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喪母、青年支邊、中年喪夫的她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2021-01-20 近視哥看社會

命途多舛的張桂梅

她叫張桂梅,今年63歲,是一位人民教師,也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創辦者、校長。雖然她如今生活在麗江市華坪縣,但是她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東北人。

1953年6月的一天,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牡丹江市的一個農民家庭。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她很小的時候,她的母親就去世了。

張桂梅17歲那年,為了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她和姐姐一起離開東北的家鄉,來到雲南中甸縣(今香格裡拉市)支邊,成為林業局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

後來她經過學習考上了麗江市教育學院,就在那裡,她認識了她的「白馬王子」——一個白族小夥子。

1990年,張桂梅和她的愛人喜結連理,走進婚姻的殿堂。

如果沒有後來發生了的事情,這一生她可能都會在喜洲過著相夫教子,教書育人的平靜生活。然而一個偶然的事件打破了她本來平靜的生活,她的愛人因胃癌醫治無效離世。

那個時候的張桂梅,丈夫英年早逝,無兒無女,父母雙亡。悲痛欲絕的張桂梅申請外調,想離開這個讓她黯然神傷的地方。

1996年8月,張桂梅被調到了麗江華坪縣。她沒有進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而是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並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

屋漏偏逢連夜雨。張桂梅調到華坪一年後被查出了子宮肌瘤,已經有五個月胎兒那麼大。可是她已經一貧如洗了。愛人的病已經花光了他們家的所有積蓄,如今她正面臨著病無錢治的困境,甚至連她自己都已經放棄了。

後來,縣裡得知了張桂梅的病情,縣長告訴她:「我們再窮,我們都會救活你。」

於是華坪的領導、同事、鄉親們一起為張桂梅捐的醫療費。華坪縣的人給了張桂梅第二次生命。

我沒為這個小縣做過一點點貢獻,卻添了這麼大的麻煩。他們把我救活了,我活著要為他們幹些什麼。

張桂梅是一個知恩報恩的人。她用她第二次的生命更加努力的回報華坪縣的鄉親們!這一回報就是二十多年……

「異想天開」的張桂梅

2001年,華坪縣成立了兒童之家福利院,由於她「愛生如子」的美名,捐助方指名要求由張桂梅擔任「兒童之家」福利院的院長。

在當「兒童之家」福利院的院長期間,福利院所收留的棄嬰大部分都是女孩,這些被遺棄的女嬰,從生下來,她們就因為是女孩而無法享受所謂的公平。

那個時候重男輕女的思想非常嚴重,女孩子會「被迫輟學」,健康的女嬰會被遺棄,這些事情促使著張桂梅萌生了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要創辦一所免費的女子中學,讓大山裡的貧困女孩,也有上學念書走出大山的機會。」

她覺得:

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變三代人的。如果她有文化,她會把孩子丟掉?我的初衷就是解決低素質母親和低素質孩子的惡性循環。

在偏遠的山區,在重男輕女觀念還非常普遍的地方,張桂梅辦女子高中的想法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異想天開」。

那個時候,華坪縣的教育經費也很緊張,張桂梅決定不等不靠自己想辦法……

「騙子」張桂梅

從2002年起,每逢假期,張桂梅都會外出為這個「異想天開」的夢想四處奔波。

她帶著自己的優秀教師證書、新聞報導的報紙以及自己的身份證到城市街頭去「乞討」:我想辦一所學校,您能不能支持我五塊、十塊,哪怕兩塊都行?

回應她的大部分都是罵她是騙子之類的話。

「騙子!好手好腳你不幹活,還會說普通話,戴個眼鏡你出來騙錢花……」

籌款之路比張桂梅想像中要困難得多得多,然而她並沒有退卻,心中有愛便無所畏懼。這一堅持就是五個春秋。她用了五年寒暑假的時間也才只籌措到一萬元,遠遠不夠開辦一所學校需要的資金。

