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種動物的尾巴長度,看它們如何進化的,以及它們的善良程度!

2020-12-03 小獨角獸

今天是多雲的天氣,天空中是暗淡的灰雲。那些雲的上面有著一層藍色,這種藍色應該來說是很淡的。但是總體來說,給人一種很暗淡的感覺。

陽光只從雲縫中透進來了一點點,當雲層移動,連這一點的陽光也消失的時候,天空中的烏雲反倒全部變成了白色。也許是陽光反倒讓這些雲彩,帶上了一些陰影。

不知道是否快要下雨的原因,小黑魚全部遊到了水面。很多小黑魚還從水面飛了出來,它們的姿式都是相似的,飛出水面之後側著身子又回到了水裡。甚至是海豚,也是利用這種姿式飛出海面。雖然它們的尾巴搖動方向不同,但是它們還是以相同的姿式躍出了水面。也許側著身子拍打著水花進入水面,是非常令人愉快的一件事,所以大家都採用了這一種入水方式。

說到了海豚,這一種海哺乳動物,讓我們想到,我們跟魚類相比,剛好是翻了一個身。魚類的脊椎是左右擺動的,而哺乳動物則全部是上下移動的。我們要感到驚奇,我們在進化過程中,將脊椎進行了一個90度的轉向。

我們從蜥蜴和青蛙,可以看到它們身體裡的脊椎,已經是反了過來的。霸王龍、腕龍、鱷魚,它們脊椎也是反了過來的。但是我們可以想像到,它們拖著的那一條大尾巴,是不可能翹起來的。所以我們看到鱷魚是在左右甩尾巴的,甲龍也是以甩尾的方式,去攻擊霸王龍,來保護自己。

可以看出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很大的一個分別就是尾巴。哺乳動物認識到,一條巨大的尾巴是無用的,所以它們就都將尾巴大大地縮小。雖然一些少數的哺乳動物,還用甩尾巴或者搖尾巴,但是它們都不是用其攻擊了。獅子、老虎、豹子,變成了一條長長的尾巴。狼和狐狸,還有一條毛聳聳的大尾巴,不過其中毛佔得比較多,皮肉佔的是比較少了。而且在狼被人類馴化之後,這條大尾巴又大大地縮小了,並且開始向上翹。尾巴不知道是否會是一個文明的象徵。

從老鼠,我們可以看到,似乎它是與爬行動物最接近的哺乳動物。老鼠是一種尖頭胖身體的形態,這與爬行動物是非常相像的。老鼠一身短毛,主要靠皮膚來保護自己。這一點也是跟爬行動物非常接近,與擁有一身厚厚皮毛的哺乳動物,以及穿著一身羽絨大衣的人類是相差比較遠的。另外老鼠喜歡偷東西,這一點也令人討厭。所以它應該是比較低級的哺乳動物。還有就是,從是否注重保暖,也可以看出一種動物是否高級。

還有的就是一些尾巴更加退化的哺乳動物,斑馬、羚羊、鹿,大象,還有馬、兔、人類。這些動物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比較善良。它們認為尾巴是沒有什麼用的,所以將尾巴退化了。猴子和松鼠也是比較善良的動物,不過由於它們生活在樹上,尾巴有一些特殊的作用,所以未將它們退化。當猴子從樹上下來之後,還立即將尾巴退化得乾乾淨淨。

只有兇猛的動物,保留了長尾巴,也許尾巴裡隱藏了一種兇猛的特點。魚類中無論是食肉的還是食素的,都會用尾巴展現自己的兇猛特點。鯊魚在捕食時,需要兇猛地搖動起自己的尾巴,快速地追上獵物去撕咬獵物。而食素的魚類,在逃命的時候,也要兇猛地拼命搖動起尾巴去逃命。所以尾巴的DNA裡,包括了它們的長度、大小、動作方式、啟動方式,以及在哪一種情緒下,或者是哪一種激素的刺激下,兇猛地去搖動起尾巴。這些都會以一段一段程式的形式保留下來。

