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中養殖魚類體色異常到底是什麼原因?

2020-11-26 騰訊網

一、養殖魚類體色異常的症狀及流行情況

在養殖過程中,無鱗魚類如斑點叉尾鮰、黃顙魚、鬍子鯰等有時體色會發生顯著改變的現象。

有鱗魚較少見,以黃顙魚舉例說明,黃顙魚的體色異常主要有三種症狀:

1、體表黑色素含量較為正常,但缺黃色色素,體表有較為明顯的黑色斑塊,但皮膚顏色較淺,沒有黃色色素出現。

2、魚體黑斑基本消失,但黃色體色較為明顯,甚至整個魚體變為全黃色,俗稱香蕉魚。

3、黃顙魚體色出現嚴重變化,魚體黑色和黃色體色均嚴重不足,魚體表現為體表白化現象。

發生體色異常的魚在銷售的過程中存在著銷售困難,魚中壓價的情況,嚴重影響了養殖的經濟效益。

二、養殖魚類體色異常的原因

魚類的體表色素調控機制:魚類體表最終呈現出來的顏色,主要是由體表的不同的色素細胞的作用及色素在體表的沉積共同作用的結果,形成了體表不同的體色。

對於黃顙魚而言,魚體體表皮膚的顏色主要是由黑色素細胞的數量,分布和密度以及類胡蘿蔔素,葉黃素等在體表黃色素細胞的沉積共同作用的結果。

魚體的黑色體色主要依賴於皮膚中的黑色素細胞的數量、分布密度,以及黑色素體在黑色素細胞中的分布狀態。

而黃色體色主要依賴於魚體從飼料中吸收的類胡蘿蔔素(如葉黃素等)在皮膚中的沉積,這類色素是脂溶性的,是伴隨著飼料脂肪的吸收、轉運和沉積進行的。

而對於養殖魚類而言,一個成熟的黑色素細胞的形成的需要經過多個發育階段,期間要受到多種激素、生理因子的調節和控制。

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障礙,都將影響到黑色素細胞的遷移、分化和生長發育,影響皮膚中成熟的黑色素細胞的數量和分布密度,進而影響到魚體的體色。

養殖過程中,由於飼料的因素,養殖環境不良或者疾病,導致魚類的正常的生理機能受損,從而導致魚類體表的黑色素細胞的形成和體色的表達發生障礙。

三、導致養殖魚類體色異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類:

1、飼料的原因

(1)飼料原料蛋白質摻假,使用了非蛋白氮:摻假的目的主要是為提高蛋白質含量,以實現降低飼料製造成本的目的。

飼料中摻入了上述非蛋白氮後,對魚體主要內臟器官造成傷害,如肝胰臟、腎臟、脾臟等發生腫大、出血等現象。

由於內臟主要器官組織的傷害,整體生理機能的受損,影響了機體對黑色素細胞的形成和體色表達的調控,從而導致體色發生異常。

(2)飼料當中存在油脂的氧化或者黴菌毒素

飼料氧化油脂對魚類體色的影響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氧化油脂進入魚體內後,可能繼續氧化並產生較多的氧自由基、或其他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可以氧化破壞色素,使色素物質失去正常的色素功能,並導致魚體體色退化。

另一方面,飼料氧化油脂進入魚體內後,對養殖魚體的機體的肝臟,腸道和腎臟等實質器官造成損傷,嚴重影響魚的正常生理機能,繼而影響魚的體色調控系統。

導致黑色素細胞不能正常地分化、生長和成熟,在魚體皮膚、鱗片中導致成熟的色素細胞、主要是黑色素細胞數量顯著減少、成熟的黑色素細胞密度顯著降低。

其結果是導致養殖魚類體色退化、或出現白化體色、或在黃顙魚、叉尾鮰,鯰等魚體出現體色全黃的「香蕉魚」。

飼料當中的黴菌毒素經過消化系統吸收到體內時,可損傷肝臟和腎臟等實質器官。

由於肝臟是動物機體的主要物質代謝器官和解毒器官和類胡蘿蔔素的主要代謝器官。

黴菌毒素經腸道消化吸收進入機體內,首先是對肝臟造成損傷,造成肝細胞的受損,壞死,影響肝臟的正常生理功能。

經過血液循環系統到達身體各處的黴菌毒素還可造成腎臟等其他實質器官的損傷,從而帶來生理機能的紊亂,影響色素細胞的形成。

(3)飼料當中的維生素的不足

在水產動物的營養需求當中,維生素的需求量雖然不多,但是在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機能。

機體的免疫能力和防禦機制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維生素的缺乏或者不足會導致一系列的缺乏症。

