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4月25日訊(記者潘鋒 通訊員郝成濤)軍事醫學科學院今天在北京宣布,該院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歷經5年實驗,在國際上首次發現,水中的納米氧化鋁可將耐藥基因從大腸桿菌轉入沙門氏菌的效率提高200倍。《美國科學院院刊》以《納米氧化鋁促進質粒介導的多重耐藥基因跨種屬水平轉移》為題重點介紹了該研究成果。
當前,納米技術正逐步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時納米材料的安全性問題也成為國內外科學界攻關的重大課題之一。
氧化鋁納米材料因能吸附水中的有機物、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而被應用於水源的淨化處理。該研究所李君文課題組的邱志剛和喻雲梅等研究人員發現,該納米材料可顯著促進耐藥基因在細菌之間的轉移。
同時,他們還發現,即使以往很難發生耐藥基因轉移的不同種類細菌,在氧化鋁納米粒子的作用下,耐藥基因也發生了轉移。研究證實,氧化鋁納米粒子大大加快了細菌獲取耐藥基因的速度,而以往人們認為,納米材料與細菌耐藥性似乎並不相關。
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賀福初告訴記者,該研究不僅是細菌耐藥性研究領域的原創性成果,也是納米材料生物安全研究領域的最新突破。它提醒人們不僅要重視納米材料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健康產生的巨大積極影響,而且也要重視納米材料可能給環境和生態帶來的危害以及細菌耐藥性轉移和擴散的潛在危險。
賀福初表示,除納米氧化鋁之外,其他納米材料是否也同樣具有促進細菌耐藥性轉移的功能,何種材料可抑制或阻止納米材料的這種特性,納米材料的這種特性與機制是否可被開發利用等重要科學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破解。
《中國科學報》 (2012-04-26 A4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