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納米氧化鋁可促進細菌耐藥性轉移

2020-12-01 科學網

 

本報北京4月25日訊(記者潘鋒 通訊員郝成濤)軍事醫學科學院今天在北京宣布,該院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歷經5年實驗,在國際上首次發現,水中的納米氧化鋁可將耐藥基因從大腸桿菌轉入沙門氏菌的效率提高200倍。《美國科學院院刊》以《納米氧化鋁促進質粒介導的多重耐藥基因跨種屬水平轉移》為題重點介紹了該研究成果。

 

當前,納米技術正逐步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時納米材料的安全性問題也成為國內外科學界攻關的重大課題之一。

 

氧化鋁納米材料因能吸附水中的有機物、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而被應用於水源的淨化處理。該研究所李君文課題組的邱志剛和喻雲梅等研究人員發現,該納米材料可顯著促進耐藥基因在細菌之間的轉移。

 

同時,他們還發現,即使以往很難發生耐藥基因轉移的不同種類細菌,在氧化鋁納米粒子的作用下,耐藥基因也發生了轉移。研究證實,氧化鋁納米粒子大大加快了細菌獲取耐藥基因的速度,而以往人們認為,納米材料與細菌耐藥性似乎並不相關。

 

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賀福初告訴記者,該研究不僅是細菌耐藥性研究領域的原創性成果,也是納米材料生物安全研究領域的最新突破。它提醒人們不僅要重視納米材料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健康產生的巨大積極影響,而且也要重視納米材料可能給環境和生態帶來的危害以及細菌耐藥性轉移和擴散的潛在危險。

 

賀福初表示,除納米氧化鋁之外,其他納米材料是否也同樣具有促進細菌耐藥性轉移的功能,何種材料可抑制或阻止納米材料的這種特性,納米材料的這種特性與機制是否可被開發利用等重要科學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破解。

 

《中國科學報》 (2012-04-26 A4 綜合)

