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溫過程中水在礦物油和纖維素界面擴散和聚集行為的分子模擬

2021-01-11 電氣新科技

北京市高電壓與電磁兼容重點實驗室(華北電力大學)的研究人員王偉、董文妍、李芳義、蔣達、寧中正,在2019年第17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指出,受取樣及測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水分在油紙界面的遷移和聚集行為缺乏深入的研究。

本文從分子層面對升溫過程中水在礦物油與纖維素界面的遷移和聚集行為進行研究。建立了105原子量級的礦物油與纖維素複合介質模型,對其從293 K升溫到353 K的過程進行了模擬,計算分析了水分子的聚集狀態、擴散係數、自由體積和徑向分布函數,並比較了電場和溫度場在此過程中的作用。

研究結果表明,當纖維素中水分含量超過4%時,快速升溫會導致水分子在油紙界面通過分子間氫鍵作用聚集成水分子簇,形成局部液態水;當水分含量超過5%時,則會形成較大的液態水分區。電場的極化作用加強了水分子間的氫鍵作用力,增加了高水分區出現的概率,減少了水分子的擴散係數和自由體積,並使其擴散係數呈現各向異性。

礦物油和纖維素紙板是變壓器絕緣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絕緣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變壓器的安全和運行壽命。水分是影響油紙複合介質絕緣性能的重要因素,其分布受到溫度場和電場的共同作用。油紙絕緣體系中水分的不均勻分布會降低變壓器的絕緣強度,容易引發擊穿事故。研究水分在油紙絕緣體系中的分布規律及擴散行為,對預防變壓器絕緣事故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工程價值。

目前對於油紙絕緣體系中水分擴散規律的研究多基於宏觀實驗,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油紙絕緣中水分含量的監測方法、絕緣紙老化裂解對水分平衡過程的影響、水分加速油紙絕緣老化速率的研究及水分對油紙絕緣介電頻譜的響應規律。

在變壓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由於負荷大幅度增加等原因,會出現快速升溫的工況,絕緣紙板中的水分會向油中遷移。由於油中的飽和含水量遠小於絕緣紙板的飽和含水量,在水分遷移過程中,可能在油紙界面聚集,形成局部高水分區,從而導致沿面爬電等惡性變壓器事故,前期的實驗間接驗證了這一現象。但受取樣和測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當前尚無法精確測量油紙界面水分的遷移與擴散過程。

分子模擬技術的出現為研究水分子在油紙界面處的聚集和擴散行為提供了手段。相關研究主要關注於油紙絕緣的材料特性、水分的擴散機制等,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但是,當前研究主要存在如下問題:①對於油紙絕緣體系中水分擴散規律的研究都基於單一變量,缺乏電場、溫度場耦合條件下的計算;②建立的分子模型規模小,油在常溫時的飽和含水量僅為10-6數量級,故分子模型中的水分子數量極少,為了增強計算效果,模型中設置的含水量高達10%,遠高於實際變壓器中的情況;③對油紙界面處水分的擴散和聚集規律尚無研究。

本文從分子層面對升溫過程中水在礦物油與纖維素界面的遷移和聚集行為進行研究。建立105原子量級的礦物油與纖維素複合介質模型,對其從293 K升溫到353 K的過程進行了計算,分析了水分子的聚集狀態、擴散係數、自由體積和徑向分布函數,並比較了電場和溫度場在此過程中的作用。

圖3 不同條件下水分子的聚集狀態
圖5 不同條件下油紙絕緣體系中的自由體

討論

1 升溫速率的等效性

對納米級別的油紙複合介質模型進行的升溫模擬(293~353K)總耗時為2ns,而宏觀實驗一般要歷經較長時間。這是因為宏觀實驗現象是無數微觀區域綜合作用的結果,其時間上也具有累加性。微觀過程時間與其和宏觀過程時間的對應性是當前微觀領域研究的難點,尚無有效的等效方法,因此本文中升溫過程對應的宏觀升溫速度無法直接給出。

