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營衛星的小時代
[3]事實上,在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基建前,全球資本對於民營衛星行業就已經蠢蠢欲動。除了SpaceX外,三星、谷歌、亞馬遜等多家公司都在布局近地軌道網絡,中國的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兩大央企也提出「鴻雁星座」和「虹雲工程」計劃,並均於2018年發射首顆驗證衛星,民營方面銀河航天也曾提出「銀河系」AI星座計劃。
-
民營火箭,夾縫求生
2014年11月,國務院發文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引導民營資本參與衛星導航地面系統建設。」開啟了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的大門,拉開了中國商業航天序幕。 其次,到目前為止,資本和民營火箭公司沒有改變中國航天發射市場的格局。 未來宇航研究院發布的《2018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投融資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航天發射114次,其中中國39次,發射太空飛行器105個,在這39次發射任務中,與商業行為相關的發射僅13次,佔三分之一[7]。 在僅佔三分之一的商業發射中,一枚民營火箭都沒有。
-
中國民營航天發展軌跡
中國航天事業自創建開始,迄今已走過60多個年頭。目前,我國主要專注於商用火箭的民營企業有星際榮耀、零壹空間、藍箭航天、星途探索、九州雲箭、靈動飛天等11家企業。 2014年國務院又正式發布了鼓勵社會各類資本投資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歡迎各類社會資本投資中國的衛星商業發射、衛星應用等有關領域。
-
低軌道商業衛星的夢想與現實:中國民營商業衛星公司跟美國同行相差...
要維護這樣龐大的衛星系統,無論從技術還是資金方面對一個國家都是很大的挑戰。這是以商業盈利為目的的私營公司所無法承擔的,但是最近幾年相繼出現多家商業衛星公司成功發射衛星的案例。由億萬富翁支持的美國商業衛星公司自不必說,就連中國也開始出現諸多民營航天公司。難道航空航天領域有足夠的潛力吸引商業公司和投資機構來冒險嗎?
-
美國民營公司SpaceX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中國民營航天公司在哪?
近日,美國民營公司SpaceX的載人飛船成功返回地球,讓全球人都為之矚目,那中國的民營航天公司在哪呢?公司發展前期專注於高品質、低成本、快響應的小型智能運載火箭研發,為全球小衛星及星座客戶提供一體化的商業發射服務。2018年4月5日,星際榮耀發射了名為&34;的商業火箭。
-
國內首個民營衛星工廠開建、「織女星」火箭攜53顆衛星成功發射
據悉,衛星工廠將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50-500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九天微星是中國最早布局衛星網際網路的企業之一,代表中國民營商業航天公司率先完成百公斤級衛星發射和運營。據悉,「露西」將在2025年與第一顆目標小行星相逢;2027年到達7顆特洛伊小行星中的第一顆,並於2033年到達最後一對特洛伊小行星。
-
巨額融資接連湧向民營航天 衛星網際網路領域首隻獨角獸現身
原標題:巨額融資接連湧向民營航天 衛星網際網路領域首隻獨角獸現身 天地通信已成為現實,我國空天地一體化產業建設也不斷提速。11月17日獲悉,我國商業航天及衛星網際網路領域首隻獨角獸企業銀河航天現身中關村,亦莊「火箭街」已集納全市約1/4民營航天企業,成為衛星網際網路產業助推器,中關村科學城還將建成千億級空天產業集群。
-
26顆衛星報廢,首批「星鏈」損失慘重,重振美國航天要靠馬斯克?
是人類有史以來發射衛星總數的3倍,而且全世界仍有40多億貧窮的人口,沒錢建基站,連不上網,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從2019開始發射算起,已經有700多顆衛星在太空工作,可最近大家發現,這些衛星像下餃子一樣,接二連三的掉到地球上,至少有26顆在大氣層中燒毀。按照設計要求,它們的壽命至少5年,可剛使用不到兩年,就報廢了。
-
中美俄衛星總數對比,俄羅斯130多顆,美國600顆,中國有多少?
