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功夫站樁的時候,要不要用意念導引

2021-01-18 太極與養生

最近寫了兩篇關於站樁的文章,介紹了關於站樁的兩個基本知識:即腹式呼吸的重要性(《練太極功夫要站樁,而站樁的好處,您「知道」嗎》),和「肺主皮毛」(《太極功夫中站樁的好處,您應該多弄清楚一點》)。

文章發出來後,引起很多拳友的關注。令人開心的是,有很多老師給予了指導和評論。今天我們來做一些回復,目的是拋磚引玉,將站樁的問題慢慢講明白,爭取讓更多的人來站樁、練習太極功夫,改善健康狀況。

有位拳友留言:「不練站樁能打好太極拳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非常贊同這一觀點。古傳太極就是從無極樁開始學起的,而後學習太極周身行氣法,在此基礎上學練五步和八門。老師也強調,樁功分靜步樁和活步樁,保持中定是樁功的核心內容。

練好太極功夫,必須拳理合一,拳功合一。所謂拳理合一,就要先弄明白啥是無極,啥是太極,沒有明確的理論指導,功夫很難升華到很高的境界。當然光有理論,不去練習,那是紙上談兵,依然算是一無所知。所謂拳功合一,就是要站樁和練拳相結合,把站樁作為基本功來練。

有位學長留言說:「站樁是必須有的,特別是初期,站樁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磨練心神的。」

這個觀點和前面一位拳友留言有一致的地方,強調站樁。再有就是站樁有磨練心神的作用,這是非常正確的。現在有很多人出現疾病問題,雖然說壓力、焦慮、疲勞等是誘因,歸根結底還是形神不能夠高度合一了,比如說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部分弱化等,就會引發疾病。

磨練心神,正是放鬆身心,返本歸根,療愈自我的法門。關注自身,關注自己內心,正是養生的關鍵。潛龍在淵,就是在不去外面拋頭露面的時候,就潛下心來,修養自己,積聚實力,健康而後強壯,增長才幹。

有學長留言說:「站樁有站樁的內在要領,而不是站樁就能起到作用,起作用的是意念,因此起決定因素的是意念而不是外在形式。」

這位學長已經在強調站樁的核心了,我們前面文章講的兩點都是基本要素。以外形帶動內在,稱為體練。而當內氣練出來後,以內氣帶動外在,控制外部動作,稱為氣練。內外協調合一了,為精神意識創造了發揮的空間和基石,內外合一,氣與神合,稱為神練。

新人小白學習站樁,就要從體練開始,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循序漸進練習,逐步過渡到氣練和神練。

有位學長的留言比較長:「個人覺得呼吸和引導是相輔相成的,以前練氣功實際上都沒有氣感,好多人以為自己有氣感,其實都是假的,可是練了太極之後,一個動作重複幾十萬遍,真的有氣感了,這種感覺很奇妙,跟書裡描述的不一樣,可是產生的幻境,跟西遊記裡的描述卻很像,而且不同穴位的氣感都不一樣。比如丹田和命門是跳動,百會有點癢腳心和手心都是涼颼颼的,也不知道別人是什麼感觸。「

這位學長功力比較深厚,特來為我們指點迷津,非常感謝他。

對於初學者而言,不要加意念引導或者固守某一個位置,堅持站樁一百天左右,稱為百日築基。在此階段只是作腹式呼吸,安安靜靜,讓自己的念頭漸漸弱下去,就像混濁的水開始變得澄清,這是自我療愈的過程,不建議意守,更不建議導引。因為預防出偏差,始終是要強調的。

只有經過百日築基後的學長,才逐步在老師指引下,開始意守。中醫稱心為離火,意守即是點火,點火來給爐鼎加溫,逐步達到水火既濟的階段,讓人神清氣爽,妙不可言。

至於氣感如何,本人功力尚淺,不敢知淺言深。每個人感覺都不相同,總之很舒服。你是這種感覺,別人是那種感覺,強求不來一致。所以自己各自品味。

我們就守住老師所教的功法,不亂加動作和招勢,也不亂減招勢。堅持習練就是,心誠則靈,功到自然成。這就叫以不變應萬變,即功法不變,守住,感覺萬變,順其自然。

關於「以不變應萬變」,孔子曾經說過:「吾道一以貫之」。孔子的「道一」是什麼呢?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一般的解釋就是,做人做事,盡心盡力,對人儘量寬恕、包容。如此便可以入道了。

