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真丨近幾十年人類智商在下降,是因為書讀太少、電子遊戲打太多?

2020-11-22 騰訊網

較真要點:

  • 1有網絡文章引用了發表在PNAS上的一篇研究作為論據,指出「近幾十年來,人類的智商正在不斷下降」,且提出這與「兒童的書本閱讀時間減少,反而喜歡上了電子遊戲」有關。然而,原論文的結論是:影響智力變化的主要因素是環境因素,不是家庭因素。但到底是哪種環境因素,論文並沒有明確說明,閱讀少和打遊戲多導致智商下降的說法沒有任何證據。
  • 2通過原論文中挪威的數據可以看出,1990年之後,人類平均智商已經出現拐點,呈現出上升的趨勢。所以,研究者所發現的智商變化可能只是一種波動,這種波動對於學術研究本身來說很有意義,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說意義不大。

查證者:一節生薑丨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研究副教授

近日,網絡流傳一篇文章稱:「近幾十年來,人類的智商正在不斷下降」,「人們在變得越來越笨」。作為論據,該文還拋出了一份2018年發表在PNAS期刊上的論文。同時,文章還指出了導致人類智商下降的原因:「與上世紀相比,當今社會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兒童的書本閱讀時間減少,反而喜歡上了電子遊戲」。這樣的說法是否有道理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原論文到底講了啥。

一、這篇論文認為影響智商的是外界環境因素而非家庭因素

這是一份挪威的研究,研究者分析了從1962年到1991年之間,總共73萬多份服兵役者的智商測試結果。按照不同的出生年份,研究者計算出了服兵役者的平均智商。

圖註:1962-1991年間挪威服兵役者的平均智商,圖源自論文

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從上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出生者的平均智商出現了一個穩定的上升趨勢;而在從70年代中到80年代末的15年中,出生者的平均智商又出現了一個穩定的下降趨勢。

但這並不是該論文的研究重點。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智商也逐漸增加,這個社會現象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被紐西蘭的研究者弗林發論文報導了,所以稱為「弗林現象」。在此之後,研究者又發現了平均智商逐年下降的現象,稱為「弗林逆轉」。PNAS雜誌是一份比較權威的研究雜誌,一份論文如果只是報導一下挪威服兵役者中的「弗林現象」,不太可能獲得在PNAS雜誌發表的機會。

因為很多國家都出現了「弗林現象」,很多研究者自然想搞清楚其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因而,PNAS論文側重探討的問題是:導致智商變化的因素,到底是外界環境因素,還是家庭內部因素?

圖註:弗林效應的家庭內部估計數據,圖源自論文

PNAS論文的研究方法,是對那些至少有兩個測過智商的男孩的家庭進行分析,按照出生年份,統計這些人的平均智商(上圖中的紅點);同時,也統計了每個家庭裡老大的平均智商(上圖中的綠色虛線),所代表的就是非家庭內部因素所導致的變化。如果紅點的變化趨勢與綠色虛線基本吻合,就說明導致智商變化的原因主要是環境因素。

作為社會學的統計數據,其背後的原因可能很複雜。為了解釋研究者的邏輯,我們可以舉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比如說,遺傳因素是一種家庭內部的影響因素,假設一家人基因比較好,生了三個男孩都很聰明,都上了清華,那麼這三個孩子的智商都會被統計在「紅點」之中,但只有老大的智商會被統計在綠色虛線之中。很顯然,紅點曲線中因為加持的學霸多,整體會比綠色虛線高。

在PNAS論文的原始數據中,也確實表明了「紅點」和綠色虛線的分離。這是不是表明家庭內部因素起了決定性作用呢?

