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交叉學習培養計劃受熱捧 - 浙江日報

2020-11-26 浙江日報

  本報杭州12月11日訊 (記者 張冬素) 浙江大學交叉學習培養計劃在求是園裡受到熱捧,不僅青年教師重新當起學生,一些老教授也坐進課堂學習新知識。每星期一晚上6時半,今年已61歲、一頭銀髮的管理系教授馬慶國都會準時坐在物理系的教室裡學習認知科學。

  今天,馬教授學習的課程已基本結束,他高興地說:「收穫很大,上課的老師來自醫學院、計算機系、哲學、心理學等學科,他們的學科經驗對我的研究很有幫助。」馬教授告訴記者,他正在開展新興交叉學科神經管理學的研究,並計劃與給他上課的老師們一起合作。據了解,神經管理學在國內尚屬空白,目前亞洲其他國家也還沒有開展這方面的研究。

  馬慶國教授是浙大技術創新與科技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管理科學組成員,在管理科學方面頗有造詣。2004年底,他在進行網絡成癮課題研究時開始關注神經管理學。這是一個新興交叉學科,涉及到腦科學、解剖學、心理學等多學科。這個學期,得知浙大物理系教授、中科院院士唐孝威教授聯合醫學院、計算機學院、生命科學院、理學院的幾位教授為青年教師開設了《認知科學導論》課程,馬教授就帶領研究室的其他教授去「蹭課」,有時出差到外地,他也爭取趕回來聽課。他的博士生姚濤說,馬教授學習新知識的勁頭比我們年輕人還大。馬慶國說:「不學習怎麼能教給學生新知識,怎麼能使自己的科學研究處於學科前沿?我還不是年紀最大的『學生』,唐孝威教授有時也會去聽別的老師上課,他比我年紀還大。」

  據了解,現在學習交叉學科知識已成為求是園裡的風尚。今年上半年開設的18門課程有460餘名教師參加學習,還有不少青年教師直接坐進本科生、研究生的課堂。這些重新當學生的老師們說,交叉學習不僅擴充了跨學科專業知識,並且打開了思維,能觸發研究靈感。據了解,有的一起上課的老師還聯合申請了項目,準備開展交叉學科研究。