有人研究說豹子的長尾巴,有利於它跑出高速度,其實並不一定如此。只是尾巴這個身體器官中,包含了太多的兇猛DNA程式在裡面。如果一隻動物將它退化了,它的兇猛性就會大大減少,所以兇猛的哺乳動物,都沒有將尾巴退化。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沒有尾巴?在進化的過程中,它們去了哪裡呢?
    科學家發現的古人類化石中,為什麼沒有發現尾巴?它們去哪兒了?達爾文進化論是現代科學家研究人類進化的最重要基礎,但是也有一些人對達爾文的進化論提出了疑問,如果人類和動物真的有共同的祖先是通過進化而來的,那麼為什麼我們從來沒有發現過帶尾巴的古人類化石呢?
  • 為何大部分動物都有尾巴,人類卻在進化中去掉了尾巴,看完長見識
    我們其實可以發現,很多動物都是有尾巴的,不同的動物尾巴也長的不一樣,但是無疑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比如說狗狗的尾巴不僅能夠幫助它們保持平衡,而且能夠表達狗狗的情緒,是人類判斷狗狗情緒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那麼為何大部分動物都有尾巴,人類卻在進化中去掉了尾巴,看完長見識。人類其實早先也是有尾巴存在的,但是隨著進化,尾巴慢慢的就被進化掉了,但是我們可以發現,有一些人當然是極少數的,他們甚至還會長出尾巴。
  • 為何大部分動物都有尾巴,人類卻在進化中去掉了尾巴,看完長見識
    我們其實可以發現,很多動物都是有尾巴的,不同的動物尾巴也長得不一樣,但是無疑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比如說狗狗的尾巴不僅能夠幫助它們保持平衡,而且能夠表達狗狗的情緒,是人類判斷狗狗情緒的一個很好的方法。那麼為何大部分動物都有尾巴,人類卻在進化中去掉了尾巴,看完長見識。人類其實早先也是有尾巴存在的,但是隨著進化,尾巴慢慢的就被進化掉了,但是我們可以發現,有一些人當然是極少數的,他們甚至還會長出尾巴。
  • 同樣屬於貓科,雪豹的尾巴長度卻是這種貓科動物的20倍
    同樣屬於貓科,雪豹的尾巴長度卻是這種貓科動物的20倍雪豹是一種非常可愛的貓科動物,我國人民對它的喜愛程度甚至不亞於大熊貓。它長著一身濃密的灰白色的皮毛,皮毛上有著不規則的黑色斑點。雪豹可以在高寒缺氧的地區生活,生命力十分頑強。
  • 進化最成功的大型貓科動物,它們為什麼會突然滅絕?
    不同種類的短劍劍齒虎的體形有很大的差異,一般將它們分為較原始和較進化兩個基本類型。較進化的種類以生活在亞洲和非洲的巨型短劍虎為代表,一般肩高約1.2米,但生活在非淵的最大體長可超過3.5米,是當時無可置疑的頂級掠食性動物。它身體強壯,有修長的四肢和較短的尾巴。和它的名字一樣,短劍劍齒虎的劍齒是相對短小的「彎刀牙」,不過長度依然可達10釐米以上。
  •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是如何進化的?
    除了與吸血鬼有關外,它們還經常被稱為「會飛的老鼠」,並被認為是人畜共患疾病傳播到人類的罪魁禍首蝙蝠是唯一一種進化出動力飛行的哺乳動物,而且它們已經飛翔了數千萬年。那麼,這些奇怪的飛行是怎麼進化來的呢?大約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蝙蝠突然出現在化石記錄中。古生物學家們在遙遠的懷俄明、巴黎、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地發現了蝙蝠令人驚嘆的完整骨骼的化石。
  • 多數動物都有尾巴,為何人類卻沒有?看走路姿勢就知道了!
    多數動物都有尾巴,為何人類卻沒有?看走路姿勢就知道了!自然界中的動物多種多樣,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裡遊的,它們在地球上或多或少有了悠久的歷史,算得上地球上的元老級生物,往往分辨它們都是根據這些動物的生理特徵,例如鳥類擁有翅膀,才能在天空中翱翔,哺乳動物生活在陸地,以便更好的覓食。
