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是校園招聘求職旺季,求職主力軍已經逐漸變成「95後」。「90後」「95後」一直都是「個性化」的代表,這就讓企業管理者很容易與這批新生代員工產生「代溝」,陷入難管理的狀態,這也是導致新生代員工離職率高的原因之一。
面對這樣的現象,部分企業和職場培訓機構開始對症下藥,重視起了新生代員工管理。
這一屆年輕人不僅看「待遇」
近日,記者採訪本地部分企業、培訓機構發現,新生代員工確實有著屬於他們的時代特點,工作也不僅是衝著待遇而去了。
本地一家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負責人侯先生表示,目前公司的「90後」員工佔了八成以上,且其中多數為「95後」。在他看來,新生代員工個性鮮明、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並且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
他表示,如果員工不認可領導的建議,雖然不會當面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會在執行上體現。「比如給他們提一些工作上的建議,除非他們非常認可,否則可能並不會按領導的想法執行,他們還是更願意按自己的方式去做。」
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梁女士表示,相比起「70後」「80後」員工,新生代員工更注重自身權益。「感覺很多年輕人不是為了工資才工作,他們對掙錢並不太迫切,相比起工資,他們會更加關心福利待遇,比如休息休假,而且會更在意回報與付出是否對等。」
珺美諮詢的人力資源師劉林欣表示,新生代員工是「網際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一批人,他們可以接觸到的東西更多,個性鮮明,自信度也更高。「新生代員工的靈活度和對新事物的掌握能力強,但是對工作的專注度和深度就會弱一些,加上很多人家庭條件好,如果再使用以前的管理方式,可能很難管,新生代員工離職率也會很高。」
她告訴記者,她接觸的新生代員工中,很多人的「生財」渠道不止一種,「斜槓青年」非常多,他們失掉了一份工作,還是可以養活自己。此外,很多新生代員工希望在工作時有自己的價值體現,希望上級能夠多聽取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企業掌握新員工管理方法有必要
如今新員工離職率較高,無疑增加的是企業自身的成本。劉林欣表示,做好新生代員工管理十分必要,新員工入職3個月以內基本是無法給企業帶來任何收益的,他們會觀察公司的情況,考慮去留問題,但這段時間企業仍須支付報酬。「所以一旦在新生代員工管理上出問題,新員工沒來多久就走了,企業至少損失好幾千元,很多小微企業是難以承受的。」
記者發現,本地部分企業對新生代員工有了相應的管理方法。侯先生告訴記者,面對新生代員工時,需要給對方試錯的機會。「如果他們聽不進領導的建議,我會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事情,給他們嘗試的機會,得到結果後再來分析他們的做法和領導的建議哪一種更合理,他們也更聽得進去。」
他表示,管理新生代員工需要「恩威並施」,既要保持管理人員的權威性,又要適當鼓勵和讚揚年輕員工,在引導的同時還要學會傾聽。「我認為不應該給員工貼標籤,無論何時,溝通都非常重要,平時我們也會組織全員模擬工作中遇到的情況,了解員工的處理方法,只要掌握了技巧和角度,領導和員工的溝通也會比較順利。」
劉林欣建議,企業管理者應該從自身開始改變,學習一些新生代員工的管理方法。「從新生代員工的工作特點入手,建立激勵體系,可以在內部劃分成更多小組,讓新生代員工參與進來,說出更多想法和建議,體現出他們的個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