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心理健康報告2.0:憤怒其實不是一件壞事-人民智作-社會創作...

2020-12-08 人民網

2月7日,壹心理髮布了一份《疫情心理健康報告》,引起了大家的重視。

最近幾天,壹心理聯合人民好醫生平臺,進一步細化人口學信息,增加了省份及地區兩個維度,同時,擴大了樣本數,進行了更深入、更詳細的調查,發布這份《疫情心理健康報告2.0》。

△這裡選取了2月10日至2月13日的統計數據,抽取樣本為113684份有效問卷。樣本數少於1000的地域樣本代表性較弱,分析時未使用8個地域(西藏、澳門、臺灣、青海、香港、寧夏、新疆、甘肅)共2860份數據,即地域分析是基於110824份有效數據。

數據呈現出了以下幾個顯著特徵:

1、憤怒是排名第一的負面情緒;

2、各地域的負面情緒總均分,與當地疫情程度正相關,與網絡營銷熱度無關;

3、戀愛中的人群,除了強迫情緒以外,其餘五項負面情緒得分均排第一;

4、心理健康程度整體上隨年齡遞增,然而00後相比95後、90後要更健康。

從總體數據來看,被訪整體心理健康水平狀態良好(2.43),狀態堪憂及狀態欠佳的佔到了25.37%。

圖1總體心理健康狀態分布佔比(N=113684),評分>2.45為狀態良好,≤1.55為狀態堪憂,須引起重視。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疫情中的人群心理健康狀況,我們邀請了壹心理專家委員會顧問,心理學專家,徐凱文老師,一起對數據進行了分析和解讀。

從抑鬱、恐懼、疑病、易怒、強迫和輕信6個維度來看,被訪者的負面情緒中,排名第1的是易怒,恐懼、輕信緊隨其後。接下來是疑病、強迫和抑鬱。

自評中滿分為4分,得分越高,說明該狀態與被訪者狀況越相似。

圖2各維度平均得分情況(N=113684)

對此,壹心理專家委員會顧問徐凱文老師,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易怒是發生在疫情的基礎上。

而疫情最大的特點不是易怒,而是恐慌,是對來源不明的卻會不知不覺威脅到自己或親人生命的病毒的恐慌。

除了恐慌,還有他人因此得病甚至於離世所帶來的哀傷。

無論是恐慌還是哀傷,最後都可能會以一種變異的方式表達出來。

這種變異的指向,如果歸因於自己,可能會是抑鬱;而如果歸因於外界和他人,可能就是憤怒和攻擊了。

而無論是抑鬱、憤怒還是攻擊,都會使得這些失控感、恐慌和哀傷得到某種程度的解釋和釋放,從而恢復自身的安全感和可控感。

當然,大部分人都習慣於將糟糕的事情歸因於外界或他人。所以,在疫情的大背景下,這樣的一些憤怒和攻擊的行為自然就產生了。」

簡而言之,我們的憤怒,本質是恐慌或者哀傷。用憤怒來表達,可以讓自己恢復安全感和可控感。 

從排名前五的情景當中可以看到,大部分人的易怒確實不是因為自己,而是由於其他人的所言所行。

圖3最能調動起人們情緒的前五名情境

另外,疫情期間,我們也會比平時更積極地去分享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最新的防疫措施;以及被觸動的信息,比如武漢的故事、醫生的故事等。同時,我們也會更加注意自己是否會被感染。

徐凱文老師認為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

「分享這些信息也是人們獲得安全感的某種方式。

當焦慮和恐慌產生之後,我們總希望能做些什麼事情來控制一下這樣的負面情緒,而開始行動確實是處理焦慮的一種方式。

類似這樣的信息分享,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在做一些對疫情有幫助的事情。

同時,也可以從其他人的點讚和反饋中得到肯定,從而獲得更多情感的連接和安全感。

當然,這裡面也包含著一些希望得到關注的心理需求。」

如此看來,分享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抱團取暖的效果。

不妨多跟家人朋友,互相鼓勵,多點聯繫。

地域角度。

我們就各地區的心理健康指數與該地區的疫情嚴重程度做了斯皮爾曼相關分析,結果顯著(p=0.017)。

這意味著,疫情越嚴重的地域,其人群的心理狀態相對越差。

根據統計數據,疫情排名前三位的省份,湖北、廣東、河南,心理健康狀況明顯較差。

而疫情後三位的省份,內蒙古、吉林、山西,則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良好。

圖4各省份人群心理健康狀態佔比的對比(N=110824)