比如免疫能力低下,生長緩慢,皮下組織出血,代謝功能紊亂等,從而影響了機體的正常的色素調控。

魚類養殖的過程中使用的膨化料容易出現這種情況,眾所周知,維生素不耐高溫,而膨化這道工序的溫度達到 120 -150 ℃。

並且在高溫這個狀態需要持續一定的時間才能夠完成整個膨化的過程。因此,膨化制粒的過程對維生素的破壞很大,容易造成飼料當中維生素的不足。

(4)飼料當中的葉黃素等類胡蘿蔔素的含量不足。由於體色的最終表現是由體表的黑色素細胞和葉黃素沉積共同作用的結果。

由於魚類體內不能合成類胡蘿蔔素類的色素,需要動物機體合成,飼料當中色素的不足,可導致黃顙魚體色的異常。

2、養殖環境,水質與底質的原因

在養殖過程中,過大的養殖密度帶來水質和底質的管控難度的加大,特別是在高溫季節,投餌料的加大常常造成氨氮和亞鹽長期超標。

殘餌糞便的沉積過多,底部溶氧的不足導致底質惡化,而黃顙魚屬於底層魚,對於底質的惡化更為敏感。

長期生活在底質和水質不良的環境裡,魚的體質和生理機能勢必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機體的色素調控機制。

3、疾病的因素:細菌性敗血症,肝膽問題,裂頭病等

在養殖過程中,魚類患有細菌感染引起的敗血症,裂頭病,以及各種原因引起的肝膽病變等。

由於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以及機體實質器官的病變,水生動物的正常生理機能受損,機體的色素代謝及調控機制發生障礙,從而引發體色異常。

