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牧雲軒王百會
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一共出土了28種,從書法風格上,我最喜歡《春秋事語》、《老子》甲本和《戰國縱橫家書》這三種古隸書。前兩種風格相近,都處於秦漢相交時期,筆墨精到,高古文雅;後一種縱橫豪放,古樸天真。
這種篆隸轉換中的古隸,最具迷人魅力。而其他一些帛書如《老子》乙本等,過於平整規矩,近於東漢隸書的風範,反而少了早期的天真爛漫。
我有幸在博物館近距離見過這兩三種帛書的真跡。綠豆粒大小的字寫在絹帛上,無一字不精到,漆墨如新,仿佛古人剛剛寫完一樣,只是絹帛殘破,才讓人明白這是兩千年前的文物。
古人的才華,有時真的讓人拍案叫絕。不服是不行的。
在古人真跡面前,我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一下子能見到這麼多西漢人的墨跡,實在是今人之幸事。
這是任何碑刻和拓本都無法相提並論的。
獨具特色的馬王堆帛書,既不同於簡書,也不同於石刻,絹帛最近於紙,最真實地反映了古人的真實書寫狀態,這才是古隸的真實面目。
平時,我經常會臨一臨這幾種馬王堆帛書,一種高貴而神秘的感覺會一直在筆下揮之不去。
我相信古人的筆墨是有魔力的。
今年夏天,朋友的會所需要一件書法補壁,去現場一看,就被這一排木板吸引住了。原來僅是一種裝飾而已,並沒有其他用途。我乾脆突發奇想,直接在木板上題壁如何?主人大度,任我舞弄。
於是,我擼開袖子,用馬王堆帛書筆意,抄一段《論語》,在牆上製造了一排「山寨版」木牘書法。
神秘的古隸文字,加上經典《論語》,還是比較有裝飾性的。
我過癮了,主人也很滿意,這個題壁算順利交差。
在木板上寫字,不同於宣紙。站著「題壁」書寫,也與桌案上書寫差別很大。
很高興有這樣一次玩耍體驗的機會。
其實書法,就是用來開心的。
我自己開心,別人看了也開心。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