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杭州蕭山人的年味,必不可少一盤蘿蔔乾!乾隆皇帝吃了都說好!

2021-02-26 山海經雜誌

杭州蕭山人的年夜飯一定不能少的菜就是蘿蔔乾。用蘿蔔乾,蕭山人能做出不下100多道菜來。

蘿蔔乾燒肉,蘿蔔乾燒毛豆這些都是經典吃法。

為何蕭山人如此鍾愛蘿蔔乾,這蕭山蘿蔔乾又有什麼特別的?

它色澤黃亮、條形均勻、鹹甜適宜、脆嫩鬆口,爽口開胃,有「色、香、甜、脆、鮮」五絕美譽。

傳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將士們從北方來到南方,水土不服適應不了當地氣候,得了風寒。當地百姓就把風乾鹽制的蘿蔔乾熬成湯,將士們吃了之後風寒馬上就好了。乾隆皇帝品嘗之後也龍顏大悅大加稱讚,蕭山蘿蔔乾從此名聲大振。

傳說不可考,但蕭山蘿蔔乾真正有記載的歷史也足足有130多年!

據記載,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的河莊,當時的人們在絡麻收剝後馬上種植蘿蔔,結果大量的鮮蘿蔔吃不完。

如果不做處理就會大量浪費,於是,有位村民仿製其他鹹菜的做法,試著將蘿蔔也進行醃製。

他將切好的蘿蔔放在蘆簾(一種用蘆葦稈編成的帘子)上任由日曬風吹,等蘿蔔完全乾之後,再塞進小口罈子裡,用泥壓緊密封。

一年後打開,發現它色澤黃亮,香味濃鬱,鹹中帶甜,味道竟然比鮮蘿蔔更好。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風乾蘿蔔在蕭山東片沙地裡傳開來了,技術也日漸成熟,成了聞名遠近的「蕭山蘿蔔乾」。

2009年,由杭州錢塘新區河莊街道申報的《蕭山蘿蔔乾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蘿蔔乾這道家常菜,很多地方都有,為什麼唯獨蕭山蘿蔔乾這麼出名呢?

蕭山蘿蔔乾選用的是當地特有的「一刀種」的蘿蔔。這種蘿蔔大小跟胡蘿蔔相近,一刀可以切成兩半,所以取名叫「一刀種」。

這種蘿蔔抗逆性強,耐寒耐肥,色白皮厚,肉質結實,含水量少,營養成分豐富,是良好的幹製品種,也是蕭山蘿蔔乾專用品種。

除此之外,蕭山蘿蔔乾採用的是獨特的「風脫水」方法,不同於市面上的「鹽脫水」,是要經過「三曬三醃」,歷經兩年才能形成色澤黃亮的蘿蔔乾。

將「一刀種」蘿蔔切條,自然風吹刮、蒸發蘿蔔條中的水分後,進行醃製,再出缸晾曬。

這個過程對環境和匠人的製作技藝要求很高,每天需要多次翻抖晾曬,才能裝入罈子中撒鹽醃製。

每次晾曬,蘿蔔乾都會縮水約50%。如此反覆三次之後,蘿蔔乾會從原來的白色,變成米黃色。

歷經5月黃梅季和8月桂花季的沉澱,100斤蘿蔔曬成了10斤蘿蔔乾,這時,便可以食用了

第一年壇內的蘿蔔乾會形成金黃的色澤;第二年,蘿蔔乾慢慢轉化成迷人的褐紅色。

這種製作方式不添加防腐劑,但能長久保存不腐,年份越久,陳香越濃,顏色越黑,甚至有5年陳產品。

只有鹽,沒有任何添加劑、防腐劑,天然去雕琢的蕭山蘿蔔乾出壇了。

它香氣撲鼻,鹹甜可口,食之回味無窮,好吃到完全停不下來。

老一輩的蕭山人都熟悉這「風脫水」技藝,一條條金黃色的蘿蔔乾不僅是一種食物,更是沙地的文化符號。

蕭山蘿蔔乾正不正宗,老杭州人一吃就知道區別!

你家過年會吃蕭山蘿蔔乾嗎?

