荷在四種不同狀態之間進行快速切換的鐵電材料來存儲數據。
  • 體積小、耗能低,新型磁存儲器件有望解決AI「內存瓶頸」
    網站科技日報華盛頓2月10日電 美國和義大利研究人員10日在《自然·電子》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開發出一種基於反鐵磁材料的新型磁存儲器件,其體積很小,耗能也非常低,很可能有助於解決目前人工智慧(AI)發展所遭遇的「內存瓶頸」。
  • 新技術揭示鐵電納米材料亞原子結構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9日(北京時間)報導,最近,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利用電子全息攝影技術,拍下鐵電納米材料亞原子結構,
  • AM綜述:柔性鐵電材料
    由於剩餘極化強度、電可編程等特點,基於有機、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的軟鐵電體(Soft ferroelectrics)受到廣泛關注,因此能夠實現發展柔性、可摺疊、可伸展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從而能夠兼容各種製備和操作過程
  • 鉿基氧化物材料有望成為未來晶片的選擇?
    摘 要 隨著信息與集成電路技術和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已經進入到大數據與後摩爾技術時代,如何快速有效地處理海量複雜信息,成為傳統的微電子集成電路技術面臨的巨大的挑戰與發展瓶頸,探索研究並提出變革性技術,突破傳統技術路線與發展途徑的發展瓶頸,成為當前國際微電子集成電路技術領域研究的必然趨勢。
  • 鉿基氧化物材料有望成為未來晶片的選擇?
    摘 要 隨著信息與集成電路技術和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已經進入到大數據與後摩爾技術時代,如何快速有效地處理海量複雜信息,成為傳統的微電子集成電路技術面臨的巨大的挑戰與發展瓶頸,探索研究並提出變革性技術,突破傳統技術路線與發展途徑的發展瓶頸,成為當前國際微電子集成電路技術領域研究的必然趨勢。
  • 復旦微電子學院研製出高密度存算一體化非易失性鐵電單晶疇壁存儲...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6/414373.htm近期,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江安全課題組柴曉傑和江均等聯合韓國首爾大學、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中北大學、中科院物理所、浙江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以及濟南晶正公司等研發出的新型鐵電疇壁存儲器,採用鈮酸鋰單晶薄膜材料與矽基電路低溫鍵合,存儲介質無缺陷、晶界和空洞等,突破了新型多晶薄膜存儲器的單元一致性和高可靠性集成技術的瓶頸
  • ...化前景的高密度存算一體化非易失性鐵電單晶疇壁存儲器和電晶體
    近期,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江安全課題組柴曉傑和江均等聯合韓國首爾大學、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中北大學、中科院物理所、浙江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以及濟南晶正公司等研發出的新型鐵電疇壁存儲器,採用鈮酸鋰單晶薄膜材料與矽基電路低溫鍵合(圖1),存儲介質無缺陷、晶界和空洞等,突破了新型多晶薄膜存儲器的單元一致性和高可靠性集成技術的瓶頸。
  • 科研前線 | 北大新材料研究助力突破二維高遷移率半導體器件與超薄介電層集成瓶頸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關於高遷移率二維半導體表面氧化成高κ柵介質並應用於高性能場效應電晶體器件的研究成果,該課題組通過對Bi2O2Se材料進行熱氧化處理,得到高K柵介質材料 Bi2SeO5薄膜,突破了二維高遷移率半導體器件與超薄介電層集成這一瓶頸,有望在工藝應用中為集成電路二維結構的改良與優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 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原標題: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研究人員通過國際合作,在鐵電材料中發現了通量全閉合疇結構以及由順時針和逆時針閉合結構交替排列構成的大尺度周期性陣列,並發現了閉合結構核心處存在巨大彎電效應,有望使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功能,相關成果4月16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 鐵電材料中發現周期性半子晶格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馬秀良研究團隊在氧化物鐵電材料中發現半子(Meron,也有音譯為麥紉)拓撲疇以及周期性半子晶格。這一發現是繼通量全閉合(Science 2015)之後,該研究團隊在有關鐵電材料拓撲疇結構方面的又一項重要突破,為與鐵磁材料類比的結構特性再添新的實質性內容,也將為探索基於鐵電材料的高密度信息存儲器件提供新思路。2020年6月1日,《自然·材料》以「氧化物鐵電材料中發現極化半子晶格」為題在線發表了該研究成果。該項工作由馬秀良、朱銀蓮、王宇佳、馮燕朋、唐雲龍等人共同設計和完成。
