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鍾敏霖教授團隊實現目前國際最高阿摩爾每升SERS檢測極限
近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鍾敏霖教授團隊利用超快雷射微納製造結合化學氧化方法,製備出超靈敏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基底結構,實現目前國際最高的阿摩爾每升(10-18mol/L)檢測極限。/高超疏水穩定性的微納米複合結構,其超親中心區為特殊納米結構基礎上的納米星SERS增強結構,外圍為超疏水結構,利用超疏水外圍的蒸發濃縮作用使得被測物水滴濃縮到100μm×100μm的超親水區域,其濃度增加十萬倍,再利用中心的複合納米結構,實現了目前國際最高的SERS檢測極限:阿摩爾每升(10-18mol/L),其增強因子高達1.09×1014,並具有良好的均勻性(RSD=11.7 %),同時解決了濃縮物目標定位的難題
-
材料學院鍾敏霖團隊製備出超疏水抗結冰表面 達到超低冰粘附強度
江蘇雷射聯盟搜集整理發現:1月5日電近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鍾敏霖教授團隊利用超快雷射微納製造結合化學氧化方法,製備出獨特的三級微納米結構超疏水表面,具有優異的超疏水穩定性和防結冰性能,其冰粘附強度最低為1.7MPa,是目前國際已報導的最低冰粘附強度的超疏水防除冰表面,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
清華大學鍾敏霖教授:如何用雷射大面積列印石墨烯?
石墨烯是單層碳原子緊密排列構成的二維蜂窩狀結構,構建其他碳質材料的基本單元。單層厚度大約是0.34 nm,形象的說,是頭髮絲的20萬分之一。它比鑽石更硬,又是最柔軟的薄膜材料。它擁有優異的電子遷移率和電導率,並且透光性好。它是已知最優的熱導體,導熱性能比銅高10倍。它具有極穩定的結構、非常低的密度、高比面積、柔性不滲透性、2D材料、半金屬性。由於這些優越的性能,石墨烯的應用潛力巨大。
-
清華大學團隊製備出超疏水抗結冰表面
清華大學1月5日宣布,材料學院鍾敏霖教授團隊利用超快雷射微納製造結合化學氧化方法,製備出獨特的三級微納米結構超疏水表面,具有優異的超疏水穩定性和防結冰性能,其冰粘附強度最低為1.7MPa,是目前國際已報導的最低冰粘附強度的超疏水防除冰表面,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
西安交大電信學院科研團隊實現
從2009年開始,基於甲基銨鉛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就備受矚目,目前已成為國際科研以及產業領域關注的熱點。在不到8年的時間裡,其光電轉換效率從2009年的3%一路飆升到2017年的22.1%。甲基銨鉛碘鈣鈦礦材料具有直接帶隙、吸收帶隙可調且強吸收、載流子傳輸距離長的特點,是光伏器件的最理想的活性吸收材料。
-
大工材料學院王清教授最新研究成果被國際頂級期刊錄用
近期,大連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清教授及團隊成員在模擬計算和機器學習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前期工作中,課題組利用獨創的團簇式成分設計方法實現了對合金微觀組織的調控,首次從實驗中獲得了立方形態B2納米粒子在BCC基體上共格析出,展現出優異的力學性能。該工作在2018年發表在國際金屬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cta Materialia》上,且被評為『高被引論文』。
-
材料學院黃曉旭教授團隊在《Nature》上發表論文
材料學院黃曉旭教授團隊在《Nature》上發表論文 2020-02-25 1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環境學院呂學斌教授團隊在國際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其中,乙醯丙酸烷基酯及其衍生γ-戊內酯的高選擇性靶向製備被認為是糠醛定向催化體系的核心反應之一,而高性能多功能催化劑的設計製取則是實現該反應性能提升的關鍵。日前,環境學院呂學斌教授團隊通過對Bronsted酸和Lewis酸活性位點的合理調控開發了新型系列HZ-ZrP多功能固體酸催化劑,實現了糠醛到乙醯丙酸烷基酯和γ-戊內酯的一鍋轉化,目標產物的產率達到了93.8%。
-
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張軍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最近,國際頂尖材料類學術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自然指數頂級期刊,影響因子12.124)在線發表了以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劉寶倉副教授為第一作者、張軍教授和高瑞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的學術論文「Few Layered N, P DualDoped
-
清華材料學院實現原子面分辨測量材料軌道與自旋磁矩
來源 | 清華新聞網 編輯 | 化學加2月5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靜、鍾虓、於榮研究組在高空間分辨材料磁性表徵方法取得重大進展,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
-
我校自動化學院宋永端教授團隊和生命科學學院林正紅教授團隊分別取得研究領域重要突破
宋永端教授團隊在控制學科相關領域取得重要突破自動化學院宋永端教授團隊通過與國際著名控制專家密西根州立大學的Hassan Khalil 教授團隊深入合作,成功破解了非線性非最小相位系統輸出調節控制難題。有關成果近日被國際控制領域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作為長文錄用(文章第一作者是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博士研究生黃秀財,通信作者為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宋永端)。
