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如何發展金融業

2020-12-02 中國網財經

  新加坡國土面積僅720平方公裡,但到2014年已匯集了600餘家各類金融機構。其中,商業銀行近120家、投資銀行50餘家、保險公司130餘家、保險中介公司60餘家、基金管理公司約100家、證券公司60餘家、期貨公司30餘家、財務顧問50餘家。金融機構的密集度和多樣化足以滿足新加坡經濟社會發展對金融的各類需求。金融服務業已成為新加坡經濟附加值最高的服務產業和國家稅收來源的最大支柱。根據倫敦金融城發布的2013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已成為21世紀新崛起的國際金融中心。

  近年來,無論是新加坡官方和金融機構的人員,還是新加坡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學者,都較為一致地認為,新加坡財富管理行業發展成效顯著,預計到2020年將取代瑞士成為全球頂級財富管理中心。下列數據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明新加坡近年來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成就:新加坡財富管理行業管理的資產在最近3年取得了年均10.7%的增長;2013年管理資產增長11.8%,規模達到了1.82萬億新元;其中對衝基金和私募基金的資產增長尤其強勁,對衝基金管理的資產增長20.9%,規模達到了888億新元,私募基金管理的資產增加33.6%,規模達到了747億新元。

  早在1997年底,面對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新加坡政府就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問題進行了深刻反思和嚴密部署。1998年,新加坡正式推出了世界級金融中心的建設藍圖。按照藍圖,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這一「大廈」由七大支柱所支撐(如下圖)。

  新加坡世界級金融中心建設藍圖

  在七大支柱中,新加坡又把發展資產管理市場作為建設世界級金融中心的最主要突破口。新加坡政府認為,無論債券市場、外匯市場、股票市場還是衍生品市場,均需要建立一個有深度的投資者群體,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是撬動諸多市場的支點。所以,新加坡應當優先發展基金管理業務,努力成為亞洲的資產管理中心:既管理全球公司在亞洲的資產,又管理亞洲公司在全球的資產。

  在明確的目標指引下,新加坡在金融監管體制、社會保障投資機制、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整。

  新加坡金融監管體制發生的巨大變化主要表現在:從一個強調管制、注重風險防範的市場,演變成目前以信息披露為本和鼓勵金融創新的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金管局現任主官認為,市場競爭是促進創意的最佳方案,監管不該讓市場感到窒息,而是應該促進市場運作,讓市場表現得更好,政府強調投資者教育,政府不為個人投資作決定和承擔責任。為此,一方面,政府在金融監管中引入商業評級。如,政府委託私營企業——DP信用局對數量眾多的民間教育機構進行商業評級,並對社會公布。經過幾年的時間,新加坡良莠不齊的民間教育行業得到了整頓和規範發展。另一方面,政府加快金融人才培養,為金融業發展儲備人力。如,成立了由淡馬錫公司控股的財富管理學院,面向全球招生,為新加坡財富管理行業的大發展提供人才儲備。

  為發展基金管理行業,新加坡政府進行了對社保資金等公共部門資金管理體制的改革。政府以社保資金等公共資源實行市場化運作和管理,帶動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具體而言,就是政府通過將部分社保資金委託在本國註冊的市場機構進行運作與管理的途徑,吸引和集聚全球有競爭力的品牌財富管理機構,由此推動新加坡資產管理行業的快速發展。

  為了實現打造「東方蘇黎世」的發展目標,新加坡政府持續性地強化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等激勵政策。特別是近年來,新加坡政府實施了免收年營業收入100萬新元以下小企業的公司所得稅,對外來總部機構實施了更為優惠的公司所得稅稅率,取消了對個人徵收遺產稅等一系列關鍵性政策措施。具有國際競爭力稅收激勵政策的實施,加快了區域性和全球性總部機構、高淨值人群及其巨額財富向新加坡的集聚,促進了新加坡科技類小企業的發展與壯大,進一步加快了新加坡建設以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為重要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的步伐。

