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抑制小鼠腫瘤生長?上海科學家開發遠紅光控制基因編輯系統

2020-12-05 瀟湘晨報

有望應用於遺傳病、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精準可控治療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作為近年來新興的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既保證了良好的打靶效率,又更加簡便、快捷、高效,且成本也大大降低,成為生命科學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生物技術。然而,CRISPR-Cas9系統在應用時由於其不可控性會產生脫靶效應,帶來不可預估的副作用;此外,也無法實現時空特異性的精準基因編輯。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日前,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葉海峰研究員團隊成功研發出了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split-Cas9基因編輯系統。該系統不僅在體外培養的多種哺乳動物細胞中實現了內源基因的時空特異性光控基因編輯,而且可以對動物體內成體細胞實現光控基因編輯。研究人員還利用該系統對小鼠腫瘤中的致癌基因進行編輯,實現了光照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2020年7月11日,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

葉海峰研究員介紹,該研究以低強度的遠紅光(730 納米LED光源)外部照射作為控制手段,藉助於遠紅光本身的組織通透性優勢,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特異性精準控制體內深層組織和器官的基因編輯。

該研究得到了上海市科委合成生物學重大專項資助。研究團隊巧妙利用合成生物學、光遺傳學、基因編輯等多學科技術交叉手段,將紅細菌中響應遠紅光的蛋白BphS、鏈球菌中的轉錄因子BldD以及釀膿鏈球菌中的Cas9核酸酶,經設計、組裝、拼接和重編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基因編輯工具。

葉海峰表示,這項研究作為一個時空可控的基因編輯技術平臺,擴展了當前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箱,有望應用於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遺傳病、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精準可控治療。

