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社交媒介及軟體可借鑑的101項遊戲元素

2021-01-08 17173遊戲網

作者:Anna Mar

社交媒介經常會借鑑一些遊戲設計原則(即所謂的「遊戲化」現象),原因是遊戲確實很令人上癮,而遊戲化的功能則可增加用戶粘性,鼓勵用戶、合作夥伴和僱員採取積極的行動。

遊戲設計是一個較為成熟的領域,畢竟遊戲已有數千年的發展史。以下是社交媒介及軟體最普遍採用的101項遊戲設計元素。

遊戲機制

1.約定

玩家需在預定的時間間隔(例如每日一次)加入遊戲,以實現積極的效果。

2.成就

玩家喜歡實現目標——為成功的玩家提供積分、地位等各種獎勵。

3.獎品

玩家獲得出色成就後可贏得豐厚獎勵。

4.連環任務

玩家需同時完成多項指定任務或操作連續操作才能贏取獎勵。

5.等比例地集中精力

必須確保玩家被動參與狀態下也能體驗遊戲,但如果他們投入更多精力,就要為其提供相應獎勵。

6.逐漸釋放信息

循序漸進地透露信息和內容。

7.倒計時

一般的遊戲都有限時任務。

8.回合制

回合制遊戲讓玩家擁有考慮和制定策略的時間。

9.發現和探索

支持玩家進一步探索虛擬世界。

10.得分

多許遊戲通過得分情況判斷勝負。

11.無止盡的遊戲

這是指那些可以無限體驗,沒有結局的遊戲。

12.機遇

這是指隨機性,它可以避免一開局就定勝負的情況。

13.技能

熟能生巧,玩的時間久了,玩家的技能就會更勝一籌。許多遊戲甚至需要玩家投入數年時間精通其中技巧。

14.策略

支持玩家制定分配資源的計劃以實現目標。

15.解謎

測試智力的遊戲。

16.建設

讓玩家建設一些東西。

17.資源管理

例如,讓玩家管理權力等各種資源。

18.反應時間

要求玩家提高對實時活動的注意力,以及時作出反應。

19.冷卻

當玩家使用某項技能後需冷卻一段時間方可再次使用該技能。

20.刷任務

可讓玩家獲得相應獎勵的重複性行為。

21.迷你小遊戲

嵌入某款遊戲的次級遊戲。

22.重新開始

支持玩家失敗後重頭再來,以免他們受挫而退出遊戲。

23.翻身戰

將最後一個挑戰設置得更有難度,讓暫時落後的玩家有機會迎頭趕上。

24.關卡

將遊戲玩法劃分成多個難度遞增的關卡。這種難度一般呈曲線發展,這樣每兩個關卡之間的差距就會呈非線性發展狀態。

25.經驗值

它標誌著玩家獲得裡程碑式的成就,頻繁獲取經驗值可讓玩家獲得一種成就感。

26.魔法

在遊戲世界中,一切皆有可能——它們並不會受到現實世界條條框框的束縛。

27.隱身

允許玩家在遊戲中對他人隱身。

28.風險和回報

向敢於奮力一搏並獲得成功的玩家提供獎勵。

29.懲罰

懲罰任務失敗的玩家。

30.健康(以及治癒)系統

遊戲角色的健康狀況一般以數值形式顯示出來。

31.平衡性

虛擬世界中的規則必須公平,具有平衡性。

32.防止作弊

遊戲必須避免作弊和投機取巧的行為。

33.微作弊

有些遊戲有時會故意添加一些微作弊元素。

34.詭異元素

遊戲中常會添加一些脫離常規的內容。

35.抽獎

遊戲結果完全取決於運氣。

36.遊戲詞彙

遊戲常有一些自創語言,只有遊戲玩家才能理解。

37.創造性

支持玩家運用自己的創意擴展遊戲內容(遊戲邦註:例如自定義設計關卡、虛擬角色等)。

38.難度等級

它支持不同技能水平的玩家體驗遊戲,過去的遊戲一般會讓玩家自主選擇難度等級,但現在更高級的遊戲一般會根據玩家的表現,逐漸提升難度。

39.模式

支持多種遊戲玩法模式(例如單人或多人模式)。

40.人工智慧(AI)

