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效應暴露資本市場潛規則

2020-11-27 製冷快報

 回顧:

    科龍危機引發的一切:

    作為一起典型的隧道效應案例,科龍危機不光暴露了資本市場的一些潛規則,顯然對政府部門的監管智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7月11日,科龍電器股東、上海的嚴義明律師向科龍電器全體股東徵集提議權及投票權,提議召開科龍電器臨時股東大會,罷免現任董事。在中國內地證券市場上,這是第一次由小股東獨立提議召開上市公司臨時股東大會來罷免現任董事。該事件的出現,也把已經趨向白熱化的科龍危機進一步推進。

  危機的多米諾

  2005年5月11日,科龍電器(0921.HK,000921.SZ)發布正式公告稱,公司因為涉嫌違反證券法而被中國證監會正式調查。隨後,科龍電器因「股價敏感資料信息」從6月17日開始連發9個停牌公告,不過至今都沒有披露「股價敏感資料信息」。6月29日科龍電器開盤後,即被牢牢地封在跌停2.43元直至收盤,跌幅達到10%,成交總手數僅為15647手,成交額也僅為380萬元。
  與此同時,根據中國香港聯交所公布的資料,格林柯爾(8056.HK)主席兼大股東顧雛軍於6月27日減持1000萬股格林柯爾股份,持股量由63.59%降至62.59%。雖然聯交所沒有顯示減持價格,但如果以市價0.465港元計算,顧雛軍可能套現465萬港元。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在此公眾對格林柯爾開始產生誠信危機的時候拋售股票,是非不得已而為之。
  從來沒有遠離輿論核心的科龍電器,再度吸引了廣泛的「眼球」,自稱「一個人最大的痛苦就是被漠視」的顧雛軍現在可能無時無刻不感受到被重視的痛苦。市場傳聞的科龍資金鍊斷裂、顧雛軍撤資以及證監會的立案調查使得在「郎顧之爭」後的科龍電器再次處於風口浪尖。
  從名義上看,本次科龍危機的導火索是證監會對顧雛軍涉嫌挪用科龍電器資金的立案調查和對顧雛軍的限制出境。但如果人們把目光放遠一些,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去年的「郎顧之爭」才是危機的真正起因。
  當時郎鹹平發表題為《格林柯爾:在國退民進的盛宴中狂歡》的演講,指出顧雛軍操縱科龍報表,並認為顧雛軍是個「借雞生蛋」的騙子,利用產業整合之際,巧取豪奪國有資產。
  自此,顧雛軍實際上已經無法躲避公眾的視線。
  到底顧雛軍有沒有象郎鹹平所指稱的那樣侵吞國有資產的問題,不僅成為普通公眾、媒體感興趣的話題,而且受到內地監管部門和中國香港聯交所共同關注。於是聯交所和深交所聯合對科龍電器進行稽查,並溯及以往,將多年前的舊帳翻出。
  2005年3月29日,中國香港聯合交易所發布了對廣東科龍電器前7位執行董事公開譴責的通告,對格林柯爾系公司的財務問題予以公開曝光和譴責。此外,廣東、江蘇、湖北、安徽等地證券監管部門則聯合對格林柯爾涉嫌違規挪用其控股的上市公司科龍電器資金,收購美菱電器、襄陽軸承以及亞星客車三家上市公司的事件展開調查。在獲得相關證據之後,中國證監會也開始正式立案,派人入駐科龍進行調查。
  雖然調查結論尚未最終公布,但科龍危機已經開始愈演愈烈,股票一再狂跌,資金鍊更加緊張,銀行不敢放款,供應商不敢供貨,生產經營趨於嚴重困難。