她的夢想似乎那麼的遙不可及,那麼的異想天開……

一條磨破洞的褲子帶來的轉機

張桂梅是十七大代表。2007年她進京開會之前,縣裡考慮到她的特殊情況,給她批了7000元的費用,用於改善一下她的衣著。然而她拿到錢以後並沒有為自己添置行頭,而是為學校添置了電腦。她去北京開會的著裝還是像素常一樣,甚至她的一條褲子還磨破了洞。

一位細心的記者發現張桂梅穿的褲子居然破了個洞,於是她開始了解張桂梅的故事。就這樣,後來就有了《我有一個夢想》的報導,全國各地很多的人也了解了她的那個「異想天開」的夢想!來自全國的支持讓張桂梅的女子高中夢有了變成現實的可能。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

2008年9月,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成立!對於張桂梅來說,這是夢圓的時候,更是新徵程的開始!

與其說是一條褲子帶來的轉機倒不如說是張桂梅一貫艱苦樸素的作風感動了他人!如果張桂梅在得到縣政府特批的「置裝費」後,不是給學校添置電腦,而是用來給自己置換行頭,可能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轉機了。

艱難開局,茁壯成長

2008年女高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的時候,張桂梅擔任校長,包括她自己在內一共只有17名教職員工。

華坪女子高中第一屆一共就招收到了100名女生。她們中間絕大多數人都是少數民族,因為入學分數沒有門檻,所以學生的基礎普遍都比較差。儘管如此,張桂梅還是給老師們下了「硬指標」:你們給我教出來的學生最少是二本!這是一個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到半年,17名員工跑了9個,張桂梅夢寐以求的女子高中面臨解散,幾乎成了一個笑話。甚至當時縣裡都打算把剩下的學生轉入到其他學校。

但是張桂梅並沒有放棄。在整理剩餘老師檔案的時候張桂梅發現有六個黨員。於是她把黨員們召集在一起準備重溫入黨誓詞。只是因為經費的原因錢買黨旗,他們就在二樓牆面上用筆畫了一面黨旗。在黨旗前她們莊嚴宣誓,只是還沒有宣完,她們就已經淚如雨下了。

從那以後,張桂梅成了學生們眼中的「魔鬼」,從洗漱、吃飯到自習,每件事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

張桂梅說,她知道靠刷題提高成績的方式並非上策,但這是沒辦法的辦法。儘管苦一點、累一點,但(只要)大山裡的學生也可以考到浙大、廈大、川大、武大,那便一切都值了。

人常說應試教育不好,素質教育才是更好的選擇。這一點我們都知道。然而恰恰是題海戰術,應試教育給了偏遠地區平凡學子們走進夢寐以求的大學的希望。

2011年,華坪女高第一屆畢業生參加高考本科上線69人,綜合上線率達100%。從2011年起,華坪女高連續9年高考綜合上線率100%,一本上線率從首屆的4.26%上升到2019年的40.67%,排名全市第一。

十年來,張桂梅已經相繼將1645個女大學生送入高校。這些驕人成績的背後,是張桂梅和其他老師們愛的奉獻和默默無聞的付出。就像張桂梅所說,她們幾乎是用命才取得這些成績的。

如今的張桂梅身患肺氣腫,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十餘種疾病,無法再授課只能轉做學校後勤。

她沒有自己的家,就住在宿舍最靠外的一間,遇到什麼事情,她好第一個去擋。她是校長,也是保安,日日夜夜守護著校園。

因為,她渴望這些大山裡的女孩兒們能夠真正的走出去。

張桂梅是一個有諸多榮譽加身的人

張桂梅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百名優秀母親、全國十佳知識女性、雲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雲南省首屆興滇人才獎、雲嶺先鋒獎章。2007年,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

面對對這麼多的榮譽,張桂梅卻說:榮譽是人民給我的,應當讓它為人民造福。

這樣的人民教師誰不稱讚,誰不喜歡呢?