但是,由於在整個計算中,擴散運動一旦平衡,即開始下一次升溫,對應的宏觀上屬於最快的升溫速度,也就是油紙絕緣系統中可能出現的最快的升溫速度,可以稱為快速升溫。

2 電場強度的取值

本文中電場強度的取值為1010V/m,模擬值遠大於實際值,這是因為油紙絕緣介質在變壓器正常運行時會發生取向極化,而分子模擬過程中的電場極化作用在電場強度為1010V/m時才比較明顯[3]。另外,強電場可以克服真空條件下分子的熱運動。而且,電場作用是長期的,而計算模擬時間是短暫的,強電場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時間效應。

3 仿真結果的意義

在快速升溫速度條件下,當紙板中水分含量高於4%時,會導致水分子在油紙界面通過分子間氫鍵作用聚集成水分子簇,形成局部液態水;當水分含量超過5%時,則會形成較大的液態水分區,這將嚴重危害變壓器安全。當前相關規程中,對於110kV變壓器紙板中水分限值的規定是4%,該限值是平均水分含量。

變壓器底部溫度低,紙板中的水分含量高於4%,甚至可能高於5%,如果出現快速升溫工況,可能會在變壓器底部形成局部液態水,從而導致沿面爬電等現象。部分老舊變壓器解體後,在底部區域發現有明顯的爬電痕跡,可能的原因就在於此。因此,建議相關規程調整變壓器中水分含量限值的規定,要求在任何區域,紙板中的水分含量都不應高於4%。

總結

本文利用分子模擬的方法對水分在礦物油和纖維素界面的擴散和聚集行為進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1)當無外加電場時,隨著溫度的升高,水分子由纖維素向油中擴散。但由於水分在絕緣油和纖維素紙中溶解度的差異,使水分子在垂直於油紙交界面的方向上的擴散係數略小於另外兩個方向,進而水分子聚集在油紙交界面處,由初始的分散狀態變為聚集狀態。

同時,溫度的升高使體系的自由體積增加,這是導致水分子擴散係數增加的主要原因。另外,油紙交界面處的水分子間的氫鍵作用力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小幅度增加,進而水分子通過氫鍵作用力結合成分子團簇,形成高水分區。

2)油分子、纖維素分子和水分子在電場下會發生極化作用,水分子沿電場方向呈「V」字形有序排列,進而使水分子的自由體積和擴散係數降低。同時,由於電場的束縛作用,水分子沿電場方向的擴散係數小於另外兩個方向的擴散係數,呈各向異性擴散。

另外,通過分析電場條件下水分子的氫鍵作用發現,電場極大地加強了水分子間的氫鍵作用力,使水分子更容易通過氫鍵作用聚集為分子團簇,在油紙交界面處形成局部高水分區。當纖維素中水分含量超過4%時,快速升溫會導致水分子在油紙界面通過分子間氫鍵作用聚集成水分子簇,形成局部液態水;當水分含量超過5%時,則會形成較大的液態水分區。

3)電場的加入極大地降低了水分子的自由體積和擴散係數,並增強了氫鍵作用力,而溫度的升高僅小幅度地影響了水分子的擴散參數。說明電場對油紙絕緣體系中水分子的擴散規律的影響起主導作用,溫度場的影響較小。

