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爭搶玩具怎麼辦?家長別過度幹涉,孩子的問題交給孩子解決!

2021-01-12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小孩子之間爭搶玩具的情況,一個要搶奪,一個不給,兩個孩子又哭又鬧,引發矛盾衝突。

很多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孩子之間的衝突,只要沒鬧出大亂子(比如:打鬧中某個孩子受傷了),家長還是不要過度幹涉得好。既然是孩子之間的問題,那就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沒有了家長「橫插一手」,孩子反而更容易自己解決遇到的問題。

01

前天下午,外面雖然比較冷,但陽光很好。於是,我帶著若蘭去附近的公園裡玩。公園裡有兩個兒童樂園,是專門給小孩子玩的。平時在這裡玩的小孩子挺多的,但前天是星期五,孩子們都還在上學,加上天氣冷,我們去的時候,竟然一個孩子也沒有。

若蘭先玩了一會兒滑梯,鑽了「隧道」,蕩了鞦韆,最後拿出沙灘玩具,開始玩沙子。於是,我就退出沙灘,在邊上的休息椅上坐下。

過了一會兒,一位寶媽背著書包,帶著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也過來了。小男孩穿著印有「XX小學」字樣的校服,看來是附近小學的學生,他媽媽去接他放學了。因為周五放學早,所以順路進來玩一會兒再回家。

小男孩進來之後就去鑽隧道、爬「山」(塑膠的,掛的有攀登用的繩索)了,寶媽就從孩子的書包裡拿出一根跳繩,在旁邊一邊跳,一邊和我聊天。在聊天中,我得知她家孩子今年上二年級了,這根跳繩就是給她兒子買的,因為學校有要求。

我們正聊著天,若蘭跑了過來,跟我說「哥哥剛才差點把我的沙灘玩具搶走了」。我看到若蘭的沙灘桶、鏟子、耙子、模具都在她手裡拿著呢。看來,應該是小男孩想玩,並且試圖去拿了(要是真的「搶」,才剛3歲的若蘭,怎麼可能搶得過一個7、8歲的男孩子,又怎麼可能一件不少的拿過來了),但若蘭不願意,所以全部收起來了。

我讓若蘭就在我旁邊的沙灘上繼續玩,若蘭想要堆一個沙堡,但那些幹沙子從模具裡倒出來就散了,根本做不出模型。我就教若蘭用耙子把沙子挖開一層,用底下的溼沙子。因為最近天氣比較冷,底下的溼沙子都凍住了,挖起來很費勁。若蘭挖不動,我就幫她挖,總算做出了幾個小模型。

02

我們正在繼續挖沙子,那個小男孩又跟了過來,繼續跟若蘭商量,能不能把分享幾件工具給他玩。我覺得若蘭那個沙灘玩具有那麼多件,分幾件給其他小朋友也是可以的,就跟若蘭說「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才更有意思」,但是,若蘭就是不願意。

小男孩見若蘭還是不肯,就小聲嘟囔了一句:「小孩子比較自私,也是正常的」。其實,聽到小男孩說「自私」,我是有點不高興的。但是,從他自始至終沒有「硬搶」,而是和若蘭「商量」的舉動來看,這並不是一個蠻橫霸道、胡攪蠻纏的孩子。

他用了「自私」這個詞,大概也只是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詞(他說的是「小孩子比較自私,也是正常的」,而不是「你真自私」,或者「你是個自私的孩子」)。我相信他其實想表達的意思是「小孩子有時候不願意分享,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過用詞不當,詞不達意,並不是含有惡意的。而且,因為是小聲嘟囔,若蘭也正忙著挖沙子,根本就沒注意到小男孩說了什麼。所以,我也就當沒聽見這句話,什麼都沒說。

03

那位寶媽見兒子已經軟磨硬泡了半天,我也勸說了若蘭半天,還是沒有效果,就喊兒子去玩玩其他的項目,但小男孩說其他項目他都已經玩過了,就是想和小妹妹一起玩沙子。

就在我和那位寶媽都很無奈的時候,又有一個4、5歲的小男孩過來了,還伸手把我之前給若蘭做的一個汽車模型弄塌了(看到那個男孩也不是有意搞破壞,他應該也想玩,但不敢自己說,就伸手去摸那個模型,原本的溼沙子被風吹了這半天,輕輕一碰就散了)。

看到那個汽車模型塌了,那個4、5歲的小男孩趕緊說「我不是故意的」,那個7、8歲的男孩卻自告奮勇地說:「我幫你重新做一個,你要是願意分兩個工具給我,我還可以幫你堆一個沙堡」。但是,若蘭依然不願意。