遊戲本身及其AI系統。

41.虛擬世界

自然、社會規則與現實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

42.控制區域

允許玩家在遊戲世界中控制某個地理區域。

動機

43.滿足感

遊戲可以讓玩家覺得富有成就感。

44.愉悅性

遊戲可以讓無需面臨風險。

45.幸運感

遊戲可以讓玩家覺得自己很幸運。

46.所有權

玩家在遊戲中可以擁有虛擬資產。

47.地位

玩家在遊戲中可獲得一定地位。

48.樂觀

遊戲培養了玩家的樂觀主義精神。

49.緊迫感

遊戲會製造一種緊迫感。

50.美德

遊戲會讓玩家行善。

51.虛榮

遊戲可以讓玩家樹立自尊。

52.一切皆有可能

遊戲讓玩家實現不可企及的夢想。

53.反饋

向玩家提供持續的操作反饋結果。

54.嫉妒

在玩家中創造一種關於地位、能力或虛擬資產的嫉妒感。

55.趣味

遊戲趣味性壓倒一切。

56.自我表現

培養玩家自我表現的欲望(遊戲邦註:例如鼓勵他們自主設計東西)。

57.逃避現實

遊戲是玩家逃離現實的避風灣。

58.好奇心

遊戲培養玩家的好奇心。

59.積分

玩家總有想獲得高分的心理。

社交動態

60.合作戰略

遊戲獎勵玩家的合作行為,鼓勵他們走出自己的圈子與他人進行互動。

61.組隊

玩家可以組隊完成任務。

62.協作工具

允許玩家通過語音、文本、視頻等工具溝通和互動。

63.社交網絡

社交網張絡的特色在於用戶資料。

64.智能匹配

根據地理位置、興趣愛好等匹配玩家。

65.現實活動

通過組織活動,讓玩家在現實活動中會面。

角色發展

66.虛擬形象

支持玩家個性化裝飾角色,並控制角色。

67.角色分類

劃分成不同類型的角色(例如巫師、戰士等)。

68.角色特點

與角色資料有關。

69.主角

多數遊戲都有一個重點角色。

70.敵人

壞蛋是許多遊戲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71.固定角色

時常出現的角色類型(通常以搞笑形象現身)。

72.神秘角色

只有玩家實現特定目標後才會出現的角色,它們有可能是玩家角色,也有可能是NPC。

73.幽靈角色

遊戲可能會提到這種角色,但它們從來不會現形。

故事

74.故事情節

多數成功的遊戲都有一些精彩的故事情節。

75.故事主線

它是可貫穿多款遊戲的故事內容。

76.神聖感

玩家在遊戲中實現了非凡的目標後會產生一種神聖感(例如在遊戲中拯救了世界)。

77.同一個世界

不同的遊戲發生於同一個虛擬世界。

78.模擬現實遊戲

模擬真實世界的遊戲。

79.象徵主義

運用符號等元素表達想法。

80.文化

遊戲通常取材於神話、藝術、文學和流行文化。

81.幽默感

這是許多遊戲通用的元素。

技術

82.大型多人在線遊戲

允許成百上千萬玩家同時進入同一個遊戲世界。

83.動態音樂

與遊戲活動情景交融的音樂。

84.意外的遊戲玩法

它是定義相對簡單的遊戲機制,並推動遊戲發展的元素

經濟

遊戲經濟形態對有意將社交媒介和企業軟體遊戲化的公司來說甚為重要。

85.貨幣

遊戲貨幣可用來購買和出售虛擬商品和服務。玩家可通過完成遊戲任務贏取貨幣,也可以直接花真錢購買。

86.付費玩成任務

玩家可花真錢在遊戲中獲得實惠。

87.虛擬勞動力

玩家通過完成遊戲任務而贏取虛擬貨幣。

88.虛擬土地

玩家在遊戲中可獲得並控制自己的虛擬地產。

89.虛擬商品

玩家可創造、購買和出售虛擬商品。

90.可搜集的物品

它是限量供應並且可為玩家搜集的虛擬商品。

91.虛擬時尚

許多遊戲中也出現了虛擬時尚元素。

92.稀缺性

提供稀有虛擬商品可增加其價值。

93.影響力

遊戲世界中的虛擬影響力和政治資本。

94.市場

推動遊戲經濟發展的遊戲內部市場。

95.財產減少

在許多遊戲中,玩家的錢會隨著時間發展而減少。

視覺元素

95.分析系統

遊戲分析和展示系統可向玩家提供最新遊戲情報。

97.進度條

它可以顯示玩家的任務完成度。

98.炫目

視覺效果出眾的用戶界面是許多遊戲的一大吸引力。

99.可愛

萌是許多遊戲的一大賣點。

100.陰暗性

陰暗題材的遊戲也相當有市場。

101.主題

同款遊戲可推出不同主題的版本。

來源:遊戲邦
  

【來源:】

相關焦點

  • 分裂、反噬與迷失:「玩樂勞動」視角下青年社交媒介使用異化
