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先進成果回國,申請中國院士卻屢遭失敗,後被美國評為院士

2020-08-16 教育有力量

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默默無聞的人,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盡心盡責。也正是由於有無數默默付出的人,最終才能讓我們擁有一個和諧的社會,才能讓我們擁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在這些默默無聞的人當中,有環衛工人,有交通警察,同時還有許多科學家。他們一心為了祖國的發展建設,甘願埋沒自己的姓名,一生兢兢業業為國奉獻,也許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

我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並不屬於非常領先的地位,尤其是在幾十年以前,我國的許多科技成果都受限於國外,中國的科技發展變得非常艱難。而在這個時候,有許多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們,他們一門心思謀發展,一心一意搞建設,希望在科技領域能夠超過國外。因此他們甘願付出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也要讓中國的技術變得越來越好,在國內擁有一席之地。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位科學家叫做李愛珍,她的一生詮釋了什麼叫默默無聞。

李愛珍於1958年從復旦大學畢業,在這樣一所高等學府裡,李愛珍學到了許多有用的知識。在她畢業之後,李愛珍開始研究材料學信息科學領域,並且對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和器件尤其專注。而在當時國內對於材料科學的研究非常少,並且遠遠落後於國外發達國家,且國內也很少有專家去研究這一領域,導致了我國的材料科學始終落後於國外。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愛珍甘願扛起了建設祖國的大旗,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這一領域上。

在復旦大學裡面,李愛珍一直將自己的專業和祖國的發展建設結合起來,從復旦大學畢業之後,李愛珍進入了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在中國科學院裡一直專注於新材料以及光子材料領域,而在李愛珍的建設下,我國出現了許多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專門研究信息工程材料以及材料科學技術,為國內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鑑於她的突出貢獻, 她於1980年被派到美國,以一名學者的身份進入了美國卡基尼梅隆大學。就在那時,李愛珍見到了國外的成熟技術,再次點燃了她發展材料科學的激情。

國外有許多先進的設備,有許多成熟的技術,也有許多資金雄厚的實驗室,能夠問李愛珍的研究提供很大的幫助。不僅如此,在科研設備上面,遠遠領先於中國。這對她的研究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讓自己的科研技術得到飛速的提升。很多人都認為,面對美國的這樣先進設備和條件,李愛珍很有可能不會回國,但事實上她克服了重重壓力,最終憑藉著自己對祖國的熱愛,順利回國。