答案是否定的。研究者對數據進行了仔細分析,發現了一個現象:如果老大的智商測試結果比較好,那他的兄弟也會更願意參加智商測試;反之,如果老大的智商比較低,似乎他的兄弟們就不會對智商測試感興趣。

因為實驗數據有這個偏差,直接結果就是智商高的兄弟們給數據灌了水,造成一種假象。但是如果對數據進行矯正,再重新分析一下數據,就會得到上圖中的C圖,顯示出「紅點」和綠色虛線的變化趨勢基本一樣。

因此,這篇PNAS論文經過對數據的仔細分析所得出的結論是:影響「弗林現象」的主要因素是環境因素,不是家庭因素。通過這份研究我們也可以感覺出,研究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不能簡單地收集一下數據,就推導出某種結論。

二、 並無證據表明是閱讀太少和打電子遊戲太多導致了智商下降

網傳文章在描述「智商降低」這一現象後提到:「與上世紀相比,當今社會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兒童的書本閱讀時間減少,反而喜歡上了電子遊戲」。言下之意,這是智商下降的原因之一。

而PNAS原論文雖然排除了家庭因素,指出主要是環境因素導致 70、80後智商的下降趨勢,但是到底是哪種環境因素,論文沒有提供證據或者結論。雖然「閱讀時間減少,電子遊戲時間太多」確實是一種環境因素,但並不能因此就推斷這就是導致智商降低的原因。

閱讀太少和打電子遊戲太多導致智商下降的說法沒有任何證據。且不說PNAS論文裡並沒有表明60後的挪威人讀書比較多,而80後玩電子遊戲比較多,即便有這樣的數據,也只能是說明讀書、玩電子遊戲與智商有一定的相關性,並不能就證明它們是導致智商下降的原因。

網絡上常見這樣一句話:「我讀的書少,你不要騙我」。但是,這也不能用來作為讀書少導致智商降低的證據。讀書只是學習的一種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家不只是可以讀紙書,也可以聽書、利用多媒體進行學習,如果合理安排,甚至電子遊戲也可以作為學習的一種方式。

所以,網傳文章雖然引用了PNAS的論文,但是卻加入了沒有證據的聯想。既然研究者都沒有搞清楚導致智商變化的環境因素到底是什麼,那現在有關智商下降原因的猜測——不管是讀書少,電子遊戲打太多,還是說吃魚太少,都只是猜測而已,沒有必要信以為真。

三、幾十年人類智商的變化微乎其微,在個體身上並不會造成明顯影響

智商降低的問題,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一下:如果過去10多年智商下降是一種普遍的現象,那智商的下降到底有多嚴重?

從原論文中關於挪威的研究來看,60年代初出生的人,平均智商是99.5;到了70年代中期,出生者的平均智商到了102.3的峰值,增加了2.8;到了80年代末,出生者的智商又降到了99.4,下降值是2.9。

智商下降了2.9,對人類有什麼影響呢?如果原來考不上大學,是否智商提高2.9就能進頂級名校?或者說頂級名校的畢業生,智商提高2.9就能比別的同學找的工作更好?我看未必。對於個人來說,這個變化微乎其微。即便這個智商的降低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在個體身上也並不會造成明顯的影響。比較不同年代人的智商其實也沒有很大的意義,如果人生是一場競爭,很大程度上是與同齡人的競爭。再說,一個人要獲得成功,不但要有智商,也需要有情商,在俗語中也有「大智若愚」、「聰明反被聰明誤」等說法,說明智商並不是決定成功的唯一因素。

另一方面,對於智商測試的方法,也是存在爭議的。人和人各不相同,自帶的天分也各不相同,沒有什麼測試能夠區分出梵谷和愛因斯坦智商的高下。時代前進了,智商的評判標準也需要與時俱進。古代的科舉考試,也是當時評判智商的一種方法。如果讓現代人去參加古代的科舉考試,是否會發現現代人的智商已經低微到了塵埃呢?

有的人可能擔心人類的智商繼續下降,10年減少2.9,如果這樣下去,500年後人類的智商就清零了!這顯然也是多慮了!如圖片1中挪威的數據,1990年之後,平均智商就出現了拐點,呈現出上升的趨勢。所以,研究者所發現的智商變化可能只是一種波動,這種波動對於學術研究本身來說很有意義,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說,意義並不大。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與網傳文章較真,指出「近幾十年來,人類的智商正在不斷下降」和「兒童的書本閱讀時間減少」之間毫無聯繫,並不是認為讀書無用。恰恰相反,同樣是一個來自挪威的研究發現,學校教育每增加1年,學生的智商可以增加3.7分。其實判斷各種網絡說法的真假時才是真正體現智商的時候。

