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成功開機

2020-07-2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蘭州7月25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7月24日22時22分25秒,「天問一號」環繞器上的重要載荷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成功開機。它是13個火星任務主載荷裡首個開機工作的產品,也是整個火星任務中唯一長時間運行的科學載荷。

該產品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10所和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

測量的近火星空間的帶電粒子分布情況,可以與磁強計、離子和中性粒子分析儀等環繞器有效載荷,聯合分析火星大氣逃逸的原因。

此外,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測量的從地球至火星的帶電粒子分布情況,可以提供抗輻射設計所需的參考數據,從而保護太空飛行器、以及未來探索火星的太空人的安全。

510所於2016年4月承擔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研製任務,經過多輪技術交流與溝通,最終選定了與近物所聯合組成研製團隊。

該項目的技術負責人王鷁說,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受限於工程指標的苛刻約束,必須採用單個探測器系統對質子、電子、α粒子和重離子進行複合探測,並進行粒子能量測量和種類鑑別,該方案是國內首次採用的集成探測方案,技術難度和實踐風險非常大。

近物所孫志宇團隊、蘇弘團隊和510所胡向宇團隊等研製人員從問題分析、方案設計到試驗驗證奮戰了3個多月,先後解決了物理探測方案設計和大動態範圍、高靈敏度的讀出電子學電路設計、探測器架構設計、高精度低噪電源、電子學刻度等多項技術難點,滿足了火星探測任務對產品技術指標的要求。

在產品實現過程中,研製人員又面臨了新的難題:探測器需要保證帶電粒子有效進入探測器,同時又要阻擋空間環境中的光線「混入」,必須在入射口安裝一片厚度僅為2μm的金屬擋光片。

「薄如蟬翼讓眾人驚嘆,而面對比蟬翼還要薄100倍的金屬箔片,讓『輕輕拿起』這樣簡單的操作都變得無法實現,更別說要開展力學等一系列實驗了。」王鷁說,在完全沒有經驗借鑑的基礎上,510所工藝人員嚴把材料選擇、工藝驗證等各環節要求,圍繞金屬箔片的「夾持」「裁剪」「定模」「固定」等各環節開展了一輪又一輪研究工作,終於實現了微米級金屬箔片無損安裝。

