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閱覽《農大知事》欄目,本欄目會為廣大讀者朋友持續不斷地提供「三農」相關常識,歡迎關注!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今年冬至在12月22日,這天北方村民有3個風俗,看看有啥不同。
今年冬至這一天是在陽曆的12月22日,冬至的到來,也就意味著冬天嚴寒的開始,冬至也正是一九的第一天,並且冬至這一天也是一年當中,白天時間最短夜間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之後,白天就會開始一天天的延長了,這也對應了農村的一句老俗話」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冬至對於大多生活在城市裡的居民而言,這一天除了感受到天氣變化之外,並沒有太多的風俗習慣,甚至很多人也不會把冬至當作節日看待,更沒有什麼過節的儀式要做。但是在北方的農村,對於村民來說,冬至稱得上是這一年當中不大不小的一個節日。
筆者從小就生活在山東的農村,依然記得當年在農村過冬至的情景,冬至這一天不僅要吃好的,還要燃放鞭炮祭神拜祖。其他的對於當時的孩子們都顯得不重要,尤其是冬至這天有好吃的,孩子們早早的就開始查天數了。雖然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都改善了,但在筆者當地的村民,依然還保留著3個風俗,這一點還是與南方農村有差異的,看看都有啥不同的吧。
第一個風俗那就是祭神拜祖,冬至這一天到來之後,在上午的12點之前,家家戶戶都會在家裡擺起來供品,焚上香,燒紙元寶,然後還要放上一把鞭炮,以示祭拜。不僅要祭拜神靈,還要上祖墳燒紙、焚香、放鞭炮、磕頭,過去村民是這樣做的,現在依然還有很多家庭保留著這樣的習俗。這也許是北方特有的習俗吧,意味著天氣冷了,對已逝親人有一份惦念。
第二個風俗也是大家都比較了解的北方習俗,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在生活上,這就與南方的村民之間存在著差異,南方農村冬至卻是吃湯圓。也正是過了冬至這一天,天氣進入到真正意義上的寒冬,農村常常流行著一句話叫做」冬至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雖然只是一句玩笑話,但其中也蘊含著比較豐富的內涵,也只有七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才最清楚。
第三個風俗可能有些地方並不流行,那就是冬至這天北方有些地方有要吃羊肉的習俗,冬至過後天氣變冷了,要」吃羊補陽「。其實這個習俗也是非常與現代醫學相吻合的,按照現代的醫學而言,在天寒地凍的時候,人體的陰氣就會強盛,羊肉的熱量要高於其他的肉食品,人們適當吃些羊肉,可以起到暖身抵禦風寒的作用。
冬至的到來也沒有幾天的時間了,一般的情況下,在外務工的村民,也就將會陸陸續續地返回到了家鄉。這也是因為在北方由於天氣寒冷,很多建築工地或室外作業的工作沒法進行了,都將要陸續停工,因此,在外忙碌了將近一年的村民,冬至以後返回家鄉的人也就會增多了。你們哪裡農村都有什麼風俗呢?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的「關注」二字。您的每一次轉發與收藏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您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本欄目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