那個男孩也不管若蘭願意不願意,就用手去挖地上的沙子。若蘭趕緊喊:「哥哥,不要用手挖沙子,沙子都凍住了,小心把你的手凍壞了」。

男孩一聽,若蘭竟然在「關心」他,看來這事情「有門兒」。於是,做出一副委屈又無奈的表情說:「我也不想用手挖啊,但是你不肯分一個工具給我,我也沒辦法啊。」

若蘭大概覺得那位哥哥說得有道理,就分了一把鏟子給那位男孩,男孩接過去,鏟了幾下,但是那個溼沙子實在被凍得太硬了,鏟起來很費勁,就對若蘭說:「你把那個耙子換給我用一下可以嗎?」

於是,若蘭就把手上的耙子遞給了那個男孩,把男孩用的鏟子放在了地上。男孩接過耙子,一下就耙出了很多溼沙子。若蘭拎過了沙灘桶,準備裝沙子。

這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那個4、5歲的小男孩也加入了進來,撿起若蘭放在地上的鏟子,把男孩挖出來的沙子都鏟進了沙灘桶,若蘭則拿過來各種模具。於是,三個小孩挖的挖,鏟的鏟,堆的堆,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看到孩子們玩得開心,我就從沙灘裡退出來,繼續走到旁邊的休息椅跟前,跟那位寶媽說「都解決了」,那位寶媽也笑了,事情到此圓滿結束。

04

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之間爭搶玩具的事情是經常都會發生的,這時候有的家長會強迫自家孩子把玩具分享給別人(其實,我也是希望若蘭能主動分享的。但是,她不願意的時候,我會尊重她的意願,不強迫她);有的家長見對方孩子不肯分享,就給人家扣上「自私」的帽子(那個男孩子也說了若蘭「自私」,但我相信他只是用詞不當,並無惡意。如果是那位寶媽這麼說,我可是不依的)。

其實,小孩子之間的這種小爭端,家長親自上陣,基本上沒有任何意義。就比如一開始,我試圖勸說若蘭同意分享,那位寶媽也試圖引開兒子的注意力,讓他去玩其他的遊戲。但是,一點作用都沒有。

這還是碰巧我倆都是比較平和,不喜歡惹事的,如果我們也加入爭搶大戰,恐怕最後是小孩子之間的爭端沒解決,我們倆大人反而起了衝突。

好在我們倆都適時「退出」,把這個問題交給了孩子們自己去解決。最後的結果是孩子們完美的解決了這個讓我們倆大人都覺得為難的問題,皆大歡喜。

通過這件事,若蘭媽咪想說:孩子們都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家長太著急,總想插手孩子間的事情,結果把事情搞得更糟。孩子的事情交由孩子們自己去處理,大人們不去評價,不去幹預,相信孩子可以自己找到適合的解決方式!