本文編輯:leannaliu

想了解更多內容?微信搜索「騰訊較真闢謠」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PNAS揭示:近幾十年來,人類的智商正在不斷下降!
    謠言文章 PNAS揭示:近幾十年來,人類的智商正在不斷下降! 一節生薑 全民較真
  • 1975年後出生的人類智商逐代下降?
    根據挪威一份最新研究顯示,人類的智商正在逐漸退化,扭轉了自20世紀以來分數不斷上升的「弗林效應」(Flynn effect)。正見報導,人類的智商從1975年起逐漸下降。
  • PNAS揭示:從1975年開始,人類的智商在不斷下降
    PNAS揭示:從1975年開始,人類的智商在不斷下降 2020-07-08 1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PNAS揭示:從1975年開始,人類的智商在不斷下降
    研究人員發現,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人類的智商測試成績一直在緩慢下降。每代人的智商下降7分研究人員分析了在1970年到2009年期間進入挪威服兵役的年輕人的智商測試結果,總共有73萬多份。數據結果表明,年輕人的智商分數每代平均下降了7分,可以這麼說,人們的智商回到了70年前的水準,如下圖所示。
  •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智商在下降,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人類的智商水平確實在下降,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但是科學家們在很大程度上同意以下這個觀點:這是由於環境中的某些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因為出現了更多基因不太穩定的人。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人類的智力水平一直在穩步上升。
  • 較真|父母出生地離得越遠娃智商越高,混血寶寶更聰明,真的嗎?
    較真要點: 智商由遺傳和環境兩大因素共同決定,目前並沒有研究能夠支持「父母出生地離得越遠,孩子的智商就會越高」。「混血兒更聰明」也可能只是一種刻板印象。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智商。 一、智商是什麼?智商高低受哪些因素影響? 智商這個詞人人都知道,但它本身其實很難定義,也很難衡量。因為智商這個概念非常模糊,覆蓋很多方面,包括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還有思考、計劃、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
  • 人類智商從1975年起逐漸退化!挪威研究:「弗林效應」失靈了
    自我鑑別、理性評論、切勿迷信根據挪威一份最新研究顯示,人類的智商正在逐漸退化弗林效應(Flynn effect)指智商測試的結果逐年增加的現象。以詹姆斯·弗林命名的。最早提出這現象的人是理察林恩。在1982年的一期《自然》內,他提出了美國人做智力測驗的成績越來越好。「弗林效應」與智商悖論很久以來,人類似乎面臨著這樣一種窘境:我們每天面對的所謂「真實」,其實並不真實。
  • 較真丨金黃色烏龜是得了白化病,為什麼這麼說?
    較真要點 1新聞中提到的烏龜實際上是一種罕見的鱉,因為得了白化病,所以看起來是金黃色。 查證者:蘇澄宇 丨動物科學科普作者
  • 較真丨別再說大白鯊不會攻擊人類了,一文揭秘為什麼
    較真要點: 1大白鯊攻擊人類的案例確實不常見,但並不代表人類可以在大白鯊活動的海域肆意遊泳,其攻擊人類的原因多是因為將人類誤認作海獅、海豹之類的獵物,或是純粹地想要叼住人類進行一番「調查」,
  • 數位化時代下的新人類,智商正在下降
    據報導,近日,來自法國的神經科學家米歇爾·德米爾熱,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在數位化時代中,年輕一代的人類智商,和自己的父輩相比,正在逐漸下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對於普通人來說,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新生兒似乎越來越聰明了,看起來好像人類仍然在朝著好的方向進化。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類,是在大約200萬年前出現的,當時也是因為腦容量突破了750ml,才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人」。
  • 法國科學家說,因為電子產品,下一代的智商將比父母更低,大家同意嗎?
