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鳥媽媽意外死亡,雛鳥怎麼辦呢?

2021-01-07 科學獵奇

在自然界中,大多數的動物在幼年時期都需要父母的照顧才能長大,但是不同動物的習性各異,有的動物是雌性獨自撫養子女,有的動物是夫妻雙方撫養子女,有的是雄性撫養子女。對於雄性或者夫妻雙方撫養子女的鳥類來說,鳥媽媽如果意外身亡,另一半會承擔起獨自撫養後代的人任務,但是對於雌性獨自撫養子女的鳥類來說,鳥媽媽死亡,就意味孩子要自生自滅了。

下面,我們來看幾種不同鳥類撫養孩子的不同方式。

典型的夫妻雙方共同撫養後代的鳥類

鳥是鳥綱下所有動物的總稱,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用後腿行走、前腿進化為翅膀、身上大都被羽毛覆蓋的溫血卵生脊椎動物。現存的鳥類超過了9000種,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地,當然不是所有的鳥都會飛,比如企鵝、鴕鳥它們都屬於鳥類,但是,它們的翅膀都已經退化,代替飛行能力的是奔跑和遊泳能力。

在所有鳥類中,大部分的鳥都是夫妻一起生活的,自然照顧後代也是由夫妻雙方共同完成的,比如天鵝、家燕、鴛鴦等等。

雖然天鵝和鴛鴦都被視為愛情忠貞的象徵,但是,它們在喪偶之後,還是會繼續找異性來組成新的家庭的。

因此,只要是夫妻雙方共同生活的鳥類,在其中一位死亡後,都是由另一半照顧自己的孩子的。

由雌性照顧後代的鳥類

在我們的固有認知中,帶孩子貌似是女人幹的事,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因為照顧後代夫妻雙方都有責任,而且在當下,全職帶娃的寶爸也越來越多。在鳥類中,也是有「全職寶爸」的,比如企鵝、水稚等等。

水稚是我國南方常見的一種小型的鳥類,它屬於鴴形目水雉科,主要分布於我國的南方以及東南亞地區。每年的4月,是水稚的繁殖期,雌性水稚在產下卵後,就會離開,孵蛋的工作就交給了雄性水稚,經過長達1個月左右的孵化期後,小水稚破殼而出。

我們常說:爸爸帶的孩子能力強。這句話放在水稚身上最合適不過了,小水稚在破殼而出後,僅需要半個小時就能行走,通常小水稚會跟著爸爸身後一起在淺水區覓食。而整個過程雌鳥都不會來幫忙,因此,即使水稚媽媽死亡,對小水稚也沒有任何的影響。

(孵蛋的雄性水稚)

企鵝中的帝企鵝也是如此,帝企鵝孵蛋的任務也是由雄性完成的,因為在零下三四十度的環境下,雌性企鵝產卵就已經耗盡了所有的體力,所有當產下卵後,雌性企鵝就會出發去遙遠的大海尋找食物,留下雄性企鵝在寒風裡孵蛋。

雌企鵝這次離開並不是僅有幾天,而是長達2個月,在這兩個月中,雄性企鵝不但要孵蛋,還要在孵蛋後用自己胃裡的營養物質來餵養小企鵝。等到2個月後,身寬體胖的雌性企鵝打著飽嗝回來時,雄性企鵝已經瘦骨嶙峋了。

因此,在小企鵝從蛋到幼年的這2個月內,雌性企鵝對它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但是,如果兩個月內雌性企鵝回不來,雄性企鵝和小企鵝都會有生命的危險。

總結

在所有的鳥類中,超過90%的鳥類是夫妻共同撫養後代的,只有10%是由雄性單獨撫養後代的,而雄性單獨撫養後代的鳥類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是「一夫多妻制」的,雌性產卵後就會離開,孵蛋和撫養後代都交給雄性,第二年會有新的雌性與雄性再次交配。並沒有雌性單獨撫養後代的鳥類。