  在宏偉藍圖的指引和契合國情得力措施的配合下,新加坡的財富管理、債券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獲得了長足發展,不斷趕超競爭對手,脫穎而出成為具有自身特色與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工業園區財政局)

相關焦點

  • 美媒:香港及新加坡金融業發展遇困 失去往日光環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彭博通訊社6月21日報導,由於中國內地經濟增速放緩,以及本地金融業持續收縮,亞洲兩大傳統金融中心香港和新加坡的發展正面臨阻礙。香港的經濟在第一季度面臨意料之外的縮水,主要因素是零售業下降以及25年來最疲軟的房地產市場。
  • 新加坡金融業至明年6月料增3800個工作與實習機會
     《聯合早報》11月27日報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更多措施,提高新加坡人在金融服務業的就業前景,並加強以新加坡人為核心的金融領域。今年7月至明年6月,金融服務業估計增添1800份新工作,同時提供2000個見習機會。
  • 新加坡EP申請最低薪資上調至4500新,金融業上調至5000新!
    新加坡工作準證分類目前新加坡政府對外來人口頒發的工作準證主要有三種:WP(Work Permit)、SP (Special Pass )、EP(Employment Pass),不同的工作準證適用對象各不相同。
  • 讀創讀書|探究新加坡奇蹟以及背後的問題
    他所著的《尋跡獅城:新加坡的歷史與現實》嘗試解讀新加坡是如何從一個地域狹小、各種資源高度匱乏、難以保障自我安全甚至不被馬來西亞聯邦接納而被迫建國的小小島國,抓住歷史機遇,發展為東南亞首屈一指甚至世界矚目的發達經濟體。
  • 第四屆中國保險業人才發展高峰會在京舉辦 人力資源是金融業發展的...
    本次會議以「新時代 新價值 新人才」為主題,在中國銀保監會的支持和指導下,來自中保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內外知名經濟金融研究機構、著名高校的權威專家與保險業人力資源、教育培訓領域的300餘名參會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當前保險行業的人才發展和培養,尋求新時代下人才發展的新途徑和新思路。
  • 淺談數據要素與金融業相結合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數據作為數字經濟和信息技術時代的基礎,其重要性日益凸顯。金融業作為數據密集型行業,在數據要素新時代既能夠為國家探索數據要素化路徑提供最佳實踐經驗,還能夠為建設全新的數據要素市場提供全方位的、開創性的金融支持服務。
  • 張馳諮詢:金融業也需要六西格瑪培訓認證嗎?
    金融業也需要六西格瑪培訓認證嗎? 20世紀90年代以後,全球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業開始逐漸接受六西格瑪。美國金融業巨頭在引入六西格瑪方面起到了積ji的榜樣作用。
  • 數據要素時代金融業的使命
    金融業作為數據密集型行業,在數據要素新時代將主要承擔兩大任務:一是樹立行業示範,既推動金融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又為國家探索數據要素化路徑提供最佳實踐經驗;二是為國家建設全新的數據要素市場提供全方位的、開創性的金融支持服務。 金融核心要素髮展的歷史進程 金融行業天然具有數字基因。
  • 臺灣金融業酸「拿香蕉只能請到猴子」 罪魁禍首不就是蔡當局?
    相較於香港、新加坡的高度發展,全球人才齊聚,大陸是相對有利的人才市場。不過金融業者說,20年前去大陸的,大概賺飽回來了,10年前去的被趕回來了,因為大陸的人才也都起來了,誰要你臺灣人,現在才要去大陸的,就真的只能打工。
  • 新加坡城市治理:火雞如何變成天堂鳥
    新加坡城市治理:火雞如何變成天堂鳥過去半個多世紀裡,新加坡從一個髒亂落後之地發展成為宜居的「花園城市」,並被譽為「亞洲生活品質最高的城市」,其在城市規劃和治理上的艱辛探索和取得的成就可為中國城市提供諸多借鑑之處文/曹然1819年1月29日,當萊佛士率領一隊孟加拉士兵在這座無名小島上搭建第一頂帳篷時,精通東南亞地理的他就斷言新加坡將成為東印度公司最重要的港口
  • 金融業要樹信於民,服務功能只能升華不能退化