    (1)數字媒介時代以來,信息技術、全球生產系統與知識生產體系共同催生了一種新的勞動形態:「數字勞動」。克裡斯蒂安·福克斯(Christian Fuchs)從政治經濟學視角界定了數字勞動的定義,他將消費知識文化轉化成的生產性活動稱為數字勞動,並指出數字勞動是包括硬體生產、信息生產、軟體生產的生產性勞動,是關於文化系統中文化產業勞動的子系統,涉及到體力生產和生產性消費的文化勞動。
  • 兒童熱衷網絡社交 如何給"00後"補上媒介素養課
    但沉迷手機,沉迷社交網絡,這樣的後果我實在難以承受。」趙照媽左右為難。 小小手機給大人們出了一道難題。但新技術迅猛來襲,我們已無處躲藏。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00後」擁有手機的比例達64.6%,這個數據約為「90後」的8倍。「手機控」「低頭族」「刷屏族」正在向低齡人群蔓延。
  • 和平精英創意被藍洞抄襲,老馬都笑了,整個遊戲都是借鑑藍洞
    現在隨著手遊發展,玩家們熟悉了用手機玩遊戲,而很多手遊都是複製端遊才出現的,如果有版權的情況下還正常,但是現在各種抄襲和借鑑端遊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和平精英創意被藍洞抄襲,老馬都笑了,整個遊戲都是借鑑藍洞。
  • 沉浸傳播下沉浸媒介對人的異化研究
    如今新的媒介——VR虛擬實境技術的不斷完善與發展,讓很多人都會進入媒介所創造的世界裡,達到沉浸的狀態。比如VR遊戲,玩家頭戴VR眼鏡,眼前全是虛擬遊戲世界的畫面,通過遙感裝備,玩家可以完全體驗遊戲所帶來的快感,這樣的狀態能讓玩家完全沉醉於其中,使得玩家完全沉浸了。除了虛擬實境技術,還有AR增強現實等技術的應用,讓虛擬與現實的界限變得模糊,也就使得人們越來越在媒介中「沉浸」了。
  • 從遊戲中學習產品設計07:總結篇
    已經完成從遊戲中學習產品設計的充值篇、消費篇、活躍篇、成就篇、反饋篇和社交篇的套路總結,分析了非遊戲類應用中運用了哪些類似套路,並且與大家一起進行拓展思考。再次強調,這一系列文章主要分享的是「術」層面的思考,更多的介紹了如何設計沉浸式體驗的方法論,所以會看起來相對功利,感興趣的朋友點擊文末相關文章查看詳情!
  • Gartner:社交軟體發展的五大趨勢
    Gartner:社交軟體發展的五大趨勢 2010-02-05 eNet
  • Gartner公布社交軟體五大發展趨勢
    【搜狐IT消息】2月5日,Gartner日前對社交軟體產業的未來發展做出五方面的預測。Gartner表示,愈來愈多的公司開始使用Twitter 與Facebook作為業務平臺,社交軟體和協同作業軟體市場成功的關鍵在於企業並重發展IT科技與業務所做的努力。
  • Vostu:社交遊戲中的「多人實時互動」元素將呈病毒似增長
    巴西社交遊戲公司Vostu表示,在社交遊戲中整合多人實時互動元素後,玩家將該遊戲推薦其他好友的可能性會增大三倍。Vostu研究了實時交互足球遊戲GolMania的數據發現,GolMania多人比賽模式的玩家比單人模式玩家更可能會邀請好友一起玩該遊戲。也就是說,相比當前社交遊戲中最常見的異步交互,Vostu玩家更喜歡邀請好友進行實時互動。
  • 懷舊一個時代最經典網絡社交遊戲:石器時代
    1999年,日本JSS公司開發2DMMORPG遊戲石器時代正式進入了我們玩家的視野之中,從此便開始創造屬於《石器時代》的輝煌成績。遊戲內容以遠古時期作為故事背景,藉由粉彩的風格來呈現可愛、清新的Q版自然風格,而《石器時代》被業界認為深刻改變中國玩家的十大網遊之一,時代造就他的成功。
  • 2020年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十大社交軟體
    手機社交是一件越來越普遍的事情,人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在社交軟體上認識眾多的一樣的有趣人群,在國內都有哪些比較好玩的社交APP呢?在中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APP又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國內最火的十大社交APP。 1.
  • 社交媒體研究分享
    在社交媒體盛行的當下,用戶對社交媒體有哪些使用行為,而社交媒體對用戶又有哪些影響呢?為此,CTR媒介與消費行為研究部在 4月《媒介課堂》中,就社交媒體在全球發展現狀,和用戶行為及其使用習慣與大家進行分享。
