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帛書古雅又神秘,以此風格寫段《論語》題個壁!

2020-11-29 牧雲軒書法

文/牧雲軒王百會

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一共出土了28種,從書法風格上,我最喜歡《春秋事語》、《老子》甲本和《戰國縱橫家書》這三種古隸書。前兩種風格相近,都處於秦漢相交時期,筆墨精到,高古文雅;後一種縱橫豪放,古樸天真。

這種篆隸轉換中的古隸,最具迷人魅力。而其他一些帛書如《老子》乙本等,過於平整規矩,近於東漢隸書的風範,反而少了早期的天真爛漫。

我有幸在博物館近距離見過這兩三種帛書的真跡。綠豆粒大小的字寫在絹帛上,無一字不精到,漆墨如新,仿佛古人剛剛寫完一樣,只是絹帛殘破,才讓人明白這是兩千年前的文物。

古人的才華,有時真的讓人拍案叫絕。不服是不行的。

在古人真跡面前,我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一下子能見到這麼多西漢人的墨跡,實在是今人之幸事。

這是任何碑刻和拓本都無法相提並論的。

獨具特色的馬王堆帛書,既不同於簡書,也不同於石刻,絹帛最近於紙,最真實地反映了古人的真實書寫狀態,這才是古隸的真實面目。

平時,我經常會臨一臨這幾種馬王堆帛書,一種高貴而神秘的感覺會一直在筆下揮之不去。

我相信古人的筆墨是有魔力的。

今年夏天,朋友的會所需要一件書法補壁,去現場一看,就被這一排木板吸引住了。原來僅是一種裝飾而已,並沒有其他用途。我乾脆突發奇想,直接在木板上題壁如何?主人大度,任我舞弄。

於是,我擼開袖子,用馬王堆帛書筆意,抄一段《論語》,在牆上製造了一排「山寨版」木牘書法。

神秘的古隸文字,加上經典《論語》,還是比較有裝飾性的。

我過癮了,主人也很滿意,這個題壁算順利交差。

在木板上寫字,不同於宣紙。站著「題壁」書寫,也與桌案上書寫差別很大。

很高興有這樣一次玩耍體驗的機會。

其實書法,就是用來開心的。

我自己開心,別人看了也開心。夫復何求?

