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朱宛玲):1月12日,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視頻會議召開。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透露,中國綠色儲糧技術已達世界先進水平,糧食倉儲條件總體達到世界較先進水平。
「十三五」時期,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國糧食儲備、流通能力持續增強,糧食庫存充實、供應充裕、市場穩定,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辦公室主任方進介紹說,目前,中國綠色儲糧技術已達世界先進水平。「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機械通風、穀物冷卻、環流燻蒸、糧情測控等儲糧『四合一』技術已成為國有糧庫標配,橫向通風等升級技術,低溫儲糧等新技術應用持續擴大。通過氣體傳感器、高清攝像設備和算法、專用害蟲傳感器、氣體傳感器等,推進倉儲保管技術數位化。全國標準糧食倉房倉容達到6.8億噸,較『十二五』末增加1.2億噸,倉儲條件總體達到世界較先進水平。」
「十三五」時期,中國糧食市場運行調控成效明顯。中央儲備糧規模保持穩定,地方儲備能夠滿足產區三個月、銷區六個月、產銷平衡區四個半月的市場供應量,36個大中城市建立了一定數量的成品糧油儲備,糧食儲備體系不斷健全,有效發揮了守底線、穩預期、保安全的關鍵作用。疫情期間,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全力做好糧食應急保供工作。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辦公室主任方進介紹說:「建立重點地區聯動保障機制,組織糧食應急加工企業復工復產,定向投放政策性糧食,持續穩定供應。在應對疫情影響中,沒有動用過中央儲備糧,除個別市縣,絕大部分地區也沒有動用過地方儲備糧。」
中國高度重視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全國共有糧食應急供應網點44601個,應急加工企業5388個,應急配送中心3170個,應急儲運企業3454個,國家級糧食市場信息直報點1072個,地方糧食市場信息監測點9206個,已經初步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在應對各類突發應急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