    ;二是金融業快速發展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問題。雖然,金融業的三個問題都是目前貨幣政策調控與宏觀金融管理新要求下不可迴避和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但筆者認為解決金融業快速發展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足問題應是核心問題,也是重中之重。
  • 新加坡:新能源發展未來可期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新加坡是全球著名的「袖珍」國家,也是通往東南亞國家協會的「門戶」,世界聞名的金融中心,以及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之一。(來源:微信公眾號「能源評論•首席能源觀」ID:CEO_ER)根據2019年發布的《「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新加坡在63個「一帶一路」國家中位列第13名,其「發展環境」位列第一。
  • 金融業對外開放跑出「加速度」 中國市場更具吸引力
    擴大金融開放,中國市場更具吸引力 近年來,中國金融業開放步伐明顯加快。儘管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中國按既定節奏履行承諾,以真抓實幹的態度和決心,持續擴大金融開放,取得顯著成效。
  • 簡化外資入場 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跑出加速度
    原標題:擴大金融開放,中國市場更具吸引力  近年來,中國金融業開放步伐明顯加快。儘管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中國按既定節奏履行承諾,以真抓實幹的態度和決心,持續擴大金融開放,取得顯著成效。
  • 「新加坡經驗」帶來發展的啟示(環球走筆)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3月23日逝世。他是「新加坡經驗」的開創者,在他的領導下,新加坡只用一代人的時間就躋身於發達國家行列,舉世稱奇。  在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進程中,李光耀是留下深刻印記的外國政要之一。  「新加坡的社會秩序算是好的,他們管得嚴,我們應當借鑑他們的經驗,而且比他們管得更好。」
  • 新加坡在全球人類發展指數名列18
    據《聯合早報》網站3月17日報導,聯合國發展計劃署公布最新的全球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報告,新加坡在全球187個國家和地區排名第18,領先其他東南亞國家。  根據《2013年人類發展報告》,新加坡在亞洲區排名第四,排在新加坡前面的亞洲國家和地區是日本(第10)、韓國(第12)和香港(第13)。
  • 蔡冠深:雙循環或將推動金融業重新布局
    雙循環新格局的打造,有可能導致中國以至全球產業鏈包括金融業生態發生根本性變化。他建議,中央應當及早批准指定的香港金融機構與內地同行攜手,參與深圳數字人民幣試點過程,為人民幣加速國際化以及國家的金融安全,做出新的努力。
  • 新加坡私立大學畢業生就業前景好嗎?能否留新發展?
    新加坡作為亞洲教育重鎮,有著完善的高等教育體系,其中有不少同學了解到了新加坡的私立大學,那麼新加坡私立大學畢業後的就業前景如何,又可不可留在新加坡發展呢?今天就來給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 負債與債務到期風險雖上揚 新加坡多數企業能應付短期財務壓力
     《聯合早報》12月2日報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昨天發布年度《金融穩定評估》報告指出,反映新加坡企業財務狀態的金融脆弱指數(Financial Vulnerability Index),今年第二季跟去年同期大致不變。多數企業的負債風險上揚,但基本上處於跟去年第二季相同的較高區間。
  •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金融業逆勢擴張 金融中心「成層現象」更加顯著
    該指數旨在多維度、綜合性衡量我國金融中心發展狀況,客觀評價我國31個金融中心城市在金融產業績效、金融機構實力、金融市場規模和金融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成就和不足。首期CDI?CFCI指數於2009年5月發布,其後每年更新一次,此次發布的是第六期指數。  在第六期C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