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令人髮指!海洋中的塑料微粒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多一百萬倍

2020-12-02 騰訊網

加利福尼亞周圍海洋中的塑料含量可能比之前估計的要多一百萬倍。

科學家們在《湖沼學和海洋學快報》上估計,每立方米塑料微粒的真實數量是830萬個,而不是之前所說的10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塑料計數方法。它表明,更傳統的方法可能會漏掉一些較小的微塑料,從而低估了塑料汙染世界海洋的程度。

這些傳統的方法包括在水下拖網捕魚。大部分研究使用的網孔足夠細,可以將浮遊生物從海水中分離出來,但似乎不足以捕獲小於333微米(即1 / 3毫米)的微塑料。微塑料被認為是小於5毫米的任何東西。

但是通過使用表面海水樣本和salps,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小組收集了10微米大小的塑料微粒。從透視角度看,一張紙的厚度是100微米。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微塑料,就是用網收集樣品。但是任何小於這個網孔的東西都在逃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海洋生物學家、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珍妮弗·布蘭登在一份聲明中說。布蘭登在大學讀研究生時發明了這種方法。

Salps是一種凝膠狀的透明生物,其大小從幾毫米到幾米不等。當它們成熟時,它們經常聚在一起形成更長的鏈條(或輪子)。它們是濾食動物,從周圍的水中吸收食物(和微塑料)。因為過濾器上的氣孔只有5微米,它們可以吸收無限小的顆粒。

研究人員利用斯克裡普斯遠洋無脊椎動物標本庫收集的樣本,研究了多年來在北太平洋探險期間收集的樽海鞘樣本,以查明它們攝入了多少微塑料。研究小組發現,與333微米以上的粒子相比,研究中包含的微型粒子要多出5個數量級。

這些結果可能意味著,其他在海洋其他部分發現了不同水平的微塑料的研究也可能低估了它們的豐富程度。例如,據《衛報》報導,在南印度洋發現的每立方米42個顆粒,以及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交界處發現的每立方米307個顆粒。

與在海平面收集的海水樣本相比,研究小組發現,在salps中發現的微塑料「明顯更小」。他們還觀察到,與垃圾帶附近採集的樣本相比,靠近陸地採集的樣本中顆粒更豐富,這可能可以用徑流汙染來解釋。

雖然微塑料汙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還沒有被廣泛了解,但研究表明,它對食物鏈下遊的動物有有害影響。例如,一項研究表明,接觸聚苯乙烯微塑料會影響牡蠣的繁殖。