相關焦點

  • 央視曝光這4種「毒玩具」,家長千萬別給孩子買
    養育小孩,並不是只管解決孩子的溫飽問題,還有學習成績、飲食健康、成長安全等,無一不困擾著家長。最近,新聞報導17款在售軟泥玩具,就有6款被檢測出硼元素,若嬰兒不小心進嘴食用,只需少少的2-5g硼砂即可導致死亡。而軟泥作為孩子們學習生活最常見的玩具,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有,家長必須隨時保持警惕。
  • 這幾種玩具家長不應該給孩子玩,可能會讓孩子受到終生的傷害
    愛玩是每一個小朋友的天性,而很多家長也會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玩具,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開心。現在市面上玩具種類越來越多了,而每一個小朋友也有屬於自己的玩具,很多小朋友上街看到喜歡的玩具都會讓父母給自己買。第二類玩具就是一些玩具小零件了,現在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買一些需要組裝的玩具,以此來鍛鍊孩子的智力和動手能力,家長在給孩子們買這些玩具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告訴孩子這些玩具不能吃,尤其是一些小的零件,更要對孩子千叮嚀萬囑咐。還有一些小汽車之類的玩具,要是玩的久了的話,一些地方難免會鬆動,這些鬆動的地方也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很有可能就拆下鬆動的螺絲並且放在嘴裡了。
  • 發現孩子「偷錢」,家長要謹慎處理,別亂貼「標籤」害苦孩子
    這件事給這位母親的打擊還是很大的,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一旦孩子的品質出了問題,對孩子今後的人生都會有影響。而自己的武力解決問題也不知妥不妥當,於是向我請教「發現孩子偷錢,要怎麼辦」?我讀完這位家長的來信深有同感,畢竟希望能改正孩子的壞習慣,自己也不想武力解決,但是面對這樣的情況,相信沒有幾個家長能忍得住脾氣。有的家長發現孩子偷東西,還會用語言刺激孩子「你就是個小偷」,這樣亂給孩子貼標籤,給孩子心理留下陰影,甚至會推孩子誤入歧途。
  • 睿智燈塔-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怎麼辦,如何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是頭等大事。可是,對於孩子而言,學習卻是一件無趣並且非常痛苦的事,甚至還很有可能出現厭學情緒,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怎麼辦,如何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呢?前段時間,一位家長給我們睿智燈塔的後臺留言,說他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級,一、二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還不錯,平均每科都能達到95分以上,家長也是很欣慰。
  • 孩子搶玩具的背後,或許「凡勃倫效應」使然,關注物權意識是關鍵
    老師分發奧爾夫音樂玩具給大家,二寶拿到一個沙錘,興奮的剛搖了兩下。那個小男孩很快地走過來,一把奪走了二寶的沙錘。二寶頓時大哭起來,還沒等老師過來主持公道,小男孩早就玩膩了沙錘,丟下玩具,尋找下一個爭搶目標了。我仔細觀察了一下他,他的目標是那些看起來很喜歡自己玩具的孩子,而不是那些本來就對自己手上玩具無所謂的娃。
  • 孩子是「路痴」?家長可培養他的空間認知能力,別用批評解決問題
    2、拼裝類玩具像樂高一類的拼裝玩具就可以幫助孩子提高空間感,如果覺得樂高有些貴的話,橡皮泥、積木同樣可以起到效果。這些玩具可以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就對立體物體產生了解,對空間感的構建很有幫助。不要覺得孩子玩玩具是浪費時間,其實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也能學到很多。
  • 睿智燈塔-孩子抗挫能力差怎麼辦,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孩子抗挫能力差怎麼辦?在如今家庭中,家長總是幫助孩子安排好一切,導致孩子很少面臨一些困難和挫折,缺少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一旦遭遇生活中的不如意,往往就會受到打擊,不知如何應對。那麼,家長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呢?近幾年來,青少年突發事件頻發,並呈現低齡化趨勢。
  • 孩子張口就說謊:孩子有問題家長吃藥,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媽媽心裡直犯嘀咕,這麼小的孩子就會撒謊,長大了還了得。我們會告訴孩子不能撒謊,撒謊的孩子便會成匹諾曹,會跟《狼來了》裡的小孩一樣沒人相信。但孩子依然說謊,教育懲罰獎勵都不管用。解決孩子說謊的問題,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要用辯證的思維看問題,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孩子說謊其實是道德認知層面的問題。
  • 別把雷射筆給孩子當玩具
    別把雷射筆給孩子當玩具發布時間: 2016-11-11 14:51:41   |  來源: 中國醫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經眼科醫生檢查眼底發現,孩子的雙眼黃斑裂孔形成,造成視力永久性損害。
  • 孩子太過黏人怎麼辦?這樣做才是帶孩子的正確方式!
    你家孩子黏人嗎?他們對事物總是充滿好奇,你做什麼,他們也會自己去玩弄,讓人好氣又好笑,當然,對於孩子黏人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1有些孩子2歲就會在iPad上點來點去,在別的孩子還在咿呀學語的時候就已經會開口模仿光頭強、喜羊羊,於是你總喜歡拿這些和其他家長開玩笑,感慨孩子歪才、夠聰明,然而,玩笑歸玩笑,認真,你就輸了!
