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愛丁堡藝術節,像海綿一樣汲取人類精神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來愛丁堡藝術節,像海綿一樣汲取人類精神

  文/張璐詩

  發於2019.10.14總第919期《中國新聞周刊》

  在藝術節期間來愛丁堡來得太多了。老城內多處哥德式塔尖的巍峨懾人,在最初幾次的新鮮感之後,逐漸在擁擠的人群、堵塞的交通中被衝淡。奇怪的是,我發現自己仍然不斷回來。

  每次,在這裡住下一小段時間,在同時進行的國際藝術節、邊緣藝術節、國際圖書節的龐雜節目單裡選擇自己最想看的活動,精心仔細地塞滿每一個日夜。在愛丁堡的日子,就像將日常按下了暫停鍵的另一個平行宇宙。數不過來的節目和演出,凝固成一個個濃縮了熱烈情感與人類精神的空間。

  這次選看的第一場戲是倫敦名演員史蒂芬·弗萊的《希臘神話三部曲》。到場後才了解,弗萊對希臘神話從小有情結,先出版了一套書 《希臘神話三部曲》,再以一己之力自編自演了同名舞臺獨角戲。「三部曲」分三場演,每一場兩小時,就是一張皮沙發、一個人,他時而躺,時而坐,時而站。但身為老戲骨的弗萊,在聲音與肢體上都少不了邊演邊加料,引起此起彼落的笑聲。看了一會兒,我恍然大悟這不就是說書嘛!我意識到作為「西方文化搖籃」的希臘神話的流傳度,其實並沒有我想像得那麼廣。要不是弗萊的名氣,這樣題材的演出也未必能在劇場櫥窗上佔據一張巨型海報的位置。

  除了國際藝術節,每年我也會到愛丁堡國際圖書節看幾場活動。

  圖書節每年都在西區喬治大街盡頭的夏洛特廣場上舉辦。這個以喬治三世之女命名的小廣場是附近居民的私人花園,平日不對公眾開放,只在8月的三個星期搭上帳篷,充當圖書節的臨時會場。開放時,這裡也成了人們來曬太陽、讀報休閒的綠洲。

  今年我來這裡看了一場蘇格蘭作曲家詹姆斯·麥克米蘭的活動。麥克米蘭被英國評論界視為「蘇格蘭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作曲家」,不久前剛出了自傳。即便如此,國際圖書節的主會場聚焦一位本地的古典音樂家,在我的經驗中仍屬罕見。蘇格蘭的古典音樂發展歷來不算受人矚目,如今世界上堅持寫交響曲、又長期活躍在舞臺上的人已屈指可數,而麥克米蘭剛寫下了他的第五部交響曲。能坐五六百人的帳篷內坐得滿滿的,讓我覺得蘇格蘭文藝界擰成了一股勁。

  席間大部分是麥克米蘭關於音樂生涯與自傳的分享。對於「古典音樂是精英階層的娛樂」這個熱議命題,他毫不猶豫地做了否定。出身於蘇格蘭西部鄉村的他提到,自己的祖父是名礦工,但對古典音樂無比熱愛。他還提到一個有意思的事實:從前英國的管弦樂隊中,銅管樂手全都來自英格蘭北方的工人階級家庭。

  我還看了一場中國旅英作家薛欣然與英國學者藍詩玲(Julia Lovell)的對談。薛欣然十多年前憑藉紀實文學《中國好女人》在西方成名,這本書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在各國出版。最近她在英國出版了第八本書 《承諾》,講述一個中國家庭幾代人之間的故事。劍橋大學的中國學者藍詩玲則剛出版了新書《毛澤東主義的全球化》。兩人各自以宏觀與微觀、一中一西的視角,講述自己的創作思路。這場活動名為「了解中國」,整個帳篷都塞滿了人。

