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廠工作過或者說對電子廠管理模式有一點了解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工廠的正常生產不但需要很多一線的操作員工,還需要一線管理人員,也就是基層管理,說的再明白一點,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組長,領班。在一些大型電子廠裡,像富士康,和碩,仁寶等等這樣的大型代加工廠裡,這些基層管理佔據員工的很大一部分。
不可否認的,一旦生產品質出現問題,或者出現製程問題,倒黴的肯定是一線員工。畢竟按照正常道理來說,工廠生產有嚴格的製程流程,從進料到出貨都有標準的作業指導書,並且從試產到量產經過好幾個階段,一般來說是不應該出現問題的,一旦出現問題,很大可能就是一線員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出現操作不當。如果是這種情況,出現問題的員工被處罰也是無可厚非的。那是不是說這個製程段的組長和領班或者其他基層管理就沒有問題呢?答案是肯定的,他們也要對自己製程段出現的批量問題負責。
工廠基層領導的主要責任就是管理好自己這個製程段的人員,設備,生產環境等,監督整個製程段能有序,穩定的進行生產,並保證生產品質。一旦這個製程段出現批量性產品問題,基層管理絕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為什麼一線員工看到的往往是基層管理沒事,產線員工倒黴呢?這就要說工廠的管理模式了。一旦出現批量性不良,整個部門首先要做的是確定不良,分析原因,採取措施等,對於事故的間接責任人,也就是基層管理的處罰都是在這些動作結束以後才會具體實施。但是,對於一線員工就不一樣了,一旦出現批量性不良,找到具體直接責任人以後,首先要做的就是對直接責任人進行處理,或者調崗,或者等候發落,但是絕對不會還待在直自己的崗位,管理人員必須盡一切可能杜絕不良持續發生。往往事故原因找到,問題解決以後,就要處理事故責任人。這就是一線員工往往看到的現象,作業員被處罰甚至被辭退,但是組長還是組長,領班還是領班,好像一點影響都沒有。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是否定的。一旦出現批量性不良,責任組長必須配合輔助單位,比如電子工程部門,製程工程部門,品質部門,以報告的形式報告給上級領導,根據事故大小,決定需要匯報的上級級別。也就是說,這個組長在上級領導面前已經掛號了,而且是不好的印象。如果這個事故恰巧是在升職加薪期間,升職加薪這樣的好事就不用想了。所以說,基層管理並不是沒有被處罰,只是處罰的結果很多時候是一線員工不了解的。
當然了,不排除的情況就是,相對來說,組長或者領班對於一個部門主管來說,比一個一線員工更重要。很多時候,部門主管都是採取帥鍋的措施,保護基層管理。
對於,基層管理和一線作業員在一個部門主管心中的分量,以及如何取捨,我們下期接著聊。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