  就在科龍的危機時刻,科龍電器的獨立董事也集體宣布辭職。

  三位獨立董事辭職的理由很簡單:「在我們就任期間,公司屢屢未能及時提供工作所需之資料,或對所提意見作出適當回應,故此我們感到公司並沒有給予應有的配合及支持。」而辭職的導火索就是「近期我們得悉公司可能發生一些潛在不正常的交易。我們嘗試跟進該等事項,但工作受到限制,再者為了盡獨立董事之職責我們需要知悉公司之最新狀況,但公司經常未能及時提供該等資料。」
  獨董的辭職無疑反映出科龍問題的嚴重性。市場人士普遍指出,獨董任期長達三、四年,但此前並未提出任何疑義,卻要在公司問題嚴重時才提出辭職,因此不能排除獨董借辭職推卸責任的可能性。
  據悉,這三位獨董是中國內地上市公司中董事津貼最高的,三位獨立董事每人的津貼為38.26萬港元/年,遠遠高於位於第二位的寶鋼股份的獨立董事津貼25萬元人民幣/年。
  嚴義明律師在其7 月11日發表的《致科龍電器全體股東書》中認為:科龍電器現任獨董,拿著當前中國證券市場最高的獨立董事津貼,卻一直未能針對長期以來籠罩科龍電器的種種「疑雲」,作出有助於中小股東解惑的獨立意見。因此,嚴建議,科龍電器三位獨董雖然遞交了辭呈,但尚未生效,應召開臨時股東大會,以罷免這三位的獨董職務,這樣做能夠更加真實的表達全體股東對他們任職期間履行獨立董事職責情況的評價。此外,嚴義明還提議,考慮到顧雛軍等三名董事在科龍電器的巨大影響力,也應該罷免顧雛軍等三人的董事資格。

    隧道及其塌方

  這一系列事件接連發生,科龍電器的真實情況究竟怎樣?

  資料顯示,從2001年開始,顧雛軍控股的順德格林柯爾公司斥資5.6億元,收購了當時中國冰箱產業四巨頭之一的廣東科龍電器20.6%的股權;隨後更投資南昌工業園、收購美菱、投資安徽格林柯爾、收購亞星、收購襄軸,共花掉了人民幣41億元。這些收購資金來源令業界疑惑。
  從顧雛軍賴以成名的中國香港上市公司格林柯爾的股市表現來看,近年來格林柯爾公告顯示,其利潤大幅下滑,股價也始終沒有漲上去,以此資金支持顧雛軍四處收購,顯然有點力不從心。年報顯示,格林柯爾目前的流動資產僅剩下5900萬元人民幣,如此狹小的現金流即便維持公司的正常運作也並不「寬裕」,何況還要進行一系列的資產重組置換。但是,顧雛軍收購三家上市公司的資金從何而來?來自其所說的有國際背景的收購資金,或來自科龍電器這頭「現金牛」?
  2005年5月初,科龍2004年報由前三季度盈利超過2億元,巨跌到虧損6000多萬元,而就在預虧公告公布前一周,花旗美邦還預料科龍電器2004年的淨利將達2.41億元。
  對於這種蹊蹺的虧損,順德工商銀行要求科龍電器附送相關的明細材料,以解釋虧損的真實原因,但被拒絕。銀行人士通過對公司歷年財務情況的分析,普遍認為科龍電器2004年的離奇虧損,並非是正常經營遇到了困難,而是可能有大量的資金被挪用所致。
  而根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報告,2004年第四季度科龍有高達4.27億元的銷售收入無法驗證,其中向一不知名的新客戶銷售就達到近3個億,而且到2005年4月底仍然沒有收回絲毫現金。有分析認為,這一事實在一定程度上證實科龍資金已被挪用,該公司已成為隧道效應犧牲品。

 

思考:
  所謂隧道效應(tunneling),是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施萊弗(Shleifer)等人提出、用來解釋控股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一種行為—控股股東通過金字塔式的股權結構和參與管理層的方式,獲得大大超過其股權的現金流控制權。
  專門研究隧道效應的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羅建斌博士亦表示:在格林科爾系中,顧雛軍很有可能也是通過金字塔式的控股方式,運用多種手段,比如超額的管理層薪金、應收帳款等等,像挖了一條隧道一樣,把資源從其所控制的公司轉移出來。
  羅建斌指出,控股股東通過隧道效應轉移上市公司的各種資源,早已是世界資本市場的潛規則。具體到科龍的這次塌方,其原因主要是該公司作為隧道,其本身出現了資金壓力—在向其他關聯公司通過隧道效應輸送資源、利益的時候,由於過激過猛導致隧道無法承受;更危險的是大本營出現了拖上遊貨款、棄下遊服務的不利態勢。面臨此種情形,隧道塌方是遲早的事,被轉移資源的科龍最終也因此置身險境。雖然各國政府都頒布各種法規防止或者盡最大努力減少隧道效應的出現,但資本市場上總有暗箱操作,違規行為屢禁不止。作為一起典型的隧道效應案例,科龍危機不光暴露了資本市場的一些潛規則,顯然對政府部門的監管智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結論:現在當代社會,對於企業管理者的智慧顯然要求的更高,這就需要製冷企業的管理者下大的氣力進行新的學習,不然,必將為市場所淘汰。要想不被淘汰,只能是逆水行舟,不然就是不進則退。