在此試給出一個解釋,僅供大家參考,「忠恕」二字,就是「心裡守中、如如不動」的含意,「中」指「中庸之道」,要做到「一以貫之」,就要能夠做到「如如不動」。

關於如如不動,蘇東坡曾寫了一首偈頌:「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八風吹不動」,哪八風?所謂八風,就是稱(稱讚)、譏(譏諷)、苦(苦惱)、樂(快樂)、利(利益)、衰(衰敗)、毀(毀謗)、譽(榮譽),共有八種。這八風,是考驗「心」的法門。

練太極功夫,就要守好中定,以不變應萬變。不偏不倚,陰陽平衡。

天下萬物沒有絕對的好壞。因此《易經》追求的就是「無咎」,而不是大吉大利,因為吉的後邊一定伴隨著兇,禍福相依。明白了《易經》,你便能看懂萬物的道理。

太極功夫也是如此,只需做到不敗即可。養生之道,不老就行。所謂不老,就是保持童心,永遠年輕。

參考文獻:

[1] 曾仕強著:易經的奧秘。

希望本文能增加善良的您對於太極和養生的了解,傳播健康知識,弘揚傳統文化,積累點滴善行。

喜歡您就分享出去。

善去善必歸,此為道。歡迎評論。

相關焦點

  • (珍貴資料)二十四式太極拳動態教學附太極拳秘傳內功練習步驟!
    關鍵是用五弓之意來代替軀體。內外相合。隨著功夫境界的提升,「外三合」和「內三合」有了基礎,還必須做到內外相合。如何做到內外相合呢?可以用意念造型的辦法,假想自己的身體是一個大圓氣球,在球內有一個水平線和垂直線相互交叉的十字,十字交叉處在圓心,好比是自己的中心點。練拳時要求的「四梢平」就是指十字橫豎線的四個端要保持平衡。
  • 太極樁功的意義及力學分析
    太極和太極樁功太極拳是一門武術,太極一詞來自於《易經》,講究用簡單來演化萬物,《太極拳論》中指出,「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動之則分(開),靜之則合」,講太極之道是兩種狀態的綜合,動開,靜合。
  • 功效:練習站樁一段時間後,長高了
    圖:網絡(侵刪)  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  站樁能長高嗎?  是的,站樁只要姿勢正確,是可以長高的,但它不是對骨頭增長(chang)的長高,而是通過站樁的要點細節把脊柱的間隙拉開,增加了脊柱的彈性,從而起到特別的長高效果。  站樁時需要松腰、坐胯、虛領頂勁、含胸拔背,這一系列動作細節,整體做到了,就起到了對脊柱上提下拉的作用,從另一個角度去增長骨架的高度。  那真的有人通過這種方式長高了嗎?
  • 功夫中的觀察者效應,讀此則可知如何運用神意矣
    可是這個動作對於"觀察者效應"和「觀察者期望效應」很明顯,在練習的時候,你的意念在哪一塊,他就會馬上給出不同的反應。比如說你意念相對集中於手掌,那麼你會很快的感受到手掌酸、脹、麻、熱,但是練著練著就沒力了,這是因為你的意念集中在手掌,氣就集中在那了,「有氣則無力」。
  • 調身:從大腦皮層角度分析練習站樁需要不斷調樁的用意
    站樁的地基就是腳上的姿勢要領,我們在給學員調整樁架時一直都強調腳部的基礎一定要掌握好,也是這個原因。站樁它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運動方式,通過重心引力作用來使得體內發生內動,其功效不可思議。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一開始的站樁姿勢上的問題,這也是我們一直強調站樁需要調樁的一個原因。站樁需要不斷調樁的用意站樁通過調樁來不斷使身體每個部位、關節都保持在最合適的生理狀態,以此來達到放鬆肢體和調整呼吸,使得大腦可以快速保持入靜的功態 。
  • 太極大槍基礎理論及常識分享
    太極大槍乃太極門中的長兵器,又名太極大杆,槍桿以山東泰安產的白蠟木為之,總長約一丈餘(約3米多),槍頂端粗如鴨蛋黃,末端粗如鴨蛋,其重量較一般的槍桿要重。現在所流行訓練的太極杆其實就是太極的槍法,因去了槍頭所以又稱為太極大杆。
  • 三道氣圈是意念及氣勢所構成|練出「武功」的人有多大能量
    馬老師沒有練三年,也沒有下多大功夫,但是教我的時候一掌上去,幾乎能打下一樹的樹葉和殘枝。  我是懶人,所以我也沒練。三道氣圈詮譯所謂三道氣圈.是肩圈.腰圈.胯圈.是汪師爺晚年所講老六路的基本功法之一.是從起式到收式總共89式.每一式都以三道氣圈為基礎.衍生出乾三連及坤六斷架.
  • 導引圖上的導引(二)
