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默默無聞的人,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盡心盡責。也正是由於有無數默默付出的人,最終才能讓我們擁有一個和諧的社會,才能讓我們擁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在這些默默無聞的人當中,有環衛工人,有交通警察,同時還有許多科學家。他們一心為了祖國的發展建設,甘願埋沒自己的姓名,一生兢兢業業為國奉獻,也許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
我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並不屬於非常領先的地位,尤其是在幾十年以前,我國的許多科技成果都受限於國外,中國的科技發展變得非常艱難。而在這個時候,有許多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們,他們一門心思謀發展,一心一意搞建設,希望在科技領域能夠超過國外。因此他們甘願付出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也要讓中國的技術變得越來越好,在國內擁有一席之地。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位科學家叫做李愛珍,她的一生詮釋了什麼叫默默無聞。
李愛珍於1958年從復旦大學畢業,在這樣一所高等學府裡,李愛珍學到了許多有用的知識。在她畢業之後,李愛珍開始研究材料學信息科學領域,並且對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和器件尤其專注。而在當時國內對於材料科學的研究非常少,並且遠遠落後於國外發達國家,且國內也很少有專家去研究這一領域,導致了我國的材料科學始終落後於國外。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愛珍甘願扛起了建設祖國的大旗,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這一領域上。
在復旦大學裡面,李愛珍一直將自己的專業和祖國的發展建設結合起來,從復旦大學畢業之後,李愛珍進入了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在中國科學院裡一直專注於新材料以及光子材料領域,而在李愛珍的建設下,我國出現了許多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專門研究信息工程材料以及材料科學技術,為國內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鑑於她的突出貢獻, 她於1980年被派到美國,以一名學者的身份進入了美國卡基尼梅隆大學。就在那時,李愛珍見到了國外的成熟技術,再次點燃了她發展材料科學的激情。
國外有許多先進的設備,有許多成熟的技術,也有許多資金雄厚的實驗室,能夠問李愛珍的研究提供很大的幫助。不僅如此,在科研設備上面,遠遠領先於中國。這對她的研究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讓自己的科研技術得到飛速的提升。很多人都認為,面對美國的這樣先進設備和條件,李愛珍很有可能不會回國,但事實上她克服了重重壓力,最終憑藉著自己對祖國的熱愛,順利回國。
李愛珍回國之後迅速將國外學習到的先進技術用於國內的科學研究,並且在長時間的努力下,最終讓國內的科學技術取得了重大提升。面對她的突出成就,她先後四次申請為中國院士,但是最終卻失敗了。但是由於她對該領域的貢獻,她最終被美國評為了院士,但是她對國內科研領域的傑出貢獻也讓她獲得了許多人的讚美。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給我留言,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