  • 這樣的「玩具」,家長別讓孩子碰
    這樣的「玩具」,家長別讓孩子碰。根據孩子媽媽的回應,男孩將零食當中的乾燥劑,倒進了灌滿水的罐子中玩。當孩子反覆搖了幾下之後,意外發生了,罐子一下子就爆了。爆炸後的罐子不僅直接把孩子的眼睛給打傷了,還把孩子的眼球給融了!視力下降,大夫說,孩子很有可能會終身失明。當時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真的是被嚇出了一身冷汗。乾燥劑,在每個家庭中幾乎隨處可見。
  • 孩子入睡後,一直說夢話?家長別著急,這樣輕鬆幫孩子解決
    可這件事情放在孩子身上時,各位家長還是感覺難以理解,為什麼自家孩子會說夢話呢?因為有些孩子特別年幼,現在剛開始成長,所以家長不認為孩子會說夢話。可結果截然相反,無論家長怎樣不相信,有些孩子在入睡後就喜歡說夢話,這讓家長特別著急。為了解決這件事情,家長想出很多辦法,不過這些辦法並沒有什麼好的效果。
  • 孩子睡覺打鼾、張口呼吸,家長該怎麼辦?
    今天繼續給粉絲們答疑解惑,不少家長發現孩子夜間睡眠打鼾、張口呼吸,有時還出現呼吸停止或憋醒的情況,為此家長朋友們開始為孩子的睡眠擔驚受怕。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孩子出生後在鼻咽部就存在叫做腺樣體的組織,一般在10歲以後即可萎縮,由於感冒等原因炎症反覆刺激腺樣體組織,以及相鄰的鼻腔、鼻竇、扁桃體炎症刺激腺樣體組織,所以就會引起腺樣體增生肥大,堵塞部分後鼻孔,導致機械性堵塞,通氣減少;腺樣體肥大一般同時合併扁桃體肥大,鼻竇炎等,進一步加重了上呼吸道的通氣量。症狀都有哪些呢?
  • 「最無賴爸爸」火了,孩子想買玩具爸爸先滾地,網友:這招太高明
    一個日本的爸爸帶著兒子路過商場的時候,孩子看到一個玩具後就不想動了。這個爸爸在看到價格之後,真是嚇了一跳!一個玩具居然賣到二萬元日元!這位爸爸還想著等下孩子要是耍賴想買玩具怎麼辦?還沒想好對策,孩子向自己說道:「爸,我想買玩具!」爸爸想起孩子平時想買玩具時都喜歡在地上打滾,居然當眾撒潑耍無賴,立刻躺在了地上!這一幕,兒子驚訝了!他完全沒有想到今天躺在地上撒潑打滾的竟然是自己的爸爸,而不是自己!這位爸爸這叫做先下手為強!為了防止孩子耍無賴,自己先耍無賴!看看孩子能怎麼辦。兒子無奈地嘆了口氣,沒想到自己的老爸居然棋高一著!
  • 常把這3句話掛嘴邊的孩子,長大肯定不會孝順,家長該管就得管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也是這個意思,家長想要知道孩子以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那麼在孩子6歲之前的生活點滴中就能夠窺探出來,尤其是孩子的話語中,更是能讓家長看得很清楚。孩子說這3句話掛嘴邊,那麼家長可就要當心了,該教育的時候一定別客氣,可別像下面這個例子一樣。 小軒從小就是跟爺爺奶奶長大的,因為平時小軒的爸爸和媽媽工作特別的忙根本沒有閒暇的時間來照顧他,於是就把小軒完全交給了爺爺奶奶。
  • 再關心孩子也別侵犯孩子隱私,「邊界感」的破壞,是對孩子的傷害
    但是孩子不在我們身邊時,他們很容易會遇到困擾的事情,也會因為沒有不懂原則被人針對。身為家長的我們,沒有辦法在那個環境去幫助孩子,但是我們可以教會孩子什麼是邊界感,讓孩子形成邊界感,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由此可見,邊界感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缺乏邊界感的話,那麼孩子一定會受到前所未有的傷害。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曾經說過:「當過度的時候,最適宜的東西也會變成最不適宜的東西。」
  • 家長要學會延遲滿足孩子,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受益終身!
    很多家長把「延遲滿足」單純地理解為孩子不能馬上做這件事,孩子不能立刻擁有這個玩具,事實上這些被外界橫加幹預的「延遲滿足」,根本就培養不出孩子的自控能力。將「延遲滿足」細化為「學會等待」 有很多家長都評價自己的孩子是「受窮等不到天亮」,也就是很容易焦躁。如果認定這是孩子的性格,不可扭轉的話,那麼孩子就只能形成急躁的性格。作為家長,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是好的,也是有必要的,但是,也應該讓孩子學會等待和忍耐。 孩子遇事急躁,並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
  • 玩具太多的孩子會變笨,科學研究表明:「適度無聊」讓孩子更聰明
    別孩子買太多玩具,研究表明:保持「適度無聊」能讓孩子更聰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這個事,陳先生和妻子還吵了一架。陳先生日常上班事情多,照顧孩子的時間比較少,為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陳先生經常給孩子買各式各樣的玩具。
  • 孩子的這3個「怪癖」,往往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別隨意制止
    或許家長會認為孩子太過較真,這點小事也值得拿出來說。其實這樣的想法是片面的,孩子的這種觀察細微的能力,可以幫助他們應對突發事件,也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孩子在長大後進入社會,工作之後老闆也會喜歡這樣的員工。孩子如果具有這種觀察細微事物的能力,會發現很多人察覺不到的細節,避免給公司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 小孩子在一起喜歡「爭」東西,家長最好別幹涉,因為有兩個好處!
    但是看到一個孩子拿起來,另一個孩子就喜歡「爭」,這個時候有的家長就坐不住了,因為怕孩子會搶不到……今天帶孩子去參加老公單位組織的職工趣味運動會。老公帶著我和寶寶去的,他還有個同事也帶著媳婦和孩子。他家也是女孩兒三歲了,我家的馬上兩周歲,那裡有足球,放在那裡,兩個孩子都不玩。但是她倆有一個拿起來,另一個孩子就會去這個孩子手裡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