相關焦點

  • 中科大吳恆安/俞書宏院士/朱銀波ACS Nano:通過溼度界面調控層狀納米纖維素的強韌性
    然而由於缺乏對納米纖維素界面行為的深入了解,保持纖維素基材料在不同相對溼度下的預期性能具有挑戰性。近日,中科大吳恆安教授,俞書宏院士,朱銀波報導了通過多尺度模擬和實驗研究了層次化納米纖維素中溼度介導的界面及相關的變形行為。
  • 中科大俞書宏院士團隊《ACS Nano》:水分如何影響納米纖維素的強度?
    在纖維素的實際應用中,由於其分子固有的兩親性質,纖維素在一定的環境溼度下會造成不可控形變和機械性能下降。儘管溼度引起的纖維素基材料的穩定性是一個普遍關注的問題,但目前為止仍不清楚水分如何在多尺度上影響纖維素以及相應的機械響應和變形機理,這使得纖維素基材料的性能難以維持,嚴重阻礙了其實際應用。
  • Nature Commun | 磷酸鐵鋰的二維鋰擴散行為和複合相變動力學
    在倍率不高、顆粒尺寸較大時,磷酸鐵鋰在電化學反應中發生一階相變,表現為磷酸鐵鋰和磷酸亞鐵(FePO4,FP)兩相共存。儘管已經有相當多的實驗研究和理論模型,但其充放電時相邊界的形貌和遷移行為仍然存在爭議。通常認為在一階相變中,相邊界的擴散受體相中粒子擴散限制(BDL)。
  • 更高效的材料動力學模擬方法與應用
    可控制局域溫度、設定升溫速率計算過程中分析基於QuantumATK高效的DFT、SE和ForceField計算引擎和MD代碼的優化,分子動力學計算速度有明顯優勢。基於ForceField的MD並行加速測試(1百萬SiO2原子)QuantumATK提供更靈活的分子動力學模擬框架,可以在一個動力學模擬過程中混合使用DFT和ForceField。圖:LiFePO4中Li在外電場下的擴散動力學模擬。考慮電場的同時,DFT的引入可以反映原子電荷在動力學過程中的漲落。
  • 科研人員實現甲醇制烯烴分子篩催化劑內反應與擴散過程成像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中科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和分子探針與螢光成像研究組研究員徐兆超團隊合作,採用多尺度反應-擴散模型與超分辨結構照明成像技術結合,實現甲醇制烯烴工業級別SAPO-34分子篩晶體內反應與擴散過程成像,可直觀獲取反應過程中客體分子、積碳物種以及酸性位點的時空分布與演化。
  • 鋰電池計算模擬--AIMD算擴散係數、擴散能壘
    本文將介紹一個計算鋰電池倍率性能的重要方法:從頭算分子動力學(AIMD)算擴散係數、擴散能壘。算出擴散係數,離子遷移率/離子電導等性質都能隨之算出。我們知道目前商用穩定的鋰電池電極材料都是這種脫嵌鋰的材料。計算Li的擴散係數、擴散能壘有兩種方法:第一個是算過渡態然後套用Arrhenius公式。
  • 創騰科技培訓:經典模擬方法在材料模擬中的應用
    ,並以Forcite plus模塊在材料領域(高分子、聚合物、複合材料、界面體系、溶液等)中的應用為例,講解參數設置技巧、結果分析方法、使用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等,使學員在材料領域中經典模擬的使用方面有更為深刻地理解和提高。
  • 利用示蹤粒子及膨脹流變學研究β-乳球蛋白聚集體的界面行為
    湖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菲利普斯膠體研究中心的葉晶、李靜和楊楠*等人主要利用示蹤粒子微流變學,結合膨脹流變學方法,研究不同質量分數的β-lg及其聚集體在中性pH值條件下的油-水界面吸附和被膽鹽小分子替代的行為
  • in和data文件之十六烷擴散係數和迴轉半徑模擬
    本算例使用LAMMPS模擬了十六烷在npt系綜下的擴散係數和迴轉半徑隨時間的變化。十六烷採用OPLSAA聯合原子力場。
  • 纖維素酶在中藥成分提取中的應用
    纖維素酶解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其最大特點是協同作用。內切葡聚糖酶首先作用於微纖維素的無定型區,隨機水解β-1,4-糖苷鍵,產生大量帶非還原性末端的小分子纖維素,外切葡聚糖酶從這些非還原性末端上依次水解β-1,4糖苷鍵,生成纖維二糖及其它低分子纖維糊精,在β-葡萄糖苷酶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分子。
  • 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和甲基纖維素MC的區別
    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和甲基纖維素MC有什麼區別呢?因此,小編在此總結了些知識回答兩者之間的差異。HPMC是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這是一種非離子纖維素混合醚,由鹼化後的精製棉製成,使用環氧丙烷和氯甲烷作為醚化劑,經過一系列反應製得,取代度通常為1.2至2.0,其性質因甲氧基含量和羥丙基含量之比而異。MC是甲基纖維素。經精製棉鹼處理後,以氯化甲烷為醚化劑,經過一系列反應後製成纖維素醚,一般取代度為1.62.0,溶解度隨取代度而變化,屬於非離子型纖維素醚。