  這兩位顯然已相識多年,觀點不一致,恰好有碰撞。薛欣然以「天氣與奶酪」比喻中國文化的多元與複雜,反駁西方人對中國話題慣常的簡單化結論。

  從起風了的夏洛特小廣場裡出來,繼續趕往下一場:邊緣藝術節的演出。在特拉沃斯劇場的地窖,一出超現實黑色幽默戲劇將我們帶回到1989年的北愛爾蘭。

  走出製造出魔幻與荒誕感的劇場,給自己灌下一杯濃縮咖啡,已記不起這是當天的第幾杯了。

  一場接一場的觀演,是體力活也是腦力活。無論是喜歡讀詩、有點矯情有點浪漫的西裝雅痞音樂人賈維斯·科克,還是一部講述30年前北愛爾蘭困境的超現實黑色幽默劇中的「瘋癲姐妹花」,都在角色中縱情解放個性。某種程度上,劇場裡比生活更真實。

  80歲的老藝術家伊恩·麥凱倫也來愛丁堡演了四場獨角戲,而且是回到了1969年他第一次來時的大禮堂。麥凱倫最為人熟知的是在電影《魔戒》中飾演甘道夫。他在《魔戒》的主題音樂中出場,拿著一部厚厚的託爾金著作,誦演甘道夫掉下懸崖的一段催淚情節。演畢,他將書湊近臉龐低聲說:「我拍戲前還沒讀過《魔戒》呢!」

  隨後這位老頑童摘下巫師帽,嘆著氣回憶,五十年前自己站在這同一個舞臺上,因為親吻男演員而遭到觀眾抗議。在當時同性戀仍是違法的英國,年輕的麥凱倫怕毀了事業,不敢與男友「出櫃」。

  看麥凱倫的獨角戲時,我突然明白了是什麼驅使我不斷回到愛丁堡:這一切全都是對我們張開雙臂、毫無保留的真切表達。在這位公認的英國文化偶像身上,我看到了1947年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創辦時的初衷:為人類精神之綻放提供一處平臺。

  每天看完藝術節活動,回到位於愛丁堡港口利斯的住處。利斯在歷史上一直是自治市,遍布碼頭與海港,上世紀20年代才被併入了愛丁堡。三四十年前,這裡還是貧民窟,《猜火車》的作者厄爾文·威爾士就在利斯長大,書中故事的背景就在這個地區。但今天的利斯已是煥然一新的海港城,精品酒店與公寓成為新貴,優質餐廳逐漸興起,成為一個潮流覓食根據地。

  在利斯,我們住在一條名叫Fingal的輪船上。Fingal號曾是專門用來運載燈塔到蘇格蘭各地海港的,如今每一間船艙都以蘇格蘭的一座燈塔命名,以致敬歷史。蘇格蘭的格子花呢設計師阿拉敏塔·坎普貝爾專門設計了以燈塔為主題的床旗,純白線條象徵燈塔,橫亙的深綠色夾雜寬窄不一的棗紅與黃色,寓意燈塔與大海的相遇。房間的舷窗還是原來的模樣,但不再能打開。1930年代的藝術風格裝飾,令人想起舊時代船在大海上航行的樣子。