這裡我們著重分析一下湖北、河南和浙江三個省份。

湖北省作為本次疫情最為嚴重的省份,各個維度上的得分均明顯高於其它省份。

整體心理健康狀況較為糟糕,其中狀態堪憂和狀態欠佳所佔比達到了33.56%。

(a)湖北省心理狀態與全國平均水平對比

(b)湖北省6個維度得分與全國平均水平對比

△圖5湖北省心理狀態及各維度得分與全國平均水平對比

而浙江省,疫情狀況一度排名第2,截至統計前,下滑到了第4位。

據了解,由於政府防控措施及時得當,全省推行健康碼,充分運用「大數據+網格化」的先進手段,使得當地人群的心理狀況相對穩定許多。

其中狀態堪憂和狀態欠佳所佔比為21.17%,遠遠低於全國平均值。

(a)浙江省心理狀態與全國平均水平對比

(b)浙江省6個維度得分與全國平均水平對比

△圖6浙江省心理狀態及各維度得分與全國平均水平對比

最後,作為本次疫情防控手段最為硬核的河南省,雖然防控措施及輿論宣傳都很到位,但實際上,整體心理健康狀況並不樂觀,其中狀態堪憂和狀態欠佳所佔比達27.66%,明顯高於全國平均值。

(a)河南省心理狀態與全國平均水平對比

(b)河南省6個維度得分與全國平均水平對比

△圖7河南省心理狀態及各維度得分與全國平均水平對比

對此,徐凱文老師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人們的安全感實際上來自於他們覺察到的事實。

這裡既包括已經採取的必要的防疫措施,也包括人們了解到的還未執行的防疫措施。

所以,我猜測,雖然河南省的媒體宣傳是比較好的,同時也採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但具體到參加調查的河南民眾,其實他們並沒有在現實生活中充分感受到這些措施的執行。

因此,可能正是由於防疫措施沒有完全到位,所以才導致河南民眾的安全感沒有得到充分的提升。」

從地理分區來看,各區分值與各省份心理健康狀況相對吻合。

華中地區,包括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三省,心理健康問題顯著,得分遠低於其它地區。

圖8各地區人群的心理健康得分對比情況(N=110824)

6個維度來看,東北地區最不抑鬱、不多疑,不輕信;華東地區最不強迫;西北地區最不恐懼;而華南地區則最不易怒。

東北地區,即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以及內蒙古東四盟構成的區域,健康狀況相對良好。

(a)易怒、恐懼、輕信維度的對比

(b)抑鬱、強迫、疑病維度的對比

△圖9各地區人群在6個維度的得分對比情況(N=110824)

整體上,「狀態良好」的人群比例隨著學歷水平的提升逐漸下降。

其中,初中及以上學歷健康狀況最為良好,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健康狀況則明顯比較糟糕。

而抑鬱這一維度,本科生學歷得分最高。

這一表現也符合傳播學中的知溝理論。

(a)不同學歷人群心理狀態的對比

(b)易怒、恐懼、輕信維度的對比

(c)抑鬱、強迫、疑病維度的對比

△圖10不同學歷人群6個維度及心理健康狀態佔比的對比(N=113684)

對於這一情況,徐凱文老師從心理學角度給出了分析。

「高學歷人群相對更加關注疫情,也有更多的渠道來獲得疫情相關的信息,包括網絡自媒體。而相比於傳統媒體,網絡自媒體所傳播的負面信息,不確定信息甚至是謠言相對會更多。

因此,對高學歷人群的影響也會更大。」

至於不同的感情狀況。

除了強迫外,已婚已育人群各維度的得分都是最低的。

而戀愛中的人群,從整體比例上看,心理健康問題則比較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離異/再婚人群儘管狀態良好的佔比不低,但是狀態堪憂的佔比,還略高於戀愛中人群。

(a)不同婚戀狀態人群心理狀態的對比

(b)易怒、恐懼、輕信維度的對比

(c)抑鬱、強迫、疑病維度的對比

△圖11不同婚戀狀況人群6個維度及心理健康狀態佔比對比(N=113684)

對此,徐凱文老師認為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

「各種既往心理學研究,包括汶川地震的實踐都發現,社會支持系統是人們應對應激和壓力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而家庭婚姻的支持,不僅是人們安全感的來源,同時也是面對危險面對壓力時的減震器。