相關焦點

  • 醫學院考研浙大再創新高!城院+浙大醫學人才培養模式get
    韓承祚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制定了一套計劃。因為早上的學習效率最高,她每天都早早去自習室學習,晚上儘量不熬夜,為第二天養精蓄銳。考研複習是個不斷重複、略顯枯燥的過程:專業課的書前前後後看了五六遍,英語閱讀冊幾乎翻爛了……這個時候,堅持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在堅持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外界打擾而有所動搖,韓承祚認為,「保持心態是最重要的。」
  • 浙大人工智慧大咖直播來了!
    我參與主編了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教科書《人工智慧初步》,熱切期盼在高中階段養成「計算思維」能力的莘莘學子,來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江南山水與智慧城市交相輝映的求是校園,在浙大學習人工智慧、見證你與未來的碰撞!
  • 愛丁堡大學+浙江大學:培養生物醫學新生代
    兩所中英名校共同在浙大海寧國際校區設立「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合作開展生物醫學本科教育,今年將正式招生。本次合作,是浙大首次與海外高水平大學合作設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也是愛丁堡大學首次對海外培養的學生頒發本科學位。
  • 光明日報刊登浙大專版:一流教師在育人一線 一流人才創一流成果
    一流教師在育人一線 一流人才創一流成果——浙江大學牢記總書記囑託培育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光明日報》 2017年09月06日05版國有成均,在浙之濱。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 。
  • 浙大這一學科帶你求導理性人生
    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獻身數學研究、教育及應用發展,為浙大數學「陳蘇學脈」的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桃李芬芳在浙大數學良好的學術氛圍影響下,依託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海外名師講堂等國內外頂尖平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青年學子正在茁壯成長。
  • 讓牙齒再生、止血救生衣、通用熊貓血……浙大這個專業,超乎你想像!
    浙大化學浙大化學先後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理科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工科基礎課程化學教學基地」,入選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2019年,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0年,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
  • 浙大、上海交大等名校海南辦學計劃——研究生擴招這些專業可在...
    推進會上,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4所知名高校負責人分別介紹在瓊辦學情況,同時展望「十四五」期間在海南辦學計劃,為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描繪未來藍圖。中國海洋大學爭取10個專業招生,研究生在學規模1300人中國海洋大學校長於志剛介紹,2019年5月,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正式註冊成立。
  • 盤點高校頂級班型——復交、浙大、南大、中科大!
    目前「致遠理科榮譽計劃」共開設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計算機科學、化學和生物醫學科學六個學科方向;「致遠工科榮譽計劃」分散在校內各工科院系培養。 致遠學院是上海交通大學將集全校之力舉辦的,還得到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的有力支持,聘請一批國際一流大學知名教授,以及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和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擔任主講教師。
  • 看浙大擘畫全球開放發展藍圖
    浙大與海外高校「雲」籤約為了建立全球學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實施了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教育合作項目,學生海外學習、交流的規模和質量實現雙提升。在此之後,學校每年都有4名優秀本科生被派往普林斯頓大學進行為期8-12個星期的交流學習。同時,由普大選拔4名優秀本科生,來浙大進行為期約2個月的交流學習。迄今為止,該項目已經累計派出16名浙大本科生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學習,目前,這16名同學均在歐美知名高校繼續深造。
  • 浙江日報丨637千瓦,單機發電新紀錄 浙大研製的海流發電裝備在舟山...
    記者21日從浙江大學獲悉,由浙大自主研發的650千瓦海流能發電機組日前在舟山恢復併網發電,最大發電功率達637千瓦,創國內海流發電裝備最大發電功率紀錄。在舟山市摘箬山島海域,浙大海洋能試驗電站的幾座通體火紅色的發電機組十分醒目地高聳在海面之上。海潮湧動,推動水中的葉輪,帶動發電機運轉。「在前期研製的系列化裝備基礎上,我們研製的650千瓦大長徑比高效水平軸海流能發電機組,是目前國內單機發電功率最大的海流發電裝備。」
  • 浙大新增生物醫學本科專業 授浙大和愛丁堡大學雙學位
    浙江大學新增生物醫學本科專業,授予浙大和愛大雙學位一群海歸教授創辦想讓生物學和醫學「交叉進化」愛丁堡大學教授與生物醫學專業學生在小組討論課。最近,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浙江大學新增審批本科專業1個,新增備案本科專業10個。這些新增專業基本都會出現在今年的招考名錄中。
  • 浙江大學今年新增機器人工程和人工智慧專業並招生,還將開設圖靈班
    學生主要學習掌握機器人方向的理論及專業知識,培養提升知識運用、創新設計、綜合實踐、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與知識創新等能力。專業主幹課程有機器人導論、機器人學、機器人驅動與控制、機器視覺、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導論等。侯迪波介紹:「對於浙大來說,開設機器人工程專業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為此已經準備了十多年。」侯迪波介紹了浙大辦機器人工程專業的三大優勢特色。
  • 浙江大學成立藝術與考古學院
    解放前的老浙大就有考古學科,歸入人類學系,擁有夏鼐、沙孟海等名師,培養出石興邦、王仲殊、黃盛璋、毛昭晰等一批著名考古學家和博物館學專家。1978年,在夏鼐先生支持下,學校率先向教育部申請創辦文物與博物館學本科專業計劃。2008年,在原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基礎上,組建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歸屬人文學院。同時,浙江大學也有悠久的藝術教育傳統。
  • 如何跨校考上浙江大學翻譯碩士-浙大翻碩MTI考研初試經驗乾貨
    浙江大學簡稱「浙大」,坐落於『』人間天堂『』杭州。2019年11月29日, 杭州直飛開羅航線開通。杭州-開羅航線開通後,杭州蕭山機場的國際航點達到51個,浙江全省機場的國際航點達72個,其中洲際航點16個,航線網絡覆蓋5大洲30多個國家(地區),所以來浙大上學,國內外的路線出行也是相當的便利哦!
  • 浙大、上海交大等名校在瓊辦學,未來這些研究生專業可在海南就讀
    基於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實施「研究院——知名企業」聯合培養計劃,聯合攻關產業核心技術瓶頸,打造具有引領示範效應的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特色平臺,爭取實現10個學科專業招生和研究生本地化培養,研究生在學規模13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00人);加強中泰海洋和水產中心建設,依託國際涉海大學聯盟(IAMRI),開展面向海上絲路沿線國家的高端培訓項目,打造區域性國際人才教育培訓中心。
  • 浙大青年|戚博特:前行在體育交叉學科研究的路上
    《BibliometricAnalysisofChronicTraumaticEncepha-lopathyResearchfrom1999to2019》摘得了浙江大學第六屆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特等獎。該成果出自教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的戚博特。
  • 浙大四院醫共體打造「雲課堂」人才均質化培養 未來可期
    近日,浙大四院醫共體科教管理中心「雲課堂」正式上線。首開課程從8:30持續到20:30,浙大四院總院區神經內科主任趙國華、院感科主任袁鳳琴等七位專家通過網絡直播授課。乾貨滿滿的專業課吸引了浙大四院福田院區、廿三裡院區以及來自醫聯體單位義烏二院共840人次參與培訓,這也是浙大四院醫共體各院區醫師們,首次通過線上學習培訓的形式參與到浙大四院科教培訓課程中,有效打破了傳統課程中師生交流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約束。課程中,學員互動性強,討論氛圍濃厚,教師課堂節奏把握精準,教學形式也得到了學員的一致讚賞,學員們表示受益匪淺。
  • 韓國院士尹楨邦:讓浙大成為全球「先導者」
    「我很開心能夠來到浙大,希望能在這裡做更多工作。」跨越國界的「智慧之路」來到浙大的第一門功課,便是要摸清家底。尹楨邦戴上眼鏡向記者講述,浙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科及綜合實力的QS世界大學排名。「我來浙大的目標就是要將浙大土木工程推向世界。」
  • 一群海歸教授創辦 想讓生物學和醫學「交叉進化」
    浙江大學新增審批本科專業1個,新增備案本科專業10個。這些新增專業基本都會出現在今年的招考名錄中。值得一提的是,新增審批的生物醫學本科專業,為浙江大學在國內首創。實際上,生物醫學為教育部和浙大現有專業目錄中已有專業,這次是審批中外合作辦學專業。
  • 浙大這個學院,拼得是實力!
    2019年9月,一場特殊的學科發展「會診」在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掀起交鋒,來自全國頂尖高校及研究院所的院士、專家學者齊聚浙大,為農學院的未來發展出謀劃策。這是農學院黨委組織舉辦的第五場「面向2030農業學科發展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