  • 武漢巖土所二氧化碳在粘土中擴散行為的分子模擬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胡海翔首次採用分子動力學研究了CO2在粘土層間孔隙中各種擴散係數,尤其是M-S和Fick擴散係數隨地質條件(壓力,含水量,溫度)的演化。與通常自擴散係數隨濃度(壓力)增加單調減小不同,受粘土自由體積的影響,CO2自擴散係數隨CO2壓力先增後減。CO2的M-S和Fick擴散係數隨著CO2壓力,含水量和溫度的升高單調增加。
  • 看門道:你不知道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和幻數效應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教授江穎表示,離子水合物的微觀結構和動力學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努力,離子的水合殼層數、各個水合層中水分子的數目和構型、水合離子對水氫鍵結構的影響、決定水合離子輸運性質的微觀因素等諸多問題,至今仍沒有定論。尤其是對於界面和受限體系,由於表面的不均勻性和晶格的多樣性,水分子、離子和表面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這個問題更加複雜。
  • 卿光焱/李國輝藉助磷脂表面分子手性調控澱粉樣蛋白纖維化過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研究組研究員卿光焱團隊和分子模擬與設計研究組研究員李國輝團隊合作,設計和製備了一對手性胺基酸修飾的磷脂分子,並以此構築手性磷脂表面,實現了對β-澱粉樣蛋白(Aβ)纖維化過程的精確調控。
  • 江穎、王恩哥等在Nature發文揭示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和幻數效應
    全量子化效應對於理解水的微觀結構和反常特性至關重要。水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同樣也是非常複雜的過程。由於水是強極性分子,它作為溶劑(Solvent)能使很多鹽發生溶解(圖1),而且能與溶解的離子結合在一起形成團簇,此過程稱為離子水合(ion hydration),形成的離子水合團簇稱為離子水合物(ion hydrate)。
  • 殼聚糖冰-水凝膠材料中界面可極化分子的介電弛豫
    儘管水凝膠溶液中含有一定數量的可移動電荷,人們還是可以在可極化分子的框架內討論這些物理成分,以使問題簡化。在我們的初步理解中,界面層可能的極化機制或多或少與這些帶電離子在水凝膠中的電場驅動運動有關。當然,在交流電場的驅動下,這些離子沿著或相反的電場方向移動。然而,它們不能滲透到聚合物相中,而是在聚合物-水界面附近聚集,從而形成可極化的界面分子。
  • 科學家成功模擬地幔鹽水的行為過程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有關地幔過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宣布首次成功模擬地幔鹽水的行為過程。地幔中的水處於高壓和高溫環境下,這種極端條件很難在實驗室中重現。這意味著其許多重要物理和化學性質尚無法被認識,而這對於理解巖漿產生和地球碳循環至關重要。
  • 分子模擬的普及和應用
    由此再次證明理論和實踐間互為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  當一種方法和技術被廣泛應用並能取得促進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實際效果時,才能體現它的價值。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美國科學家——馬丁·卡普拉斯、麥可·萊維特和亞利耶·瓦謝爾教授,以表彰他們發展的分子模擬方法對生命科學和藥物研發等領域發展的貢獻。這是近15年來,諾貝爾化學獎第二次授予計算化學學科。
  • 詳解細菌纖維素的性質和應用
    高持水性和高透氣性 細菌纖維素為三維網狀結構,中間形成很多「孔道」,並且分子內存有大量的親水基團,因此具有良好的透氣、透水和持水性能。>細菌纖維素是一種純度較高的纖維素,與植物纖維素相比不含木質素、果膠、半纖維素和其他細胞壁成分,纖維素含量高達95%以上,提純過程簡單。
  • Angew Chem|計算模擬設計大環PROTAC分子
    作者首次提出大環PROTAC策略,基於VHL:MZ1: BRD4複合物晶體結構和分子動力學(MD)模擬輔助下,設計合成了一系列大環PROTAC,並通過晶體解析驗證了設計的合理性和MD模擬結果的可靠性。最後,通過Desmond模塊對大環PROTAC分子VHL:1:Brd4BD2的複合物進行200ns的行分子動力學(MD)模擬,以研究三元體系在溶液中的行為,並取最後的50 ns用於數據收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