  走到甲板躺下,人來人往的藝術節不過10分鐘車程,入夜後愛丁堡城堡上空的煙火一聲不聞。星空明亮,恍如置身平行世界。

  《中國新聞周刊》2019年第37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相關焦點

  •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世界規模最大的藝術饗宴
    整個八月的愛丁堡,幾乎可以說是一場藝術饗宴,也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具有活力和創新精神的藝術節之一,充滿各式各樣的街頭即興演出或極為專業的藝術表演者齊聚一堂。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由來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在二次大戰期間,歐陸藝術家面臨空前浩劫,英國Glyndebourne歌劇經理Rudolf Bing與許多英國藝術界知名人士談到藝術家在戰爭期間所面臨的困境,也想用藝術來治癒戰爭創傷的節日。
  • 愛丁堡新年傳統在狂歡(1)
    如今由愛丁堡藝術節組織的Hogmanay連續狂歡3日:從2012年12月30日的「火炬漫步」開始,到1月1日元旦下午重演130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演出畫上句號為止,與「2013」的起點相呼應。  在這三天裡,除了規模最大的除夕夜露天派對之外,在愛丁堡城內各處都有相關的活動:比如除夕夜在舊城「皇家大道」上的聖吉爾大教堂內安排有燭光音樂會,演出維瓦爾第與巴赫的聖誕音樂。
  • 蘇格蘭(愛丁堡、高地、天空島、小說&電影取景地)旅遊攻略大全
    大家好,今天又來給小夥伴們介紹好玩美麗的地方蘇格蘭。皇家裡在蘇格蘭的舊城區很多的重要活動都在這裡舉行,夏季的重頭戲就是八月份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白天皇家裡上有各種雜耍和表演,一到晚上全程的酒吧都成了藝術節的演出場所,在冬季皇家裡還會舉行連續三天的跨年活動這裡聚集成千上萬的人把道路擠的水洩不通;在皇家裡你還可以品嘗各種各樣的威士忌HAGGIS,威士忌口味的冰激凌、軟糖、馬卡龍等等。
  • 生態環保磚像海綿一樣吸水
    磚頭居然可以像海綿一樣吸水,還能讓水自由的穿透自己,您信嗎?昨天,由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和國家發改委聯合舉辦的建設節約型社會展會上,就展出了這樣一種特殊的磚。  這種特殊的磚叫做生態透水磚,看上去和其他的磚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把一杯水倒上去,水很快就消失了,留下的水印傾刻間也不見了,一會,水居然從磚頭的下面滲了出來。
  • 新型聚合物可像海綿一樣吸收洩漏石油
    新華社坎培拉4月23日電(記者趙博)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最新報告說,他們研製出一種聚合物,能像海綿一樣有效吸收洩漏的石油。這種高浮力聚合物由廢油和硫磺製成,是食品和石油工業的副產品,能有效清理原油和柴油。這種無毒聚合物像海綿一樣快速吸收石油,吸滿後還可通過擠壓來回收石油,並可以重複使用。研究負責人、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賈斯廷·喬克介紹說,新型聚合物在吸附石油後可以用網撈出,這在港口清理小規模洩漏或進行海岸線整治時都非常有用。對於在公海上的更大洩漏,可將聚合物裝入過濾器中。
  • 「雨量計」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呼吸
    「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呼吸」最早在2014年由住建部提出。背景:當時幾乎所有傳統的城市都是採用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的地面只能從管道裡排出。強降雨一來就感覺修多少管道都不夠用,許多嚴重缺水的城市就這樣讓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因此,建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城市健康發展的需要。
  • 紅領巾愛學習┃像海綿吸水一樣學習知識
    紅領巾愛學習┃像海綿吸水一樣學習知識 2020-12-04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FLOW福祿電子菸攜手奇點藝術節空降成都,探索全新生活方式與文化場景
    7月12日-14日,2019奇點藝術節首次空降天府之國成都,集合了國內最新鮮最有活力的青年藝術家,為這座城市帶來一場獨立漫畫精神的洗禮。而FLOW 福祿電子菸作為奇點計劃®的年度跨界合作夥伴,聯手奇點藝術節和奇點計劃的藝術家們,為蓉城人們帶去了一場極具衝擊力的味覺與視覺盛宴。
  • 愛丁堡48小時 | 人們為了愛丁堡的古老而來,卻意外收穫了許多新鮮...
    冬天的聖誕集市和富有特色的跨年活動,以及綿延長達一個月的愛丁堡藝術節,讓愛丁堡一房難求,地產商和酒店集團也嗅到了商機,在市中心最繁華的區域,一處大型綜合體正在建設中,愛丁堡 W 酒店就在其中,預計將於2021年開業;知名景點卡爾頓山腳下,原愛丁堡皇家中學舊址上,一家擁有近150間客房的瑰麗酒店預計會比 W 酒店更早些完工。