  • 動物的本能行為、動物的語言、以及動物的體溫對它們的意義
    歡迎來到今天的萌寵草屋,我是樂樂小編,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動物的本能行為、它們的語言,以及它們體溫對它們的作用是什麼。如果有人問:老鼠為什麼怕貓?蜜蜂為什麼也能採花釀蜜?母雞為什麼能像母親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地愛護小雞?恐怕誰也說不清楚是為什麼。因為這些都是動物的一些本能的動作。
  • 動物為什麼要冬眠呢?它們的尾巴是做什麼用的?
    只有這樣,動物才能在寒冷又沒有食物的冬天保存能量。醫學博土拉爾夫·尼爾森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教授,他發現科學家們所謂的「真正的」冬眠和熊的冬眼方式不太一樣。與地鼠這樣的「真正的」冬眠動物相比,熊的睡眠狀態明顯淺得多。當動物進入「真正的」冬眠時,它們的心跳速度由大約每分鐘150~300次迅速降至每分鐘7次甚至更少。
  • 動物的尾巴有什麼作用 動物尾巴的用處大全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的動物都有尾巴,那麼這些動物的尾巴都有什麼用呢?動物為什麼有尾巴?從內部解剖構造上看,動物之所以有尾巴的根本原因,在於體內有一根縱貫軀體、類似被串起的「多米諾骨牌」構成的「柱子」—脊椎,在柱子末端的多個或數十個「骨牌」即是尾巴所「依附」的尾椎骨。隨著癒合或退化程度的不同,形成了現今我們可見或不可見的各種尾巴,並表現出不同的功能。動物的尾巴都有什麼用?
  • 「鯨魚」是如何從陸地四肢動物「下海」進化而來的?
    因為從進化的角度看,所有的鯨目成員最早的祖先都是由陸地上的「四肢動物」進化而來的。那麼從陸地到海洋,鯨的祖先是如何「下海」的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在距今約5900萬年前,幾種體型比原始哺乳動物大很多的哺乳動物出現在了北美和亞洲大陸上,它們就是有著3米體長、500公斤體重的冠齒獸以及體長超過4米、體重過噸的戈壁獸。這預示著,哺乳動物開始嶄露頭角,並且以龐大的體型佔據了一部分的生態位。
  • 猴子的尾巴可以當它們的第三條手臂?不,基本只有蜘蛛猴可以做到
    雖然捲尾猴的尾巴已經挺厲害了,但還是不如蜘蛛猴的尾巴實用性更高,它們經過長期演化,已經把尾巴完全當成了真正的第三條胳膊,或者第五肢。按照慣例,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蜘蛛猴。這七種蜘蛛猴都生活在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是非人類靈長動物中智商僅次於猩猩(紅毛猩猩)和黑猩猩的高智商動物,擁有長期記憶能力、使用和製作工具的能力。蜘蛛猴生活在熱帶雨林的上層,活躍在25~30米的高空。它們是以素食為主的雜食動物,主要吃各種成熟的水果和堅果,有時也會吃嫩葉、花朵、昆蟲、鳥蛋、蜂蜜。
  • 哺乳動物的複雜脊柱與高新陳代謝有關我們正在學習它們如何進化
    與其他四足動物(如爬行動物)相比,哺乳動物的脊椎是不同形狀骨骼的複雜混合體。科學怪人的怪獸骨幹是哺乳動物進化出以多種不同方式移動的能力的關鍵組成部分,包括獵豹奔跑,人走,蝙蝠飛行和鯨魚遊泳。《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深入探討了哺乳動物骨架如何變得如此複雜。科學家發現該過程的特徵是巨大的,劇烈的進化變化,並且與哺乳動物是具有高新陳代謝的活躍動物有關。
  • 動物的尾巴有什麼作用? 動物的尾巴各有哪些作用?
