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件看上去不相干的小事,卻決定了孩子以後學數學的高度!

2020-12-05 溪媽家教幫

又是一年幼小銜接的暑假,很多家長會問,應該做些什麼樣的準備,比如,報什麼班、買什麼資料、做哪些題目,才能讓孩子的數學能力拉開一下差距。先別急著做題目。有些事情,看上去和數學沒有直接聯繫,卻決定了孩子今後數學學習的高度。

1、增加生活體驗

說個真事,幾個數學老師交流時發現,這還不是個例。奧數裡有道「雞兔同籠」的經典題,有些孩子總是錯,因為他們不記得兔子有4隻腳。他們從小到大看到的兔子形象都是左邊那樣的,但右邊那種才是更接近真實的兔子。其實這些孩子或許平時也知道兔子有四隻腳,但到了做題目要數腳的時候,腦海裡立馬浮現的就是兩隻腳蹦蹦跳跳的兔子。尤其到了小學裡,很多數學知識內容是和生活常識相關的。比如說,在一、二年級,有一個知識點叫「合理安排時間」,有些孩子不知道洗衣服的流程,會鬧出「還沒有洗就直接晾乾」的常識性笑話。

其實,增加孩子的生活體驗,不僅僅是為了避免鬧笑話,更是因為,數學在低幼年級更多地偏向於常識,在常識中增加數感。有些小朋友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已經能熟練進行100以內的加減法,但很可能是通過大量練習,把答案「背」出來的;一個孩子可以很快地回答出5+3=8,但是5這個數,他反應在腦海裡的是數字,而不能反應出5對應的畫面。而一個數感好的孩子,必然是在大量的生活經驗中累積起來的。

比如,你可以讓孩子用手指來計數開過的汽車的數量,每開過一輛車就用一根手指表示。當十個手指都用完的時候,可以在地上擺一塊小石頭,表示剛剛數過的10輛小汽車,解放雙手,接著計數。通過這來培養孩子對十進位以及「數位」概念的理解。

同樣,周長、面積、角,對稱,視圖等等的概念,都是生活當中常見的一些現象。比如說長度,我們要去買一個盒子,就要量一量這個東西長多少,家裡地方能不能擺,這就是教會孩子長度的概念,引發孩子在生活當中去觀察一些他們所能觀察到的東西,挖掘一些數學的知識點,這些孩子他以後在學習的過程,可能會更快地進了解所教的知識!這些都是潛移默化的,讓孩子有足夠多的生活體驗,他就能在以後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精髓。

2、增加識字量

在低年級的時候,要把數學學好,除了增加生活體驗外,最重要的是增加識字量,能讀懂題,進一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這是學好數學的前提。比如,小學二年級,應用題比重增加,很多孩子會在應用題或者文字比較長的題目上出錯,簡簡單單的計算則從來不出錯。很多家長往往以為這是孩子的解題方法沒有掌握,拼命教方法和技巧,但其實原因恰恰在於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比較弱,題目沒看懂、理解錯了,或者關鍵詞沒有把握住,考試的時候同樣類型的題目改頭換面一下,孩子又不理解,自然又會失分。其實只要讓孩子把題目破解清楚,就能夠正確得出答案。

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是用語言思維的動物,語言越清晰,思維就越清晰。認字量大的孩子,自主閱讀效率高,閱讀理解能力也往往更強,詞彙量更豐富,對於理科概念、題意的辨析、理解能力也更強。

3、24小時內必須複習

家長不要那麼積極地自己教孩子新的知識點,你幫孩子路子帶歪了,我們老師要糾正起來很難的。這麼多年,我接觸過的學霸家長几乎都有一個共性——高度重視複習鞏固!不管是校內學習還是機構學習,學好回家,24個小時之內一定要鞏固!

有些家長是這樣的:每周一次的機構上課,會拖到下周上課前一天晚上,拿出上周的內容讓孩子複習一下。這樣的效果是打了很大折扣的!24小時內不鞏固,就會忘掉一大半。尤其隨著孩子一點點成長,在外面學的知識難度也越來越高,內容越來越多。很多孩子在上課的時候,聽了老師的講解,似懂非懂。趁他回到家還記得一點,你讓他複習鞏固,這個知識點就強化進去了。如果不及時鞏固,兩個星期之後,忘一半,三個星期之後忘完了。兩個月之後,這個東西像沒學過一樣的。

我們常說要提高效率,及時複習就是最好的效率!