相關焦點

  • 量子隧道效應
    好了,今天我們來說量子隧道效應。在說量子隧道效應之前,我們先來看這個一個實驗,直接上圖,喜馬拉雅的文本中也有圖,假設有一條像山坡一樣高低起伏的滑道,滑道上有一個小球,小球與滑道之間沒有任何摩擦力,如果我們讓小球從A點出發開始滑落,而且出發時的速度為零,那麼小球最高能到達哪一點呢?
  • 品牌資本的馬太效應|創業小學堂
    反之,某個行業或產業的產品或服務,品牌知名度越小,品牌的價值越低,其忠實的消費者就越少,勢必其佔有的市場份額就越小,將導致利潤減少,被市場淘汰,其讓位的市場將會被品牌知名度高的產品或服務代替。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在品牌資本領域內就是普遍存在的市場現象:強者恆強,弱者恆弱,或者說,贏家通吃。
  • 【科技新詞】量子隧道效應
    量子隧道效應是一種量子特性,是電子等微觀粒子能夠穿過高於它們自身能量的勢壘的現象。也就是說,當很多粒子衝向勢壘時,大部分粒子被勢壘反彈回來,但是還是有少量粒子能過去,好像勢壘中有一個隧道,因此這種現象被稱為量子隧道效應。  科學家們已在半導體領域充分演示了量子隧道效應,在半導體中,電子會穿過材料的非導電層。當微電子器件進一步微型化時必須要考慮量子效應。例如,在製造半導體集成電路時,當電路的尺寸接近電子波長時,電子就會通過隧道效應而穿透絕緣層,使器件無法正常工作。
  • 放大「隧道效應」 抑制「馬太效應」
    原標題:放大「隧道效應」 抑制「馬太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中多次提出,讓人民在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十三五」規劃建議也提出,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 養老業裡的「黑洞效應」
    今兒就給大家分析分析養老業的「黑洞效應」!先給幾個畫個重點:吞噬,複製,強化。這樣看起來,是不是跟養老稍微有點關係了?  用隧道學中的「黑洞效應」來看養老  隧道學中的黑洞效應,是指司機的視野錯覺:司機駛近隧道並從洞外看隧道內時,因隧道與其周圍的明暗度差異使得隧道像一個黑洞,以致發生辨認困難,難以發現障礙物。
  • 納米級隧道效應器件
    在設法抑制短溝道效應的實驗中發現,當特徵尺寸逼近物理極限時,基於量子隧道效應的隧道效應器件比傳統MOSFET好。換言之,雙電子層隧道電晶體和共振隧道二極體等隧道效應器件比MOSFET更適合於納米電子學。
  • 量子隧道效應超光速了嗎?
    量子力學中的量子隧道效應》中,我們了解了什麼是量子隧道效應。其中講到α粒子根據量子隧道效應從原子核穿出去,那麼這個穿過屏障的速度有多快呢?根據我們所知,這個穿越過程是瞬時的,也就意味著超光速了。LEGO是發現引力波的幹涉儀,雷射束以直角向下傳送,之後再匯聚至一處。
  • 物理學家發明量子隧道效應電晶體
    騰訊科學訊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士科學家表示,到2017年,利用量子隧道效應研製出的隧道場效應電晶體有望將計算機和手機的能耗減少到目前的百分之一。瑞士洛桑理工大學的科學家阿德裡安·約內斯庫在為英國《自然》雜誌撰寫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上述看法,該文章是《自然》雜誌有關矽的特別報導的一部分。
  • 量子隧道效應——真穿牆術
    我會發現屋裡到處都是我甚至屋子外面都有我,因為我變成了疊加態了,根據量子力學的微觀粒子的波動理論,波函數將瀰漫於整個空間,粒子以一定概率出現在空間中的每一個位置,包括勢壘以外的地方,也就是說即使粒子的能量小於勢壘閾值的能量一部分粒子可能會被反彈回去,但仍有一小部分粒子能夠穿過去,就好像在山的底部開了個隧道,我直接從隧道就把石頭推過去了,這就是「隧道效應」。
  • 夏天陽光強高速進隧道,謹防黑洞效應
    浙江在線06月16日訊( 通訊員 仇勇勤 錢江晚報記者 葉夢婷 文/攝) 前不久,一輛價值500多萬元的阿斯頓馬丁,在杭金衢高速新嶺隧道追尾一輛奧迪Q5,估計損失在100萬元左右。這起事故的發生,很大程度上與隧道「黑洞效應」有關。
  • 證券時報評論:寒武紀代言科技板塊 能否發揮資本共振效應
