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個超大質量黑洞聚首引發的懸案:消失的物質到哪兒去了?

2020-12-01 川陀太空

《由三個超大質量黑洞聚首引發的懸案:消失的物質到哪兒去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

SDSS J0849 + 1114,這是個非常典型的三個黑洞聚首的情況,在宇宙中比較罕見,距離地球大約10億光年。通過SDSS斯隆數字巡天結果,我們發現了關於三黑洞聚首群居的一些奧秘。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其特點是表面逃逸速度超過光速,光是無法從黑洞表面逃離。黑洞與時空的分界線就是事件視界,當然我們的科技還無法全面探測一個黑洞的事件視界邊緣。那麼在黑洞內部,有一個密度趨於無限大的奇點,在這個奇點位置,所謂的物理定律是失效的,當然可能存在一些我們還不知曉的物理定律控制著黑洞內部奇點的行為,能肯定的是現有物理定律在奇點處不適用。2019年4月,第一張黑洞照片被公布,我們能夠拍到黑洞,完全得益於黑洞進食的行為,在黑洞「吃東西」的時候,黑洞是非常明亮的,各種輻射都開掛了,就像一個甜甜圈造型,非常可愛。

圖註:SDSS J0849 + 1114中存在三個黑洞,也是三個星系合併到末期的情景

三大黑洞聚首

黑洞有時候單獨行動,也有時候是群居的,似乎和人有點相似。獨居的黑洞一般位於某個星系的中心,比如銀河系中心的400萬倍太陽質量黑洞,銀河系只有這個黑洞最大,屬於超大質量黑洞。那麼黑洞群居時就有點恐怖了,多個黑洞聚首,也意味著這裡的時空是非常複雜、混亂的。比如SDSS J0849 + 1114,這是個非常典型的三個黑洞聚首的情況,在宇宙中比較罕見,距離地球大約10億光年。通過SDSS斯隆數字巡天結果,我們發現了關於三黑洞聚首群居的一些奧秘。

圖註:Gal 1、Gal 2和Gal 3三個黑洞聚首

從圖中可以看出,三個黑洞的分布比較清晰,分別為Gal 1、Gal 2和Gal 3三個黑洞,邊上的比例尺是7KPC,表示的是7個千秒差距,相當於2.1萬光年,大致等於太陽繫到銀河系中心的距離。三個黑洞如等高線地形那般標記出來,發亮的部分就是黑洞事件視界的觸及範圍,可以看出Gal 1和Gal 2的質量較大,在圖中顯示出的輻射更加強大,一邊吞噬物質的同時,也迸射強烈光芒,兩者也更加靠近,而Gal 3就遠了一些。三個黑洞之間還有數千光年的距離,此時的三個黑洞只能說外圍物質發生接觸,這些物質包括比如黑洞周圍的天體集群等。

消失的物質

三個黑洞聚集的畫面最明亮的就是Gal 1黑洞,其質量也是最大的,引力控制範圍也更大。在Gal 1周圍,從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可見光圖像上看,Gal 1周圍聚集了大量的物質,一部分是Gal 1所在星系周圍的物質,還有一部分是Gal 1吞噬的物質。Gal 1吸積物質之後,這些物質就進入黑洞中消失了,那麼這些消失的物質去了哪兒?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黑洞強大的潮汐力會將物質劇烈拉伸,變成所謂的「義大利麵」,這個說法在霍金的時間簡史中也提到過,義大利麵化的物質最終變成了粒子抵達奇點。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被黑洞吸積的物質是否進入另一個時空》這個想法不是沒有道理,至少在1935年的時候就有愛因斯坦-羅森橋作為理論基礎,我們在理論上建立了宇宙不同時空之間通道的可能。

在1980年代,基普索恩將這個理論進一步放大和延伸,試圖探討是否存在蟲洞這樣的通道,讓物質從另一個時空噴射出來。2014年,在物理評論D期刊上給出了一篇研究論文,指出黑洞吞噬的物質進入了另一個時空,這裡高度扭曲,隨著黑洞蒸發的持續,最終會將物質全部歸還到宇宙中。這種歸還的方式可能是噴射,也可能是隨著蒸發緩慢還給宇宙。

因此我們不難得出,黑洞吞噬下的物質只有兩個去處,第一個就局限在黑洞所控制的時空內,隨著黑洞蒸發、死亡而重新「吐」出來,雖然最終的結果仍然是以粒子流的形式;第二個去處是通往宇宙的另一個時空,其建立方式是愛因斯坦-羅森橋式的蟲洞結構,連通兩個時空,黑洞是進入的,另一端是出來的。