相關焦點

  • 最小殺菌納米機器來了—新聞—科學網
    R型細菌素是最小的可收縮的納米機器,有望成為精確的抗生素。
  • 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制
    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制抗生素的發現和應用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感染性疾病的能力,延長了人類的平均壽命。目前,人類經常使用的抗生素有200多種。但是,隨著抗生素在醫學、農牧業等領域的濫用和過度使用,以及殘留有抗生素的廢棄物向環境中的排放等,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也不斷增強,甚至出現了無藥可治的「超級細菌」。
  • 細菌耐藥性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成功促進DNA運輸到耐藥性細菌病原體中,從而就能夠有效對病原菌的耐藥性進行操控。研究人員通過對噬菌體進行遺傳性修飾使其包含研究者所想要的DNA,同時研究者還設計出了來自不同噬菌體的納米顆粒組合,其就能夠更加有效地識別新型細菌,包括多種病原菌等,隨後研究者利用定向進化的方法選擇出了雜交顆粒來使其運輸進行過最佳優化的DNA。
  • 歐盟科研人員利用金剛石納米顆粒應對抗生素耐藥性
    歐盟科研人員利用金剛石納米顆粒應對抗生素耐藥性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歐盟使團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10-13   今日/總瀏覽:1/2360
  • 細菌產生耐藥性怎麼辦?科學家用機器人來對抗
    如此一來,研究人員便能夠確定細菌的潛在耐藥性機制和制約因素,從而幫助制定藥物治療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會(編者註:RIKEN是日本最大的綜合研究機構,以各種科學領域的高質量研究而聞名)。
  • 細菌產生耐藥性怎麼辦?科學家用機器人來對抗!
    近日,一項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站在上帝視角,解析了細菌與耐藥性之間的這場貓鼠遊戲。細菌為了擺脫抗生素,發展出不同的抗菌素耐藥機制。如此一來,研究人員便能夠確定細菌的潛在耐藥性機制和制約因素,從而幫助制定藥物治療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會(編者註:RIKEN是日本最大的綜合研究機構,以各種科學領域的高質量研究而聞名)。「耐藥菌」謎團對抗多重耐藥性的細菌正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全球性挑戰。
  • 淺談納米氧化鋁對氧化鋁陶瓷性能的影響
    納米氧化鋁自上個世紀以來,納米技術得到了蓬勃發展,各種納米材料不斷問世。納米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氧化鋁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納米氧化鋁的廣泛應用帶來了一個嶄新的科研方向,作為特種功能材料的納米氧化鋁,具有高硬度、高強度、耐腐蝕、抗磨損、耐高溫、高絕緣性、高抗氧化性等許多優良的特性,因此大範圍應用於精密陶瓷、生物陶瓷、化工催化劑、耐火材料、集成電路和航空航天等方面。
  • 不怕超級細菌!磁性液態金屬納米顆粒可粉粹細菌 還不傷害有益細胞
    這項技術使用磁性液態金屬的納米顆粒來粉碎細菌和細菌生物膜——細菌賴以生存的保護性「房子」——而不傷害有益細胞。 這項由RMIT大學領導的研究發表在ACS Nano雜誌上,為尋找更好的抗菌技術提供了一個突破性的新方向。 抗生素耐藥性是一個重大的全球健康威脅,每年造成至少70萬人死亡。
  • 新型抗生素或可解決細菌耐藥性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在研究一類從前無法在實驗室中培養的細菌,從而希望找對新的抗生素資源。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近日,發表在《自然》雜誌的上的一項研究中,這個來自美國東北大學的研究小組報告了他們最新的突破進展。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生素有望解決細菌耐藥性難題。
  • PNAS:改良型萬古黴素可打破細菌耐藥性
    最新研究發現,一種改良後的萬古黴素可使其抗生作用更加強大,並且可有力地打破耐藥性。來自加利福尼亞州拉荷亞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化學部的Okanoa博士,與他的同事重新設計了萬古黴素的化學結構,增加了三個修飾,由此顯著的增加了萬古黴素的趨向性,降低了抵抗性。
  • 納米級厚度氧化鋁塗層或可完美防腐
    這種薄塗層可用於防止小分子(燃料電池中的氫氣、核電站中的放射性氘)洩露。即使金屬表面有堅硬的保護層,氧氣也能通過裂縫接觸到金屬表面,進而進入金屬顆粒間的界面,從而導致進一步腐蝕。如此往復最終引發金屬材料的結構損壞。但有3種元素在被氧化後可以通過形成的氧化膜阻止自身的進一步氧化:氧化鋁、氧化鉻和二氧化矽。
  • Nature: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殺死多種耐藥性細菌同時增強免疫的新型...
    抗生素耐藥性是目前世界上最緊迫的公共衛生威脅之一,僅在我國,每年就有數萬人死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細菌的耐藥性菌株感染。然而,目前很少有新型的抗生素被開發出來用於應對耐藥性菌株的感染。同時還可激發對耐藥性菌的快速免疫反應,達到了廣譜抑制多種細菌的效果。
  • 【行業動態】淺談納米氧化鋁對氧化鋁陶瓷性能的影響
    納米氧化鋁自上個世紀以來,納米技術得到了蓬勃發展,各種納米材料不斷問世。納米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氧化鋁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納米氧化鋁的廣泛應用帶來了一個嶄新的科研方向,作為特種功能材料的納米氧化鋁,具有高硬度、高強度、耐腐蝕、抗磨損、耐高溫、高絕緣性、高抗氧化性等許多優良的特性,因此大範圍應用於精密陶瓷、生物陶瓷、化工催化劑、耐火材料、集成電路和航空航天等方面。納米氧化鋁和氧化鋁作為同一種物質,只不過粒度不同。
  • 研究揭開細菌基因跳躍轉移機理
    一種本來沒有耐藥性的細菌如何通過「竊取」其他細菌具有耐藥性的DNA(脫氧核糖核酸)片段,從而演變成耐藥菌株,這是一個長期困擾生物學家的難題。
  • 納米塗層細菌可有效轉運口服DNA疫苗
    原標題:納米塗層細菌可有效轉運口服DNA疫苗  科技日報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房琳琳)標記免疫療法治療癌症又向前邁進一大步,科學家已經證明了納米塗層細菌能有效轉運口服DNA疫苗,這種疫苗能刺激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發揮作用並摧毀癌細胞。這是第一次納米塗料用於經體內細菌轉運口服DNA疫苗。
  • 細菌耐藥性試驗測定MIC值綜述
    然而進入20世紀80年代,細菌感染並不因為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而減少,而是出現了更多的細菌感染;更令人擔憂的是,越來越多的細菌產生了耐藥性,甚至多重耐藥性,變得愈加難以對付,成為人類健康事業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  2細菌耐藥性  耐藥性(drug resistance)是指細菌對藥物所具有的相對的抵抗力。耐藥性的程度依該藥對細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表示。
  • 納米氧化鋁的製備方法
    納米氧化鋁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重視,其赳備方法可以分為固相法、液相法和氣相法,表1為納米Al2O3粉體的製備方法。表1納米Al2O3粉體的製備方法1、固相法採用固相法來製備納米材料指的是一種從固相到固相的變化過程,最終得到的粉體與最初的原料可以是同一種物質也可以是不同物質。
  • 逆天了,手機檢測細菌耐藥性?
    耐藥細菌嚴重威脅著全球公共衛生,造成了越來越多的高死亡率疾病,如肺炎、腹瀉和敗血症等。
  • 匯富研究院主導修訂的《納米氧化鋁》國家標準順利通過審定會
    2020年4月16日,由國標委納米材料分技術委員會主辦、宜昌匯富矽材料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廣州匯富研究院有限公司協辦的《納米氧化鋁》國家標準網絡審定會順利召開。來自全國18家納米材料生產企業、下遊用戶、科研院所和檢驗機構的24名專家參加了本次會議。
  • 抗生素耐藥性新機制研究最新進展(第1期)
    MacLean教授說,「耐藥性基因在細菌群體中的擴散是通過一種簡單的達爾文選擇促進的:在抗生素治療期間,具有耐藥性基因的細菌要比敏感性的細菌擁有更高的繁殖率,因此,抗生素的使用導致耐藥性基因擴散。」「很多最為重要的耐藥性基因是在質粒上發現,其中質粒是小分子的環狀DNA,存在於細菌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