因此,對於所有的鳥來說,如果鳥媽媽死亡後,小鳥也是由雄性繼續撫養的。

相關焦點

  • 雛鳥落難人收留 鳥父鳥母天天來守候
    雛鳥落難  大爺帶它回家親鳥尋來叫喳喳  10日上午7點半,65歲的馬世寶大爺在樓下院內晨練,偶然在一株灌木下,發現了一個被貓打落的鳥窩。鳥窩內,一隻僅有拇指頭大小的雛鳥撲騰著瘦弱的翅膀,驚聲亂叫。而那隻貓,正圍著鳥窩打轉,隨時都會將雛鳥一口叼走。「我知道這種鳥叫白頭翁,當時它站都站不起來,更別說飛了。」
  • 雛鳥落難被人收留 鳥父鳥母每天入戶餵食
    雛鳥落難  大爺帶它回家親鳥尋來叫喳喳  10日上午7點半,65歲的馬世寶大爺在樓下院內晨練,偶然在一株灌木下,發現了一個被貓打落的鳥窩。鳥窩內,一隻僅有拇指頭大小的雛鳥撲騰著瘦弱的翅膀,驚聲亂叫。而那隻貓,正圍著鳥窩打轉,隨時都會將雛鳥一口叼走。
  • 如果小鳥從窩裡掉出來,鳥媽媽是如何放回小鳥的?今天總算知道了
    因為鳥窩的小,所以這就間接的使得裡面所得以生存空間的擁擠,一個鳥窩,如果擁有太多的雛鳥,或者遭遇其他不可抗的因素,這些都會導致小鳥從鳥巢裡掉落。沒有發育完成的小鳥,並沒有飛行能力和覓食能力,它們必須待在鳥巢裡等待鳥媽媽的餵食,因為只有等它們長大了,它們才具有相應的生存能力。那麼,當小鳥掉落鳥巢外這種情況發生,鳥媽媽如何才能將小鳥重新放回鳥巢呢?
  • 你撿的百舌鳥為何總生病和死亡?烏鶇雛鳥救助餵養方法新手指南
    如果發現其處在危險環境中(如道路中央、附近有流浪貓等),設法將其放置於高處即可,人離開後親鳥會將其帶離。當然,無論是窩雛還是飛雛,由於很多朋友分辨不清,每年被錯撿回家「救助」的都不在少數。那麼,被我們撿回家的雛鳥,又應該如何來餵養呢?二、烏鶇雛鳥救助回家應該如何飼養?
  • 多腳怪鳥、耶穌之鳥、鳥中惡魔?這都是什麼啊?!
    這些小雉鴴孵出來的時候,都已經擁有了招牌的巨大腳掌,能夠在水面植物上行走,出生幾天後也能夠學會遊泳,但是即使這麼快學會了職業技能,卻沒有生存經驗,它們怎麼能是天敵蛇、水獺甚至是鱷魚的對手呢?所以,才會出現上面那個封面照片的情形。你們看到詭異的多腳怪鳥的畫面,其實是雉鴴爸爸來保護雛鳥的護子行為。
  • 在野外遇到不會飛的鳥怎麼辦?
    在鳥類繁殖方面,我們經常遇到幼鳥,無論是在野外還是在路上,還是意外受傷的不能飛翔的鳥。有些朋友看到這些無助可愛的小傢伙,總想去幫助它們,但是往往又不知道該如何去做?,會使巢內的雛鳥掉到巢外。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遇到雛鳥,環顧四周,看看是否有雛鳥,通常是在厚厚的草地上或隱藏的樹枝上。如果你找到它們的巢穴,試著把它們放回原處。
  • 從雛鳥到成鳥,幼鳥的成長階段有哪些?收下這份幼鳥飼養手冊
    在自然界,如果說春天代表生命,那夏天就代表成長。洋洋的夏日,給萬物帶來了生長的陽光和溫度。三四月份產卵的鳥兒,過了2個月的孵化期,小鳥們在五六月都爭相破殼而出了。野外的鳥媽媽們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她們必須每天不停地尋找食物來哺育後代。
  • 雛鳥是如何學會飛翔的?鏡頭全記錄揭秘雛鳥起飛的故事