鑑於我們這些年發現了快速射電暴,也有科學家認為快速射電暴可能是黑洞吞噬的物質從另一端噴射出來的出口,鑑於我們還沒有搞清楚快速射電暴的機制,姑且也可以將快速射電暴列入黑洞物質出處的可疑名單。SDSS J0849 + 1114系統中三大黑洞聚首,帶給我們思考的不僅僅是黑洞吞噬物質去處的問題,還有黑洞演化、成長的問題。

綜上,黑洞吞噬的物質去處有兩個可能的去處,一個是留在黑洞內部,不斷增加黑洞質量,另一個是通過愛因斯坦-羅森橋式的時空結構在另一處宇宙空間噴射出來。對於科學家而言,下一步的突破口將是快速射電暴,為什麼該機制能夠在幾毫秒內噴射出太陽一天內釋放的能量,還有重複源和非重複源之分。揭開這個問題,或許對黑洞吞噬的物質去處有一定的促進。

相關焦點

  • 超大質量黑洞重新溯源:可能與暗物質的光暈有關
    超大質量黑洞重新溯源:可能與暗物質的光暈有關  Jane Cai • 2019-01-24 17:20:03
  • 超大質量黑洞:宇宙的締造者?
    以銀河係為例,由恆星和氣體組成的銀盤直徑約15萬光年,而居於其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卻還沒有水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大。所以,你也許會認為它們不會對宿主星系造成大的影響。其關鍵就是超大質量黑洞射出的兩道反向物質噴流。在最初的幾個光年裡,噴流中的物質會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這使得它們可以衝破四周星系物質的包圍運動到數百萬光年遠的星系際空間中去。類星體HE0450-2958為此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範例。HE0450-2958距離地球50億光年,是唯一已知的「裸類星體」——一個周圍沒有星系的超大質量黑洞。
  • 超大質量黑洞:星系的締造者?
    突然之間,一條纖細的物質噴流以超高速噴湧了出來。它直衝雲端,壓縮其中的物質,觸發了恆星形成風暴。曾經沉睡的氣體雲現在則成為了一個星系。難道這就是一個星系的誕生?許多天體物理學家深信這一點。星系的存在會影響宇宙的演化,這就把超大質量黑洞置於了整個過程的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驅動著類星體,它們會產生以極高的速度運動的物質噴流,正是這些噴流觸發了星系的形成。
  • 太陽質量9000萬倍!3億光年外,三個超大質量黑洞正合併
    新的研究表明,在NGC 6240極亮紅外星系裡,不僅僅是2個星系,而是3個星系,而這三個星系目前正在合併的過程中。在這三個星系中,都含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在此之前,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前兩個黑洞,現在已經找到了第三個超大質量黑洞的證據。
  • 最巨大的5個超大質量黑洞!你知道嗎?
    舉例來說,如果要將質量與地球相同的星體變為黑洞的話,我們必須將它壓縮為半徑九毫米的小球,黑洞也被分為數個種類。而在之中最小最輕的黑洞是由大質量恆星的重力塌縮所形成的。當這些星球耗盡體內所有的燃料時,其內部就會開始塌陷並邁向死亡,這將會引發超新星爆炸,並產生非常明亮的閃光。在那之後,恆星原本所在的地方便只剩下一個重量約為五到十個太陽的黑洞。
  • Maunakea天文臺發現三對合併的超大質量黑洞
    (Maunakea)天文臺發現的三個罕見的雙重類星體之一。圖片來源:Silverman等人夏威夷毛納基亞(Maunakea)--兩個正在合併的星系之間的宇宙之舞是一個罕見的發現,每個星系都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該黑洞會迅速吞噬大量物質,從而產生一種被稱為類星體的現象。
  • 宇宙第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誕生於暗物質,而不是大質量恆星坍塌?
    不應該只考慮輻射,而應該考慮光暈的生長速度,不需要那麼多的物理學知識來理解它——僅僅是暗物質是如何分布的,以及引力將如何影響它。形成一個大質量黑洞需要在一個物質高度聚集的罕見區域。研究人員在分析了超級計算機對早期宇宙演化的模擬後得出了這個結論。這些模擬揭示了10個只包含氣體雲的暗物質暈,儘管它們的質量如此之大,本應成為恆星的搖籃。
  • 第一個有三個超大質量黑洞的星系「出現」
    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哥廷根大學的沃夫拉姆·科拉克尼(Volfram Kolacny)說:「我們以極高的空間解析度進行的觀測表明,在NGC6240的中心有三個超大質量黑洞。」他們說這三個黑洞位於不到3000光年的空間,它們的質量超過太陽質量的9000萬倍。
  • 星系霍姆伯格15A中到底有多少個超大質量黑洞?
    距地球約7.6億光年的是星系團Abell 85,這是一個由約500個星系組成的強大集合,它們彼此繞行。它的中心是巨大的橢圓星系霍姆伯格(Holmberg)15A,據估計,它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50萬億倍,是銀河系的數十倍。所有大星系的心中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是太陽質量的數百萬或數十億倍。
  • 知新速遞:科學家首次發現三個超大質量黑洞正在趨向碰撞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在距離地球約10億光年的「SDSS J084905.51+111447.2」星系系統中,有三個吞噬光線的超大質量黑洞,正肩並肩地依偎在一起。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當時只是在尋找成對的黑洞,然而,通過他們的選擇技術,偶然發現了這個驚人的系統。