隨著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正式開機,它將開啟漫長的工作模式,完成它肩負的探測星際空間和火星空間環境等一系列重大任務。(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成功開機
    「天問一號」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成功開機 2020-07-25 12:02:20 」環繞器上的重要載荷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成功開機。
  • 中國科大研製的火星磁強計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圖1)。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開啟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我校作為我國深空探測中首個承擔單機級科學載荷任務的高校,獨立研製的火星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 助力探測火星大氣 中科院研製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2日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奔赴火星行程。記者當天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天問一號」環繞器上搭載有該中心研製的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將對火星空間環境中的離子和中性粒子參數進行就位探測,研究火星大氣逃逸機制、太陽風與火星的相互作用。
  • 助力探測火星大氣 中科院研製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
    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正樣產品。(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2日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奔赴火星行程。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點點滴滴
    根據目前的消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7月23日於海南文昌發射。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旦成功,中國將是人類歷史是第二個成功將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國家。1976年美國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是人類第一次將探測器登陸火星表面。當然了,蘇聯也在1971年聲稱成功把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不過除了蘇聯以外,別的國家一般公認此次著陸是失敗的。
  • 正式踏上火星的旅程!我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我國正式向火星探索發起了衝擊!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承載著火星夢飛向天際!
  •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科學國家隊功不可沒
    中科院供圖7月23日12時41分,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探測器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按計劃,「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將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始為期近7個月的奔火之旅。在「天問一號」任務中,中國科學院繼續牽頭論證提出了任務科學目標與有效載荷配置方案,繼續承擔了地面應用系統、有效載荷分系統、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測軌分系統和多項工程關鍵重要產品的研製任務,後續還將與國家航天局聯合組織開展科學數據應用研究。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向火星探險邁出第一步
    了解更多熱門資訊、玩機技巧、數碼評測、科普深扒,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我國國家航天局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利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本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以天問一號為契機,這些行業或將走向火星
    7月23日,長五遙四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前往火星的軌道,預計在7個月後抵達火星,開啟了我國第一次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進入環火星軌道的過程中,將由歐洲空間局的火星快車提供中繼通信,在著陸器與軌道器分離並成功降落火星之後,軌道器將承擔中繼通信的角色,幫助火星表面的巡視器與地球建立聯繫,並且承擔對火星表面的觀測任務。
  • 火星,央企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將實現對火星「繞」「著」「巡」三合一「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著陸巡視器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縱觀所有任務,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率僅為18%。「天問一號」任務以環繞器環繞火星、火星車著陸火星表面並開展科學探測為圓滿成功標誌。任務成功後,我國將是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是國際歷次火星探測任務中攜帶科學載荷能力最高的國家,成為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火星機器人是如何工作的?
    2020年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將承載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等重要使命,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長這樣在成功著陸之後,「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將進行「拍照留念」、探測物質和元素、探測環境和偵測火星淺層地質結構
  • 中科大火星磁強計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7月23日12時41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獨立研製的火星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隨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將在國際上首次一步實現「繞、落、巡」三大任務目標,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
  • 中國科大研製火星磁強計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中新社合肥7月23日電 (記者 吳蘭)23日12時41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獨立研製的火星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隨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
  • 天問一號-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
    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但是在2011年11月成功發射後不久,因為未能成功變軌,最終探測器在2012年1月墜毀在太平洋。天問一號天問一號主要性能和任務&34;探測器由三大部分組成二是研究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探測火星土壤種類、風化沉積特徵和全球分布,搜尋水冰信息。三是研究火星表面物質組成,識別巖石類型,探查火星表面次生礦物,並對礦物成分進行分析。四是研究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探測火星空間環境及表面氣溫、氣壓、風場,開展大氣季節性變化規律研究。
  • 走,一起去火星!「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厲害了我的國
    就在今天12時41分,我國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按照計劃,天問一號探測器將由運載火箭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經歷火星捕獲、火星停泊後,著陸巡視器將與環繞器分離,進入火星大氣。
  • 「天問一號」上13臺科學載荷詳解
    7月23日,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使中國躋身於國際深空探測第一梯隊。「天問一號」主要由一個火星環繞器和一個火星著陸巡視器構成,共配置13臺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我國深空探測中首個承擔單機級科學載荷任務的高校,獨立研製的火星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火星,中國來了
    但駕長徵御天問,夢啟九州探穹宇!名為「天問」的中國火星探測之旅開啟了!航天專家表示,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未有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此次任務的科學目標是實現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等方面的科學探測。預計將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按照計劃,天問一號探測器將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都配備了哪些科學儀器
    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著陸巡視器兩部分組成,總質量約5噸。它用於分析研究火星整體化學成分與化學演化歷史、火星礦物組成與分布以及析火星資源及其分布區。
  • 天問一號VS毅力號,詳解中美兩國火星任務使用技術!
    我會從科技方面來分析下,中美兩國的火星探測任務裡面會用到哪些技術。火星任務首先從它們各自的任務來說吧。咱們的"天問一號"主要任務是地質勘測。所以此次「天問一號」的著陸點是火星赤道以北的一處名叫烏託邦衝擊盆地內的平原。相比於廣泛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毅力號使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核電池驅動,用來維持儀器的運轉和在火星寒冷期間冬天保溫。它可為火星車提供長達14個地球年的能量。
  • 天問一號升空即上星際「高速路」,首次修正已完成,磁強計已開機
    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如今正在趕赴火星的過程中,發射於7月23日的它如今已經飛行了近10天時間,據國內多家媒體轉載國家航天局的消息稱,在8月2日7時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牛發動機開機工作20秒,順利進行了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