    近日證券時報針對寒武紀申請科創板上市,提出「中國的科研投入仍顯不足,與資本市場合力共振效應有限」。寒武紀能否改變這一格局?證券時報評論,認為:寒武紀所在的人工智慧晶片行業,面臨著消費電子終端市場應用機遇,對人工智慧晶片有著持續需求,急需資本力量的助力,推動一批龍頭公司成長壯大。中國的科研投入仍顯不足,與資本市場合力共振效應有限。
  • 量子力學中的量子隧道效應
    這個過程就叫做量子隧道效應。α粒子以量子隧道效應逃逸原子核,是放射性衰變最重要的機制之一。量子隧道效應也會反向發生,即光子、中子、電子和α粒子等能在各種聚變和粒子捕獲現象中通過量子隧道效應進入原子核。實際上,如果沒有量子隧道效應,那麼恆星便無法把氫轉化為重核元素。各種現代電子產品比如電晶體也要依賴量子隧道現象。
  • 隧道視野效應:狹窄的視野無法產生超前的決策
    隧道視野效應——————每周五一起來了解>心理學效應吧———————有一個攝製組,想拍攝一部關於農民生活場景的紀錄片。這就是「隧道視野效應」。它是說,如果一個人身處隧道,他就只有前後非常狹窄的視野,產生不了高瞻遠矚的決策。
  • 科學網—芬蘭提出觀察肉眼可見物量子隧道效應方案
    朝演示大物體的量子隧道效應邁出重要一步
  • 安全通過隧道,萬萬不可忽視「黑洞效應」
    「黑洞效應」是人體的一種生理現象,即便是在有路燈照明的隧道內行駛,也不可忽視黑洞效應帶來的危害。隧道內的橫向空間受到嚴格的限制,往往是車輛連環追尾的多發路段。在大客車、大貨車與小轎車、微型麵包車混合的連環事故中,小轎車和微型麵包車的後果更慘。
  • 量子隧道場效應電晶體可為計算機節能99%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士科學家表示,到2017年,利用量子隧道效應研製出的隧道場效應電晶體有望將計算機和手機的能耗減少到目前的百分之一。
  • 量子隧道效應發生時,真的是瞬移嗎?超越光速了嗎?
    上期我們講到想要同時存在於各個位置,量子隧道效應可以幫你實現,至少有那麼一點。量子隧道效應就不講了上期說了,這期主要講一些別的東西。當一個阿爾法粒子逃逸原子核,這是放射性衰變最重要的機制之一,量子隧道效應也會向另一個方向發生,光子、中子、電子和阿爾法粒子也能在各種聚變和粒子捕獲現象中通過量子隧道效應進入原子核。實際上,沒有量子隧道效應恆星無法把氫轉化成重核,各種現代電子產品也要依賴量子隧道現象,包括電晶體等。但阿爾法粒子穿過屏障的速度有多快呢?
  • 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A股或打破「牛不過三」
    另一方面,在「炒股不如買基金」效應推動下,間接入市漸成趨勢,投資者尤其是年輕人參與公募基金的積極性提高,帶動投資者結構改善。這些變化發生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國證監會2019年制定實施《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總體方案》,推進交易、退市等關鍵領域的一攬子基礎制度改革,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進一步增強。
  • 貴州省研發照明新技術破解隧道「黑洞效應」
    項目成果將破解「黑洞效應」,解決高速公路隧道內外突然的明暗變化帶來的交通難題,讓高速公路交通變得更安全。    專家介紹,項目研發的智能無級調光控制,蓄能發光塗料和變色溫燈具3項新技術新產品,將在隧道內營造出接近自然光線的環境,讓駕駛員在隧道內的生理視覺與心理感受都與露天下感覺無明顯差異。
  • 上海技物所等在鐵電隧道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課題組的王建祿博士與博士研究生田博博、趙曉林等對鐵電隧道結進行了系統研究,製備了聚偏氟乙烯聚合物(PVDF)材料的鐵電隧道結固態器件,發現了鐵電極化操控的直接量子隧穿效應。這一研究首次利用厚度只有幾個納米的鐵電PVDF聚合物超薄膜作為隧道結的勢壘結構,發現了鐵電極化對隧穿電流的調控比超過1000%,為探索隧穿電子與極化耦合特性以及發展基於鐵電隧道結的新型電子器件提供了基礎。該研究工作與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段純剛及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教授Garcia合作完成。王建祿為論文通訊作者,田博博為論文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