【來源:上觀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光照也能抑制腫瘤生長?華東師大開發出一種新型遠紅光控制基因編輯...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葉海峰研究員團隊成功研發出了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split-Cas9基因編輯系統(簡稱FAST系統)。 該FAST系統不僅在體外培養的多種哺乳動物細胞中實現了內源基因的時空特異性光控基因編輯,而且可以對動物體內成體細胞實現光控基因編輯。
  • 遠紅光可調控基因編輯—新聞—科學網
    該系統以較低強度的遠紅光外部照射作為控制手段,藉助於遠紅光本身的組織通透性優勢,克服了目前化學小分子調控以及藍光調控CRISPR-Cas9系統的缺點,具有遠程無痕、低本底洩露、低脫靶效應、低毒性等體內應用優勢,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特異性精準控制體內深層組織和器官的基因編輯。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作為新興的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因其諸多優點而倍受關注。
  • 基因重組控制技術獲突破
    Cre-loxP重組酶系統是一種位點特異的基因重組技術,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實現各種生理環境下的基因定點插入、刪除、替換和倒位等操作,具有高效性、特異性強、應用範圍廣等特點。近年來,科學家將合成生物學理念融入Cre-loxP重組酶系統中,開發出了一系列調控式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如化學方法誘導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和紫光/藍光誘導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
  • 基因重組控制技術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7月24日,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葉海峰課題組在《自然—通訊》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將合成生物學方法和光遺傳學技術相結合,設計開發了一套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Cre-loxP重組酶系統(簡稱FISC系統),具有低毒、高度時空特異和強組織穿透性,成功實現在小鼠體內對靶基因的高效精確改造。
  • 基因編輯可光控!華東師大團隊歷時 5 年:解決「脫靶」、抑制腫瘤
    2020 年 7 月 10 日,該團隊題為 Engineering a far-red light–activated split-Cas9 system for remote-controlled genome editing of internal organs and tumors(用於內部器官和腫瘤遙控基因編輯的遠紅光激活 split-Cas9 系統)
  • 照一束光就能控制基因重組,華東師大團隊研發光遺傳學新工具
    上發表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split-Cas9基因編輯系統後,7月24日,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華東師範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葉海峰研究員團隊在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光遺傳學與合成生物學理念設計開發了一套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Cre-loxP重組酶系統(簡稱FISC系統)。
  • 亮點推薦 | 葉海峰團隊利用「光刀」實現基因時空特異性精準編輯
    ,開發了一個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split-Cas9基因編輯系統(簡稱FAST系統),該系統以較低強度的遠紅光外部照射作為控制手段,藉助於遠紅光本身的組織通透性優勢,克服了目前化學小分子調控以及藍光調控CRISPR-Cas9系統的缺點,具有遠程無痕、低本底洩露、低脫靶效應、低毒性等體內應用優勢,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特異性的精準控制體內深層組織和器官的基因編輯。
  • 照一束光就能控制基因重組,華東師大團隊研發光遺傳學新工具
    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 供圖繼7月10日在Science Advances 上發表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split-Cas9基因編輯系統後,7月24日,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華東師範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葉海峰研究員團隊在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光遺傳學與合成生物學理念設計開發了一套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Cre-loxP
  • 華東師範大學科學家課題組在光控基因重組領域再獲進展
    該研究成果是繼遠紅光控制細胞命運(FACE系統),遠紅光控制基因編輯後(FAST系統)的又一大重要應用,極大地拓寬了光遺傳學的應用領域。傳統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存在早期胚胎致死和長期表達的毒性問題。近年來,科學家將合成生物學理念融入Cre-loxP重組酶系統中,開發出了一系列調控式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但是這些誘導系統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且組織穿透性差,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Cre-loxP重組酶系統在動物體內的應用。
  • 葉海峰團隊再給光遺傳學添上一大利器,這次劍指基因重組技術
    研究團隊利用該課題組前期開發的遠紅光調控的哺乳動物細胞轉基因表達控制系統【4】,將能響應遠紅光和合成c-di-GMP的光敏蛋白BphS,響應c-di-GMP的BldD蛋白以及Cre重組酶進行合理拼接組裝。
  • 新型免疫療法可激活癌細胞焦亡,抑制多種腫瘤生長
    為重新激活GSDME的抗腫瘤活性,研究團隊在小鼠癌症模型中誘導了GSDME的異位表達。結果顯示,GSDME可將具有免疫學意義的『冷』腫瘤轉變為免疫系統可以控制的『熱』腫瘤,抑制腫瘤的生長。在表達GSDME的小鼠腫瘤中敲除GSDME可促進腫瘤生長,但在抑制GSDME表達的腫瘤中,GSDME異位表達則會抑制腫瘤的生長。分析發現,這種抑制作用是GSDME通過增加腫瘤浸潤性自然殺傷細胞(NK)和CD8+T殺傷淋巴細胞的數量和抗腫瘤功能來抑制腫瘤的生長。同時,GSDME表達還增強了相關巨噬細胞對腫瘤細胞的吞噬作用。
  • LED照一照 「基因剪刀」就能指哪剪哪
    現在,我國科學家終於為「基因剪刀」創建了可行的光控開關——  通過感光元器件實現對事物的控制,「光控」在現實生活中已慢慢普及,例如手機人臉識別解鎖、汽車霧燈自動開啟……這次被光操控的是基因編輯。我國科學家的這一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LED發出的730nm(納米)的遠紅光可激活系統進行基因編輯工作。」
  • Nat Commun:激活蛋白CD11b可抑制腫瘤生長
    2019年1月12日/生物谷BIOON/---骨髓細胞(myeloid cell)是免疫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癌性腫瘤誘導骨髓細胞將它們感知為身體中的受損部分;這些腫瘤實際上讓骨髓細胞起著有助於它們生長和轉移(擴散)的作用。
  • 美國科學家開發兩個小分子FTO抑制劑,能抑制多種腫瘤
    美國科學家開發兩個小分子FTO抑制劑,能抑制多種腫瘤 2020-06-19 0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運動是如何抑制腫瘤生長的?
    為了驗證這一猜想,研究人員使用注射了I3TC細胞系(MMTV-PyMT模型小鼠乳腺癌細胞系)的FVB自交系小鼠癌症模型進行評估。其將患癌的小鼠分為兩組,一組讓他們定期在紡車中運動,而控制另一組保持不活動的狀態。一段時間後檢測發現,與不活動的小鼠相比,定期運動顯著降低了小鼠腫瘤的生長並增加了其存活時間。
  • eLife最新解析:運動是如何通過免疫系統抑制腫瘤生長的?
    眾所周知,劇烈的體力活動會導致代謝的變化,細胞毒性T細胞在控制腫瘤生長中具有關鍵作用,而免疫細胞的活性又與其代謝密切相關。因此研究人員猜測,免疫反應代謝的改變是運動對癌症風險和進展的潛在影響機制。為了驗證這一猜想,研究人員使用注射了I3TC細胞系(MMTV-PyMT模型小鼠乳腺癌細胞系)的FVB自交系小鼠癌症模型進行評估。
  • 730nm遠紅光LED對植物生長的兩大影響
    光照對於植物生長的影響——光合作用和光敏色素  通常植物的生長發育會依賴太陽光,但蔬菜、花卉等其他經濟作物的工廠化生產、組織培養及試管苗的繁殖等還需人造光源進行補充光照,以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關鍵參與者是植物細胞內部的葉綠體。
  • 【盤點】腫瘤抑制因子p53亮點研究一覽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一篇研究文章中,來自索爾克研究所的研究者表示,p53或許和CHARGE綜合症的發病直接相關;這項研究中研究者開發了一種p53突變的小鼠模型,目的是想調查p53在抑制腫瘤發生過程中的作用,研究者發現僅能表達該突變蛋白的小鼠可以存活,而對於異質體的小鼠來講往往會引發CHARGE綜合症,而且在母體子宮內會死亡。
  • 「重口味」竟能抑制腫瘤生長
    由此看來,高鹽飲食似乎百害而無一利,然而,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高鹽飲食可以抑制腫瘤生長!此項研究表明:高鹽飲食通過調節骨髓來源的抑制性細胞(MDSCs)的活性來激活抗腫瘤免疫監測,從而抑制小鼠腫瘤的生長。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高鹽飲食會導致機體的免疫系統發生紊亂,促進免疫細胞分泌更多的細胞因子,進而誘導各種組織微環境中的炎症反應。然而,在腫瘤微環境中,刺激多種細胞類型的促炎活性是克服免疫抑制並恢復對腫瘤的免疫攻擊的關鍵。
  • 光敏蛋白施援手,科學家可定時定點重組基因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葉海峰團隊近日以通訊作者身份在《自然·通訊》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了一種用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Cre-loxP重組酶系統。這種融入了光控系統的重組酶,能夠像祝家莊部隊一樣在LED遠紅光照到的地方啟動「戰鬥」,不僅實現了對基因重組的有效控制,還解決了此前困擾學界很久的生物學毒性、組織器官特異性、組織穿透性差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