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宇宙萬物?道教中的宇宙分為哪些層次?帶你走進道教

2020-12-03 沐離君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它不僅有自己的神仙體系,而且對星學,宇宙學也有所研究。道教根據道家思想,把宇宙形成的奧秘與人存在的意義相結合,進而提出了一種宇宙觀。那麼,道教中的宇宙萬物從何而來呢?它們又分為哪些層次呢?

自古以來,人們對人體的研究不曾間斷,總是想弄清楚自己從哪來,進而想知道自己生活的空間、宇宙從何而來,無論是現在的科學還是玄學,都樂此不疲,各抒己見。

道教認為,在宇宙還沒有存在的時候,大道化身為元始天尊,他經歷了混沌、延康、赤明、龍漢、開皇等五大劫運,化十方眾生,立教度人。後來,太上老君開天闢地,化身為盤古,認為太上老君與盤古是同一人。他經過洪元、太初、太素、太始、太極五大時期,清氣上浮,濁氣下沉,從而開天闢地。

老君的眼睛變成了日月,汗毛化為了星星,肌肉變成肥沃的土壤,骨頭變成堅硬的石頭,一呼一吸之氣化為風雲,說話的聲音和眼睛中的光芒變為雷電,血液化為江河湖海,頭髮變為草木。然後,陰氣上升,陽氣下沉,兩氣交會,形成了世間萬物。

根據道學理論,在宇宙混沌的狀態下,大道分化,形成宇宙。大道化為陰陽二氣,形成天地,陰陽二氣相交生成和氣,世間萬物就是在這和氣之中生存發展的。這與老子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相應。

我們知道了宇宙萬物是怎樣形成的,那麼,宇宙又分為哪些層次呢?

道教認為,宇宙往上分為三十六天,往下分為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層為大羅天;其次三天為三清境,分別是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其次四天為四種民天,分別為賈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無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

大羅天是三清道祖的居所,三清境是九聖、九真、九仙的居所,其次,四種民天中的人沒有生死之苦,三災八難不及。無色界的人雖有較長的壽命,但還是無法超脫生死。這是三十六天。

三十六地是人去世後靈魂的歸宿,俗稱陰間地府。道教認為,人死後要經過十殿閻羅的審查,有善行的人可以轉生,作惡多端的人要接受懲罰,得道成仙者可以升入仙界,不接受地府的審查。這是三十六地。