    導引的方法古今的導引方法數不勝數,且各不相同,但究其基本「元素」,則不外形體、呼吸、意念的調整(即所謂「三調」),只是動功重視其中的形體調整,靜功重視呼吸與意念的鍛鍊。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原始的導引只強調形體鍛鍊,如《呂氏春秋》中的「舞」,《路史》中的「大舞」,彩陶盆上的舞蹈畫面等。但最遲於春秋戰國時期,這種「舞」已由單一的形體運動——調身,發展為三調齊全的心身鍛鍊方法,成書於這個時期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首次明確地將「導引」用於醫療,是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將導引作為「常規」措施應用於臨床者。
  • 太極鍊氣第一式:先天無極樁
    2020-11-30 10:56:26 來源: 萌蛋歇心 舉報   天地之間,先是無極,而後太極
  • 一門三代皆太極,八十七歲老人如此矯健,告訴你什麼是太極功夫!
    太極拳被譽為當今世界「第一健康運動」,作為一種悠久文化,又具有嶄新的現代價值,太極文化正在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
  • 「一帶一路」萬裡行,中國太極功夫文化旅遊牛津倫敦再播火種
    「一帶一路」萬裡行,中國太極功夫文化旅遊牛津倫敦再播火種 2019-08-27 15: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氣不足的人如何站樁呼吸才舒適呢?
    文:公眾號 正氣站樁學堂圖:網絡(侵刪)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中氣不足的人大多數人都表現為胸部膈肌無力,呼吸深度不夠,想通過站樁來改善症狀進步很慢,究其原因是沒有得當的訓練方法。那麼中氣不足的人應該如何通過站樁來改善身體呢?
  • 欲求脫胎換骨,先要「罡氣布身」,為你解讀武學中的秘密
    這不是迷信,是一種忘我,莊子管這種現象叫「坐忘」,我們站著打拳,出來的感受,所以站樁也叫「立禪」,打拳也叫「行禪」。拳就是心,這條路再怎麼曲折,最終也歸到這條上來。好似一個大圈,沒始沒終,開始即是結束,起點也是終點。能把圈兒畫圓滿的不多。不要傻打拳,要邊打拳邊思考,拳,就是沉默的語言。能啟迪你的,就是這些無言的東西,練拳就是遇見自己,把這些看懂。
  • 力學原理在太極推手中應用
    在使用此原理要注意如下幾點:(1)兩端用力大小要相等,方向要相反,並發生於同時;(2)兩端用力必須相互錯開而平行;(3)力偶不能產生合力,但能使物體旋轉;(4)出手要上下相隨,步到手到,充分發揮腰腿功夫
  • 溫縣青少年太極拳培訓怎麼選_德正太極您的滿意我們的動力
    溫縣青少年太極拳培訓怎麼選,德正太極您的滿意我們的動力,     德正太極來自大極本發源地河南省溫縣隸屬於溫縣德正體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所以上門授課為主的傳授正宗陳氏太極拳,器械及理論的專業教學機構,創始人侯東升先生陳氏太極第十二代傳人,中國武術七段,河南省一級拳師.中國武術研究院專家,中國武術九段陳氏太極拳嫡宗傳人陳正雷先生弟子。
  • 站樁的原理:站樁是如何放鬆我們的大腦和身體?
    因為我們現代人每天都會面臨很大的壓力,白天在公司在學校面對來自工作學習的壓力,晚上回到家要面對家庭瑣事的壓力,這種壓力無時無刻影響著我們的植物神經。植物神經是什麼?植物神經就是指我們身體裡的一對神經系統,交感神經(興奮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鎮靜神經)。這一對神經我們是不能主動去控制的,但是會收到我們情緒的影響。
  • 意念水火通周天,練成後念火則熱,念水則涼
    凝神片刻,兩手自體側慢慢提起,如抱球狀,意念抱住太陽、電燈、爐火發出的光芒,兩手慢慢內收,放於肚臍。同時瞪眼,用鼻深吸其光芒入丹田。反覆做120次,再意念丹田真火,越燒越旺,真火(熱感覺)移至會陰上竄尾閭,循督脈上升至百會,再下竄至人中,過鵲橋循任脈下降至丹田。按此路線導引3遍,然後靜守丹田15分鐘,用中指點按肚臍49次收功。
  • 站樁入靜是什麼感覺
    有人練站樁時突然覺得眼前出現景物,或聽到某種聲音,嗅到某種氣味,這是出現了幻覺的緣故。心理學告訴我們,當客觀事物作用於人體的感覺器官時,能產生相應的感知覺。而幻覺的出現則不象感知覺那樣,需要當時有客觀事物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