4、聽孩子講解過程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做出了正確答案,就覺得這個知識點過關了。其實未必。孩子可能是處在「將懂未懂」的那個臨界點上,有時靠著對例題的記憶和直覺,能做出正確答案,但可能對概念或方法並沒有完全吃透。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做完題以後,自己講解一下解題的過程。那些靠直覺或者記憶做出題目的孩子,往往會在這個時候卡住。這時他會開始仔細想、在腦海裡把整個思考過程的環銜接起來。

有個有趣的現象是,很多課外的機構學完以後,家長越來越厲害,個個都是高手,但孩子相對越來越弱。大家一定要注意,是孩子在練數學,不是你在練數學。可能孩子一開始不一定會講很多,你就鼓勵他,慢慢來,不著急。他要是講不出來,你就提問,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要這樣算呢?不用急著給答案,讓孩子自己思考。讓他有自己獨立解決難題的能力,不然如果答案來得太容易,等到了高年級,有很多需要長時間花耐心啃完的題目,這些孩子就會堅持不下去。

總之,把數學學好,不單單靠聽講和做題,還在於各種好習慣的培養和大量的積累,底子打好了,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相關焦點

  •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新政策來了,以後拼音、計算、認字這些幼兒園統統不教了。這也不學那也不學,如果大家都一樣那也行,可是要是一年級時別人都會,就我孩子不會,你說冤不冤?然後遊戲升級,請小朋友一個個上來,蒙上眼睛,聽鼓點學計算。臺上臺下的小朋友都興致勃勃,我來我來,小手舉得像一片小樹林。幼兒園平時還有好多數學教具可以玩,老師都很擅長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的方式教孩子們數學計算。在幼兒園學數學,沒有教學大綱,也不布置家庭作業。
  • 從高中生證明哥德巴赫猜想談開(給未來孩子的第三封家書數學篇)
    而題目字少的題就麻煩了,字少意味著可用條件少,可推導的條件多,題難做,那要是碰上那種聽起來就覺得是個人就應該知道或者是個人都不知道的證明題就是夢魘。而哥德巴赫猜想就是那種是個人都不知道並且即使知道了也覺得毫無用處的頂級難題。當然,這個事件最後的結局無疑是不言而明。究其原因,其實不難猜到,缺乏基本的邏輯推導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常見錯誤。
  • 為什麼絕大多數高中生會覺得數學難學呢?
    其實高中數學,主要還是要轉變思維,改變思考解題的方式,從死記硬背公式向舉一反三進行轉變。現在學習的方式也有很多種,一些網際網路模式的學習因為吸引孩子,也越來越被孩子所接受。3、不重視梳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看似是簡單的公式,但是一個個公式之間其實是存在著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的。以方程為例,就會有一元二次方程等等。
  • 孩子學數學能更聰明,楊振寧推薦這套數學啟蒙書,孩子看了會喜歡
    別看我們生活中好像用不到那麼多高深的數學理論知識,會背個「乘法口訣表」就好了。事實上,不管我們做什麼,幾乎都離不開數學。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天天使用手機,打電話、發簡訊、上網,那麼手機信號到底是如何從肉眼無法察覺的微波轉變為我們認識的文字、圖片的呢?還有銀行到底是如何確保電子密碼不被黑客破解的呢?
  • 激發了四位「頑童」的天賦,造就了四位數學之神
    小歐拉:天上一共有多少顆星星呀~ 老師:數量多少無關緊要,你只要記住天上的星星都是上帝鑲嵌上去的就夠了。 小歐拉:天那麼高,上帝夠得著嗎?親手放上去的怎麼會記不住數量,上帝是不是不識數呀?
  • 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寫作文?先聽孩子從小事學「說作文」
    在學前階段,孩子識字量有限,閱讀量不足,要用書面表達的方式來輸出信息難度很大,因而在這個階段,重點是在「說」這一項上,把「說」的能力培養好了,也就為將來的「寫」打下了基礎。能說好就能寫好。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說好」呢?孩子不會講大話,因為他的生活中原本都是小事、小話(在大人眼裡),如果我們沒有耐心聽這些小事、小話,與孩子的交流就無從說起。
  • 四歲孩子就整天學數學、英語?不讓孩子學會玩,很有可能毀了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也是民族的未來。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儘自己所能,將最好的資源和條件都給了孩子。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上一所好的大學、有一份好的工作,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一點上,所有的家長都是共同目的。
  • 家庭教育中的「五層」父母,不同的層次,決定了孩子不同的高度
    有網友說:我一個層次都達不到,沒給孩子花過錢,基本上也沒有陪伴過他,但是孩子很懂事,懂事得令我心疼。也有網友說,目前達到了四層,正在努力的向上攀登。很多父母總是從小就在孩子耳邊念叨:你看某某家的誰誰誰,人家怎麼就比你聰明,人家怎麼就能考100分?
