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檸檬的英文是lemon,檸檬作為古早一個舶來品,中文名字當然是是英譯過來的。像漢堡包、披薩的中文名也都是英譯得來。
而中國發明的豆腐被傳到國外後,被漢譯成tofu。這種被「漢譯」過去的中國美食走出國門後大受歡迎。
前段時間,在紐約街頭排隊買陝西油潑的場景震驚到美食君了,想知道這個受老外喜歡的中國美食,他們怎麼稱呼呢?
因為麻醬,熱乾麵有了英文名
最近軍運會執委會翻譯中心對熱乾麵、豆皮等一些武漢地道小吃進行了英文翻譯。
此前,熱乾麵的英文名一直五花八門:Hankou Style Noodle、Hot Dry Noodles、Regan Mian……
emmm,都是些什麼鬼?
如今熱乾麵也有了官方正式英文姓名:Wuhan hot-dry noodles with sesame paste(武漢芝麻醬熱乾麵)。
不得不說這名字真……長。
之所以熱乾麵能被翻譯成這樣,官方的解釋是:「考慮到熱乾麵的芝麻醬雖是半流質,但比番茄醬、辣椒醬等蔬菜類調味汁明顯要稠一些,同時突出了口感的特殊。」
說白了,這麼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名字多虧了那獨一無二的芝麻醬。
北京人有多愛吃麻醬
芝麻醬是熱乾麵的靈魂,在一千個武漢人心中,有一千種好吃的熱乾麵。
唯一相同的是那一勺淋在上面的芝麻醬。可謂「一滴入魂」。
所以激怒一個武漢人很容易。「老闆,來碗熱乾麵,不要芝麻醬」,眾人紛紛投去鄙視的目光。
北京人更是名副其實的「麻醬黑洞」,都說南方人和北方人最大的區別,隱藏在火鍋店的蘸料裡。
北京人吃火鍋必須蘸麻醬,無論是麻辣火鍋還是羊肉銅鍋,蘸就完事。
而火鍋蘸料,也只是麻醬美食的冰山一角。夏天的涼麵、涼菜中,麻醬也必不可少。
麻醬裹上過水的涼麵,切點黃瓜絲再淋上蒜汁、芥末油和醋,攪拌均勻一口吃下去,簡直是夏天的獨特享受。
更奇葩的是「北京芝麻糖餅」,被網友稱為「中華邪惡食物第一名」。
將料足味正的麻醬卷在餅裡,配上紅糖,外表焦脆,內裡軟糯,一口下去滿口酥香。
麻醬是北方人的獨家記憶
不只在北京,麻醬可謂是北方人的獨家記憶。
東北的麻辣拌妥妥要加麻醬,麻醬的醇香中和了麻辣的刺激,增味的同時也提了鮮。
沙縣小吃裡備受寵愛的混沌麻醬拌,老少皆宜,鮮香可口。
大連的麻醬燜子也是夏日佳品,煎好的涼粉,加入黃瓜絲,用蒜泥、蝦油和麻醬拌開,吃上一盤,比夏天裡吹著空調吃西瓜都爽。
西安的麻醬涼皮也是北方人的愛,幾滴油亮亮的辣椒油,幾勺香淳淳的芝麻醬,再配上一個肉夾饃,撩咋咧(陝西話,意思是好極了)!
麻醬就這樣無孔不入的滲透進了北方人的生活裡,為什麼麻醬成為大家喜愛的一劑調味呢?
首先麻醬麻醬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很高的保健價值。
其次麻醬中含鈣量比蔬菜和豆類都高得多,僅次於蝦皮,經常食用對骨骼、牙齒的發育都大有益處。
女性常吃麻醬能增加皮膚彈性,令肌膚柔嫩健康。
所以南方人也逐漸理解了,北方人蘸麻醬,那是他們吃火鍋最後的倔強。
麻醬在更多人心目中的地位,並不只佐料那麼簡單。滿足口腹之慾以外,它也是故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