    ▲今天下午,鳥爸爸也來了,銜著食物來餵崽崽。鳥媽媽發現了我和相機,一開始警惕性很高,頭不停轉動著,觀察四周。但因沒受到傷害和幹擾,鳥媽媽似乎已接受了我和相機以及"咔嚓"聲的存在,有點兒對我"視而不見"了。拍攝時間:8月8日 ▲今天是發現鳥窩的第9天。鳥崽崽全身基本上都長滿了羽毛,白天也睡得少了。
  • 動物權利保護人士放生2萬隻鳥,結果死了數百隻雛鳥
    據《每日郵報》報導, 英國一農場飼養主指責動物權利保護人士破壞農場圍欄,在放生2萬隻鳥時,導致數百隻雛鳥死亡。23歲的埃洛伊絲·麥克唐納(Eloise McDonald)在自家農場裡發現了數百隻死鳥,大部分鳥兒死是於用來給動物供暖的燃氣管道切斷,以及飲水機被毀壞,也有一些鳥是被狐狸殺死的或者意外死於野外。 該農場由她的堂兄安德魯·法裡斯和父親經營,這些鳥主要向當地射擊比賽供應。
  • 攝影師捕捉鳥媽媽餵養幼鳥瞬間
    鳥媽媽給這隻等待的幼鳥帶回味美螞蚱。這些幼鳥可能很餓,不過它們料到媽媽會帶吃的回來。    北京時間3月7日消息,據攝影師奧克塔文諾斯•達馬萬在印度雅加達捕捉到一組鳥媽媽撫育幼鳥的照片。這些照片顯示了幼鳥的聰明可愛和它們與人類幼兒的驚人相似,以及鳥媽媽養育子女的艱辛。通過這些很有意思的照片可以了解到一些幼年鳴禽的生活,以及它們與媽媽的親密關係。雖然它們是小鳥,但是這些幼鳥跟人類幼兒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它們整天無所事事、不停的鳴叫、焦急地等待媽媽把吃的東西帶回來。而鳥媽媽為了養活這一大家子,天天忙得團團轉。
  • 大自然神奇一環:早起蟲兒被鳥吃,可這種鳥雛鳥卻偽裝毛毛蟲自保
    在食物鏈中: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蟲兒被鳥吃,因為鳥類是蟲類的天敵,鳥類會專門捕食蟲類,包括毛毛蟲等。但在大自然中就有這樣神奇的一環:本是蟲類的天敵,可這種鳥雛鳥卻偽裝成毛毛蟲自保,奇特的鳥類——菸灰悲雀。
  • 雛鳥返生後怕人、撞籠子?養鳥的人注意,這樣做可以防止雛鳥返生
    養鳥的人注意,這樣做可以防止雛鳥返生雛鳥返生的原因有很多,像給鳥換了籠子、換環境、換鳥槓、換食杯,、分籠這些因素都會讓雛鳥返生,很多喜歡養鳥的人因為在雛鳥處於返生期時處理的不好,導致長大後的鳥返生、害怕人、還會撞籠子,不僅不和人親近,還會把自己弄受傷了,那麼我們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夠防止雛鳥返生呢?
  • 虎皮鸚鵡雛鳥的顏色跟親鳥不同是為什麼呢?
    有很多飼養者會生出疑問,明明虎皮鸚鵡雛鳥的基因都遺傳自虎皮鸚鵡親鳥,即虎皮鸚鵡雛鳥的父母,但是還會出現類似虎皮鸚鵡雛鳥的顏色與其父母的顏色均存在明顯差異的奇怪現象,這又是為何呢?甚至一些鳥友會調侃類似這些雛鳥是否是虎皮鸚鵡親鳥親生的,那麼帶著疑問,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這鳥從小就會坑別人家娃,啃別人家老,別被它騙了
    簡介:杜鵑鳥生活在北極圈以外的歐洲、非洲、亞洲等溫帶和熱帶地區。全世界的杜鵑科鳥類超過136種,我國就有20多種,杜鵑鳥喜歡松毛蟲,毒蛾等著一些其他鳥類不敢吃的昆蟲,也是森林的好幫手了。不過,誰家都會有熊孩子,杜鵑鳥家族也有一個極富盛名的惡魔——大杜鵑。這貨,不管多大年紀,從來就不讓人省心。這是咋回事呢?