-
湘大化工學院王威燕教授團隊在國際能源領域頂級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王威燕教授團隊基於如何構築HDO催化劑高效催化活性位點,創新地利用鉬基硫化物缺陷位點特殊的電子結構,採用原位錨定&自發還原的方法設計合成一種高效Co-MoS2-x 脫氧催化劑。MoS2-x非飽和配位原子處空位的吸附和還原作用使得高價Co前驅體自發的錨定還原並均勻分散在MoS2-x表面,形成大量的Metal-Vacancy協同催化活性位點。
-
穿在身上的火災預警器||西科教授及其團隊再被國際頂級期刊報導
近日, 化學工程領域頂級國際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報導了西安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屈孟男教授團隊在可穿戴式多功能導電超浸潤材料製備及其在火災探測和預警方面應用的研究成果。
-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李峰教授團隊在有機發光自由基領域再次取得重要...
自從2015年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李峰教授課題組創新性地提出並實現自由基的雙線態電致發光以來(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7091-7095),有機發光自由基因其集光、電、磁性質於一身而引起了廣泛關注。
-
近日,南京教授團隊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近日,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楊小飛教授科研團隊在材料科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響因子:27.398)在線發表了題為"Energy Manipulation in Lanthanide-Dop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or Tunable Dual-Mode
-
Nature子期刊:中山大學李滿榮教授團隊實現極端條件下磁電材料精準...
近年來得益於高溫高壓技術的應用,越來越的異常鈣鈦礦材料才得以進入到人們的視野。 傳統的高溫高壓製備採用試錯法,需要大量的重複實驗,過程繁瑣,研發周期長,資源消耗較大。在極端製備條件下實現特定結構的異常鈣鈦礦材料的精準合成,對於開發新材料、新性能領域有重要的意義。
-
電子信息學院萬帥教授團隊兩項技術提案被MPEG國際標準接收
西北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萬帥,博士研究生王哲誠共同完成的題為「Intra occupancy prediction」的提案被基於幾何的點雲壓縮(Geometry based Point Cloud Compression,G-PCC)國際標準正式接收。此外,還有一項提案接收到標準參考軟體。提案的接收標誌著我校在相關領域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同時標準也具有重要的智慧財產權價值。
-
上海交大材料學院韓禮元教授團隊在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
高效且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是實現該類新型光伏技術產業化的基石,也是當前國際科技和產業競爭的焦點和難點。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韓禮元教授團隊在Cell Press旗下的知名期刊《Joule》上發表題為「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 Modules with High Stability Enabled by Iodide Diffusion Barriers」的學術論文。韓禮元教授和楊旭東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畢恩兵博士、博士生唐文濤、陳漢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
-
信息學院電子學系郭弘教授團隊在原子共磁力儀系統研製及自旋-引力...
共磁力儀通常利用處於同一個原子氣室中不同種類的原子來實現對磁場微小變化的共模感知和抑制。由於不同原子在空間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分離,磁場梯度會影響共磁力儀的測量結果,是共磁力儀主要的系統誤差來源。基於同一種原子的共磁力儀系統結構圖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量子信息技術團隊與國防科技大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合作,提出了利用銣原子的兩個超精細能級實現共磁力儀的新方法
-
歐陽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文章
作者:董成穩出處:化學與化工學院 供稿審核人:尚 明責任編輯:婁 峰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歐陽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中科院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25.245)上發表題為「Superparaelectric (Ba0.95,Sr0.05)(Zr0.2,Ti0.8)O3 Ultracapaci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