- END -

清華學子歸鄉玩泥 紫砂壺也能可愛

1100個零件做成的竹舫

相關焦點

  • 藏在食物裡的年味
    雖說春節只有「七天樂」,可那年味卻氤氳了整個假期。年瀰漫在煙火氣中,年升騰於飯菜香裡,年靜落在傳統儀禮之中,年也生長在每個中國人的心裡。年味漸淡,但是春節依舊是每個國人心中對團聚最高敬意的情感表達。年關歲月,天寒地凍,吃什麼都不及一碗五味臘八粥來的暖身暖心。年味夾雜著米香在空氣裡慢慢氤氳,人的靈魂此刻也得到滋潤和安撫。一襲金黃,滿肚青韭,一口下去只覺咬著了春。唇齒間脆嫩相生,似在言「萬物始於春」!下鍋油炸後,齊整整的碼在盤中,色澤黃潤,趁熱入口,香脆宜人。
  • 品味傳統年|從腊味中,品味宿遷的年味,「臘」麼美,「臘」麼香
    從腊味中,品味宿遷的年味時下,離過年越來越近,宿遷的年味也漸濃起來。臘肉、香腸、風魚晾曬成一道道風景,街頭巷尾腊味飄香,營造著宿遷濃濃的過年氣氛。  過了臘月,宿遷家家戶戶都開始醃起了腊味。若問,宿遷腊味中最具地方特色的,非駱馬湖的風乾魚莫屬。來到駱馬湖畔,你會發現這裡的年味濃得化不開。
  • 餘味,茶味,年味
    馬上要過春節了,作為咱們國人一年中最最最隆重的節日,「好吃好喝」似乎才能體現出濃濃的年味。
  • 年味 丸子,酥雞…那些圍著油鍋炸出來的傳統年味,你家開炸了嗎?
    ,給家裡揉丸子的一放,邊吃邊揉,哈哈一笑說,味道好像有點兒淡,得再放點兒鹽!油糕對於神木人來說,是一種重要節日必不可少的美食,紅白喜事,過年過節,招待上賓……       油糕的做法相對複雜,要用當年的軟糜子浸泡碾成麵粉,大火上鍋蒸,蒸糕可是個技術活,一蒸出來的糕稱為「素糕」。
  • 家味,年味,幸福味.
    家味 年味 幸福味作者 / 陳美園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
  • 我的年味,都藏在了鋒味廣式臘腸裡!
    小時候年味是媽媽買的新衣爸爸備的鞭炮長大了年味就是想回家的一顆心前幾天偶然看見掛的滿滿的臘腸原來年味就是這屋簷下晾曬著的臘腸一到臘月媽媽就開始張羅著要灌臘腸大概臘腸最能代表著年來的食物之一了 灌臘腸真是一件很磨人的事肉既不能太肥顯得膩也不能太瘦顯得柴 而肉餡在絞肉機裡絞出來的絕對沒有切出來的好吃
  • 小工區,年味濃|春節特輯⑧·工區年味
    濃濃的年味縈繞在每一個國人心間但是春節期間我們每個工區或是值守點都需要留下堅守崗位的人他們雖不能回家過年但在工區年味也不能少貼春聯、貼福字,迎新春接福慶,忙活的不僅僅是增添新春佳節的喜慶氛圍,更是以行動來開啟新年的美好祝願。
  • 無腊味,不年味!吳江人忘不掉的家鄉味
    臘月到,吳江年味也愈來愈濃。水鄉人家,都在忙著準備年貨,或是自做各種腊味,這年也算是終於盼來了。   腊味對於許多吳江人來說,不僅是一種美食,還是一份忘不掉的家鄉味,最是那剪不斷的牽掛在心懷,念念又戀戀。  臘月,一年歲尾,此時沒有什麼能比吃上一口腊味來抵禦嚴寒更重要了。
  • 年味美食之: 紅薯糯米圓子
    年味究竟是什麼 ? 我想,年味兒應該是刻在記憶深處的各色美食,是年三十媽媽給每個孩子分發的新衣服,是震耳的鞭炮聲,是爸爸祭祖之後一家人其樂融融的那一頓團圓飯...小時候,到了臘月二十五左右,媽媽就要準備動「炸鍋」了,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是剛炸出來的紅薯圓子,它香脆可口,軟糯香甜,需得吃上好幾個才能解饞。媽媽還炸了花生米,做紅燒肉(做扣肉)。
  • 10種腊味做法,提前感受家鄉年味!