  • 中科院研發新型相變材料:突破讀寫存儲速度極限
    聶翠蓉科技日報北京11月15日電,
  • 新型的鐵電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已被成功研製
    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進步,處理器速度不斷提高,內存容量也不斷擴大,可是內存訪問速度的增長卻緩慢,成為了計算機整體性能的一個重要瓶頸,也就是所謂的「內存牆」問題。因此,無論硬體可以做得多小或者多快,架構中都存在著這樣一個固有的瓶頸。 相比之下,人腦優勢明顯。它不僅可並行處理和存儲大量數據,而且能耗極低。
  • 東南大學科研團隊發現新型三維滷化鉛鈣鈦礦分子鐵電材料
    近日,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國際分子鐵電科學與應用研究院暨江蘇省「分子鐵電科學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在三維滷化鉛鈣鈦礦鐵電材料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A Three-Dimensional Lead Halide Perovskite-Related Ferroelectric」為題發表在化學領域頂級刊物
  • Nature:鐵電材料性能的預測與優化——第一性原理計算本徵鐵電翻轉
    它具有介電、壓電、熱釋電、鐵電以及電光效應、聲光效應、光折變效應和非線性光學效應等重要特性。鐵電體概括起來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以KH2PO4為代表,具有氫鍵,從順電相過渡到鐵電相是無序到有序的相變,屬有序無序型。另一類為位移型鐵電體,以BaTiO3為代表,從順電相到鐵電相轉變是由其中兩個子晶格發生相對位移。
  • 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進展
    江蘇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建明教授聯合南方科技大學李順研究員、張作泰教授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Xu Li研究員受邀在美國化學會期刊《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上發表以「Recent Advances of Ferro-,Piezo-,and PyroelectricNanomaterials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s」為題的綜述文章,系統地總結了近年來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代表性成果
  • 鈦酸鍶鋇鐵電材料
    它是一種重要的鐵電材料,由於其介電常數高、光損耗低、鐵電活性高、且與居裡溫度有關等特點,引起了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極大興趣 。隨著電子器件向微型化、輕量化、集成化方向快速發展,尋找高可恢復性儲能密度的電容器材料成為迫切需要。電容器的能量密度與材料的有效介電常數,擊穿強度,真空介電常數有關。納米複合材料加入合適的填充劑後,樣品的能量密度可以增加。因此,納米複合材料在能量存儲方面得到不斷地研究。
  • 具有圓偏振發光的對映體鈣鈦礦型鐵電材料
    在此背景下,具有顯著化學可變性和結構−性質柔性的分子鐵電材料為CPL活性鐵電材料的組裝帶來了曙光。近日,研究者們開發了第一個具有CPL活性的有機−無機鈣鈦礦對映體鐵電材料(R)-,(S)-3-(氟吡咯烷)MnBr3,它們具有很強的紅色發光。得到的對映體鐵電材料採用六方鈣鈦礦結構,並經歷了有序−無序型相變。
  • 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不過,隨著摩爾定律逐步逼近物理規律極限,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發展瓶頸已經出現,而利用光信號進行數據傳輸、處理和存儲的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光子晶片技術有望帶動整個信息技術產業進入「從電到光」的轉變,並在未來光存儲、光顯示、光互聯、光計算,以及醫療衛生和航天、國防等領域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