    拋開這句話的比喻意義,這句話說出了兔子的體貌特徵——尾巴短。自然界有尾巴的動物很多,尾巴形狀不同、長短也不一,那為什麼兔子的尾巴這麼短呢?這都是進化的結果!   兔子是天生的弱者,它的本領都與逃命有關,比如奔跑,比如打洞。它幾乎沒有什麼攻擊能力,為了不成為其他動物的盤中餐,它只能選擇讓自己進化得越來越靈活,把一切累贅都拋棄,這其中就包括長尾巴。
  • 疣猴亞科的成員尾巴都很長,它們棲息在樹上,主要吃樹葉
    疣猴亞科的成員尾巴都很長,它們棲息在樹上,主要吃樹葉。它們在解剖學上最獨特的就是它們的胃,與其他的靈長類動物相比,它們的胃能更加有效地消化樹葉。疣猴亞科的成員多種多樣,有鼻子很長、臉色蒼白的長鼻猴,從解剖學上看它們應該生活在地面,但由於島嶼氣候變化的限制,卻生活在紅樹林和雨林之中;紅腿白臀葉猴面部的皮膚像白雲一樣白,有形成環狀的白色鬍鬚,看上去就像穿上了灰、黑、紅三色制服的唱詩班領唱;更加華麗的是有著白色長毛"鬥篷"的黑疣猴;亞洲葉猴有著瘦削的臉龐、小巧的鼻子,這些特徵正是它們被命名為"葉猴"的原因,而葉猴屬的拉丁學名"Presbytis"
  • 黑猩猩與人有共同祖先,它們會進化成人類嗎?
    黑猩猩和人類同屬於靈長類動物,更進一步說是同屬於人科動物。人科動物這個生物學分類中,現存的成員還包括了猩猩、大猩猩、倭黑猩猩等猿類,無論是在體質特徵、身體機能、遺傳基因,還是社會組織上,人科動物成員都有著許多相像之處。
  • 有人說蝙蝠就是長了翅膀的老鼠,它們是同一種的動物嗎?
    那麼,蝙蝠和老鼠之間真的存在進化的關係嗎?它們兩個為什麼會有相似的外觀?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來了解一下蝙蝠和老鼠。蝙蝠和老鼠的區別雖然表面是上看,老鼠和蝙蝠確是有幾分相似,但是,它們的區別可大了去了。在黑夜中,蝙蝠能夠準確地找到獵物以及方向就是通過這個能力,而老鼠則不同,它們是通過眼睛和鼻子(氣味)來判斷方向以及食物的。因此,蝙蝠和老鼠只是同屬哺乳綱,它們從目就已經不同了,再加上它們外觀以及能力等等各方面都有著完全不同的差異,所以,老鼠和蝙蝠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哺乳動物。
  • 世界上10種瞎子動物,它們為何不要眼睛了?
    世界上10種瞎子動物,它們為何不要眼睛了?世界上有許多動物不需要眼睛,你們知道嗎?其實並不是因為他們天生看不到,是因為他們的眼睛逐漸退化,導致看不到。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最不可思議的動物盤點!馬達加斯加盲蛇蛇中瞎子馬達加斯加盲蛇(Xenotyphlops mocquardi)是馬達加斯加島上生活的15種不同種類的盲蛇之一,這種盲蛇將盲視程度提高到一個全新的層次。它是一種穴居爬行動物,體形細而長,長度大約為25釐米,粗細如鉛筆。如果它們沒有張開嘴巴或正好處於運動狀態,人們往往難以分辨出它們的頭部和尾部。
  • 巴拿馬猴已經進入石器時代,它們未來會進化到威脅人類的程度嗎
    有些人擔心巴拿馬猴子會沿著人類進化的方向進化出更高的智力和文化,威脅人類。那麼,這種擔心有道理嗎? 儘管巴拿馬猴子已經學會使用工具,但他們使用工具的方式仍然相對粗糙。他們只知道如何使用自然界中現有的工具,但他們不能製造工具。 這相當於人類最原始的石器時代。
  • 有些動物生下來就是專門被吃的,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出反抗能力?
    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看動物世界,尤其是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獅子、鬣狗、豹子以及大象長頸鹿等,但有一點一直無法釋懷,一群的草食性動物竟然可以被少數幾隻的獵食者偷去幼崽,有的時候感覺很悲傷,這些食草動物難道天生就是被吃的?為什麼不進化出反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