  • 小學生都愛讀的數學科普經典,數學三書——數學原來可以這樣學!
    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在輔導小學生的過程中,經常感覺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對數學問題感到為難,甚至逃避學習數學,為此很多家長也很困惑,經常痛苦不解地問,孩子也參加了很多輔導班,也刷了很多題,為什麼數學成績提不高?學數學的興趣也沒有提高?……為了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努力想找到一本能讓小學生讀得懂的、有趣的數學科普讀物,能讓一些數學概念趣味化。
  • 學數學要大量做題嗎?史寧中校長談數學的七個問題
    一、數學專業學些什麼呢?一類是分析類的,比如像在大學中學習的微積分、實變函數、泛函分析這樣的一類課程;還有一類跟圖形有關的,比如拓撲學、微分幾何這樣的一類課程;還有一類就是研究隨機現象的課程,比如概率論,就是一件事情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比如今年的GDP增長,跟去年的GDP之間有什麼關係,我們如何預測一件事情;還有,比如像衛星、反飛彈,如何一個飛彈過來,這個飛彈怎麼打上去,這樣的一類課程
  • 考研數學學不懂,決定放棄數學,這些專業不用考數學,了解一下
    考研中,擊碎大家考研夢的學科就要數數學了,2020考研數學成績出來後,很多考生掩面而哭,考四五十分的的考生相當多,而高分考生並不多,很多網友可能說,今年考研高分也挺多啊!實際上你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因為只有高分考生才喜歡曬成績,低分考生曬成績的較少,所以大家看到高分考生多。
  • 我為什麼堅決要讓孩子學音樂?因為有這10個理由!
    看土著小姐姐反彈尤克裡裡表演的時候,米粒秒變迷弟,興奮的手舞足蹈。如果給他一把琴,絕對立刻跳上去跟著彈。夏威夷最不缺的就是尤克裡裡,到處都是琴行。米粒同學看見一個鑽一個,恨不能全買下來~(還好老母親捂住了錢包)試琴的時候,邊凹造型邊衝我嚷嚷:媽媽,我之後要學吉它。
  • 不一樣的學數學:一個猜數字的小遊戲,讓孩子走入二進位的大門
    在家要學和學校不一樣的東西在家裡推動孩子的數學學習,儘量不要用學校的方式,除非孩子自己要求。比如,學校老師會布置做練習題,反覆的練習同一個概念,以求達到熟練的程度。重複做一樣東西誰都會厭。這樣的方式,在家裡,就最好別用了。在家要用不一樣的方式,學不一樣的東西。目的是打開視野,增長見識,鍛鍊邏輯思維能力。
  • 大多數學鋼琴的孩子是在浪費時間嗎?
    大多數學畫畫的孩子是在浪費時間嗎?大多數學跳舞的孩子是在浪費時間嗎?大多數學遊泳的孩子是在浪費時間嗎?大多數學英語的孩子是在浪費時間嗎?大多數上義務教育的孩子是在浪費時間嗎?……短視是人類的本能,開始投入一件事情,我們都會不可避免的產生期望,期望馬上獲得做這件事情帶來的收益和成就。
  • 原來數學還可以這樣學,家長:再也不會因輔導孩子傷害夫妻關係了
    有一種傷不起叫做:輔導孩子寫作業!更傷不起的是:輔導孩子寫數學作業!那個苦,只有經歷過和正在經歷著的家長才知道……不得不感嘆:學數學,那是真的難!01 輔導孩子數學作業,不僅傷害親子關係,更傷害夫妻關係。有相關研究表明,目前最傷害家庭關係的事情就是輔導孩子作業,尤其是數學作業。
  • 讓孩子怎麼學習數學才有意思?那是忘記了解這三件事
    你覺得數學有趣嗎?可能很多孩子不覺得。數學往往被看成一堆公式、定理的堆積,以勾股定理為例,它將幾何與代數很好地聯繫起來,是我們必學的一個數學知識點,孩子們學到的勾股定理很大概率是這樣的:a+b=c,但這就是勾股定理的本質嗎?
  • 運動學解題三件事
    進入高中物理的第一件事,遇到的不是力,而是運動,而且是涉及到很多的計算,讓有同學覺得是在學習數學,所以,昨天聽到有一個學生在學到自由落體運動的時候和我說,感覺終於在學物理,而之前太像數學。今天這裡,我想告訴大家運動學三件事:畫出示意圖如下圖就是這位學生畫的,也就是你先按照題意,把題目的意思和條件完整地展現到圖上去,一張圖永遠比一堆文字清晰明了。
  • 孩子過生日,應該選擇陰曆還是陽曆?看完這三條再決定也不遲
    就比如說過生日這件事吧,在以前的時候傳統中,過生日的時候只過陰曆生日,在老一輩的觀念中覺得陰曆才是中華的年曆,孩子過生日自然要按陰曆來算,但是現在越來越多人更喜歡過陽曆生日,因為戶口本和身份證上登記的日期都是以陽曆為準的。
  • 看完小學一年級的教材,我決定自己給娃辦個幼小銜接班
    結果我朋友把小學一年級的教材扔給我,看完以後我沉默了,回家開始默默地給娃當起了老師!你們想知道我為什麼有如此大的變化?看看我下面的總結吧!拼音不到兩個月要全學完只要你隨便一翻小學一年級的教材,你就會發現拼音的課程很短,在2個月以內就要學完,兩個月也就是8周,我的孩子可是從來沒接觸過拼音,這麼短的時間內真能學會嗎?如果學不會,別的小朋友都會拼音識字了,他不會!
  • 學數學到底有什麼用?為什麼要學好數學
    但是,這樣的回答到底多大程度上讓孩子,讓別人相信呢?問問自己有多大程相信嗎?估計自己都不那麼相信。因為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當年的數學成績就不好他們,到現在還不是活的不錯。所以,目前社會上出現了一種聲音,數學搞得那麼難有什麼用呢?對於普通人而已,將來又不從事數學研究,只不過是會一點加減乘除,買買菜算算帳就可以了,小學一年級的數學知識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