  • 超大質量黑洞怎麼形成的?日本天文學家稱其來自於超大質量恆星
    而超大質量黑洞(又稱巨型黑洞)是宇宙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單一天體類型,比如在我們銀河系中心位置,就有一個相當於太陽的431萬倍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而在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的中心,有一顆大約1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去年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的m87中心黑洞,質量更是達到了太陽的56億倍,不過它還並不是最大質量的黑洞,已知質量最大的黑洞為Ton618,相當於太陽質量的660億倍。
  • 超大質量黑洞怎麼形成的?日本天文學家稱其來自於超大質量恆星
    一般認為它是在宇宙大爆炸的初始階段,在較小的宇宙空間中有一些物質密度極高的區域,直接塌陷形成了黑洞,之後這些黑洞又不斷的吸附其周圍的物質,使得其質量越來越大,中成為了星系或類星體的中心,這便是超大質量黑洞的由來。
  • 天文學家追蹤到神秘高能中微子的來源,指向超大質量黑洞
    天文學家追蹤到神秘高能中微子的來源,指向超大質量黑洞  Emma Chou • 2020-05-18 15:35:59 來源:前瞻網 E4245G0
  • 天文學家觀察到一顆恆星被超大質量黑洞「迷住了」
    一個2.15億光年遠的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遮蓋,這使它成為迄今為止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恆星意粉觀測。義大利麵條化聽起來不是很科學,但是它是對實際發生情況的相當準確的描述。困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軌道上的註定恆星最終會撞到某種引力的最佳位置,從而使所有東西變成狗屎。
  • 它是最重的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約為太陽的660億倍,那它在哪?
    如果黑洞能使我們感到恐懼的話,那面對超大質量的黑洞又該怎麼辦呢?其實這也不必擔心,因為我們處於一個安全的距離上。試問,哪種類型的超大質量黑洞會變得更重?以及我們去哪兒尋找它們?宇宙中重量級物體黑洞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時空(物體),並具有難以置信的、強大的引力效應。它的引力是如此強大,即使是光,也逃不掉它的束縛。
  • 要了解超大質量黑洞如何誕生?先找到最小的超大質量黑洞研究吧
    黑洞是時空中物質因太稠密而無法維持自身、並坍塌成奇異點的區域。在這之中,超大質量黑洞(SMBH)屬於怪物等級,與大質量恆星經重力塌縮形成的恆星黑洞相比,前者質量通常是太陽質量的數 10 億倍,坐落在大型星系中心,活躍者會不斷吸取氣體並攪動周圍恆星。
  • 在地球三億光年外,這個星系中心竟有三個超大質量黑洞!
    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該星系是由兩個星系碰撞而成,因為星系中心有兩個黑洞。目前,這些星系正以每秒幾百公裡的速度彼此靠近,仍在碰撞融合。但據外媒報導,一項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新研究表明,科學家在NGC 6240星系中心發現了第三個超大質量黑洞。該發現表明NGC 6240可能是由三個星系碰撞而成。
  • 發現一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
    例如,我們所棲息的銀河系就是這樣,在其中心的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400萬倍。關於黑洞,一直有著種種困擾我們的未知謎題,其中一個便是:這些超大質量黑洞究竟是如何形成、以及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如此巨大的質量的?現在,天文學家在早期宇宙中,發現了一個迄今為止已知的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它的出現使我們更加的困惑。
  • 數百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像不發光的黑洞,是從理論中誕生出來的天體,經過理論研究一個世紀的時間,才在今年被科學家們拍到了黑洞真實存在的照片。今年4月份公布的M87黑洞是室女座星系團中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是太陽的60億倍,直徑高達360億公裡,是以冥王星為界的太陽系直徑3倍以上。
  • 高能中微子來自超大質量黑洞?
    中微子是一種非常神秘的粒子,它們的質量很小,沒有電荷,而且很少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同時它們也非常普遍,幾乎每時每刻都有大約1000億個中微子會在你身體的每平方釐米中流動。科學家認為中微子是由大爆炸產生的,但是具體來源尚未可知。近日,南極脈衝瞬變天線安妮塔探測到一些中微子。與大多數的中微子探測器不同,安妮塔是一個由氣球懸掛的無線電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