道教中的宇宙萬物的源頭就是如此,宇宙結構也被分為三十六天,三十六地。這就是道教的宇宙觀。

相關焦點

  • 道教的宇宙世界觀
    道教的宇宙世界觀,四種民天以上為聖境,「三災,刀兵、疾疫、饑饉為小三災,水災、火災、風災為大三災所不及道教認為,人死之後在陰間要受到十殿閻王的審判,有善行者則能轉生,作惡多端者則打入地獄受懲罰。修道證果者直接依修行層次進入到相應的天界,而不用接受十殿閻王的審判。也就是鬼與神的對待。 他們認為宇宙的形成過程經歷了洪元、太初、太始三個不同的大的世紀,其理論依據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何為道?何為教?何為道教?
    《道德經》中的第一卷這樣描述道的意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之玄乎?非也。道無界限,眾人皆識道,道無高低之分,道之所謂眾生皆為平等。道為甚?夜黑天明,踏腳行步,細微所見巨著,今日道明日道,今日之道豈非昨日之道,如今日事明日所有不同,然今日事亦非同昨日事。
  • 道教經典《道德經》的三個要點是什麼?帶你走進道教
    道教是以「道」為核心思想的宗教,「道」最早是由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提出來的,因此,老子在道教被稱為太上老君,為道教祖師之一。現在的大多數道教派系都源自於老子。老子最偉大的著作是《道德經》,他在《道德經》第一章就說:「道可道,非常道」,提出了「道」的概念。
  • 道教法術:虛無的神秘力量,暗含與四維空間的聯繫,當中是何玄機
    客觀存在的世間萬物,在科技的深刻研究下,一草一木的發展都有規律可言,與規律、客觀相對的,是道士們展示的玄之又玄的修真術法、詭譎道術,超出了三維空間的既定規律。 在不可思議的現象中,暗含著四維空間與道教法術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們的力量有可能來自四維空間,當中是何玄機?你又是怎麼看的呢?
  • 何為「九字真言」?帶你走進道教
    道教是我國本土宗教,它根植於中華民族,道教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我們知道,道教大致分為兩派,一派為全真道,以修習內丹學為主;一派是正一道,以修煉符籙為主,兩者共同促進道教的發展。道教中的符咒文化也是源遠流長,我們在道觀總是能看到道長嘴裡念著咒語,腳下踏著罡步,手裡拿著符紙,做著法事。其實,在道教中比較出名的符咒就是「九字真言」。接下來就由小編帶領大家學習一下吧!在道教中,符咒也叫口訣、要語、金言、真言等等,從這些名稱也可看出符咒在道教的重要性。
  • 你知道什麼是道教哲學嗎?
    宗教在本質上是種信仰,宗教信仰具體表現為教義,要使這些教義讓人相信,就必須有思辨的哲學論證,即成系統的哲學理論。宗教信仰展示的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深層面,追求的是某種神聖的體驗,這種體驗的升華與結晶就是宗教哲學。道教哲學的個性是由其特徵體現的,它有何特點?它的特點是在與道家、儒家和佛教哲學的比較中顯現出來的。通過比較,可以更加看清道教與道家的同異,認識什麼是道教哲學。
  • 新聞神:道教和佛教在宇宙中是什麼樣的存在?
    >您好,新聞神,想請教一下您,道教和佛教在宇宙中是什麼樣的存在呢?宇宙所有的分支體系、分支系統,及所有的枝節末幹都是以遵循源頭純正高頻的能量為指引、為準則,而進行繁衍生息與進化。從源頭順延而下,全宇之內,所有生靈皆需遵守與謹記,而從高——中——低,三個空間層層遞接如水波漣漪般宣揚於宙宇之內。
  • 眾多文明都探索過宇宙,科學家和道教眼中的宇宙世界觀……
    親愛的讀者大大,大家好( )啦啦啦對宇宙的探索,從古至今都沒有停止過……嗯……等等,應該說不只是我們這期文明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過,我們文明之前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瑪雅文明,亞特蘭蒂斯文明……等都對宇宙有過探索。
  • 道教法器之三清鈴
    三清鈴鈴口朝外,有收納之用例如林正英飾演的茅山道士形象就十分深入人心,他常常手持各種眼花繚亂的道教法器與妖魔鬼怪們你來我往打鬥紛紛,一會嘴裡持誦神秘咒語,一會手上各種花式掐訣…最後總能彰顯道法,化險為夷。藝術來源於生活,影視劇中常出現的各種道教法器自然也是我們道士日常齋醮科儀中使用的「傢伙」,三清鈴便是其中之一。
  • 道教教義理論——「道」的含義
    今天,貧道和大家來粗略的說下道教中最重要的理論:「道」。如各位有其他見解,歡迎在評論中留言討論,不勝感激。 「道」原是道教思想的最高哲學範疇。老子認為,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本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25章)並在《道經》首章說:」道可道,非常道。「認為大道無形,不可言說。莊子繼承發揮老子的思想,也主張道是虛玄妙通的宇宙萬物的根本。
  • 道教祖師-三清祖師
    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認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
  • 以炁言道:道教神化的宇宙觀
    道教主要是通過神話老子甚至直接宣稱他是宇宙的起源來改造道家的宇宙起源論。漢明帝時益州太守王阜撰《老子聖母碑》稱:「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這是將老子神化為「道」的化身,稱之為宇宙萬物的起源。
  • 南哲思享|孫亦平:論「記紀神話」中的道教元素———兼論古代日本...
    「福永光司將道教與日本文化聯繫起來,注重從古典文獻與考古成果中來挖掘出道教元素來進行梳理和解讀,為我們研究道教在日本提供了思路。」但值得研究的是,「記紀神話」中究竟存在著怎樣的道教元素?對日本文化又產生了哪些影響?中國道教與日本神道教都是以神話故事為核心來構建神譜的,但卻表現出不同的民族文化風情。
  • 太上老君為道教至尊,為何甘願在玉帝手下為臣?
    太上老君為道教至尊,為何甘願在玉帝手下為臣?太上老君作為道祖,為何會在玉帝手下為臣?在道教神仙體系中,太上老君是至高無上的創世神。道生一,已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玉帝是三界的主宰,統轄神人魔佛仙聖,全稱「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金闕雲宮九穹御歷萬道無為大道明殿昊天金闕至尊玉皇赦罪大天尊率穹高上帝」,他是傳說中萬神世界的最高統治者,統御諸天,綜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御萬靈,而無量度人,為萬天帝王。民間更將其視為天上的「皇帝」,其祭祀儀式往往超過了三清規格。
  • 道教:天上人間——天神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尊神,即上清、玉清、太清。三清尊神是道教「三一」理念的象徵。《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潔,故混而為一。」認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三分,本則常一」。三清尊神所居為「三清天」,系由大羅天所生的玄、元、始三氣所成。
  • 從佛教、道教以及科學角度來解讀宇宙起源,角度不同,見解卻相同
    關於宇宙與生命起源的問題,想必很多喜歡科學幻想的朋友都曾經思考過,筆者也閱讀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企圖找到這個答案。但是時至今日,找到的答案雖然很多,但是哪一個才是事實,筆者真的說不好,權且看作模稜兩可吧。
  • 道教三清道祖指哪三清?
    元始天尊生於宇宙混沌之時,那時宇宙無形、無氣、無物,元始一氣分真化氣,以一氣化而為三 ,在虛無自然之大羅天境,分化為元始、靈寶、道德三位天尊,此一氣亦稱元始祖氣,也有尊稱為元始天王。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歷代神仙通鑑》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出現卻比太上老君要晚。
  • 道教中祭拜的三清道祖指的都是誰?
    元始天尊,全稱"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無上帝",又名"玉清紫虛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玉清元始天尊"道場位於崑崙玉清境。《歷代神仙通鑑》稱元始天尊為"主宰天界之祖"。在太元(即宇宙)誕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為元始。
  • 道教的核心「道」,「道」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這種「道」是宇宙的本源與主宰者,它無所不包、無所不在,它是一切的開始與萬事萬物的生化者,道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既是規律,是意志。必須從世界的總體上去把握道。「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第二章。《莊子知北遊》中說:道「無所不在。」一切有形,皆含道性,道在螻蟻,在秭稗,在瓦壁,在尿溺。
  • 道教究竟是什麼樣的宗教?
    道教,以道作為最高信仰和基本信仰,認為道「無形無象,生育天地萬物,是宇宙本原」,用老子《道德經》中的「道」、「德」思想告諭、教化眾生,追求天人合一、天下太平、宇宙和諧,追求長生久視、得道成仙、無量度人。一、道教歷史和主要教派中國自古就是好道之鄉。道文化的發端至少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黃帝問道廣成子」的傳說成為道教文化重要的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