    ,不過腊味,似乎永遠都是每家每戶新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擔當。年關將至,不少人家已經自己著手準備起了新一年的臘肉,過年吃腊味,是全國吃貨們統一口味戰線的保留節目。腊味在中國各地都有不同的製作方式,以南方較為常見,不同地區的口味也各有特色,廣式臘腸、湖南臘肉.都是耳熟能詳的腊味種類。臺臺為大家整理了6地10種不同的腊味料理,好一口腊味的你,趕快收藏吧!
  • 家鄉年味:血腸
    春節將至,這年味也是越來越濃了,年味是舌尖上無法忘懷的家鄉味,更是承載著無限鄉愁的美食,有街頭巷尾叫賣的餈粑,還有小攤上冒著熱氣的一碗米粉,這些美食或許並不起眼,但足以打動你的味蕾,喚起你內心深處的家鄉記憶。
  • 「黃州的年味,藏在街頭巷尾和菜市場裡」
    1『  黃州的菜市場 年味還在  』在黃州想找找年味,就去菜市場轉轉,和居然之家一街之隔的金橋菜場,清晨依然人聲鼎沸,自金橋菜場改造後,裡面鋪子都規整了不少,附近的居民剁魚剁肉、灌香腸也會選擇來這裡,往深處走,還能尋見年味和熱鬧。
  • 年味
    小時候,最期盼的莫過於年了!          一到臘月,爸爸媽媽就開始置辦年貨,有水果蔬菜。
  • 【味◎覺】年味特輯第三道菜——金玉滿盆
    一桌年夜飯,總是七份食材、八分時間、九成心意,才吃得出十足的年味來。
  • 吃江南(一)年味裡的燻臘鹹
    不得不說我們的老祖宗很會吃,南方地區以前因為沒有低溫保鮮技術,食物很容易腐爛。
  • 殺年豬 | 樂都人的年味!
    一進臘月,農村年味就越來越濃了,家家都開始了置辦年貨、炸油果、大掃除等春節前幾件必做的事兒。而真正過年序幕還要從殺年豬開始。過年前殺年豬在樂都區農村算是一件比較熱鬧的事情,也是一個家庭中的大事,豬是自家養的,養的至少半年以上,有的甚至超過了一年。農戶們提前選個黃道吉日就準備殺豬了,提前預約殺豬匠,再叫上親朋好友幫忙打下手。
  • 年菜-招財進寶的東坡肘子|把年味帶回家
    東坡肘子色、香、味、形俱佳是大伙兒都公認的「美容食品」一聽到能美容咱們的點子妹小魚可就坐不住了趕緊約上「超粉」林雪看看小魚和林雪吃得這麼不顧形象不用說都知道這肘子有多美味啦!不過...有時出門七天、半個月沒有人給這些盆栽澆水盆栽很容易養一盆枯死一盆這可怎麼辦?
  • 黃年粑粑飄香年味近
    ▲沱江鎮架梘田村村民 伍得園:我今天五點鐘就起來打了,我每年都要打這個粑粑,打八十斤米,這個好吃又簡單。黃年粑粑是家家戶戶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道傳統美食,將提前洗淨浸泡一夜的香米倒入碾米機裡,同時加入野生黃梔子一起碾成黃色香米粉,再放進攪拌機裡,加入適量的水攪拌均勻後,用機器蒸熟製成長條狀,由工人剪成一段段十多釐米長的黃年粑粑
  • 為什麼過年沒有年味了
    1.生活變好了以前我們7080後,遇到過年都喜歡有件新衣服,有好吃的,因為以前條件不好,比較窮,最早是吃大鍋飯的,後來改革大開放了,剛好碰到是80年代90年代,那時候很多都填不飽肚子,油水也不多,吃的都是比較素的
  • 十二道年味 | 在年夜飯上吃到它,算你「燕」福不淺哦
    如果你還沒開始思考,只能說明一件事:你根本不是準備的那個人!所以還是來看看我們的星級大廚,為大家推薦了什麼年味大菜吧~「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相信每一個傳統的福州本地人,都對這句話都有著深刻的理解。