布蘭登說:「(塑料)不斷分解,但在化學上仍是塑料,不會回到生態系統。」

相關焦點

  • 一口海水中有四百多顆塑料微粒?海洋汙染比預想嚴重
    科技日報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胡定坤)海中遊泳,嗆水難免。但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生物海洋學家詹妮弗·布蘭登日前在《湖沼學和海洋學快報》上發表的論文,你嗆進去的不止是鹹鹹的海水,還有400多顆塑料微粒。
  • 嚴重低估:海洋塑料微粒數量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生物海洋學家詹妮弗·布蘭登日前在《湖沼學和海洋學快報》上發表的論文, 你嗆進去的不止是鹹鹹的海水,還有400多顆塑料微粒。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將塑料微粒定義為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塊。此前研究認為,每立方米海水中的塑料微粒可能有幾顆到上百顆。
  • 嗆一口海水 喝下四百多顆塑料微粒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將塑料微粒定義為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塊。此前研究認為,每立方米海水中的塑料微粒可能有幾顆到上百顆。但是,傳統的測量方式是用網過濾海水,只能發現體積足夠大的塑料微粒。據統計,在1971—2013年間開展的11000多次的相關實驗中,90%使用的是同一類型的網,這種網只能捕獲直徑大於333微米(三分之一毫米)的塑料塊。正如布蘭登所說:「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用同樣的方法,用網收集樣品來研究塑料微粒。但比網格還小的東西就都逃脫了。」
  • 向塑料汙染宣戰:海洋中塑料與浮遊生物比例達1∶2 ,到2050年,海洋裡的塑料垃圾將比魚類還多!
    2018年,聯合國環境署首次聚焦一次性塑料汙染問題,發布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塑戰速決」——因為我們的藍色星球,正在被塑料包圍。聯合國環境署稱,如不加以限制,到2050年,海洋裡的塑料垃圾將比魚類還多。這是一場人類與塑料的世紀之戰。及時減消塑料汙染,別再讓地球傷痕更觸目驚心。
  • 螢光染料可標示海洋中潛藏的99%塑料微粒
    每一年,都有數百萬公噸的塑料被衝到海裡,而我們根本不清楚它們到底去了哪裡。海洋的腐蝕性力量會讓瓶子等塑料廢棄物破碎,使得追蹤它們的去向變得很難。 不過華威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們發現,「尼羅紅」這種螢光染料可以與漂浮在水中的塑料顆粒相結合。
  • 塑料汙染如不儘快治理,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將超過魚類
    此前研究認為,每立方米海水中的塑料微粒可能有幾顆到上百顆。但是,傳統的測量方式是用網過濾海水,只能發現體積足夠大的塑料微粒。 據統計,在1971—2013年間開展的11000多次的相關實驗中,90%使用的是同一類型的網,這種網只能捕獲直徑大於333微米的塑料塊。如將塑料微粒定義為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塊,將研究目標定為直徑在5微米到333微米之間、體積更小的塑料微粒。
  • 英媒:海洋汙染導致海鮮愛好者可能誤食塑料微粒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 英媒稱,科學家警告說,如果你天天吃海鮮,那麼這意味著你一年可能吞下了多達1.1萬個塑料微粒,而且情況還會變得更加糟糕。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1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一份貽貝平均含有90個塑料微粒,而6個牡蠣含有大約50個塑料微粒。
  • 塑料微粒影響幾何?人類認知仍不足
    原標題:塑料微粒影響幾何?人類認知仍不足 塑料微粒正在進入人類體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導顯示,全球每年生產超過3.3億噸塑料,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兩倍。當它們進入海洋,會被濾食性動物吃掉並存留在它們體內,經過食物鏈層層傳遞。 但這似乎並不是最可怕的。
  •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有多少?它幾乎能包裹整個地球!
    這些海洋垃圾帶是由海洋表面的洋流和渦流製造的:就像攪拌咖啡時,泡沫會聚集在中央一樣,任何被這些水流抓住的東西都會被拽到漩渦中央。它們在赤道兩側的海岸間循環遊蕩。在北半球是順時針,在南半球則是逆時針。在印度洋、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中有5個規模最大的海洋垃圾集中帶。今年,摩爾稱在太平洋環流中發現了一塊區域,那裡聚集了大量的垃圾,多到「人可以在上面行走」。
  • 海洋塑料汙染超乎你的想像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關注陸地上土壤環境中的塑料汙染,而對海洋中的塑料汙染卻很少關注。事實上,海洋塑料垃圾汙染以及它們對於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海洋塑料垃圾汙染有多嚴重?  全球每年有2000萬噸的塑料垃圾被直接丟棄或從陸地通過河道、風力最終進入海洋。  大量塑料微粒不斷積累, 遍布整個海洋。
