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雲才
兩名女主播在直播間PK,吆喝各自的粉絲為自己刷禮物助威,並說輸了就會受懲罰。明眼人一看就會想到騙局,可偏偏有痴迷粉絲大把扔錢,多的竟累計刷禮上百萬元,最後被拉黑。類似的詐騙案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發生。此次長沙縣一舉抓獲涉嫌「直播平臺」類詐騙涉案人員184人,無異於一聲當頭棒喝。它給所有頭腦發熱的粉絲敲響警鐘:網絡直播具有虛擬性,弄清真相前,請勿掏腰包。
沒有誰的錢是大風颳來的,為何卻有人在花枝招展、嗲聲嗲氣的騙子主播面前守不住自己的腰包?除了騙子們屬於團夥作案,有精心設計的「劇本」和「話術」之外,被騙者本身在誘惑面前缺乏基本的辨識能力、很容易「入戲」,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其實只要稍稍冷靜一點,擦亮眼睛,就能發現騙子的伎倆漏洞百出。保持理性,就可以避免充當「豪擲」百萬的冤大頭。
直播平臺中的各類色誘、利誘陷阱,不僅掏空了少數受害者的腰包,而且嚴重汙染社會空氣,扭曲一些粉絲的價值觀。常見新聞報導,熊孩子偷拿父母手機給主播打賞幾萬元、十幾萬元。與其說孩子缺乏正確的金錢觀,不懂錢來之不易,不如說他們被表象迷了眼,被「話術」洗了腦,將虛擬世界當成了現實,若不及時矯正,會嚴重影響其健康成長。
只有職能部門持續重拳出擊,只有粉絲們都從虛幻中走出來,讓騙子們沒了市場,直播平臺才能真正回歸到它應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