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三大記憶方式:
人有很多種記憶方式,例如對方位的記憶、對運動的記憶、對味覺的記憶、對觸覺的記憶等等。然而,在整個人生中,有三種主要的記憶方式:圖像記憶、聲音記憶、情感記憶。
只要我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最近的經歷,就會發現,你的回憶中會出現三種主要元素:圖像、聲音、以及情感。
為什麼主要出現這三種元素呢?因為我們對外接收信息的兩大器官就是眼睛和耳朵,眼睛負責吸收圖像信息,耳朵負責吸收聲音信息。因此圖像和聲音就是留存在大腦裡最常見的信息。
然而,圖像信息和聲音信息,都會時不時地刺激我們的情緒。例如欣賞了很美的風景,那種很美的感覺就屬於情感記憶;聽了一首振奮人心的歌曲,那個振奮人心,就是情感記憶。
三大記憶方式,由強到弱的順序是這樣的……
圖像記憶、聲音記憶、情感記憶,這三種記憶方式,哪種記憶效果最強呢?
其實我們不需要做什麼對比實驗,只需要簡單地回顧一下自己的人生,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哪種記憶方式的效果最強。
無論你是20歲、40歲、還是60歲,你只要閉上眼睛,回顧自己的一生,看看印象最深的幾個事情是什麼——就是你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事情是什麼。
你很容易就能發現,你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無論是人、還是物,或是事情、經歷、場景、話語,你之所以忘不了的,其實是那背後的情感!真正讓你難忘的,其實是情感!
我們常常用「刻骨銘心」這個成語來形容某段經歷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極其深刻、難以忘懷。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真正令我們刻骨銘心的,不是那件事情本身,而是那件事情給我們造成的情感衝擊。
因此,毫無疑問,情感記憶是三大記憶方式之中,記憶效果最強的。
那麼,剩下的圖像記憶和聲音記憶,哪種記憶方式效果更好呢?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在我們的人生之中,真正讓我們印象深刻的那些畫面、或者那些聲音,之所以讓你念念不忘,其實不是圖像本身,也不是聲音本身,而是它們所牽動的情感。
因此,圖像記憶和聲音記憶,究竟哪種記憶方式效果更好,就得看看圖像和聲音這兩種信息,哪種更能牽動我們的情感。
從生活上來講,圖像和聲音對於情緒的牽引,都可以有很強的效果。例如看一部恐怖電影,裡面的畫面會讓人覺得恐怖,但同時電影所營造的音樂氣氛,也會讓人心驚肉跳。
美人美景,美好的圖像信息讓人難以忘懷;但「餘音繞梁」,動聽的聲音信息也會讓人印象深刻。
然而從學習上來說,圖像信息和聲音信息,哪種信息更容易引發我們的情感呢?毫無疑問是圖像信息!
例如我們學習這樣一句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如果我們根據文字來想像畫面,例如產生這樣的畫面:
看到這樣的圖像,你的心中會不是升起一種壯美的感覺?
然而,如果我們只是去讀,而沒有想像畫面,那麼大腦中就只有這樣的聲音信息:
Da mo gu yan zhi,chang he luo ri yuan。
你就按這樣的聲音讀過去,心中會升起什麼情感?估計什麼也沒有!
又例如這句詩:「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如果你只是把它當作聲音讀過去,就是這樣:
Jun bu jian gao tang ming jing bei bai fa,zhao ru qing si mu cheng xue。
然而如果你按照圖像去想像,有人在鏡子面前悲嘆頭髮發白的場景,你的心中會不會有強烈的情感衝擊?
當然,我們在讀詩詞文章的時候,也可以把文字編成歌曲那樣來唱,這也會引發一下情感衝擊。然而,這往往適合一些詩詞,對於現代文、古文、專業的文章,就無能為力了。而且,即使是詩詞,編出來的歌曲如果不那麼動聽,估計對於情感的調動,也起不到多大的效果。
因此,對於學習來說,聲音記憶的效果是最差的。
而圖像記憶,根據文字的內容去展開圖像的想像,而這種想像可以在我們大腦中進行不斷的加工,是比較容易產生情感衝擊的。因此,圖像記憶的效果比聲音記憶的效果要好得多!