因此,在婚姻中(包括有孩子)的人群相對來說,應對壓力的能力會更強。」

從性別來看。

比起男性被訪,女性被訪心理健康水平表現欠佳,且女性在每一維度的得分都要高於男性。

(a)男女心理狀態對比

(b)男女在各維度上得分對比

△圖12男女心理健康狀態分布圖對比(N=113684)

另外,從年齡上來看。

年齡越大的被訪,健康指數明顯越高。

圖13不同年齡段人群心理健康狀態佔比的對比(N=113684)

其中90後在疑病、恐懼、強迫三個維度上得分最高,而95後則在輕信、易怒、抑鬱三個維度上得分最高。

(a)易怒、恐懼、輕信維度的對比

(b)抑鬱、強迫、疑病維度的對比

△圖14各年齡段人群6個維度得分對比(N=113684)

值得一提的是,與整體趨勢不同,00後的健康指數,要高於90後和95後。

據相關研究表明,00後有其獨特的心理特點。

00後在一個物質豐裕的時代裡成長,因此具有較強的自我優越感和自信心。

同時,他們更願意傾訴,也更容易幹預。[1]

作為網際網路一代,00後其風格化的網絡語境和主流語境有著明顯差異,這也導致了信息接收上的不同。[2]

優渥的童年、順暢的溝通意願,再加上一定程度的信息阻隔,都會對00後的心理健康狀況有所影響。

接下來,我們將各維度的信息交叉分析,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結論。

(以下交叉分析,兩兩人口學變量交互作用均顯著。)

00後中,已婚已育的人群和已婚未育的人群,心理健康指數分列一二位。

而70後中,正在戀愛的人群,則排名第三。

(a)60前至80後人群

(b)85後至00後人群

△圖15不同年齡、不同婚戀狀態人群的心理狀態對比(N=113684)

80後以前,隨著學歷增加,人們的心理健康指數越來越高;而85後以後,隨著年齡增加,人們的心理健康指數則逐漸下降。

(a)60前至80後人群

(b)85後至00後人群

△圖16不同年齡、不同學歷人群的心理狀態對比(N=110824)

單身、戀愛中、已婚未育、已婚已育中,男性心理健康指數均高於女性;但是在離異/再婚後,女性的心理健康指數出現了反轉,超過了男性。

經歷過一次婚姻後,男女性都從異性這面鏡子裡,看到了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自我認知,兩性的認知差異也因此縮小。[3][4]

圖17不同婚戀狀態的男女心理狀態對比(N=113684)

對於這樣的情況,徐凱文老師認為

「女性相比於男性,更願意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是女性心理健康狀況明顯低於男性的主要因素,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是如此。

但另一方面,女性對創傷和壓力的持續耐受能力往往會優於男性,這也是為什么女性在離異後,心理健康指數反而會超過男性的原因之一。」

隨著年齡的增大,男女心理健康差異越來越大,95後達到了峰值。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00後再次出現了轉折,但和95後整體差異性不大。

圖18不同年齡男女的心理狀態對比(N=113684)

寫在最後的一段話。

雖然此次測評中,大部分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較為良好,但是,或多或少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恐懼、易怒及輕信等負面情緒。

他們需要更為可行、效果更好的方式來應對疫情期間的心理不適。

在這裡,我們給出以下建議。

1、多喝水。研究表明,白開水助於促進新陳代謝,可以增強身體內各個器官的乳酸脫氫酶活力,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2、保證高質量睡眠。睡眠不足會直接導致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外來侵襲和維護體內環境穩定的能力下降。

3、保持運動。在家可做簡單的拉伸運動、瑜伽、伏地挺身等,維持健康的身體狀態。

4、從小事做起,找回控制感,例如整理房間、整理電腦文件、手機相片等;

5、回顧過去的成就來獲取自身的力量。記錄下過往令你感到驕傲的事件,不管有多微小,可以是讓別人開心起來,也可以是自己取得了某個成績。列出成就單,自製成海報,提醒自己是有能力的,堅信自己能應對生活的挑戰。

特殊情況下,有情緒是正常的。看到自己的情緒,接受自己的情緒,不必過分抗拒或壓抑。

改變能改變的,解決能解決的。

「戰疫」一定會勝利,在這之前,我們要保有站起來,戰下去的力量。

世界和我愛著你。

注1:本次調研樣本來自於人民好醫生渠道,若將數據及結論推廣至其它群體,則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注2:《疫情心理健康自評量表》根據《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心理問卷》設計。

