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安全利用核能保護生態環境

2020-12-04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周月光 通訊員 李媛

  作為全省核應急成員單位,儋州市高度重視核應急工作,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紮實推進核應急平臺建設,成功參加省核應急演練,宣傳普及核科學知識,為海南安全利用核能、保護生態環境打下良好基礎。

  昌江核電項目2010年4月開工建設,1號機組2015年建成並裝料。按照國家規定,海南成立省核應急指揮中心,儋州成為全省核應急成員。

  儋州嚴格按照「常備不懈、積極兼容、統一指揮、大力協同、保護公眾、保護環境」的工作方針,把核應急指揮平臺建設作為核應急工作重點,推進核應急基礎設施建設。為能夠及時有效處理突發核應急事故,指導和規範核應急工作,儋州編制《海南昌江核心電廠場外應急預案(儋州)》,組建安全保衛與消防、公眾信息、交通運輸保障、物質能源保障、隱蔽與撤離安置、醫療衛生救援、通信網絡保障等7個核應急行動組,並成功配合省應急辦舉辦的「海核—2015」核應急聯合演習。

  為消除群眾對核電的恐慌,儋州市核應急辦、市教育局、市科協聯合舉辦儋州市首屆青少年核電科普知識演講比賽,通過新聞媒體、懸掛橫幅、印發手冊、牆體廣告等多種形式進行核電宣傳,特別是對處於應急計劃區外區(5-10km)的海頭鎮所管轄的行政村及自然村進行針對性宣傳,為推動核應急工作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

  (本報那大6月4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尊重自然規律呵護海南溼地
    (2月3日《海南日報》)  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溼地具有多種獨特功能,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降解汙染、調節氣候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變廢為寶增效益 循環利用護生態
    廢棄地膜從傳送帶這一頭進入,在另一頭就已被加工成可做工業原料的塑料顆粒,一進一出之間,便將農田廢棄物「變」成了可以加以利用的資源。  這條簡單卻行之有效的「變廢為寶」生產線,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工業區,屬於海南天明農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鸚哥嶺團隊榮獲生態英雄獎
    據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 由光明日報社主辦的「森林中國·首屆中國生態英雄」評選結果28日在京正式揭曉。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雨林「上新」
    它們用「腳」給國家公園「投票」  在熱帶雨林,新生命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像桃花水母這類對生長環境極為挑剔的生物,往往被人們稱作是最公正的「環境評價師」——生態好不好,它們知道答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啟動體制試點建設,成效如何?雨林中不斷出現的新物種,就用「腳」投出了自己的「一票」。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優化營商環境倒計時
    「海南自貿區(港)需要一個獨立中立、公平高效、靈活便捷、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高端仲裁法律爭議解決服務平臺,以滿足區域國際化的法律服務需求,切實保障和維護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海南仲裁委員會主任施文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說。以此為標誌,海南在致力於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方面又邁出重要一步。
  • 世界環境日|核力助航,奏響海南自貿港建設核能華章
    良好生態環境是建設海南自貿港的基礎保障和特色優勢,作為海南一號能源工程,一直以來,海南核電的發展與海南的發展同頻共振。核聚動能它提供安全穩定的電力。2016年8月12日,海南昌江核電2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海南昌江核電站一期工程兩臺核電機組全面建成投產發電。
  • 海南日報數字報
    食蟹猴又名長尾猴或爪哇猴,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靈長目、類人猿亞目、猴科、獼猴屬,食蟹猴種,因為它的遺傳物質與人具有高達98.5%的同源性,其組織結構、生理和代謝功能等方面與人類相似,因而在人類生命科學以及其他相關科學研究中佔有其他實驗動物無法替代的重要位置,被譽為活的最精密的實驗儀器。  但是,並不是說只要能養出來,就可以做實驗。
  • 海南日報數字報-綠海龜:我們出生在西沙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操 圖\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美麗的西沙群島,在繁星點點的夜空下,秀美的島礁除了海潮拍岸的聲音外,萬籟俱寂。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這些瞼虎特「海南」
    文\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據科學家推測,地球上約有870萬種物種,但很多同屬類物種之間差別極其細微,對科研者而言,發現新物種是可遇不可求的幸運。譬如說,瞼虎。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之南的薩瓦那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非洲大草原,如今已成為國人最為喜愛的旅遊目的地之一。這種被稱為「稀樹草原」的壯美景色,吸引著全球一波又一波的旅遊愛好者。  鮮為人知的是,其實在中國也有類似的稀樹草原,就在海南島的西部。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樹林畔 蝶舞翩翩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通訊員 馮華 盧剛  作為大自然最美麗的生物之一,身姿嬌俏、靚麗的蝴蝶,因其無與倫比的美學觀賞價值,被喻為「會飛的鮮花」。  春天是蝴蝶最活躍的季節,也是觀賞蝴蝶最好的季節。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的「旺根技術」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在海南生活多年、今年56歲的福建人陳新,自年輕時就偏愛琢磨如何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苦心研究30多年努力破譯植物的生長密碼,研發了植物的「旺根技術」(也稱「三旺技術」,即旺根、旺杆、旺果),讓苗木生長加速度
  • 海南日報數字報-以國有林場改革為契機加強森林生態系統建設保護
    省委副書記、省國有林場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李軍強調,要以國有林場改革為契機,切實加強海南森林生態系統建設保護工作。副省長、領導小組副組長何西慶主持會議。  據悉,我省有37個國有林場,管理林地佔全省的20.7%,公益林佔全省的45.1%,天然林佔全省的53%,且集中分布在大江大河源頭、主要水庫周圍、沿海風沙前線等重點生態脆弱區和敏感地區。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天空之鏡」引候鳥舞翩躚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鶯歌海萬畝鹽田,造就了「天空之鏡」的美景。
  • 海南日報數字報-鸚哥嶺經驗播灑四方
    今天上午,重慶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蘭雪蓮在電話裡告訴記者,重慶市近期舉辦的自然保護區管理與生態環境教育發展國際研討會,專門邀請了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社區宣教科科長王雲鵬,向國內外專家介紹經驗並參與制定縉雲山的《自然教育項目計劃書》,「鸚哥嶺是這次國內唯一受邀的省級自然保護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知多少?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植物資源尤其令人嘆為觀止。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島昆蟲:神奇而充滿未知的世界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春發夏生,秋收冬藏,大自然的規律何其美妙。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將編制方案整治東水港海岸線蝕退
    本報金江9月19日電 (記者陳卓斌)9月18日海南日報刊發報導《「誰來呵護我們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