  • EEDAR:遊戲評測人員最關注的八大元素分析
    近日,EEDAR分析團隊負責人薩託裡·貝恩貝克(Sartori Bernbeck)撰寫文章,對影響評測人員評價一款遊戲的因素進行了解讀。遊戲評測人員最喜歡討論遊戲的哪些元素?哪些元素對他們為一款遊戲打分的影響最大?以下是EEDAR總結出的結論。EEADAR從8個維度分析評測人員對遊戲的評價(詳見上圖,包括玩法、市場、社交屬性、敘事、畫面、技術、價值和音效。
  • 社交軟體insapp官方下載_社交軟體ins軟體官方下載_18183軟體下載
    對此類軟體感興趣的用戶,快來挑戰社交軟體ins官方下載吧社交軟體ins官方下載版本記錄:社交軟體ins官方下載好玩又經典趕緊一起下載體驗吧!
  • 音樂類短視頻APP媒介形象模型的建立和檢驗
    在經過2017 年一年的爆發式增長後,在非遊戲類APP 中,抖音短視頻更是拿下了2018 年 1 月IOS 榜單的第 1 名[6]。 復旦大學宋祖華在其博士生論文《媒介品牌戰略研究—理論分析與中國實證》中借鑑餘明陽先生的定義,提出了媒介品牌的概念,即媒介品牌是「在媒介傳播或媒介營銷過程中形成的,用以將媒介產品、媒介組織或個人與媒介消費者等關係利益人聯繫起來,並能帶來新價值的一切物質和信息存在」[14]。這裡的媒介,主要指的是以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為主的大眾傳播媒介。
  • 未成年人使用社交軟體怎樣遠離「狼友」
    烏市一基層檢察院調研發現 利用社交軟體性侵未成年人案增多未成年人使用社交軟體怎樣遠離「狼友」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社交軟體被廣泛使用。然而,由於未成年人身心尚不成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導致利用交友類軟體性侵案件呈多發趨勢。
  • instagram是什麼社交軟體
    Instagram是Facebook公司旗下一款免費提供線上圖片及視訊分享的社交應用軟體。它可以讓用戶用智慧型手機拍下相片後再將不同的濾鏡效果添加到相片上,然後分享到社群網路服務、或是Instagram的伺服器上。
  • 媒介融合背景下BBC的立體化新聞報導平臺構建
    本文將借鑑和對比英國BBC改革的成熟路徑,研究它如何在新浪潮中構建多媒體平臺,並基於多媒體平臺進行新聞報導實踐,實現新聞報導的立體化傳播和對媒介市場的全方位佔領,保持媒體的的輿論引導力和社會影響力。正如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首席記者王菊芳總結到[2],對於這場危機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讀:它暴露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廣播電視機構的BBC自身存在的管理問題,更凸顯了在新媒體環境下BBC的廣大員工因為變革所承受的痛苦;另一方面,它又向外界顯示了雖然BBC犯了大錯,但BBC新聞的根基並沒有動搖。
  • 猜麼成今年社交最大黑馬 細數五大社交軟體
    當今市場上的移動社交軟體可謂是百家爭鳴,不僅有主打熟人社交圈的微信,還有以「神器」聞名的陌陌。據不完全統計,移動社交軟體目前在移動互聯市場中佔據了至少80%以上的份額,越來越多的研發團隊,開始青睞於社交軟體的研發。
  • newspedia | VLOG和媒介情境理論的新發展
    另一方面啟發梅羅維茨的媒介研究的兩大學者分別是英尼斯(也可譯為伊尼斯)和麥克盧漢。英尼斯的「媒介時空觀」和麥克盧漢的「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訊息」以及「媒介地球村」的觀點都為梅羅維茨媒介情境論的形成提供了有益基礎。他們二者關注的重點是:在當代社會,媒介的發展如何重塑人們對時間和空間的感知。
  • 網易上線社交軟體「聲波」 已可在OPPO應用商店下載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網易最新資訊 > 正文 網易上線社交軟體「聲波」 已可在OPPO應用商店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