注3:由於回收的樣本數量及渠道不同,《疫情心理健康報告2.0》與《疫情心理健康報告1.0》結論存在細微偏差。  

聲明:文章僅代表創作者本人或所屬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版權歸屬原作者/機構。

相關焦點

  • 上海交通大學「後疫情時代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在滬召開
    上海交通大學「後疫情時代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在滬召開 2020年07月30日 14:1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查建國 夏立 陳鍊 字號 內容摘要:
  • 公益機構心理諮詢師:疫情結束之後,社會更需要我們
    作為一家公益機構的HIV/LGBT友善心理諮詢師,這是Mabel第二次經歷疫情了,也是她第二次在疫情來臨之時被恐懼侵襲。 從疫情初次浮出水面到全面爆發,Mabel和大多數人一樣,經歷了從忽視到恐慌、悲傷、憤怒、再到無奈接受的全過程。
  • 上海交大舉行後疫情時代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
    7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學後疫情時代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在閔行校區圖信大樓8樓報告廳舉行,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焰,副主任委員馬建青、桑志芹、黃晞建,委員李樺,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主任李正雲、上海高校心理諮詢協會會長陳增堂、復旦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劉明波、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李春波等多名知名心理專家與會研討
  •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的...
    1.為受影響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務;2.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危機幹預;3.積極預防、減緩和儘量控制疫情的心理社會影響;4.繼續做好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工作。(二)工作內容。1.了解受疫情影響的各類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根據所掌握的信息,及時識別高危人群,避免極端事件的發生,如自殺、衝動行為等。發現可能出現的群體心理危機苗頭,及時向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報告,並提供建議的解決方案。2.綜合應用各類心理危機幹預技術,並與宣傳教育相結合,提供心理健康服務。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會心態調查報告
    ·民眾對抗擊疫情的信心很高,信心主要來自於醫護人員、醫學科研人員和政府相關部門·多數民眾能夠認識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多數人不存在過度防範行為社會心態是在不同個人心理交匯、融合、相互影響、交互感染的基礎上形成的,它以個體心理為基礎,但又與個體心理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 人民數據·人民德育事業部與未名中智教育集團、大灣區教育研究院...
    7月30日下午,應人民數據·人民德育事業部邀請,未名中智教育集團總經理李民、大灣區教育研究院長陳二泉一行做客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並就德育領域相關工作與人民德育事業部主任袁成等領導同志進行了會談。未名中智教育集團總經理李民(左二)未名中智教育集團辦公室主任魏徵(左四)大灣區教育研究院長陳二泉(左三)人民德育事業部副主任齊寶海(左一)人民德育事業部主任袁成在會議中表示, 人民數據(國家大數據災備中心)系人民日報、人民網旗下「黨管數據」的理論和實踐平臺,大數據領域的 「國家隊」。
  • -人民智作-社會創作力量服務平臺
    而這樣的高效離不開全體人民的積極響應和自上而下的動員效率,今天成之君帶大家看看中國速度背後隱藏著怎樣強大的動員能力…… (一)中國抗疫成果,受到世衛組織「一生未見」頂配誇讚 2月6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發布會上積極評價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採取的措施,認為中國採取的很多防控措施遠遠超出應對突發事件的相關要求,為各國防疫工作設立了新標杆。
  • 過度關注負面信息,對心理健康有影響嗎?
    然而,當我們懷著愛心去同情關心別人時,需要思考另外一個問題:在同情關注別人的時候,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就是:過度關注負面信息,對人們心理健康的影響。 過度關注負面信息,會影響心理健康嗎?
  • JAMA子刊最新研究|疫情期間,暴露在病毒下的醫療工作者的心理健康...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精神衛生中心的來建波醫師和湖北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的馬思夢、王迎醫師是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文章通過量化抑鬱、焦慮、失眠等症狀的嚴重程度,分析影響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的潛在危險因素,並評估他們的心理健康結局。 研究調查了2020年1月29日至2月3日期間,34家醫院的1257名醫護人員的統計數據和心理健康測量結果。