四、養殖魚類體色異常的處理建議

飼料因素的判斷,如果雜餵料的過程中,發生魚類的體色異常,在養殖過程中,一般都是通過經銷商拿料。

通過經銷商,很容易找到使用同廠家同批次飼料的其他養殖戶,如果同廠家同批次飼料有不少的養殖戶出現體色異常,則基本可以判斷是飼料的原因。

此外在養殖的過程中,同一批魚的養殖,如果分幾個池塘養殖的話,可以選擇倆個不同廠家的飼料做對比。

在同樣的養殖管理中,如果發現有一個池塘養殖的魚類出現體色異常,也需要高度懷疑飼料的問題。

飼料問題引發魚類體色異常的處理

在飼料引發養殖魚體體色發生顯著的改變時,首先要除去導致魚體體色變化的應激因素。

如飼料中的氧化油脂、飼料原料中可能摻有非蛋白氮等,其次在飼料中增加維生素的使用量。

硬骨魚類的體表色素主要是受到神經和內分泌的調控

不管是飼料,還是水質與底質的惡化或者是疾病的原因,大多都是通過影響正常的生理機能,造成魚的整理機能障礙,從而影響色素調控機制。

因此在處理的過程中,除了通過更換飼料,減少或消除飼料中有毒物質的來源,還必須進行內服保健。

因此可以採取更換飼料,使用清熱解毒的中草藥(五黃粉,肝膽康,vc免疫多糖等),破壁酵母以及優質的複合多維進行拌料投餵等措施。

修復機體的體質及免疫力,同時處理好養殖水體底質和水質指標異常的問題,針對魚體內感染的疾病儘早採取處理措施。

修復養殖魚類的受損的體質,讓魚的生理機能和機體的色素調控機制恢復正常,才能讓體色異常的魚的體色恢復正常。

文章來源:水產研究社

相關焦點

  • 水產養殖中藻類的定向培養方法
    >定向培養:是在養殖水體中引入「藻種」,根據池塘環境條件和養殖品種需要,選擇易培養,對養殖品種有益的藻種,使其成為水體中優勢種,並長期在水中穩定。綠藻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淨化水質,養殖動物在此環境中生長快,體色透明。
  • 水產養殖系統,完美解決魚類成活問題!
    提起水產養殖,只有做的人才會明白,水產養殖最重要的養殖魚類的成活率!如果成活率不高!那麼一池子養殖下來賠錢是必然的!為了保證養殖水產類的成活率,養殖者要時刻關注水中的氧含量、PH、水溫等數據!如果出現問題不能及時發現,那就會造成水產品大量死亡,血本無歸!
  • 養殖如何成功?把握這六個關鍵詞,把水產養殖進行到底
    把握這六個關鍵詞,把水產養殖進行到底2018-04-18 16:2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科學養魚        瀏覽量: 5261 次 我要評論 以後,在歷代許多地方志書中有關水產養殖的記載,全面系統、深入細緻、具體生動形象,讓這一古老的漁業生產方式呈現在世人面前。目前,淡水養殖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傳統的池塘精養鯉科魚類,以施肥、投餌獲得高產,並將各種不同食性的魚類進行混養,以充分發揮水體生產力。這是水產養殖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一大批名優新魚類和特種水產養殖品種被成功開發和引進來,豐富、發展和提高了該養殖生產模式。
  • 現代海洋設施養殖國際學術論壇暨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專業...
    本次大會由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專業委員會、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委、舟山市科學技術局主辦,浙江海洋大學、黃海水產研究所、大連海洋大學、國家海洋設施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大會以「創新、綠色、生態、高端」為主題,秉承「建樹國際視野、突出國家觀念、集成系統工程、構築高端產業」的理念,旨在通過學術研討,加強產學研的技術交流和務實合作,夯實工業化養殖基礎,以促進我國工業化魚類養殖大產業的高速發展。
  • 水產養殖中各種藻類危害你知道嗎?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水產養殖中各種藻類危害你知道嗎?出處:南京宏遠生物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7-05-09 20:24:00 淡水水產養殖中的常見藻類大致分為:藍藻門、裸藻門、金藻門、甲藻門、隱藻門因而,是魚類及某些珍貴水產養殖動物的優質餌料之一。隱藻的缺點:隱藻的生長周期較短,容易發死亡,水色為灰褐色。&nbsp硅藻:小環藻、舟形藻、直鏈藻、羽紋藻&nbsp硅藻的優點是:個體小,適口性好。運動速度及分布情況與幼體活動習性一致,便於攝食,即攝食的機會更多。
  • 匙吻鱘_淡水養殖(鱘魚養殖)_水產養殖網
    匙吻鱘適應性強,生長迅速,性情溫順,食物鏈短,是所有鱘魚中唯一以浮遊動物為食的鱘科魚類,&nbsp餌料來源廣泛,易養易捕,能在北方地區自然越冬,其卵、肉、皮有極高的經濟價值,適合於在水庫放流養殖,&nbsp為了進一步開發這一新的養殖對象,擴大水庫養殖魚類的種類,充分利用水體的生物餌料資源,既改善養殖結構,&nbsp又有利於保護水源,淨化水質,增加漁業產量,&
  • 起底6大水產養殖新途徑_水產快訊(水產養殖)_水產養殖網
    其實,科學的混養概念內容是非常豐富的,水產混養的目的在於:(1)充分利用有限的水體空間;(2)合理安排各生物群體之間的食物鏈;(3)減少病害傳播的機會;(4)提高綜合養殖產量;(5)提高綜合養殖效益。從這些角度考慮,我們可以大膽地設計出全新的混養模式,甚至魚、蝦、鱉、蟹之間也可以合理搭配混養。
  • 微藻在水產養殖和特種飼料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微藻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微藻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水產動物苗種的鮮活餌料;微藻調水劑降解水體中的氮、磷,產生溶解氧,使水體溶解氧豐富,同時抑制有害的病菌生物,給水體一個健康的水體環境,為水產養殖動物提供良好的水環境,促進健康養殖;做為次級餌料,為輪蟲、枝角類、滷蟲作為餌料形成一個整體食物鏈,因此是魚、蝦、蟹的餌料,主要包括輪蟲橈足類、蠕蟲、枝角類等,在特種養殖中,像海參、鮑魚、貝類淨化方面用處廣泛。
  • 水產養殖中的「水」有什麼用?
    一般來說,養殖(育苗)水體的溶解氧應保持在5-8mg/L(ppm),至少應保持3mg/L以上。輕度缺氧雖不致魚蝦死亡,但魚蝦生長會變慢,飼料係數提高,生產成本上升;而水中溶氧過高則會引起魚類氣泡病。氨是水產動物的劇毒物質,養殖池中由於有動物排洩物,必定存在氨,養殖密度越大,氨的濃度越高。 水體中的氨過高的話會破壞魚蝦等水生動物的皮膚、胃、腸道的黏膜,造成體表和內部器官出血,抑制其生長發育,甚至造成死亡。為保證魚蝦的安全,水產養殖(育苗)生產中,應將氨的濃度控制在0.2ppm以下。