相關焦點

  • 畫家方召麐:中年喪夫一人養大8子,四十拜師張大千晚年功成名就
    她的父親是一位江蘇的實業家,給她帶來了優渥的生活條件,為她開蒙,延請老師教她英文。在戰爭爆發後,她在逃難的路上,親眼看到父親中流彈身亡。失去了富裕的生活之後,她依舊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自己的人生。 在十三歲的時候,她拜國畫大師錢松喦為師,這是她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她踏上藝術之路的開端。
  • 一生4嫁喪父喪夫喪子,家財散盡命比黃連苦
    一生4嫁喪父喪夫喪子,家財散盡命比黃連苦提到美國名媛,人們可能首先想到是卡戴珊家族,但事實卻並非如此。美國頂級名媛另有其人,她就是被評選為「美國末代名媛」的葛洛莉婭·范德比爾特。葛洛莉婭出生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曾祖父是美國航運兼鐵路大亨Cornelius Vanderbilt。這位美國最後的貴族名媛,一生4嫁喪夫喪子,家財散盡命比黃連苦。
  • 《父母愛情》中,安傑和安欣活出了女人最美的樣子
    很多人都說,在這部劇裡看到了愛情最好的樣子,真實、忠誠、煙火氣,都是它的代名詞。而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安欣和安傑這對姐妹。她們兩個人,一個活成了女人最好的樣子,一個活成了妻子最好的樣子。但她並沒有抱怨,面對磨難,她一如從前,溫柔、細膩、有修養。苦難沒有打到她,即使落魄,安欣依然像從前一樣,對別人說「請、您。」孔笙導演曾說:「安欣是故事裡最美的女性」。
  • 從社畜到打工人,青年亞文化不喪了?
    對於如今的青年「打工人」,趙麗蓉的這份曠達,正成為他們的新精神。「早安,打工人」、「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我們要悄悄打工,然後驚豔所有人」、「打工讓你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打工不僅能致富,還能交友娶媳婦」、「不拼爹不拼媽,我們打工人只拼命」。
  • 婆婆40歲喪夫守寡20年,做保姆送2個兒子上大學,活成自己的貴人
    01中年喪夫公公去世那一年,婆婆剛剛40出頭,她面容姣好身段窈窕,雖然跟公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婚後一進門三年生了兩個兒子,夫妻之間非常恩愛。平時公公在外賺錢養家,她就在家相夫教子,雖然不是大富大貴,日子也過得美滿幸福。
  • 人生三大不幸,孔子都經歷了?無論你多麼不幸,總有人比你更不幸
    「 幼年喪母,中年喪偶,老年喪子」是我國人所謂的人生三大不幸,孔子都經歷了。《史記》記載:「 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孔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去世。「 孔子三歲而叔梁紇卒,葬於防。」因此孔子跟母親相依為命,未能得到父親家族的士大夫身份和地位。他自承:「 吾少也賤。」當季氏宴請士族的時候,孔子不請自去,被季氏家臣陽虎攔住了。陽虎羞辱他:「 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
  • 願你心中有火,眼中有光,活成最美的樣子
    星星之火,光芒微弱,然而再微小的星星也是星星,也是能夠迸發出前進動力和照亮他人的星星,再微小的星星,也是能夠引領他人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星星。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沒有人能隨隨便便從黑暗抵達光明。
  • 重拾大提琴的歐陽娜娜,活出了18歲少女最美的樣子
    據說所有女孩的理想十八歲人生,就是活成歐陽娜娜的樣子。
  • 早安心語:微笑,是人生最美的樣子
    1、人生,山一程,水一程,來來去去就是人生,是什麼樣的風景,全看自己的心情。學會在歲月長河中,截取美好的光景,以伴自己一路微笑前行。2、若晴天和日,就靜賞閒雲。若雨落敲窗,就且聽風聲。若流年有愛,就心隨花開。若時光逝卻,就珍存過往。
  • 伊朗末代王后法拉赫:嘗盡人生三大不幸事,變賣珠寶為生,好可憐
