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已精確到60萬億位,繼續算下去有何意義? 專家告訴你真相!
圓周率的有用性一直是一個爭論的問題,儘管它受到許多數學愛好者的喜愛。圓周率的學名叫π,是數學中研究最多的數字,它是我們理解幾何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拱門、橋梁到吉薩金字塔,圓周率一直是一切事物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π的精確值永遠無法計算,因此我們永遠無法找到圓的精確面積或周長。
計算器和計算機發明後,記錄急劇增加。1949年,福格森和扳手使用臺式計算器計算了1120位數字。1949年,第一臺計算機在ENIAC(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上進行了70小時的首次嘗試,計算出了2037位小數。到1967年,這一記錄達到50萬位數,2009年,高橋等人用超級計算機計算了2.5萬億的π。但它並沒有就此止步......
從2009年開始,工程師們使用定製的個人電腦計算出數萬億位的π。這些計算依賴於超級計算機來處理數萬億個數字,推動了科學競爭的升級,但大多數實際應用中的pi只需要幾百位數字。
從3.14開始,一直持續下去。但是圓周率,即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在今天有了新的含義。谷歌員工艾瑪·哈魯卡·伊沃打破了計算圓周率最多數字的金氏世界紀錄。數學和科學的世界充滿了等待被打破的記錄。我們花了很長時間計算31.4萬億π數字,並期待更大的挑戰。
在基礎數學中,圓周率是用來求圓的面積和周長的,圓周率是用來求半徑平方乘以圓周率的面積。所以,在尋找半徑為3釐米的圓的面積時,π32=28.27釐米。因為圓在自然界中是自然存在的,並且經常被用於其他數學方程中,所以圓周率就在我們周圍,並且經常被使用。IBM不久宣布已經算到了60萬億位,人們感嘆進展速度如此快之餘,不免有些疑問,為什麼要這樣算下去呢?還有什麼意義嗎?
小編認為,首先,圓周率的算法比較程序來說可以更簡單的檢測一臺計算機的硬核,從側面反應一個國家計算機水平的強度,另外計算越精密,對於發射衛星飛彈等科研越保險,不容易出錯,還有可以根據數學統計找一找圓周率是否有規律……總之小編認為,精益求精的事,絕對不會是無用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