  • 2019西溪國際藝術節「遊園X夢」10月啟幕
    即將邁入金秋十月,我們也迎來了一個備受期待的戲劇盛宴——第五屆西溪國際藝術節來啦這個抽象的物體有著神秘的能量,既可以毫不費力的吞噬人類、又能把人類毫髮無損的送回舞臺,就像地球上脆弱的生態環境,人類需要與之共存,否則生態破壞,也可能會威脅人類生存。我們在杭城之腎的西溪國家溼地公園,通過作品,向溼地及觀眾發出保護環境,與環境「柔軟共存」的倡議。
  • 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像海綿寶寶一樣吹泡泡,比如說章魚哥就不行!
    對於會做蟹黃堡,喜歡洗澡的海綿寶寶來說,吹泡泡那是多麼簡單的事了,但是,卻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像海綿寶寶那樣,把吹泡泡吹出花樣來的,我們吹出來的泡泡那就只能說是泡泡了,今天我們來看看海綿寶寶吹出來的泡泡吧!
  • 「雨量計」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呼吸
    「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呼吸」最早在2014年由住建部提出。背景:當時幾乎所有傳統的城市都是採用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的地面只能從管道裡排出。強降雨一來就感覺修多少管道都不夠用,許多嚴重缺水的城市就這樣讓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因此,建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城市健康發展的需要。
  • 從勞模精神中汲取不竭動力
    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對勞模的隆重表彰,是對勞動的崇高禮讚。
  • Nature:像海綿一樣的非編碼RNA
    一種稱為RsmZ 的小分子RNA 具有特殊的功能:屏蔽細菌中抑制翻譯的蛋白的作用,最新一項研究揭示了這種 RNA 如何能完成其功能的分子機制,指出RsmZ 像海綿一樣能吸收多種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s)。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14日的Nature雜誌上。
  • 人類能否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
    人類必須通過種植、打獵、養殖等方式得到食物,以提供身體所必需的能量。在大自然中,很多生物並不需如此,例如植物、海藻以及很多種細菌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維持生存。那麼人類是否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像植物一樣,從太陽能中獲取食物呢?通常說來,動物是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的,但是一切規則總有例外。
  • 清明祭英烈:我們該從先輩那裡汲取怎樣的精神力量
    原標題:清明祭英烈:我們該從先輩那裡汲取怎樣的精神力量 又到一年清明時。連日來,全國各地緬懷英烈的氣氛日漸濃厚,無論是烈士陵園祭掃、革命紀念館參觀悼念,還是網際網路上獻花留言,都是為了那不能忘卻的紀念。
  • 西安工業大學校園裡的「海綿先生」劉增超
    從教於西安工業大學材料與化工學院、被評為2020年校級師德標兵的劉增超,是一位始終像海綿一樣不斷汲取著知識,並將知識最大限度傳授於學生,同時利用自己所學在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的進程中不斷貢獻西工力量的西工學人。海綿?
  • 不吸水只「喝」油 科學島「神奇海綿」可修復柴油汙染
    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巖課題組研究出一種「納米吸油海綿」,這種海綿不吸水只「喝」油,為油汙染修復提供了技術支撐。合肥新聞頻道全媒體記者:朱江 吳節正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拿海綿的吸水能力來打比方。比如,「像海綿汲水一樣  汲取知識」,又比方說,「時間像海綿中的水,擠擠總會有的」。
  • 這個國際海洋藝術節馬上來,送票!
    在神秘的海底世界,生長著一些形態萬千、色彩繽紛的珊瑚,因為它們的存在,海底世界生機無限,就像海中森林一樣。有珊瑚的地方,那裡就是一片生命的天堂。10月24日-11月1日,「山雲庭首屆國際海洋藝術節」夢幻登場,將深海中的森林引入群山,海洋巨獸鯊魚、尖嘴鱷、海牛及五彩繽紛的熱帶魚群、珊瑚世界,即刻親密接觸。
  • 銀川【渡藝術節Ⅰ】日落後*空虛的主體 展覽現場
    「渡」即時間、空間、能量;「渡」即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建立與能量的恢復;「渡」即人類生存狀態的良性回歸;「渡過」亦是玩過、樂過,是思考過、行動過,是存在過。——柒佰渡現場拍攝:蔓、海龍、牛玉河、精靈、慌慌、張宇鴿、小隱、Fiona藝術也是需要像這些葉子一樣,可以隨處飄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