李愛珍回國之後迅速將國外學習到的先進技術用於國內的科學研究,並且在長時間的努力下,最終讓國內的科學技術取得了重大提升。面對她的突出成就,她先後四次申請為中國院士,但是最終卻失敗了。但是由於她對該領域的貢獻,她最終被美國評為了院士,但是她對國內科研領域的傑出貢獻也讓她獲得了許多人的讚美。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給我留言,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而今天所說的這位女科學家李愛珍,她就曾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後來怎麼樣了呢?美國先進的科研成果讓李愛珍頗受震撼,她看到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科研方面的差距,從而更加努力吸取經驗,獲取知識。當時李愛珍身邊不少人認為,她出國之後一定會被國外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所吸引,很有可能不回來了。在李愛珍老師的堅持下,最終成功推薦她去了美國,並堅信她一定會回來。
  • 她為中國半導體事業貢獻巨大,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美國院士
    有時候,一項研究和成果要經過幾個時代的跨越,幾代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面世。然而,我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身份失敗,最後卻被美國國家科學院錄取,這其中是否有什麼誤會。她自小成績優異,身上永遠帶著一股科學人不服輸的精神,什麼事都力求做到最好。當同齡人還在迷惑未來幹什麼的時候,她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1954年7月,李愛珍考入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學習。為了掌握更多的知識,她每天不是在實驗室、圖書館就是在老師辦公室。四年以後她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進入上海冶金所,正式開始半導體材料的研發之路。經過不懈努力,她將中國半導體材料研究成果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平臺。
  •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意外當選美國院士後,卻主動選擇留在中國
    毫無疑問,新中國成立後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離不開每一位中國人民的辛勤建設。特別是當年那些奮鬥在科研一線的科學家,對中國國力的貢獻著實功不可沒。由於其能力相當突出,做出了不少科研成果,其受到領導青睞。1980年,她還被公派到美國卡基尼梅隆大學做訪問學者。 對於一個科研工作者而言,這樣的經歷再正常不過。然而,李愛珍出生於華僑家庭,背景比較敏感,並且在那個特殊年代還挨過批鬥。得知其要被公派到美國後,自然引起了競爭對手的流言蜚語。
  • 她是中國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落選,無奈成為美國院士
    但這些科研人員身上有著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性格,無數次失敗後仍然站在實驗桌前,才有了一個又一個的發明。這種發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人類的面貌。而在中國卻有這樣一位的科學家,她為國家工作了幾十年,先後四次落選院士,最後卻得到了大洋彼岸美國院士的殊榮。這個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今年84歲。李愛珍,她出生於福建。
  • 中國女天才科學家,4次申請院士都失敗,赴美申請院士一次就成功
    美國院士李愛珍的中國心!【引言】中國肩負著科技使命,女性科學家也在時代的進步中崛起。李愛珍曾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但都因標準不夠或者年齡問題而未能如願。可她並沒有被優越的條件蒙蔽雙眼,念念不忘於自己是黃皮膚,根脈在中國而非美國。
  • 李愛珍: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遭拒,但是卻一次就被美國評為院士
    1958年的時候,李愛珍從中國比較有名的大學——復旦大學中畢業,在復旦大學中,李愛珍所在的院系是化學系。眾所周知,復旦大學是我國非常優秀的重點大學,培育出了很多先進人才,是很多莘莘學子心目中的夢想。中科院一直是國內所有科研人員們內心嚮往的高塔,總盼著自己有一天能夠成為一名院士,很顯然,他們肯定不是看重院士可以得到多麼豐厚的待遇,最看重的應該就是國家給予自己的肯定。李愛珍作為一個中國國內著名的女科學家,自然也想成為一名光榮的院士,但是她在一次次申請中科院院士的過程中,卻一直沒有機會被評上。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當選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本年度增選的72名院士以及18名外籍院士的名單。在這名單之中,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研究員李愛珍,成為第一位得到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榮譽的中國女科學家。然而,她令人矚目的卻並非是當選美國院士,而是她是其中唯一一位沒有國內院士頭銜的外籍院士。
  • 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被拒絕,最後成美國院士
    曾經我們國家就出現過一位女科學家,她連續四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但是都被拒絕了。沒有想到的是,最後她成為了美國的院士,她就是李愛珍。到了美國後,李愛珍發現美國的科學技術十分的發達,了解中國跟美國之間的差距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她曾4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可惜都因為不同的理由被拒絕,但她最終因為科研成就的突出,被美國聘用,成為了一名美國院士。,成美國院士補遺憾成為中科院院士代表了國家對科研工作者工作成果十足的肯定,是每個科研工作者夢寐以求的榮譽。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絕4次,卻堅守在中國
    並且大多數的科研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經過漫長的鑽研和累積,可能才能達到最終的成就,有可能奮鬥一生,都不會得到自己期待的結果,但只有熱愛科研的人,才懂得其中的魅力。其實在科學技術方面,有一個最高的榮譽稱號就是中科院院士,很多人奮鬥一生可能也做不到這個成就,達不到這個位置,在我們中國就有這樣一位女科學家李愛珍,曾先後四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最終都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遭到了拒絕,其實李愛珍在半導體材料領域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中科院乃是中國科學家心目中的「聖地」,若能成為其中一員,則此生無憾了。然而,材料專家李愛珍卻先後4次申請院士遭拒,幾經波折之後,她竟成了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這是怎麼回事?1980年8月,李愛珍被公派到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電子工程系做訪問學者,在那裡,她的眼界再一次被拓寬,懸殊的科技差距讓她極度不安,於是她決定傾盡全力,學會美國的先進技術,然後回國效力。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反倒當選美國院士
    她曾經為了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持之以恆的提交了四次,但每次中科院拒絕她的理由都不一樣,這一度讓她很沮喪,但本著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她並沒有放棄,最後終於破釜沉舟,取得了傲人的科研成就,並且在申請中科院院士無果之後,決定去了美國,當起了美國的一名院士。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她曾經為了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持之以恆的提交了四次,但每次中科院拒絕她的理由都不一樣,這一度讓她很沮喪,但本著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她並沒有放棄,最後終於破釜沉舟,取得了傲人的科研成就,並且在申請中科院院士無果之後,決定去了美國,當起了美國的一名院士。
  • 她是中國女天才,4次申請院士都失敗,當選美國院士後仍留在中國
    普通大眾在做好自己的工作後的閒暇生活有多種多樣的愛好選擇,不一定非得跨行業地去關注某個特定的圈子。如果人人都去關注科學圈,分工的意義在哪裡?就像「術業有專攻」。雖然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生產力越發達代表著物質生活質量越高,但精神生活也需要得到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也不只有吃穿住行。
  • 她為中國貢獻巨大,申請中科院院士四次被拒,最後卻當選美國院士
    引言我國著名的材料研究專家李愛珍,在國內參加了1999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的院士選舉,然而這四次的院士選舉卻與李愛珍擦肩而過。隨後,李愛珍就被選入了美國科學院院士。在美國的這段日子,她遇上了人生的第一個岔路口——是選擇藉助美國先進的科技水平和研究平臺繼續留美深造,還是回國發展,李愛珍選擇了回國,這是她的第一次選擇。當時我國的科技水平還不是很高,西方很多國家對我國還有很多限制,對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的研究技術就是其中一項,由於國內對這方面的技術研究有限,因此受這方面技術所影響的國防、環保等領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限制。
  • 她在中國4次申請院士被拒,後來在美國評上院士。大家怎麼看?
    ,她還創辦了半導體微材料的相關實驗,研發成果給我國該領域的研究和突破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她本人的才學和科研程度也受到了業內人的認可。但就是這樣一位國寶級的科學家,竟然申請院士被拒。李愛珍的內心也曾有一段不能釋懷。03被美國評為院士,但仍然堅持為國效力。
  • 她是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一直在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女科學家,卻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被美國選為科學院院士。1936年,李愛珍在福建出生。她從小就愛學習,考上復旦大學後依舊成績優異,在畢業後被分配到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工作。在十幾年的工作時間裡,李愛珍刻苦鑽研學術,前後共發表了256篇論文,獲得了28項國家專利。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不過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不能成為中科院的院士並不能否認一個人的能力,相反袁隆平爺爺比很多院士們更加出色。其實中科院院士的落選並不能代表什麼。正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雖然在中國碰壁了,但是美國卻向她拋出了橄欖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