  • 觸漫潛心公益,以創新為社會創造更多正向價值
    不管是醫護人員、黨建工作者,還是社區工作人員和普通百姓,都在為戰勝疫情儘可能的貢獻自己的力量。  面對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團結一致對抗新冠疫情的情景,觸漫也毫不退縮,積極參與。在疫情爆發初期,觸漫就與廣州市海珠區政府合作,在站內聯合推出官方疫情防控漫畫,並面向用戶發起了「以筆為槍,抗擊疫情」手繪漫畫創作活動,讓用戶更加及時、準確、有效地了解疫情防控知識,杜絕謠言的滋生和傳播,助力打贏疫情控制阻擊戰。
  • 抗疫心理課|官方發布!六大人群緊急心理危機這樣幹預
    1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以下簡稱《指導原則》),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人群分為四級,並給出六大人群心理幹預的重點方向。幹預措施:1.理解患者出現的情緒反應屬於正常的應激反應,作到事先有所準備,不被患者的攻擊和悲傷行為所激怒而失去醫生的立場,如與患者爭吵或過度捲入等。2.在理解患者的前提下,除藥物治療外應當給予心理危機幹預,如及時評估自殺、自傷、攻擊風險、正面心理支持、不與患者正面衝突等。必要時請精神科會診。解釋隔離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勵患者樹立積極恢復的信心。
  • 四大心理問題影響國民健康
    □記者 譚樂之在疫情防控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不僅停留在生理層面,也日漸關注心理健康。「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國民對身心健康管理能力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安盛天平擬任執行長朱亞明表示。
  • 洗出健康穿出舒適,西門子智護系列超氧洗衣機深度評測!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曾經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漸漸被科技帶來的便利所改變,而洗衣機的誕生就是最好的例子,它解放了我們的雙手,並且擁有更高效的去汙能力並且節省時間。但是與此同時,當面對當下疫情的特殊場景,人們對洗衣機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如今西門子智護系列超氧洗衣機攜最新的「超氧科技」和十餘種洗護模式強勢登場,力求解決消費者使用洗衣機時面臨的諸多痛點。
  • 華春瑩:憑空捏造攻擊別人,但不許別人對自己所幹的壞事發表評論,這...
    本文轉自【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在12月2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關於涉澳大利亞軍人在阿富汗所犯罪行問題,澳方領導人表示其目標是維護國家價值觀。首先,網上流傳的不是照片,不是「捏造照片」,而是一位年輕畫家創作的電腦插畫,依據的是澳大利亞媒體自己報導出來的、澳大利亞國防部調查報告發布的事實。如果這張畫令澳方一些人受不了,那麼你們從網上看到的有關照片和視頻所展現的事實真相就更令人毛骨悚然。 第二,澳方表示其目標是維護國家價值觀。請問:澳方想維護的價值觀是什麼?
  • 如何做好疫情期間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湖南交通職業技術...
    (資料圖)2020年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簡稱 疫情)在全國迅速蔓延,對於經曆本次事件的人們而言,這同時也是一次重大的社會心理事件。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員,師生同樣承受著心理壓力,應當充分認識到心理支持在疫情防控期間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 趙旭東教授在JAMA Psychiatry發文闡述心理健康的生物心理社會因素...
    趙旭東教授在JAMA Psychiatry發文闡述心理健康的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的交互影響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10-16  瀏覽:
  • 復旦通識·學人疫思|許燕:後災難時代的社會心理應對
    以中國為例,20年間災難次數多達1247,死亡人數13.2萬。重大災難直擊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與公共安全,我國平均每年約有1/5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因各類自然災害損失而抵消。由此可見,加強災難中的災難管理與誰治理對於控制災難後效尤顯重要。
  • 6種憤怒情緒的類型和心理處方
    所以既然憤怒不可避免,我們要做的不是壓抑憤怒,而是找到引發自己憤怒的情緒,在憤怒之前消除這些情緒,從而去掉憤怒帶來的消極影響。心理學家將憤怒分成6種類型,並提供了破解之法。耐心地讀完下面這些文字,管理憤怒便不是一個難題。01憤怒類型:爆發型「如果你再把髒襪子亂扔在地板上,我就搬出去住!」
  • 諶貽琴:在守護人民健康幸福的崇高事業中綻放青春之花
    諶貽琴在貴州醫科大學貴州中醫藥大學調研並作形勢與政策報告寄語青年在守護人民健康幸福的崇高事業中綻放青春之花    6月23日,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到貴州醫科大學、貴州中醫藥大學調研,並為高校師生作形勢政策報告。
  • 涉1.2萬人研究:心理健康的人活得更久
    比起身體疾病的痛苦,心理創傷就像慢性毒藥,一步步吞噬掉整個人的精神健康。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顯示,48%的受訪者認為「現在社會上人們的心理問題嚴重」。 近日,加拿大一項研究顯示,心理健康的人壽命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