因此,人類三大記憶方式,由強到弱,可以這樣來排序:
情感記憶 > 圖像記憶 > 聲音記憶
在學習的時候,我們面對的都是冷冰冰的文字,不像看電影那樣有豐富的圖像畫面以及動聽的配樂,因此學習資料不容易直接衝擊我的情感。
但是,如果我們善於運用想像力,把學習的資料轉變成生動活潑的畫面,同時進行各種加工調整,從而引發我們的情感,這樣就能把最強大的情感記憶能力調動起來,就能夠讓我們的學習效率獲得很大提升!
圖像記憶方法,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因此,在終身學習的當今社會,掌握圖像記憶方法,就能夠讓我們的學習變得更輕鬆、更高效,何樂而不為呢?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許多人都有聽說過「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知道遺忘的速度非常快。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其實就是聲音記憶的遺忘規律,指的是針對無意義音節、純粹依靠聲音記憶,而缺乏圖像記憶、情感記憶的情況下的遺忘規律。
然而艾賓浩斯還用散文和詩作為實驗材料,得出了遺忘速度不一樣的曲線:
為什麼無意義音節的遺忘速度最快,而散文遺忘得就慢一些,詩的遺忘速度更慢呢?
原因其實是在圖像上!
無意義的音節,純粹是聲音記憶,完全沒有圖像,也沒有情感衝擊,當然忘得快。而散文就有一些圖像了,所以忘得會慢一些。詩的圖像比散文更豐富,情感衝擊也更強烈,遺忘速度自然會更慢。
如果艾賓浩斯把小說也加入到實驗研究之中,就會發現,其實小說的遺忘速度是最慢的!
為什麼呢?因為小說的圖像更生動、更精彩,引發的情感衝擊更強烈,因此自然就很難忘記了!
從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到,圖像的記憶效果是遠遠強於聲音的。
掌握大腦記憶原理,人人都能成為學習天才:
死記硬背只是枯燥的聲音記憶,又不是動聽的音樂,幾乎無法觸動情感,因此記憶效果非常差。
在孩童階段,由於要學母語,因此老天爺賦予了我們非常出色的聲音記憶能力,讓我們能輕鬆地掌握交流的語言。這個階段,即使去記一些超出孩子理解階段的內容(例如各種難記的國學經典),孩子們往往也能輕鬆記住,以待日後有機會再進行深入理解。
然而,大部分人到了10歲之後,這種聲音記憶能力就會逐漸下降,記憶效果越來越差。而且到了10歲之後,要學的知識更多是需要理解的,單純的聲音記憶難以應付,因此就需要轉變為以圖像記憶為主的學習方式。這個時候如果繼續以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學科知識、記憶國學經典,不僅無助於理解,而且這種枯燥單調的聲音記憶方式會逐漸扼殺孩子的學習熱情,導致記憶力、專注力、理解能力持續下降。
可惜由於父母和老師,大多不明白大腦的運作原理,不懂得引導孩子從聲音記憶過渡到圖像記憶,因此很多孩子就按照從小的習慣,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習效率自然會越來越差,也因此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而一小部分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死記硬背記不住,而通過發揮想像力,則很容易記憶和理解,於是就慢慢強化了圖像記憶方式的運用,也因此成為了人人羨慕的學霸!
其實,只要掌握了大腦運作的原理,懂得靈活運用圖像記憶的方式進行學習,學會把各種學習資料、甚至枯燥的信息(例如數字、英文字母),輕鬆轉化為生動活潑的圖像,從而調動情感記憶能力,找到學習樂趣,激發學習熱情,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學習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