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有人給高一的同學提建議,選科目的時候要選自己擅長的,可以拿高分的或者相對來說更有把握拿到好名次的……否則在這種賦分制下,結果會讓你大跌眼鏡。
這究竟是為什麼?他們這麼說的依據是什麼?
對此有困惑的同學很多,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賦分制到底是怎樣的。
在文理分科的年代,高考成績是文理科分別排名,大家考的是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試卷難度,所以各科分數簡單相加然後排名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在新高考的模式下,考生自己選擇科目,最多可以有20種不同的組合,科目不同、難度不同,如果再把卷面分數簡單相加顯然是不合理的。
舉個例子,大家就能更好地理解了。
孫悟空的棍法表演考了70分,白骨精的妖術表演考了80分,到底誰更優秀應該怎麼比較呢?合理的比較方式是要看參加棍法表演和妖術表演的人數分別是多少?最高分、平均分分別是多少?孫悟空的70分和白骨精的80分在各自所在的隊伍裡處於什麼檔位。
按照這個比較方式最終的比較結果就是,孫悟空的棍法無人能比,而白骨精的妖術會的人非常多,而且個個技藝不凡,白骨精根本排不上號。那麼他們倆誰厲害,是不是顯而易見了?
明白了賦分法存在的意義,下面我們正式來了解它。
其中「等級數」即各省劃分的等級個數,有的省份把5個等級細分成了8個、11個、21個。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賦分方案匯總表中還有一列「等級分計算方式」,裡面包括「固定分值」、「區間轉換分值」兩種。
固定分值,即每個檔位的轉換分值是固定的;
區間轉換分值則要根據公式來計算轉換分值。
下面我們通過兩個例子來進一步搞清楚這兩種賦分方式。
例1:上海(固定分值)考生小明的高考成績如下,那麼他的總成績是多少呢?
★
語文:110分
數學:121分
外語:115分
物理:B-
生命科學:C
思想政治:A
★
根據上海市高考選考科目等級劃分和賦分表得出總成績為:
110+121+115+58+52+67=523分
例2:採用「區間轉換分值」的某省考生原始分情況如下,那麼他的轉換分是多少呢?
★
考試科目:地理
原始分:75
等級劃分:B
原始分分布區間:(82-61)
B等級轉換分區間:(85-71)
★
Y1 Y2分別表示原始分區間的下限和上限;X1 X2分別表示等級分區間的下限和上限;Y表示原始分;X表示轉換分;原始成績區間向等級成績區間的投影如圖:
根據此圖,更容易得出我們的轉換公式:
根據上述信息得出算式:
解得X=80.3≈80
這裡考慮到高考分數都以整數呈現,所以進行了「四捨五入」的處理。
以上就是區間轉換分值的計算過程,有了「投影圖」是不是就更容易理解一些?
總結一下,賦分制轉換分值具體步驟如下:
一、將該再選科目考試的考生原始成績從高到低按比例劃定等級(各等級人數所佔比例參照上圖),轉換基數為實際參加該再選科目考試並取得有效成績的人數。
二、確定考生所在等級,然後
①固定分值:按照所在等級的固定賦分值賦分;
②區間轉換分值:按照上述公式,得出最終的賦分值。
經過等級賦分後,計入高考的分數會發生變化,高於或低於卷面分都有可能,它只和考生分數在全省的位次相關。因此考生和家長需要明白,由於賦分制的這個特點,選科目的時候應該揚長避短,俗話說「寧做雞頭,不當鳳尾」。
希望以上的講解能讓你對賦分制有所了解,對可能出現的分數的變化做到心中有數。也希望能給將要面臨選科目的高一的同學們提供一個思路,更好的作出決定。
如有其它問題,歡迎關注、私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