  •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出處:《水產科技情報》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1 12:15:00   近年來,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養殖的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養殖環境和養殖水域的水質日趨惡化,制約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並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和社會問題。為此,有關漁業主管部門開始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貼士:長鰭蝙蝠魚腸炎病例處理分析
    ,俗稱「燕鯧」或「尖翅燕魚」,原多作為觀賞魚類養殖。近年人工繁殖成功,種苗供應充足,養殖戶開始進行養殖。由於燕鯧生長迅速,肉質鮮美,市場價格較好,深受養殖戶喜愛。作為一種新開發的水產養殖品種,燕鯧病害防治技術尚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一些疾病發病機機理不明確,當病害一旦發生,其危害往往形成較大損失。
  • 水產養殖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
    2&nbsp網箱養殖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網箱養殖指利用合成纖維或金屬網片裝配成一定形狀的箱體,設置於天然大水體中,通過箱體內外水體的不斷交換,使箱內形成魚類生長的適宜環境。當養殖池排放的汙水物質總量超出該區域環境容量時,也就會造成該區域的水質汙染和富營養化。近幾年,部分近岸海域赤潮頻頻發生,儘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局部海域富營養化是重要原因之一;二是養殖消毒劑和抗菌素對微生物生態環境的影響。水產養殖病害防治藥物通常以抗菌素為主,富含消毒劑和抗菌素的養殖池水大量排放,對近岸水域微生物生態系統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 水產養殖名優新品種推薦:墨瑞河真鱸
    水產養殖名優新品種推薦:墨瑞河真鱸2014-06-01 09:1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        瀏覽量: 2998 次 我要評論     墨瑞鱈原產於澳大利亞東南部墨瑞達令河流域,為澳洲四種主要人工繁殖的暖水性淡水魚類之一,也是當地著名的淡水養殖品種。墨瑞河與寶石鱸、黃金鱸、銀鱸等原產於澳洲的淡水魚並列為澳洲魚。由於墨瑞鱈有特殊的外型以及鮮美口感,在澳大利亞素有「國寶魚」的美稱。
  • 光在水產養殖中的作用
    中國水產頻道原創報導,  文|工業化水產圈李釩  長期以來,已經研究了環境因素對水生動物的影響。物理因子(溫度、光、濁度)和化學因子(DO、pH、NH3、NO2-...)在水產養殖中起重要作用。  光在水產養殖中的影響  當光穿過水時,某些入射光不會穿透池塘水面,而是被反射回空中。光穿透水的能力取決於水的光滑度和光線相對於水表面的角度。表面越安靜,入射光線的角度垂直,就越容易滲透到水中。隨著光穿透水,光會改變其光譜質量並降低強度,它會被水柱分散和吸收。
  •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_淡水養殖(水質調節技術)_水產養殖網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2 06:57:00 淡水常見藻類大致分為:藍藻門、裸藻門、金藻門、甲藻門、隱藻門、硅藻門、綠藻門、黃藻門等。藍藻、微囊藻(死亡後產生的毒素更大,抑制其它藻類生長);螺旋藻(不易消化)、顫藻(不易消化)、平裂藻、項圈藻、魚腥藻、微囊藻(易產生水華)。
  • 寡糖在水產動物養殖中的作用
    寡糖在水產動物養殖中的作用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11-26 17:04:00 提高水產動物的生長性能寡糖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對動物的生產性能產生影響:(1)促進腸道有益菌的增殖,抑制病原菌和腐敗菌,使它們產生的毒素如胺、氨、吲哚等有毒有害代謝產物大量減少,減少動物疾病及腹瀉等的發生率;(2)腸道組織變厚增生、重量增加,腸絨毛高度增加
  • 誘食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養殖網
    誘食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出處:本站整理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07-11-29 15:32:00 &nbsp 近年來水產養殖業發展迅速,由傳統的自然放養轉向高密度集約化飼養,水產飼料的需求量不斷攀升,大量的集約化飼養幾乎全靠人工飼料,然而,人工飼料與傳統的天然飼料相比,其風味和適口性往往存在很大差異,而且不同的水產動物其喜好各不一樣。
  • 腐殖酸鈉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1.2 水產飼料加工生產中應用水產養殖業由於其特殊的養殖環境,對飼料生產有特殊的要求,首先是顆粒密度較小,在水中具有懸浮作用。但是,滿足這個條件,飼料在造粒生產中會造成微粒成份粘合力下降,造成產品運輸過程中易粉碎,魚類或蝦對飼料的食用率下降,養殖成本上升。腐植酸的應用將會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腐植酸具有膠體性質,有很好的吸附粘結作用。在水中又顯示疏鬆的結構。
  •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2 06:57:00四、甲藻、裸甲藻、飛燕角甲藻甲藻喜歡生長在有機物質多、硬度大、微鹼性的水體中。它們大理繁殖時,水呈紅棕色俗稱「紅水」。甲藻的危害:甲藻為一大類鞭毛藻的總稱,體呈卵圓形,大量繁殖時,常可改變其生活水域的顏色,有些甲藻可以作為某些水產幼體的餌料,但其中有些類群,在繁殖過程中,可產生多種毒素,引起魚類的神經麻木,代謝失調及呼吸障礙,最後導致死亡。
  • 水產養殖專業描述
    廣義上也可包括水產資源增殖。水產養殖有粗養、精養和高密度精養等方式。粗養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種,完全靠天然餌料養成水產品,如湖泊水庫養魚和淺海養貝等。精養是在較小水體中用投餌、施肥方法養成水產品,如池塘養魚、網箱養魚和圍欄養殖等。高密度精養採用流水、控溫、增氧和投餵優質餌料等方法,在小水體中進行高密度養殖,從而獲得高產,如流水高密度養魚、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