    「是的,今天的少年和兒童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智商比上一代更低的世代。」他說,在網絡浪潮席捲人類世界之前,每一個新世代的人,智商總是比他們的上一代更高;但自從網絡流行還有電子產品普及之後,人類的智商首次出現隔代下降的趨勢。德斯穆格的言論引起許多關注,雖然很多人質疑他的觀點,但作為法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的研究負責人以及神經醫學領域的權威人士,德斯穆格表示他的觀點背後有堅實的數據支撐。
  • 這種鸚鵡智商逆天,會網購會聊天,因為太聰明瀕臨滅絕
    經過訓練後,它們的智商可以達到5歲小孩水平,掌握超多詞彙量,並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國在非洲的維和部隊曾經有人養過一隻東北口音的灰鸚鵡,那大碴子味兒比冰雪大世界的左右哥不遑多讓。這個品種的鸚鵡曾經出過不少名極一時的「奇葩」,也是科學家們研究鳥類認知及動物智能的好幫手。
  • 人類是否變得越來越笨了?研究稱年輕人智商得分下降
    參考消息網6月24日報導英媒稱,21世紀科技飛速發展然而人類的智商卻出現下降,尤其是1975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智商(IQ)平均得分比其父輩低。這似乎表明,人類變得越來越笨。真是這樣嗎?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英國廣播公司網站6月21日報導,這是在丹麥、英國、法國、荷蘭以及芬蘭這幾個西方國家進行的調查和研究得出的結果。據信這是對此現象首個比較權威的研究。
  • 從「強制少生」到「鼓勵多生」不會太遠
    中國人口政策由強制少生到鼓勵多生的變化,不會太遠。作者:楊支柱,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要點1:2019年開始中國每年出生的孩子數量將重新回到2015年的水平,並繼續下降。「全面二孩」政策很快將被自由生育政策取代,甚至直接被鼓勵生育政策取代。中國人口政策由強制少生到鼓勵多生的變化,不會太遠。
  • 外媒:數字原生代智商低於父輩?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1日報導,法國神經科學家米歇爾·德米爾熱稱,伴隨著網際網路出生和成長的數字原生代,其智商低於父輩。全文摘編如下:「Z一代」和「千禧一代」又叫「數字土著」,他們伴隨著網際網路出生和成長,身處充滿可能性、知識和娛樂的新世界中。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問世,以及後來的平板電腦和更加輕便的筆記本電腦上市,他們對於屏幕的依賴越來越強烈。
  • 人類智商走下坡?|科學家|弗林_鳳凰讀書
    一些專家認為「弗林效應」已到終點,人類智商指數不增反降。信息時報綜合報導 科學家警告,現今社會科技越來越發達,但人類智商卻在逐年下降。證據顯示,在英國、丹麥和澳大利亞,人們的智商水平在過去十年呈下降趨勢。
  • 法國科學家發出警告:人類智商正在下降
    不過,近日法國神經科學家米歇爾·德斯穆格的話卻會讓不少家長警惕:新一代孩子的智商,基本都會高於父母;但現在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智商倒退,今天的兒童、少年的智商可能會不如自己的上一代。一石激起千層浪,米歇爾·德斯穆格此話一出,就出現了很多質疑、詰問的聲音。
  • 較真| 西瓜變甜是因為打針?史上最全季節性闢謠匯總
    春季:謠言一:「大」草莓用了膨大劑、農藥超標較真鑑定:造成草莓的大小不一、畸形、不甜的原因有很多,與品種、生長狀況都有關係,未必是打了膨大劑。而膨大劑是一種常見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除了可用於草莓,也可以用於西瓜、獼猴桃等水果,最重要的是它並不會帶來安全風險。
  • 較真丨人體正常體溫37度已成歷史是真的嗎?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但這近兩百年來,體溫平均值在緩慢下降。 研究用了三個大的數據做分析。一個是1862年到1930年間美國軍隊的退伍老兵檔案,一共83900人的體溫記錄,因為歷史原因,這個資料庫只有男性的數據。另一個是1971年到1975年美國國家大規模的營養狀況調查收集的數據,一共15301個人。
  • 多鹽多糖、蛋白質太多太少 吃不對會降低免疫力
    想想,如果京醬肉絲、辣子雞丁和魚頭泡餅少放鹽,如果麻辣鴨脖、泡椒鳳爪和辣條的鹹味淡了,如果炸薯片和鍋巴少了一半鹹味,它們還會顯得那麼美味誘人嗎? 然而,研究證明,多吃鹽有害免疫力。在出汗不多的情況下,每天有 3~5 克鹽即可滿足人體需求,過多則可能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