相關焦點

  • 專家釋讀馬王堆帛書:「老子」思想疑遭篡改
    ■哲學  帛書《老子》與今本《老子》有差異  馬王堆帛書對國人了解中國古代思想有何價值呢?擔任該書主編的著名古文字學家、復旦大學教授裘錫圭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  如今,我們看到的今本 《老子》第七十五章是這樣寫的:「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 《<老子>新說——馬王堆帛書老子賞讀》
    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先後出土了四個新的《老子》古本,分別為: 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抄寫在絲帛上,墨跡,古隸書寫,共存3900字,抄寫年代應在公元前高帝立漢之前;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
  • 馬王堆漢墓帛書:大部分為失傳一兩千年古籍
    其實,馬王堆還有另一樣重要的東西——載有先人智慧的帛書。  今年是馬王堆漢墓完成考古發掘40周年。10月,7卷本繁體豎版《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由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和中華書局三方合作推出,這是我國首部完整的馬王堆帛書的釋文和注釋本,被譽為40年來帛書研究整理的「集大成者」。
  • 《易經》《易傳》《繫辭》之間是什麼關係,結合帛書來了解
    1973年底,從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帛書中,有二萬多字關於《周易》的內容,其中有經文也有傳文,被稱之為帛書《周易》,也有稱之為帛書《易經》的。但從嚴格意義上講,帛書的經文才被稱作帛書《易經》,帛書的《二三子》、《繫辭》、《衷》、《要》、《繆和》、《昭力》這六篇傳文,則被稱之為帛書《易傳》。
  • 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導引術:《卻穀食氣篇》
    馬王堆帛書中的《卻穀食氣》、《陰陽十一脈灸法》和《導引圖(馬王堆導引術)》書畫在一絹帛上。前兩篇聯在一起,與《導引圖》隔有一小段空白。帛高50釐米,通長140釐米。「卻穀食氣」,後來還見於《抱樸子》、《赤松子》、《黃庭經》和《聖濟總錄》等古籍。名稱不一,有的叫「斷穀食氣})、「咽氣斷谷」。
  • 馬王堆發掘:《房中術》被日本人發表(組圖)
    如今去省博參觀馬王堆文物的人多如潮湧,街談巷議,眾說紛紜,添油加醋編出許多離奇的故事  眾人皆知之事多說無益但周世榮講的故事你可能真不知道  1969年冬,在全國幹部下放的洪流中,周世榮全家大小四口下放到湖南最窮困的山區江永縣松柏公社(今已改為瑤族鄉)。1972年4月初,公社書記蔣寶華突然找到周世榮,神秘地對他說:「好消息,省裡來電,有要事催你趕快回長沙。」
  • 通行版《道德經》與帛書老子及竹簡老子哪個更貼近與原著?
    《道德經》現通用版本是河上公王弼版本,然而馬王堆帛書老子有重大不同,主要表現在情和靜。王弼版本說 「守靜」, 「歸根曰靜」, 「靜曰復命」 「無欲」, 「惟恍惟惚」。 牝常以靜勝牡」。 我無欲,而民自樸」 ,夫唯不爭,故無尤。 「五色令人目盲」。
  • 神秘的「東方龐培」,漢代馬王堆女屍不腐之謎
    02「東方龐培」馬王堆 那既然是「軑候」妻子的陵墓,為何會叫「馬王堆」呢?難道不應該叫做「軑王堆」或者因為吳芮的關係叫做「吳王堆」嗎? 關於這點,還有一段謠傳。因為當地人沒有搞清楚歷史,曾一度以為這裡是我國歷史上五代十國的楚王馬殷的墓穴,因此而稱作馬王堆。
  • 帛書《老子》被破譯:還原一個科學有為的老子
    《帛書<老子>破譯報告·上部·道論》首講嘉賓、《帛書<老子>破譯報告·上部·道論》一書作者肖鋼做出上述表示。  《道德經》對《老子》更改了幾百處  肖鋼介紹說,1973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了50多部失傳了兩千多年的帛書,其中在兩張不同形制、不同年代的帛上,用不同的字體抄有《道》和《德》這兩篇文章,學者們根據這兩部帛書成書的先後,將它們分別稱為帛書《老子》甲本和帛書《老子》乙本,統稱為帛書《老子》。
  • 普查發現馬王堆文物、《蘭亭序》拓本 北京珍貴文物全國最多
    一位遊客在欣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漢代服飾。(資料圖)我國第一位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獲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發現了從青蒿中提取出的青蒿素,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了用青蒿治病的藥方。那麼馬王堆漢墓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藥材會是什麼樣的呢?這次普查中就發現有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藥材、昆蟲分別收藏於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和國家動物館。
  • 還原真實《道德經》,從帛書《老子》開始(四)
    引言: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合稱帛本《老子》),距今2000多年的歷史;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又出土了一個更早的竹簡本《老子》,通過比對,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本《老子》,也就是後人常說的《道德經》或者《老子五千言》,是至今世人篡改最少的版本。
  • 民間盜墓第一人,技術太牛國家讓他從良,專家:挖馬王堆需要他
    民間盜墓第一人,技術太牛國家讓他從良,專家:挖馬王堆需要他文/三省論古今盜墓賊在中國古代又叫土夫子,甚至被當時的人當作一種職業,自古到現在都一直存在。他們這些盜墓賊主要是靠偷挖墳墓,倒賣其中的文物為生。陪葬品是中國古代人的習俗。
  • 馬王堆漢墓發掘現場:圖5眼睜睜地看著藕片消失,圖9醫生解剖女屍
    【遠眺馬王堆漢墓】馬王堆漢墓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東郊四千米處的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的家族墓地。1972年,解放軍366醫院所部在馬王堆修建防空洞時,意外發現這處家族墓地。當時洞眼中噴出一股氣體,有人嘗試用火柴去點,結果一點即燃,冒出藍色火苗。
  • 45帛書《老子》第一章 老子不玩「捉迷藏」
    1973年長沙馬王堆帛書《老子》的出現,給了我們重新完整認識老子思想的機會。就像一千個人心中 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解讀者的理解和感受也是不同的,誰也不能找老聃先生核對個究竟。歷史上的專家們無不引經據典,振振有詞,但是他們之間的爭議 貌似也不少。我們不能像奧運會那樣,設置一個解《老》世界冠軍,然後大家都遵從他的理解。
  • 《論語》經典入申論 2016年「國考」筆試題獲贊
    《論語》經典入申論 2016年「國考」筆試題獲贊 2015-11-30 10:56:55來源:新聞晨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宋宇晟   晨報記者 謝克偉  2016年「國考」筆試昨天進行,上午行測考試結束後,部分文科考生反映,今年部分行測題過於刁鑽
  • 「大器晚成」 原為「大器免成」 出自馬王堆甲本
    長沙馬王堆漢帛書《老子》說文□林一杕9月7日《羊城晚報》B4版,錢國宏發表《「大器晚成」的「大器」是什麼》 一文。其實,「大器晚成」原為「大器免成」。到2006年《老子繹讀》,吸收了近年《老子》研究的一些新成果,有了新的注釋:馬王堆甲本,作大器「免成」。與「希聲」、「無形」為並列,名詞之前都是否定詞。「大器免成」,是說大器不需要加工。於義為順。但通行各本均作「晚成」,千百年來已被作成語,故譯文從通行本。楚簡乙本作「曼成」,於音,通「免」,韻通「晚」,可並存。《老子》原本疑為「免成」。
  • 「庚子」二字,咋寫才好看?
    「庚子」二字,咋寫才好看? 戊戌將成既往 庚子即將起航 寫書法,有些朋友明明正文寫得挺好 但有時就是讓落款給減分了 比如馬上到來的鼠年需要落款"庚子"二字 平時沒有練過,下筆真是點難
  • 被故意篡改的道德經與馬王堆出土帛書老子對比
    流通本的道德經,下面是按照馬王堆出土改過而不完整的。以下此文未完全按照古本老子,只有後面一文才是,不過也要謹慎閱讀,認真分辨。德論01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