在上個世紀的時候,前蘇聯率先展開了對於宇宙的探索,然後美國不甘其後的向太空展開了浩瀚的徵程,最終我們都知道,蘇聯被拖垮了,而美國在此之後也是決口不提再上月球的事情。但是這兩個國家在這期間往太空中發射了不少的衛星,在我們生活中應用的最廣泛的應該就是美國的GPS定位導航系統了。
-
中國民營航天企業或成太空商務領域主角
對在太空研發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美國企業而言,中國的民營企業正在成為不容小視的存在。據《日本經濟新聞》2月8日報導,以中國內陸城市重慶為基地的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將於近期發射小型運載火箭,該公司計劃向太空投放飛越被認為是大氣層與太空分界線的100公裡高空、重量在500公斤以下的小型衛星。
-
民營火箭首次成功入軌 外媒:中國航天業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國日報網7月26日電 7月25日13時整,在我國航天事業的發祥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雙曲線一號遙一長安歐尚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將兩顆衛星及有效載荷精確送入預定軌道。
-
中國民營火箭公司,為什麼成為不了SpaceX?
直到2012年,政府主張「軍民融合」,陸續出臺相關政策,讓民營公司參與到火箭、衛星研製發射中。在此之前,只有極少數民營企業嘗試過進入商業航天。90年代,第一代民營企業家、曾經的首富牟其中就看到了衛星運營的商機。他在1992年成立南德商用衛星公司,計劃在3年內發射60顆通訊衛星,「把地球罩起來」。
-
國內首個民營衛星工廠開建,年產超100顆百公斤級衛星
9月1日,民營衛星公司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衛星工廠正式開工建設。這是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國家「新基建」政策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衛星項目,也是目前國內首個動工建設的民營衛星工廠,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銀河航天獲新融資,中國民營航天企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本次參與融資的機構有:南通開發區智能製造產業投資基金、混沌投資、經緯中國、中金資本旗下中金基礎設施基金、順為資本、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君聯資本、源碼資本等。據介紹,經過本輪融資之後,銀河航天總估值達到了10多億美元,成為國內第一家商業航天領域獨角獸企業。 目前的商業航天領域共有兩大類型的分支。
-
中國民通航天未來可期
——維基百科2019年OneWeb建立衛星工廠,2月27日成功將第一批6顆衛星送入軌道,在2020年1月達到每天2顆的生產速度,3月21日又將34顆衛星送入軌道。眼看600顆通訊衛星網絡的建成指日可待,然而命運卻又將他無情捉弄了一番。
-
中國開放民營航天,技術進步速度就會快嗎?
有趣的是,當人們在見證了SpaceX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歷史時,開始出現了一種思想:如果我們中國開放了民營航天,進步的速度會加快很多。其實這種思想不僅是出現在航天領域,就連關於國家安全命脈的軍事領域,人們同樣擁有這種想法:因為他們看到了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諾斯羅普·格魯曼等等公司的實力比中國國企的軍工技術還高。
-
26顆衛星報廢,星鏈損失慘重,重振美航天靠他?
也就是說,SpaceX的星鏈網絡中大約有3%的衛星似乎已經失效,它們太空中隨意漂浮,或許會威脅其他在軌衛星或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到目前為止,SpaceX已經發射了大約775顆「星鏈」網際網路衛星,整個衛星網絡計劃最終發射42000顆衛星。
-
銀河航天超級工廠落地開工 年產衛星300 - 500顆
近日,銀河航天與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籤署落地協議,將在南通開發區投資建設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示範項目,重點打造新一代衛星研發及智能製造基地,預計年產能可達300-500顆。銀河航天是我國唯一正式承研國家衛星網際網路工程的民營企業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助力民營商業航天快速發展
本報酒泉11月7日電 奉青玲、記者安普忠報導:7日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的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是我國民營火箭首次向500km太陽同步軌道發起挑戰,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民營火箭商業航天發射達到新的裡程碑
-
中美俄三國衛星總數對比,俄羅斯135顆,美國600顆,中國有多少?
人們總是會設想:人類何時才能走出地球,尋找到更廣泛的生存空間?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中還會存在生命體嗎?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國也紛紛展開了太空領域的研究,航天事業應然而生。探索太空不僅僅是尋找未知,對於地球上人類的現有生活也著不小的幫助。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廣泛運用的導航系統,就需要通過向太空中發射人造衛星,運用雷達和衛星系統技術來實現精準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