    01法拉赫出生於1938年的一個伊朗貴族家庭,是家裡的獨生女,父母特別寵愛她,也非常注重她的教育,她很小就開始學習法語,接受的是東西方的雙重教育。9歲那年她父親因病去世,她母親先是把她送到一家義大利學校讀書,後來,在1957年又送她去法國留學,學習建築學。法拉赫是伊朗史上第二位學習建築的女性。也就是在那裡,她結識了來法國訪問的伊朗國王巴列維。
  • 《她她她的少女時代》折射出的普遍現象:中年危機
    《她她她的少女時代》裡女主方迎風遭遇中年危機,失婚失業,女兒上大學也想搬出去住。片中她與丈夫離婚後,退出了丈夫家的家族餐廳經營事業,失業的她著手製作簡歷,尋找新的工作機會,某家餐廳正好招聘店長,方迎風前去應聘。
  • 稻盛和夫:母親即神明,指引我從「鼻涕蟲」蛻變成「經營之聖」
    一生諦造了三家世界500強企業,稻盛和夫活成了一個傳奇,被稱為日本「經營之聖」。連馬雲都非常崇拜他,稱他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稻盛和夫是怎麼煉成的?他在自傳《母親的教誨改變了我的一生》一書中,告訴了我們答案。
  • 植物系青年的人生自由度
    植物系青年作為一種積極、堅韌的代表,大概就是風越大,雨越狂,越是逆向生長。這種頑強的意志力,最終是以對生活的意義的追問為支撐的。我曾經苦思冥想生活的意義不得解,終為此而抑鬱,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了存在主義的解釋,方才稍稍緩解了我的焦慮與抑鬱,加繆說人類的所有存在的價值就在西西弗每一次選擇推石上山的時刻,人生本荒謬,只有在荒謬的縫隙,蹦出的選擇繼續這荒謬的時刻才能一展人類生活的意義,存在的價值。
  • 紅樓夢《葬花辭》:讀懂葬花辭,就讀懂了人生
    她的眼睛裡總是含情脈脈,因為她飽含對生活的熱情和嚮往,她的眼睛裡總是充滿淚水,因為寄人籬下,身不由己,情深似海難寄付;終其一生,她對寶玉的感情,純粹而執著,卻被現實打敗。黛玉的眼睛,折射出人生的美好,深藏著孤傲的自我,通過她的一雙眼睛看到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沉浮跌宕,而她個人的感情也在不斷變化中以悲劇收場。
  • 稻盛和夫:所謂人生智慧,也只不過是對於靈魂的升華
    我認為這也是人類為什麼活在世上的最終答案。 努力勤奮地工作、心懷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誠懇地反省並約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磨鍊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才正是人生的意義。除此之外我以為沒有別的活法。
  • 陳數直播,800萬粉絲微博爆紅:把40歲活成新的20歲,是對中年最好的...
    網友一陣驚呼:認真試色的樣子真的太有魅力了吧!不但演技在線,給大家種草口紅也非常在行,這麼有魅力的數姐你愛了嗎?網友@回首而已說:陳數的口紅直播也太專業了吧,帶貨屆冉冉升起的新星啊。網友@還愛夏天說:要不是演技太出色拿了影后,數姐恐怕已經是口紅一姐了。都說人到中年,人生半坡。四十歲是人生的一道坎。
  • 忘記年齡,活出快樂!
    偶然看到一個視頻,一個79歲的老奶奶,打扮得很精緻,她準備開通抖音直播,和年輕的姑娘們一起享受快樂,她說:一個人70歲以前是人生,能夠活出自己,難道70歲以後就不是人生了嗎?人生無極限,快樂無國界,年齡從來不是阻礙。心若年輕,則歲月不老;你若不老,則快樂到老!隨著年齡增長,心理越發變得成熟,做事更加穩重。正是經歷過繁華落盡,才能處事不驚。
  • 境界|佛系青年、油膩中年、從詩詞中感悟人生三境界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鬥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洛中何鬱郁,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這是《古詩十九首》中的《青青陵上柏》,從內容來看,描寫的是個人的不平之感和不滿現實的心情。
  • 北大李雪琴爆紅後首度發聲:喪一點沒什麼不好,天天打雞血才可怕!
    今年夏天的《脫口秀大會》,讓李雪琴成為2020年的一個「爆款」,很多人說,喜歡李雪琴是因為她身上那股喪勁和「愛咋咋地」的態度,一個北大高材生,松松垮垮地站在臺上,肌無力地扶著麥,參賽期間一直被:「我不行,我要淘汰了,我寫不出來」籠罩著,跟主流媒體報導的學霸形象,和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的樣子,大異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