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途多舛的張桂梅
她叫張桂梅,今年63歲,是一位人民教師,也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創辦者、校長。雖然她如今生活在麗江市華坪縣,但是她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東北人。
1953年6月的一天,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牡丹江市的一個農民家庭。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她很小的時候,她的母親就去世了。
張桂梅17歲那年,為了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她和姐姐一起離開東北的家鄉,來到雲南中甸縣(今香格裡拉市)支邊,成為林業局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
後來她經過學習考上了麗江市教育學院,就在那裡,她認識了她的「白馬王子」——一個白族小夥子。
1990年,張桂梅和她的愛人喜結連理,走進婚姻的殿堂。
如果沒有後來發生了的事情,這一生她可能都會在喜洲過著相夫教子,教書育人的平靜生活。然而一個偶然的事件打破了她本來平靜的生活,她的愛人因胃癌醫治無效離世。
那個時候的張桂梅,丈夫英年早逝,無兒無女,父母雙亡。悲痛欲絕的張桂梅申請外調,想離開這個讓她黯然神傷的地方。
1996年8月,張桂梅被調到了麗江華坪縣。她沒有進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而是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並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
屋漏偏逢連夜雨。張桂梅調到華坪一年後被查出了子宮肌瘤,已經有五個月胎兒那麼大。可是她已經一貧如洗了。愛人的病已經花光了他們家的所有積蓄,如今她正面臨著病無錢治的困境,甚至連她自己都已經放棄了。
後來,縣裡得知了張桂梅的病情,縣長告訴她:「我們再窮,我們都會救活你。」
於是華坪的領導、同事、鄉親們一起為張桂梅捐的醫療費。華坪縣的人給了張桂梅第二次生命。
我沒為這個小縣做過一點點貢獻,卻添了這麼大的麻煩。他們把我救活了,我活著要為他們幹些什麼。
張桂梅是一個知恩報恩的人。她用她第二次的生命更加努力的回報華坪縣的鄉親們!這一回報就是二十多年……
「異想天開」的張桂梅
2001年,華坪縣成立了兒童之家福利院,由於她「愛生如子」的美名,捐助方指名要求由張桂梅擔任「兒童之家」福利院的院長。
在當「兒童之家」福利院的院長期間,福利院所收留的棄嬰大部分都是女孩,這些被遺棄的女嬰,從生下來,她們就因為是女孩而無法享受所謂的公平。
那個時候重男輕女的思想非常嚴重,女孩子會「被迫輟學」,健康的女嬰會被遺棄,這些事情促使著張桂梅萌生了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要創辦一所免費的女子中學,讓大山裡的貧困女孩,也有上學念書走出大山的機會。」
她覺得:
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變三代人的。如果她有文化,她會把孩子丟掉?我的初衷就是解決低素質母親和低素質孩子的惡性循環。
在偏遠的山區,在重男輕女觀念還非常普遍的地方,張桂梅辦女子高中的想法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異想天開」。
那個時候,華坪縣的教育經費也很緊張,張桂梅決定不等不靠自己想辦法……
「騙子」張桂梅
從2002年起,每逢假期,張桂梅都會外出為這個「異想天開」的夢想四處奔波。
她帶著自己的優秀教師證書、新聞報導的報紙以及自己的身份證到城市街頭去「乞討」:我想辦一所學校,您能不能支持我五塊、十塊,哪怕兩塊都行?
回應她的大部分都是罵她是騙子之類的話。
「騙子!好手好腳你不幹活,還會說普通話,戴個眼鏡你出來騙錢花……」
籌款之路比張桂梅想像中要困難得多得多,然而她並沒有退卻,心中有愛便無所畏懼。這一堅持就是五個春秋。她用了五年寒暑假的時間也才只籌措到一萬元,遠遠不夠開辦一所學校需要的資金。
她的夢想似乎那麼的遙不可及,那麼的異想天開……
一條磨破洞的褲子帶來的轉機
張桂梅是十七大代表。2007年她進京開會之前,縣裡考慮到她的特殊情況,給她批了7000元的費用,用於改善一下她的衣著。然而她拿到錢以後並沒有為自己添置行頭,而是為學校添置了電腦。她去北京開會的著裝還是像素常一樣,甚至她的一條褲子還磨破了洞。
一位細心的記者發現張桂梅穿的褲子居然破了個洞,於是她開始了解張桂梅的故事。就這樣,後來就有了《我有一個夢想》的報導,全國各地很多的人也了解了她的那個「異想天開」的夢想!來自全國的支持讓張桂梅的女子高中夢有了變成現實的可能。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
2008年9月,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成立!對於張桂梅來說,這是夢圓的時候,更是新徵程的開始!
與其說是一條褲子帶來的轉機倒不如說是張桂梅一貫艱苦樸素的作風感動了他人!如果張桂梅在得到縣政府特批的「置裝費」後,不是給學校添置電腦,而是用來給自己置換行頭,可能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轉機了。
艱難開局,茁壯成長
2008年女高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的時候,張桂梅擔任校長,包括她自己在內一共只有17名教職員工。
華坪女子高中第一屆一共就招收到了100名女生。她們中間絕大多數人都是少數民族,因為入學分數沒有門檻,所以學生的基礎普遍都比較差。儘管如此,張桂梅還是給老師們下了「硬指標」:你們給我教出來的學生最少是二本!這是一個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到半年,17名員工跑了9個,張桂梅夢寐以求的女子高中面臨解散,幾乎成了一個笑話。甚至當時縣裡都打算把剩下的學生轉入到其他學校。
但是張桂梅並沒有放棄。在整理剩餘老師檔案的時候張桂梅發現有六個黨員。於是她把黨員們召集在一起準備重溫入黨誓詞。只是因為經費的原因錢買黨旗,他們就在二樓牆面上用筆畫了一面黨旗。在黨旗前她們莊嚴宣誓,只是還沒有宣完,她們就已經淚如雨下了。
從那以後,張桂梅成了學生們眼中的「魔鬼」,從洗漱、吃飯到自習,每件事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
張桂梅說,她知道靠刷題提高成績的方式並非上策,但這是沒辦法的辦法。儘管苦一點、累一點,但(只要)大山裡的學生也可以考到浙大、廈大、川大、武大,那便一切都值了。
人常說應試教育不好,素質教育才是更好的選擇。這一點我們都知道。然而恰恰是題海戰術,應試教育給了偏遠地區平凡學子們走進夢寐以求的大學的希望。
2011年,華坪女高第一屆畢業生參加高考本科上線69人,綜合上線率達100%。從2011年起,華坪女高連續9年高考綜合上線率100%,一本上線率從首屆的4.26%上升到2019年的40.67%,排名全市第一。
十年來,張桂梅已經相繼將1645個女大學生送入高校。這些驕人成績的背後,是張桂梅和其他老師們愛的奉獻和默默無聞的付出。就像張桂梅所說,她們幾乎是用命才取得這些成績的。
如今的張桂梅身患肺氣腫,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十餘種疾病,無法再授課只能轉做學校後勤。
她沒有自己的家,就住在宿舍最靠外的一間,遇到什麼事情,她好第一個去擋。她是校長,也是保安,日日夜夜守護著校園。
因為,她渴望這些大山裡的女孩兒們能夠真正的走出去。
張桂梅是一個有諸多榮譽加身的人
張桂梅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百名優秀母親、全國十佳知識女性、雲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雲南省首屆興滇人才獎、雲嶺先鋒獎章。2007年,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
面對對這麼多的榮譽,張桂梅卻說:榮譽是人民給我的,應當讓它為人民造福。
這樣的人民教師誰不稱讚,誰不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