  • 在人糞便中發現塑料微粒 我們正在自食其果
    奧地利環保署和維也納醫科大學發表報告,已經在人類糞便中發現塑料微粒,而源頭很可能是透過生物鏈的循環,人類把自己製造的塑料垃圾吃下肚了!這份報告指出,奧地利團隊向來自日本、義大利、芬蘭、荷蘭、波蘭、英國以及俄羅斯和奧地利等8個國家的志願者,採集糞便樣本,受測者在提供樣本前1個星期,曾吃下含有塑料包裝食物及喝瓶裝水,其中6人曾吃過深海魚,無素食者,結果報告發現,全部糞便樣本都含有塑料微粒。從這些志願者的糞便樣本中,採集到的塑料微粒最多達9種,而且在每10公克的樣本中,平均發現20粒塑料微粒,相當驚人。
  • 我們一年會吃下多少塑料?塑料微粒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危害?
    關於塑料微粒在生活中有多泛濫好像已經見怪不怪,我們知道它累積在食物鏈裡、出現在海鹽、自來水、世界各個角落,甚至是人類排洩物中。接下來,我們又該用什麼方式來讓大家談論這個議題呢?塑料微粒直徑小於5毫米,主要來源於人造衣服纖維、牙膏的微珠,或者更大的塑料碎片。
  • 聯合國警告:海洋塑料微粒汙染危害全球
    報告稱,從2004到2014年,全球塑料產量增加了38%。如果處理不當,這些塑料垃圾會破碎、分解成為更小的塑料顆粒,進入海洋之後,貽害無窮。報告說,塑料垃圾碎片化之後,直徑可能不到5毫米。統計顯示,僅在2010一年,就有大約480萬至1270萬噸塑料垃圾被傾倒入海,幾經輾轉之後,竟然到了鯨的肚子裡。
  • 塑料微粒正在進入人類體內 相關健康風險認知仍不足
    塑料微粒影響幾何?人類認知仍不足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張夢然  塑料微粒正在進入人類體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導顯示,全球每年生產超過3.3億噸塑料,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兩倍。當它們進入海洋,會被濾食性動物吃掉並存留在它們體內,經過食物鏈層層傳遞。
  • 北極每升冰含有上萬個塑料微粒,還可能危害到海洋生物和人類
    北極每升冰含有上萬個塑料微粒,還可能危害到海洋生物和人類?在北極的海洋上出現一個創記錄的水平,那就是海洋上發現了很多的塑料微粒。在之前的調查分析後發現,每升海冰裡含有的塑料微粒是當初所預估的三倍。已經超過了一萬多個,這個結果讓人們很是震驚。又進一步的對這些塑料微粒進行研究發現,這些塑料微粒大部分都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油漆,尼龍,包裝等。
  • 人體內存在塑料微粒?科學研究表明,有可能應驗霍金預言!
    人體內存在塑料微粒?科學研究表明,有可能應驗霍金預言!奧地利的科學家在一次意外中發現,雨水中含有大量的微塑料顆粒,暗示著塑料已經進入水循環,長期以往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可以想像如果頻繁的降雨,這些微塑料顆粒會隨著雨水進入土壤。人出門行走時,也會不小心吸收到身體中去,這些危害都是大家能夠設想到的。人體內存在塑料微粒?科學研究表明,有可能應驗霍金預言!
  • 塑料垃圾充斥著我們的天空與海洋 專家呼籲採取措施
    上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的需求使得塑料產量呈指數級翻倍。到了今天,即使已經意識到塑料無孔不入,人類依然對其無限依賴。目前,世界範圍內每年依然消耗5000億個塑膠袋,每分鐘仍然有100萬個塑料瓶的銷量……這些塑料消失很容易,流入大海,很快就淡出我們的視野。  但實際上,它們絕大多數會一直存在,幽靈一般,以各種方式與人類重新捆綁在一起。
  • 繼糞便中的塑料微粒後,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了碳和金屬顆粒
    而工業永遠都離不開燃燒化石燃料、離不開大煙囪,它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卻在悄無聲息的影響著地球的生態環境,人類作為生態環境中的一份子,我們怎麼能做到獨善其身,不受影響呢!其中有數百萬噸的塑料還會流入到海洋,分解成微粒進入生物的體內,然後經過生態循環又再次回到人類的餐桌。如果在塑料製品上不加以節制,或者找到新的環保材料替代塑料的使用。未來地球總有一天會被塑料完全覆蓋。人類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峻性,所以也有相應的限塑令,提倡使用可循環的布袋子,減少塑膠袋的使用。
  • 全球海洋塑料汙染加重 南極海域被塑料微粒汙染
    日本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南極海域已被塑料微粒汙染,部分地區汙染水平與北太平洋地區相當,這反映了全球海洋塑料汙染的嚴重性。塑料垃圾佔海洋漂流垃圾的約70%,在風吹日曬下塑料垃圾逐漸碎片化,而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垃圾就被稱為塑料微粒。
  • 那些看不見的塑料,可能就在你的盤子裡
    現在,塑料微粒在世界各地的海灘和海洋中都隨處可見。塑料微粒有著各種各樣的來源,通常來自於人造面料、汽車輪胎、袋子、杯子和其它廢塑料製品降解後的殘留物。此外,美容和健康行業採用的塑料微珠也是一種塑料微粒,它可以作為去角質劑添加到清潔劑、牙膏等產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