  • 有「客」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兩戶家庭分享愛鳥護鳥故事
    聽到鳥媽媽聲音,小鳥在陽臺頂部的窩內露出了一個小腦袋。「她呀,比鳥媽媽還上心。」龔玲笑著說,女兒如今每天放學後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鳥,天天問鳥蛋什麼時候孵化?小鳥什麼時候長大?有鄰居調侃說,把小鳥餵大了,晚上就可以多一道「菜」,平平可生氣了,嚴肅地說:「要保護自然,愛護小鳥,傷害了小鳥,鳥媽媽會傷心的!」可能愛鳥的人和小鳥的緣分特別濃厚,小鳥連續兩年來築窩,給了龔玲一家莫大的快樂和一段難忘的經歷。
  • 雌杜鵑鳥為什麼搶別人的窩?都怪雄鳥是妻妾成群還裸婚的渣男
    最近一下出了好幾個渣男新聞,有的是出軌,有的是強姦……借這股批判渣男的東風,我們來說說杜鵑鳥吧。我們對杜鵑鳥的印象,除了它和杜鵑花同名,杜鵑啼血一類的故事之外,最深的印象大概就是它們霸佔別人巢穴,生完孩子還要其它鳥的媽媽幫忙照顧這件事了。然而有科學家研究之後認為,雌杜鵑鳥之所以要做土匪,是因為雄杜鵑鳥太渣了!
  • 瑞典國鳥烏鶇來陽臺安家 這家人不做飯不炒菜為鳥「騰地方」
    劉偉7歲的女兒得知「鳥媽媽」來安了家,興奮極了,一邊悄悄觀察,一邊翻閱書籍查找資料,了解鳥兒的種類、習性,見證了生命誕生的全過程。「這窩鳥蛋給小朋友上了一堂鳥類學啟蒙課,比書本上生動多了。」劉偉感慨。野生烏鶇在陽臺安家發現:「鳥媽媽」在陽臺安了家 還有一窩鳥蛋5月18日,劉偉在朋友圈裡曬出一組照片,照片有一窩待孵化的鳥蛋,有嗷嗷待哺的雛鳥,還有「鳥媽媽」正叼著蚯蚓給雛鳥餵食的畫面,生動展示了小鳥孵化的全過程。他感慨地說:「這窩鳥蛋給小朋友上了一堂鳥類學啟蒙課,比書本上生動多了。」
  • 山村玩鳥
    小時候,每當我們稱作「叫天雀」的鳥兒在離地面三十多米的空中扇動著翅膀定位飛動,口裡唱起那悅耳動聽的歌兒時,媽媽都會指著鳥兒對我們說:「聽聽,鳥兒又在罵你們這些毛頭小子了。」我問媽媽鳥兒罵啥了?媽媽說:「住得高了,天火燒了;住得低了,大水衝了;住得不高不低正好了,又讓爛逼娃娃們掏走了。」媽媽還再三叮囑,惡五月千萬別掏鳥,不然會爛手指的。
  • 窺探啄木鳥育兒,雛鳥爸媽各有分工
    雌鳥(鳥媽媽)大斑啄木鳥的分布圖,自Birdlife International根據幾天的觀察,我發現這個巢裡只有1隻雛鳥,一般而言大斑啄木鳥的窩卵數會有5-7枚。由於這個巢太深(接近40cm),我也缺乏特殊的設備,加之不要幹擾到它們,無法查看巢的內部,所以無法確定是否有卵沒有孵化還是有雛鳥死在了裡面。我安裝紅外相機監測的主要目的是,想看一下是否有捕食者會去捕食幼鳥,因為巢周圍曾有家貓和花鼠等捕食者的出沒。
  • 早飛的鳥
    我問他:「你幹什麼呢?」他豎起一根手指壓在嘴唇上,示意我別說話。我立即噤聲。他將手中的網在綠籬邊撲騰了幾下,然後一臉失望地退回來,告訴我說:「我剛才在院子裡看見了一隻鳥,我估計它離開鳥媽媽太早了,還不怎麼會飛,我怕它活不了,想把它抓回來放到鳥窩裡去。不過,現在它跳到籬笆那邊去了,我找不到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